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猪散养户防控非洲猪瘟的措施

2022-12-14 14:05:46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1期

谢 政

(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泗湖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 益阳 413115)

非洲猪瘟具有极强的传染特性,并且致病率较高,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范围较广,传播途径较多,易发生变异,增加了疫病防控难度。非洲猪瘟自2018年传入我国后,很快在我国各个地区广泛传播和流行,不仅严重的损害了养殖人员的经济收益,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虽然现阶段非洲猪瘟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防控形式依然严峻,且当前防控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改善。

1 流行病学

非洲猪瘟病毒具有较高的致病性可感染野猪、家猪和软蜱,其致死率较高,可达100%非洲猪瘟病毒具有多种传播途径,例如呼吸道、口腔等,对已经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生猪,需要采取隔离、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同时要对病猪经历过的地方做好消毒工作,防止造成交叉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通常为1~7d,但也有15d左右发病的,如果养殖人员没能及时发现潜伏期的生猪,会引起疫情蔓延,现在还未研制出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因此通常采取扑杀处理,这种防治措施的效果较好。非洲猪瘟病毒的适应性较强,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至少可以存活3d,在动物的粪便排泄物中至少可以存活几周,而且可以在腐败的组织中存活15周左右。由于非洲猪瘟感染猪、治愈猪都终生带毒,很难清除,因此处理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时,需要对其采取隔离、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2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病例的,病程5~9d,或更短。患病猪有明显的发热症状,体温升高至41℃,且持续数天,死前体温可能会下降。患病初期,生猪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喜卧不喜动,趴卧在圈舍一角不愿意活动。同时有非常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咳嗽、气喘,呼吸频率明显加快,脉搏加快。眼角有浆液或粘液,症状出现后的1~2d内死亡。

3 防控存在的问题

3.1 未能做好疫病管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以及生猪调运日趋频繁,非洲猪瘟的发生几率越来越高,传播范围也更广,传播更加随机和无规律。由于养殖人员对疫病的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其感染和传播几率更高。非洲猪瘟有一定潜伏期,初期难以及时发现,再加上未能做好生猪调运工具的消毒以及患病猪的无害化处理,也会增加疾病发生和传播的几率。

3.2 未能严格控制好病毒的输入由于非洲猪瘟最先是从国外发现并传入我国的,在肉制品以及各种养殖、屠宰设备进口时,未能把好入门关,极易造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我国并高发。进行生猪品种改良时,通过杂交或人工授精也可能感染或传播非洲猪瘟疫情。

3.3 饲养管理落实不到位很多生猪散养户不重视饲养管理工作,防疫工作落实不到位,也为非洲猪瘟疫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当前很多生猪散养户对养殖环境控制、科学饲喂等不够重视,导致生猪长期处于一个比较恶劣的环境中,不利于生猪的健康生长。

3.4 思想认识存在不足部分生猪散养户受传统养殖观念的限制,很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存在很多误区。很多散养户未能认识到非洲猪瘟危害的严重性,在养殖过程中没有加大防控力度,对疫情的处理方式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未能及时上报或紧急扑杀,给疫情传播创造了条件。

3.5 消毒清洁工作落实不到位一些生猪散养户对消毒清洁工作有所忽视。消毒设施不够完善,消毒清洁工作不及时、不彻底,都是疫情高发的重要因素。

4 防控措施

4.1 加强疫病管理饲养人员需要对散养生猪加强管理,防止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同时禁止从疫区引入生猪。养殖场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避免外引生猪传播疫情的可能。必须引种时,要明确引种来源,确定其不是来自非洲猪瘟疫情高发区。因为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较长,且早期没有特殊的发病症状,与猪丹毒和霍乱病症十分相似,养殖人员很难及时发现病症,易导致非洲猪瘟病情蔓延,所以需要对生猪的运输工作加强管理,并对运输车辆定期的消毒处理,防止其携带病菌,对生猪造成感染。引进后的生猪,需先隔离饲养,确定其健康无疫后,才可混群饲养。

日常还需做好生猪疫情监测,保证能及时发现疫病,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饲养人员要对生猪的生长状态密切监测,一旦其存在发热、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时,要及时予以关注,及时进行隔离,同时对其生长环境、饲养用具等彻底消毒,关注其他生猪是否存在类似症状。加强日常的疾病监测,保证早发现,早采取措施,降低疫病的发生。对隔离的生猪,需结合其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学变化、实验室诊断等进行确诊,无治疗价值的病例要采取扑杀及无害化处理。

4.2 防止病毒输入非洲猪瘟病毒的出现,对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同时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自从在非洲首次发现非洲猪瘟病毒以后,在全世界范围之内迅速扩散,特别是欧洲地区加大了对该疫病的防控难度。因为我国每年都需要进口大批量的猪肉制品,且要从国外引进大批量的生猪屠宰设备,因此非洲猪瘟病毒很容易通过国外运输途径传输到中国本土。我国现在养殖的猪种大多是通过杂交获取的,这类生猪品种对非洲猪瘟病毒更易感。更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按照规定引进合格的生猪精液,保证人工授精操作的规范性,确保生猪的健康安全,防止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推进生猪养殖行业的持续发展。

4.3 加强生猪的饲养管理伴随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致使餐厅每天产生的厨房垃圾量逐渐增加,这些餐厨垃圾富含大量的有机物质,部分生猪饲养人员为了减少资金投入量,会将每天的餐厨垃圾收集到一起,当做饲料喂给生猪,为生猪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促使生猪的体重增长。虽然这些餐厨垃圾富含一定的有机质,但有存留非洲猪瘟病毒和风险,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具有较长的存活期,会增加生猪感染风险,所以要杜绝使用餐厨垃圾喂猪,要选择健康绿色的饲料,防止其食用含有非洲猪瘟病毒的饲料,引发非洲猪瘟及疫情扩散,进而对生猪养殖业造成经济损失。饲养人员要加强饲养管理,严禁利用餐厨垃圾作为生猪饲料,保证生猪的质量,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

生猪散养户要改变使用泔水喂猪的养殖方式,从正规厂家购入饲料,为生猪的健康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增强其免疫力,更好的抵御非洲猪瘟疫情。要保证饲料营养丰富、松软易消化。禁止饲喂霉变过期的饲料,对饲料要妥善储存,避免受潮变质。喂食前要先做好食槽的清理工作,以免食槽内长期存在变质饲料,而影响生猪的身体健康。饲喂工作要定时定量,注意少喂勤添,切忌一次饲喂过多饲料放任生猪过量进食。为提高生猪免疫力,也可以在养殖过程中,在生猪饲料中掺入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等,能够较好的发挥出作用,帮助生猪更好的抵御非洲猪瘟的侵袭。像VC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很多的中草药具备抗病毒的作用,同时安全无残留,将其应用于疾病防控工作中,能获得比较理想的预防效果,值得积极进行推广。

另外,还需要为生猪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日常养殖过程中,要控制好室温以及湿度,注意做好通风工作,保证圈舍中光照充足。冬季注意做好保暖防寒工作,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并注意预防蚊虫。

4.4 强化疫病宣传工作由于生猪散养户普遍缺乏专业饲养知识,对非洲猪瘟的危害性缺乏认识,因此,当地的政府部门要加强宣传有关非洲猪瘟的防控知识,利用微信、广播等媒体渠道,扩大宣传范围,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动物防疫部门应针对非洲猪瘟病毒制定应急处理方案,一旦出现疑似病例,生猪散养户需要立即上报给相关部门,进行疫情排查,禁止私自掩埋死猪,防止疫病持续向外扩散。生猪散养户也应提高防疫意识和学习意识,积极主动参与当地畜牧部门组织宣传活动,主动从网络中浏览和学习一些关于非洲猪瘟的防控知识,并将其在实践中做好应用,以提高疾病的防控效果,降低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及传播。

4.5 做好消毒处理工作生猪饲养人员需要对生猪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禁止非饲养人员随意进出饲养场,防止其携带病菌对生猪造成感染,有效增强生猪散养户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散养户应结合自身养殖实际以及非洲猪瘟疫情流行情况,及时彻底展开消毒清洁工作,及时消灭环境中的致病菌。消毒工作要及时、彻底,在非洲猪瘟疫情高发时期,可适当增加消毒清洁频率。可按照合理的比例将消毒剂与水融合,并进行均匀喷洒,即能获得良好的消毒效果。其中,猪舍消毒使用臭氧效果更好。除此之外,还可用石灰乳消毒,可先将圈舍清扫干净,再用一定量的石灰乳或热烧碱水与漂白粉进行混合,做好消毒工作。消毒时,除了做好墙壁、圈栏、门窗、地面的消毒工作外,还应做好食槽以及各种饲养用具的消毒工作。消毒工作完成后,要封闭圈舍一段时间,之后通风并用清水进行冲洗。注意每一批生猪出栏后,也需要进行消毒清洁工作,并将圈舍空置一段时间后,才可以饲养下一批生猪。对无治疗意义的生猪,要及时扑杀,禁止随意丢弃,需要对病猪进行无害化处理,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

5 结语

非洲猪瘟病毒是高传染性病毒,致死率极高对生猪养殖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所以,生猪饲养人员要充分了解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性,要加强科学管理,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促进生猪养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