■ 常晓军
张富清
近日,军旅作家钟法权的长篇报告文学《张富清传》荣膺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作为国内第一部关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98岁老英雄张富清的文学传记读本,书中主要讲述了张富清在战火中九死一生,多次立功嘉奖却又深藏功名,矢志不渝跟党走,永远做党的好战士的初心坚守。
纵是英雄无言,也不失本色人生。如果说,一个人就是一部历史,在浮华尘世中出版的《张富清传》,无疑是对时代英雄内心世界的真实探寻和认知。作为军旅作家,钟法权的这部作品在开阔的境界中,书写出了张富清具有时代特征的表情和梦想。把英雄面对辉煌过往不闻不问,甘于追求平淡的人生历程予以还原。虽然是个人化的叙述,但一个个带有着温度的故事,完全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体现,是对英雄存在价值和意义的精彩再现。若是从取材布篇来看,不难发现张富清用生命续写红色故事的精神特质,尤其是作品通过真实鲜活的事例,全然聚焦于特定人物和特定时空,真实地展现出了人格的光芒。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之所以说这是一本有价值的书,更多源于张富清鲜为人知的先进事迹。作家从艺术角度发掘着人物的精神底色,细致有力地描绘着人物视功名利禄如粪土的态度,在力透纸背中表现着人物平凡而又不俗的人生,不但让英雄形象更为丰满鲜活,而且还全景式展示出张富清的精彩人生历程。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由此可知,英雄不仅仅是高尚人格的显现,更是一代又一代注入了精神圣性的中国脊梁。
从这个层面上而言,《张富清传》的现实意义是要如何传承好英雄精神,为当下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作家立足于英雄心迹的追寻和体验,运用多元化的叙事手法,以张富清曲折的人生历程为支撑,从不同角度勾画着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各种琐碎细节中不断升华精神内涵,在真实生活中表达着现实情境下的军人本色、民族性格。这样的真实,无疑是作品营造出的美学追求,也是对英雄隐功埋名、扎根民间的致敬。无疑,张富清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境界自是高远,有血有肉的形象也让人为之落泪,但警醒的却是当下社会中那些投机钻营、唯利是图之辈。包含真情的时代探索,对于主题故事的深入挖掘,不仅让作家的思想与体验生动呈现,也使得这部冷静书写的作品与单纯记录历史人物传记有所区别。为突出书写思想、高度和亮点,作家在淡如止水的岁月中彰显出属于自我的高贵,让读者在故事中感受到“意在言外”的画面感,在人性的暖意中荡气回肠。
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报告文学创作相比,《张富清传》既有报告文学的故事性,又有在现场的社会现实。在写作中,作家既立足文学,又不拘囿文学,在写作方式上更突出人物的历史书写,强化史料的可信度和历史感,不断向纵深推进故事,在饱含真情的细节中呈现出生命的守望。众所周知,探索文学必须立足于文学活动的整体,而《张富清传》主要讲述了“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这样的故事深深地感染着人,这样的写作意图和叙事美感,“深情重现老英雄的成长经历,再现血肉之躯,还原忠诚本色”,不仅对当下的“非虚构写作”进行了实践和思考,在审美表达上,更是对张富清“颠覆性”的人生重新定位。这种敢于直面人生、真实质朴的精神,把生活中的传奇人物写得颇为生动,也颇具色彩。作为典型人物写作,如何在解读中丰富人物精神价值,如何过滤人物掉身上被强加的金光,如何满足读者对于人物真相的猎奇,这些都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表现内容,所以无论是写瓦子街的人生转折,还是写一双草鞋引发的故事;无论是写为民造福的笃行实干,还是写军功章背后的出生入死,都让取材于日常生活的记录和回望,烙印下一个人默默无闻的前行历程、一名共产党员对于信仰的坚守和忠诚。这其中不乏有泪水、有血汗、有委屈,也有许多不为人解的坚忍负重。这样的主题表达之所以令人瞩目,有着很强烈的现实性,主要是写实了英雄的人性光辉,赋予了作品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审美诗性内涵。
时代需要英雄精神。为能全方位刻画出张富清的成长历程和人生轨迹,让故事更为真实而精彩,表达出英雄独有的自信与低调,讴歌英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作家不仅写出了现实下的思考,并通过这种不可替代的价值取向,表现出属于人物的独特意象之美,让读者从中看到了老一辈革命者身上的高光,看到了民族的希望。这种用事实、用良知、用大爱、用灵魂,来表现和深掘人心、人生、人性的表现手法,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人物始终如一的品质,也不断拉近着张富清与现实的距离,让传奇人物少了神秘色彩的加持,却始终有着让人感动的精神所在。作家对于主题的选择,是作品创作的需要,也是作品艺术表达方式的呈现。在这种动人心魄的冲击下,作家没有单纯地去书写张富清的表象外在,而是在历史存在中表达巨大的现实意义,在人性观照中书写人生历程中的点滴,在真实力量中呈现时空的厚重。这也意味着作家不断突破以往的创作状态,在自我超越中不断完善思想认知,在内心中寻找属于生命的本真。
由此可知,这部用心而作的现实主义作品,从情感的营造上,传递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语境关系;从故事的架构上,丰富着作品美学涵义;从叙事节奏上,强化着人生历程的曲折;从时空的发展上,承载起读者广阔的想象。情感的不断发展变化,是文学表现人性的必然趋势,从小处来看,丰富了人物际遇、心情变化等方面的张力和旨趣;从大处观瞻,则在凝重雄浑的气势中,塑造情感起伏、矛盾交织、人生抉择等方面的不同形象。平凡而又典型的环境,凝聚着作家深沉的思考,既是对张富清英雄本质的探求,又在军人的强烈特性中连接起与文学相关联的情感。这种鲜明的气质,让笔下人物在一系列的传奇经历中,真实、多维地表达出属于人物的心灵嬗变。貌不惊人,却内心实在;不求功名,却个性峥嵘;平淡无为,却魅力无穷。这应该是对张富清全方位的描写。
在这部弘扬正能量的作品中,作家通过了26个不同时间、节点的有机联系,把张富清从军、参战、隐姓埋名等故事宏观而又细腻地展现出来,表现出张富清至纯至真、无私奉献、勤政清廉的精神状态。作家没有削足适履、按部就班去写张富清的“高大全”形象,而是在充分采访和交谈的基础上,能够抓住人物的细节和生活横截面来进行拓展,这样丰满和立体的表达,是对英雄人物形象的诗意立传,是对兼具温度高度深度的生命力展现,是对审美心境的视域观瞻,也是对美学品格的自我阐释。英雄主义精神的坚守,思考着独立文学品格和艺术追求,完美融合了文学“贴近现实,关注当下”的现实性与创新性。只有在这样的激情中创作中,才能让作品具有开阔的境界和品位,有着极其丰富的艺术内涵。
生死为国,浩气千秋。纵观新中国走过的风雨历程,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为民族解放精忠报国,这既是一个人、一群人,更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源动力所在。作家紧密结合当下时代的审美需求,在鲜活的生命体验中涤荡着灵魂,在存在与感知中抒发着对于激情岁月的礼赞,在真情实感中写就着民族的大音。不仅如此,还在人物场景的渲染中展开了反思和追问:即当下要不要传承英雄精神,要不要弘扬英雄的军魂品质。当然,这一切都来自于作家的爱,把个体对于国家无私的爱,写得淋漓精致高度致胜。
作家孙频说:“人的本质就是这样,每个人其实都是一座孤岛”。在张富清身上,虽然可以读出属于他自己的“孤僻”,读出精神深处的“自我”,但从这样的笔墨下所营造出来的氛围现实而又诗意,温暖而又坚强,从精神和信念层面彰显着英雄张富清的感人事迹。由此可见,作家在描摹人物,烘托情感、语言叙述,以及叙事角度选取方面都有着不俗表现,在内容和行动上也是全然深入到人物内心深处。这样的写作,自然也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作家为此数次深入洋县、来凤等地,从杂乱无绪中梳理着张富清的出生、成长、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资料,采访他的家人、亲友、战友、同事,方方面面捕捉到的细节,沿袭着时间节点来表现硝烟中的坚强,平凡岗位上的细致,家庭日常的琐碎。现实与回忆的交织,真正意义上写出英雄背后的真情内涵,也不断拓展着英雄坚实的足迹,鲜活地反映出作家严谨的创作态度,而这也和作家的责任和使命息息相关。
“一灯照隅,万灯照国。”不论是在哪个时代,英雄都不会独自前行,定然会在负重中织就美好生活的风景。《张富清传》不在于故事的动人心弦,也绝非宏大场面的书写,而是在表现意境、苦难和人性方面,能够理性地去挖掘人的存在价值,通过厚重而又现实的书写,融入作家坚实的生活基础和经历,表达生活中的温情亮光,展现出人性的伟大和高贵。从欧美作家对于此类作品的写作经历来看,他们在“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方面确实没有太多制约。《张富清传》这部作品也是始终秉承真实的原则,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不刻意拔高形象,不去虚构历史,而是有针对性地选取了重要时间节点,在故事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英雄人格,为繁世中的冷漠、沉重带去难得的感动。立足于生活的书写,写出了人物成长过程中的隐名埋姓,写出了生命体验中的真切厚重,写出了人性中的丰富热烈。以生活化的轻松,来表现战争与死亡的厚重、表现生存与低调的传奇、表现人格与情操的理想,也把张富清敢于直面死亡,甘于平淡生活的爱国情感推向极致。这些都得益于作家的表现手法,用碎片化的故事细致入微写人性,用绵密大气的笔法来洞察灵魂,用英雄的历程来塑造人物,用真实拓宽着人物生生不息的向上力量,把人与人之间的琐碎提升到人性的高度。强烈个性下的观瞻,无疑充满着人性的光彩,与审美密切相关,从而使得张富清这个人物形象更富于人性化、人情化,不断地本书推到一个全新的境地。
可以说,《张富清传》体现了作家写作过程中的独特风格,尤其在表达人物形象方面,不去追求惊险猎奇,却为读者留下了具象、直观、立体的表现内容。这样的内涵解读,是特定时空环境的真实纪实,是强大生命意志的辩证思考,是张富清人生及心路历程的真情还原,是对党忠诚、与党同心的革命精神礼赞。如此书写,凸显着英雄是人而非神的观念,见证了张富清平淡生活中的各种鲜为人知的率性风趣,也让作家在创作中保持着冷峻沉着的艺术力量。
用过往青春写人生经历,用生命悲欢写不老怀念。作品中的张富清之所以真实,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这些都和作家的人文书写相关。文字有温度、故事有深度、思想有力度,才能全方位反映人物的不凡风貌,才能从点滴中展现老一辈革命者的气质和精神,才能在主流价值的拓展中讲好中国故事。淡泊名利、坚忍负重,是张富清的本质,更是代表着个体背后的英雄集体,代表着精神建构下的内心坚守。作家着墨人的内心世界,从中挖掘着平凡中的记忆,这些有血有肉的情节,有着往事的思考,有着时代的荣耀,不时地触动着内心的柔软。可以说,作家温暖妥帖的笔触之下,呈现出的是现实的画面影像感,让人真切的感受到张富清的人性光辉。
书写英雄的完美,在表现上却不是十全十美;将人文情怀巧妙地延伸到创作中,可在人物性格、人格魅力的表现方面仍稍显薄弱。总体来说,《张富清传》是真情实感中的探寻,是丰富创造中的继承,它不断引领读者走近英雄,去感受那种纯粹和大我,这种突破着审美的英雄叙事,不仅为人物命运染就了鲜艳的底色,也真实折射出了时代图景下的独特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