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麦倒伏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2022-12-14 07:51李晓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拔节期播种量田块

李晓伟

(利辛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利辛 236700)

利辛县2020—2021年度秋种小麦航拍面积为11.53万hm2,通过适期早播、足墒抢种、科学追施返青拔节肥、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治、适时抢收,实现了颗粒归仓、丰产丰收,获得了历史性的好收成,平均产量达到8 152.5 kg/hm2,实现了单产提高、总产增加、品质提升的三好局面。但是,小麦生产由于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大,在实际生产中也存在一些倒伏问题,给小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造成一定损失。现就2021年利辛县小麦生产具体的倒伏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广大农户提供参考。

1 倒伏的主要原因

1.1 部分田块施肥量偏多

依据对全县23个乡镇207个田块走访调查了解,一般施45%~50%复合肥900~1 125 kg/hm2,少的也在750 kg/hm2以上,追施化肥尿素在150 kg/hm2左右。施肥量偏多,易造成群体大,个体细弱,中后期遇暴风雨极易造成倒伏。因此,盲目施肥是造成2021年小麦倒伏的主要原因。

1.2 部分田块播种量偏大

调查显示,大部分倒伏田块播种量达到262.5~300.0 kg/hm2。播种量大,基本苗多,群体分蘖多,个体弱,田间荫蔽,遇大风雨极易造成倒伏。说明播种量大是造成2021年小麦倒伏的重要原因。

1.3 部分品种抗倒伏的能力较差

据调查,一些品种高感纹枯病,抗倒伏能力较弱,在相同条件下,极易造成倒伏。有些品种发棵多,茎秆瘦弱,弹性较差,抗倒伏能力较弱,易倒伏;有些品种植株偏高,在大播量、大肥水、多雨水的情况下,易形成细弱苗,造成倒伏。

1.4 部分田块病虫害发生较重,防治不力

部分农户外出打工,不能及时防治病虫害,导致纹枯病、根腐病发生较重,小麦茎基部、节间坏死,抗倒伏的能力减弱,遇大风雨极易造成倒伏。

1.5 前茬基础肥力较高

据调查,在施肥量、播种量、管理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基础肥力高,小麦前期生长旺盛极易造成倒伏。

1.6 水浇地比旱田倒伏较重

在施肥量偏多、播量偏大的条件下,多浇水的田块比不浇水的田块倒伏风险大。

1.7 自然灾害天气造成倒伏

自然灾害天气是导致小麦倒伏的主要外因。5月14—16日,连续出现3 d大风雨,导致小麦穗部、茎秆、叶片吸水加重,茎秆变软,造成倒伏。

2 倒伏的危害

2.1 倒伏会造成严重减产

倒伏会严重影响小麦授粉、灌浆,增加病虫害发生概率。倒伏后茎叶互相重叠遮挡,通风透光性变差,光合作用不足,养分输送受阻,会直接影响麦穗的灌浆和籽粒发育。一般小麦倒伏会造成严重减产。根据对2021年倒伏田块调查,一般产量减少1 500~3 000 kg/hm2,减幅20%~30%;倒伏严重的地块减产50%,倒伏越早,减产越多。

2.2 倒伏会降低小麦品质

2021年小麦倒伏发生在灌浆期,不仅严重影响籽粒灌浆,而且造成后期秸秆、穗部病虫害严重发生,使籽粒发霉变质,病粒增多,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2.3 倒伏会增加收割难度

小麦倒伏不论是人工收割,还是机械收割,都会增加收割难度,特别是增加机收难度,减少籽粒收获量,同时增加机收费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给小麦生产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3 预防倒伏的对策

3.1 减少化肥施用量

施肥原则: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加强秸秆还田掩埋,因苗追肥。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有利于小麦稳产、高产及品质提升。就目前生产水平和基础肥力情况,一般施肥量较习惯施肥减少75~150 kg/hm2,即减少比例10%~20%比较可行。建议施45%复合肥(25-10-10)600~675 kg/hm2比较合理[1]。

3.2 减少播种量

大播量是造成2021年小麦倒伏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在正常年份播种量控制为180 kg/hm2左右。有些田块由于受秸秆还田的影响,整地质量差,造成出苗差,可适当增加播种量。一些晚茬麦,由于播期推迟,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盲目增加播种量,以免造成倒伏。一般最高播种量应控制在225 kg/hm2左右,基本苗控制为300万~330万株/hm2,成穗 675万~720万穗/hm2,不宜超过750万穗/hm2。叶面积系数拔节期以3.5~4.0为宜、孕穗期以5~6为宜,要达到壮苗6~7片叶越冬无冻害、春季平稳返青起身、稳健拔节抽穗、灌浆期天气晴好、收获期实现颗粒归仓的目标[2]。

3.3 加强精细整地与镇压

目前,旋耕面积大、耕层浅、土壤表层疏松、犁底层厚,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倒伏风险大。要加强精细整地,加深耕作层,适当增加耕作层厚度;加强镇压,增加土壤与根系的接触紧实度,增强抗倒伏能力。加强深耕深松程度,推广机条播,避免撒播,推广宽幅播种技术、种肥同播技术,提高抗倒伏能力[3]。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发生严重,容易加重小麦倒伏,特别是春季小麦纹枯病大面积严重发生,就会导致小麦茎部节间坏死,增加倒伏风险。因此,春季要加强纹枯病的防治。一是及时适时防治,于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在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期连防2次。二是精准施药,选择对路药剂,用5%井冈霉素3 000 mL/hm2或45%戊唑咪酰胺750 mL/hm2,兑水600 kg/hm2茎叶喷雾,使药液沿麦叶淋湿到茎基部,严格防控纹枯病的发生,减少后期倒伏风险[4]。

3.5 加强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危害,减小群体密度,促进分蘖消亡,加速二级分化,推迟封垄期,增加单株强度,增强抗倒伏能力。中耕可以培土、拥根,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植株的坚韧性,提高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风险。

3.6 加强苗后镇压

对于墒情较好、水肥充足、播种过早、群体较大的麦田,在冬前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旺长,中后期也容易发生倒伏。对于此类麦田,一般需要在冬前或春季进行镇压,以抑制小麦茎叶生长和分蘖,促进根系下扎和健壮苗株,使小麦根系向地下扎根更深,提高抗倒伏能力。

冬前镇压一般在麦苗根基部节间开始伸长时进行,这样可以控制基部节间伸长,使植株高度降低,增强茎秆韧性,增强抗倒伏能力。春季镇压一般在起身至拔节期进行,每隔5~7 d镇压1次。根据麦苗的实际旺长情况,镇压1~2次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镇压时,要遵循“地湿不压地干压,阴天不压晴天压,早晨不压中午压”的原则。另外,土壤黏重、含水量较大、盐碱性重的地块,不适合采用镇压的办法,否则容易折断麦苗或加重土壤盐碱板结。

3.7 加强植物生长抑制剂的喷施

小麦喷施多效唑以起身至拔节期效果最好,一般喷施15%多效唑药液750 kg/hm2。小麦喷施多效唑后,可使茎部节间缩短,叶色加深,叶尖变钝,叶片短厚,株高降低。一般在起身期和拔节期连喷2次,可有效控制节间伸长,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

壮丰安有抑制节间伸长、增加基部节间粗度、降低植株高度的作用,并使叶片和叶梢变宽、变短、变厚。一般喷施2次效果较好,第1次在第一节间伸长1 cm时喷施,第2次在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喷施,控1节、抑制2~3节伸长,可有效预防倒伏。一般用25%壮丰安300 g/hm2,兑水750 kg/hm2喷施效果较好,以晴天早、晚喷施为宜。避免烈日中午喷施。喷施多效唑、壮丰安应遵循“喷旺不喷弱、喷稠不喷稀、喷早不喷晚”的原则。

3.8 加强肥水管理

在雨水多的年份不追施或减少追施返青拔节肥。因苗因天气浇水,减少浇水次数,做好清沟沥水工作,减少田间积水,增强小麦根系下扎能力,提高抗倒伏能力,减少倒伏发生率,确保小麦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3.9 加强小麦优良品种的推广

良种是获得小麦高产的重要保证,优良品种可以提高小麦抗倒伏能力。选用抗倒伏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是预防倒伏的首要措施。应选择高度适中、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弹性较好、节间较短、根系发达粗壮、耐水肥性较强且丰产性较好的优质、高产、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结合利辛县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选择生育期适宜的中熟品种为好。通过2021年种植观察,在利辛县表现抗倒伏能力较强的优质品种有中麦 578、涡麦 101、淮麦 35、徐麦 35、新麦 26、淮麦40、安农0711等。

猜你喜欢
拔节期播种量田块
夜间增温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基于时空滤波Sentinel-1时序数据的田块尺度岭南作物分布提取
四川水稻分蘖-拔节期低温连阴雨时空特征
不同区域小麦播量优化试验研究
2021年山西省小麦返青拔节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2019—2020 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啤酒大麦科学施肥保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