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艾婧
(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福建 厦门 361001)
住宅区景观是指住宅建筑以外的环境景观,通过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相融合,形成住宅区景观。在住宅区的开发过程中,已将景观列为重要考虑因素,优美的居住环境、人性化的园林景观布局已经成为评价住宅区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舒适宜人的园林景观不仅令居民在忙碌之余感到身心舒畅,更能为居民提供日常休闲场所,并且能有效地调节局部气候,优化空气质量,降低外界噪声,使得居住环境更舒适。在住宅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人文环境、当地植被等各方面的因素,由此可见住宅景观的设计并非易事。
从古至今,我国的景观空间营造追求“天人合一”,每个时代或许有各自的风格,但万变不离其宗的道义是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个原则可以总结为:通过以人为本的空间营造,达到人与自然形成统一的整体。人工营造的硬质构筑物固然要有,但满足功能使用即可,并且应思考如何将这些人工痕迹巧妙而完美地融入当下的自然景观中。
住宅景观所面对的人群主体是归家住户,所以应该更多地了解居住人群的实际需求,包括运动健身、文化活动、休闲娱乐、孩童嬉戏等活动空间有效满足居民精神上的要求,促进住宅区的和谐发展。
住宅区往往是以建筑为主体,住宅楼成为场所中景观营造的先决条件。设计师应当探索如何用景观元素,如园路、绿化、亭廊、地形、水体等,将建筑之间的空间连接起来。同时要注意满足居民最便捷的归家路线,最舒适的活动、交流、嬉戏场所,这样景观空间就与建筑空间完美地相互交融了。
营造意境与美感,是现代人居景观所追求的要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艺术与园林是统一的,园林景观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们将园林景观理解为为大地作画,艺术美感与景观空间的结合,可以让人感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住宅景观的“美感”追求是非常重要的。现代住宅景观要表现出符合艺术规律的“美”,更要用科学来控制美的尺度,两者相辅相成。“美”具体体现在材料的运用、细部细节的打造、空间的创新、品位及格调的打造、亲人的尺度把控等细节中。
住宅区的景观设计因为受到主体建筑、场地形态、使用人群等元素的制约,需注意以下原则。
①景观设计中相关指标是否满足规划批复要求,若不一致,是否已取得相关部门审批确认,重点应核查项目开口位置、绿地率、门卫房、停车位、消防通道、消防登高面、回车场等主要节点;②主要活动区或儿童活动场与住宅距离应≥10m,避免噪声影响底层住户;③主要活动广场与相接的地面或路面有高差时,应设置无障碍出入口;④平台临界边的护栏应满足规范及安全要求(高度要在1m以上);⑤主要园林小品及大规格主景观树应尽量与地下室柱网主要承重柱吻合,满足荷载以保证安全性。
①应根据场地光照、土壤、朝向等自然条件,选择生长健壮、病虫害少、养护管理方便、对人体无害的植物材料;②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乔、灌、地被、花、草等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③植物配植应满足住宅建筑对通风、采光的要求,乔木栽植位置应距离住宅建筑窗立面5.0m以上;④注意植物种植的位置,与建筑、地下管线、高压线等设施的距离应符合要求,必要时应避让;⑤现代建筑一般都有地下室顶板,避免使用深根系或穿刺性强的植物;⑥屋顶花园绿化要注意满足屋面结构荷载,不宜选用速生乔木或灌木,宜选用耐晒、抗风类植物品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如何利用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提升小区景观在空间、环境上的舒适度,是当前势在必行的趋势。当今住宅小区一般可以使用的海绵技术手段主要有: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透水路面、生态树池、绿色停车场等。
水晶地铁公元小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作为厦门首批地铁上盖小区,其交通十分便捷,小区出入口与地铁口无缝衔接,建筑1层裙楼及地下1层由商业组成,小区步行可达的距离便将居住、购物、商务、休闲等功能紧密相连。因此小区涵盖了居住、商业、交通等功能,这无疑是小区的一大亮点与特色,但同时也是对景观空间分布设计的一大挑战。
水晶地铁公元小区景观设计面积为20 242m2,场地呈西北-东南走向,为狭长形空间,场地中建筑由4栋高层及一长排商业裙楼组成(见图1)。如何运用景观元素衔接建筑之间的空间,并将居住、商业、交通等功能有效联结,同时又能合理分隔,从而利用狭长形空间扬长避短,创造出宜人的居住空间,这些问题成为此次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图1 小区平面
3.3.1 设计风格
结合主体建筑外立面线条的韵律感、流线感,再考虑到地铁时代的速度感与现代感,将这些元素抽象、提炼、简化,形成设计语言符号,将景观设计风格定位为现代简约风格,色调定为高级灰白色调,设计以线性元素为主,将场地通过园路合理分割与串联。
3.3.2 功能分布
“居繁华中央,享一方静隅”,根据场地特点,景观设计将小区的功能分为2部分:快生活繁华空间——商业前广场,慢生活静隅空间——住宅区景观。商业区与生活区合理分割开来,同时又有较强的联系,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满足小区的私密性。
1)商业前广场 景观设计恰到好处地弱化硬朗的建筑线条,并伴随不同的时间与角度而不断变化,带来尺度宜人的舒适空间。合理分布了绿化、集散场地、通过性通道、商业外摆空间,使得空间紧凑而不乏味。
2)住宅区景观 高层建筑在四周形成围合,为景观预留空间去契合自然。设计意在使人直接感受到行走其中的悠闲与趣味。城市的气息被阻隔在外,小区中只留下惬意从容、静谧放松的时光。根据建筑的空间形态以及小区所涵盖的各年龄层人群需求,小区景观划分为阳光大草坪区—室外客厅廊架区—欢乐儿童游戏区—架空层活动区—环园跑道健身区,并用特色线性铺装园路,将各个区域合理串联(见图2)。
图2 小区鸟瞰
1)自然亲切的互动交往 营造充满意境的空间体验与舒适恰当的空间尺度,为邻里文化塑造最佳交互平台,使人们回归质朴的邻里交往,成就新生活的邻里关系,室外客厅廊架区就为住户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无论在炎炎夏季亦或潮湿雨季,都有让人独处休息或与朋友促膝而谈的理想庇护所。我们所期待的邻里互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一切快乐的感受都在五官所及间不经意发生,身居繁华都市间却能栖居于自然,正是现代都市人想要的理想生活。
2)突出儿童游戏区的创新模式 儿童游戏区作为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要形成良好又和谐的氛围,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实际需求,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在设计上有所突破,强化个性化设计。在儿童游戏环境的设计上,打破传统仅有滑梯组的模式,在设计理念上进行创新,强化儿童的感知能力、探索能力。可根据儿童的年龄段来区分游乐区域:幼儿游乐场,学龄儿童游乐场,少年游乐场。除了传统的沙坑、器械外,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行为特点来设置游戏设施项目,提高儿童的参与度。如本次儿童游乐区就设置了秋千、微地形攀爬区、钻地洞探索区、新式滑梯组、跳房子、听筒传声器等游乐器械,孩子们每天都可以在此探索到世界的神奇。同时,儿童游戏区中应考虑到陪伴儿童的成人所需的使用功能,因此休息区和成人运动器械健身区必不可少,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力求在儿童场地的设计中,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3)突出色彩运用 地铁公元小区在色调上以黑、白、灰为主要基调,但是在此基础上,在局部区域,如儿童游戏区、环园跑道健身区等区域,对地面及景观小品的色彩运用也采用了自由、丰富、灵活的配色手法。采用不同颜色与质感的材料,通过科学搭配营造出不同氛围的园林景观,例如跑道采用绿色,带给人生机盎然的体验,儿童活动区采用黄、橙、蓝,带给人活泼愉悦的观感。从整个小区空间角度上看,色彩是全方位的,空间每个层次的色彩处理均不一样,带给人们更丰富的景观感受。
4)重视可持续发展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追求最终将回归自然舒适、健康环保方面。风景园林本身就是与自然有着密切关系的行业,肩负着保护自然、管理自然、恢复自然、改造自然、再现自然等使命。所以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将自然生态以优美的形式呈现给居民,保证整个景观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延续的状态。在本次小区的景观设计中,采用了部分透水铺装材质,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以达到海绵城市渗水要求。在道路收边方式中,采用无边界的方式,解决了传统道牙阻挡雨水排入绿地形成内涝的问题。在绿化设计中,面积较大的绿地都采用了雨水花园的形式,通过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能够起到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和补给地下水资源的作用。并且还可以降低暴雨地表径流的洪峰,通过吸附、降解、离子交换和挥发等过程减少污染。以上措施都是为了让整个小区景观系统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调节局部区域的生态功能。
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因为景观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更应该从本质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在探索住宅区景观设计过程中,核心是需要为人们创造出宜居的舒适空间,要因环境、地势、文化等因素,充分考虑到人的需求与生存环境的协调关系,结合小区的综合需要,将休闲、娱乐、活动、健身等各方面需求形成综合性的运用,使居民的居住环境与品质得到真正的提高和改善,努力创造出宜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