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阔,项 吉,林 静,路艳珍,董华泽,董雄辎
(合肥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部署,同时也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高校要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培养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探索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教育体系,促使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因此,高等教育就应该树立主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及行业企业生产技术需求的意识,积极探索“产教研”高度融合的校企合作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尤其是工程实践能力[1-4]。
在深化改革并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尤为重要的举措之一就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前已成为全面提升高等工程教育内涵的示范引领,旨在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然而,基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更加能够体现出其应用型、工程化特点,能够切实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主要是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平台建设、整合优质师资等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注重提高专业的市场适应性,引入企业课程或在专业课程中提高企业生产实践案例比重,共享企业优质教育资源[5-10],力求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实践”的原则,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中充分体现了新工科专业的办学定位,能够适应区域经济和化工行业发展对化学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采取校企、校校(际)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从四个方面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即:面向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行业背景;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重视跨学科知识摄入,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强调基础课内容与专业方向的紧密联系。如在培养方案修订时,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和学生兴趣,以模块化方式设定了三个专业方向课程:精细化工模块、能源化工模块和生物化工模块,并开设了《化工安全与环保》《工程伦理学》等课程以体现社会责任教育。从工程教育角度开设了《化工设计》和《化工过程分析与综合》课程以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提供多种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内容。为贯彻落实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要求,培养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在开设《现代化工商务》及《化工前沿讲座》课程中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可以用创新创业训练及专业学科竞赛等活动置换学分,通过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等课程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师资,通过面向社会,面向企业,引进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技能、高职称的专业教师,充实一线教学岗位;充实和加强实习、实训教师队伍。在师资队伍培训计划方面,主要采取自学、老教师传帮带、聘期目标任务考核等方式,使新进青年人才逐步成长为合格的专业教师。创造条件遴选优秀教师赴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在职访学进修或学历深造。选派部分学习能力强的教师参加化工类专业技能培训,或选派责任心强的年轻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实践研修,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深入一线发现生产技术问题,及时沟通并进行分析解决,提高其实践能力,并将研修成果带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及内容增补,并编写相关企业课程教材,同时可以把在企业实践研修期间发现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也可为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及后续的竞赛项目提供素材。除了加大力度培养人和引进人才以外,更重要的是用好人,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聘请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稳定的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掌握最新技术和技能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主要负责指导化工专业建设、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参与化工安全与环保、化工设计、化工导论等专业课程教学工作,或定期来学校开展学术讲座。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坚持专业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科交叉、理工结合、宽专结合的特色,创新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内容,结合科技前沿拓展专业技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组织授课教师开展交流研讨,相互沟通,促进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从而更好地调整授课内容和授课技巧,以促进教学改革深化和教学质量提高。按照“保证质量、重点建设、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开展一流课程及在线课程建设,制订专业课程建设规划,目前已将《化工文献检索与应用》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仪器分析》《化工分离工程与技术》已获批创建省级一流示范课程;同时开设《化工工艺学》《化学反应工程》等多门在线课程,还开设《高分子化学》课程作为双语教学试点课程,同时开设《化工专业英语》课程,并选派具有国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从课堂教学到课程作业、期末考核试卷命题等多个环节积极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满足日常科研学习、工程实践中对于专业英语的基本要求。在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中,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在专业实习实训环节,先利用校内化工实训基地的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和乙酸乙酯生产线分别进行化工过程的模拟和实操训练,再开展企业顶岗实习,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社会需求相结合,设置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综合实训内容,来适应不同阶段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需要。
化工专业在现有校内实训基地(乙酸乙酯生产线、化工提取生产线、省级蓝莓工程技术中心)基础上,还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及化工企业积极合作,共建工程技术中心或研究院,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研发,吸纳在校学生参与产品研发、技术改进及产品质量分析等实践学习,充分实现“产教研”有机融合,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实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现有专业综合实验室基础上,继续加强与省内外化工企业合作,进一步探讨校企联合指导实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有效措施。通过融合各方资源特别是社会与企业资源,建成具备完善功能和相当规模的教学实验基地、专业实训及实习基地。实现理论与实践对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保证。通过融合各方资源,建成具备完善功能和相当规模的校内实践平台、校外实践平台、创新实践平台。校内实践平台要满足工艺实习、实验、综合实训等本科实践教学的要求;校外实践平台要满足化工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要求,达到省级实践教学中心建设水平,在同类高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起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实践平台将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争取创造更多更好的平台提供学生们创业的机会。逐步建立开放共享、企业化管理、集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加强与本专业其他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及时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将最新的技术传授给学生。
围绕“三全”育人目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双创”教育工作,鼓励学生参加创新训练、创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类、素质拓展类竞赛项目。在指导的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类项目、学科竞赛类项目、成立公司(模拟筹建)时,教师要求学生要立足于“绿色环保”“安全生产”。在创业实践方面,如指导学生开展对发明专利“一种废旧干电池回收利用工艺”和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化学化工废液分类回收处理装置”的应用转化研究,成立“安徽菁华科技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模拟),致力于废旧干电池、化学化工废液进行再回收、再利用、再开发。同时指导学生研发的“含酶手工皂”项目入驻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在创新训练方面,指导学生完成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30余项、参加多项教师主持的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研究,主要开展了山茶油、猕猴桃等农产品及中药材种植、深加工及质量标准研制,其研究成果申请专利17项,已获批授权发明专利3项,发表论文5篇,2项中药质量标准已通过鉴定。在专业类、素质拓展类竞赛方面,多次协调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赴江西赣州、安徽马鞍山等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促使学生直观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为后期参赛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素质提升的过程中逐步凸显出优势,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指导学生在“国药杯”全国制药工程大赛中先后获得全国制药工程大赛一、二、三等奖共5项,显示了宽口径专业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在全国化工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5项,华中赛区一等奖1项,在“挑战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金奖1项、银奖2项和多项铜奖。在已毕业的学生中,参加过创新创业训练及学科竞赛的同学,基本实现对口就业或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不乏被录取到985类高校研究生和招聘到中石化等国内知名化工企业工作。通过指导学生参加项目研究或参与竞赛,推动成果有效转化,促进产学研合作,带动应用型办学模式深入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双创”教育工作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