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俊霞(山西省盂县秀水镇畜牧兽医站)
猪传染性胃肠炎属于生猪生长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高接触传染性疾病,仔猪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致死率,成年猪虽然救治率显著提升,但对其健康成长也会造成损害,最终影响到生猪的经济价值。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传染疾病,具有发病快、传染快、病程短、致死率高等特点,养殖户应充分做好相应预防工作。为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有必要加强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研究,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基于此,笔者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展开研究,并提出注意饲养环境清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提升饲喂管理质量、提高生猪抵抗力及西医和中医用药等预防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疾病,饲养温度和饲养环境的不适宜是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有可能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带病猪和带毒猪的粪便及鼻液会造成饲料及饮用水污染,健康猪接触后会发生感染,而仔猪吮吸母猪的乳汁也会发生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传播途径主要为消化道和呼吸道,且传染速度极快,一旦出现发病猪,若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在短时间内整窝生猪都会被感染。调查显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更长,因此,该病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集中在每年的冬春季节。低温环境会导致病毒迅速繁殖,特别是仔猪在感染后死亡率较高,随着仔猪年龄的增长,症状有所减轻,也会出现自行康复的情况。
猪传染性胃肠炎潜伏周期短的为12~18小时,普遍在1~8天,大部分病例是2~4天,不同年龄段病猪的临床症状存在明显差异。对低于两周龄的仔猪在出现猪传染性胃肠炎病例后,会在12~24小时内出现呕吐现象,从而产生严重的糊状及水样腹泻问题,粪便为黄色,同时夹杂着凝乳块,仔猪体重快速降低,明显脱水,发病2~7天后死亡,整体死亡率为100%。仔猪在2~3周龄时,死亡率低于10%。断乳猪在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后,会在2~4天内出现症状,具体表现为水样腹泻,喷射状,粪便为褐色或黑色,部分猪出现呕吐现象,经过5~8天后腹泻停止,很少死亡,但体重大幅度降低,发育不良,变成僵猪。肥猪和架子猪也有较高的发病率,发病1天或数天后表现为无力状态,食欲减少,体重快速下降,有时会呕吐,死亡率较低。
1.保证饲养环境清洁。带病猪和带毒猪的排泄物、呕吐物中会携带病毒,健康生猪在接触后也会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养殖人员如不进行及时清理会导致细菌与病毒滋生,不仅不利于疾病防控,还会产生难闻气味与有毒气体。因此,养殖人员应充分做好饲养环境清理工作,定期清理猪圈,保证圈舍卫生。特别是在每年秋冬时节,气温降低有利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滋生,为避免病毒在更低温度条件下存活,养殖人员应进一步做好清洁工作,进而为生猪提供整洁、卫生、安全的养殖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带病猪和带毒猪在呼吸过程中,病毒也会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养殖人员可以在猪圈内部加强脚窗、大窗建设,并定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进而为猪群创造卫生的空气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概率。制定完善的消毒隔离制度,在较为寒冷的冬季,还需要做好猪舍保温防湿处理,如果基础条件不足,可以搭配药物进行合理治疗。
2.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在日常免疫接种过程中,需要形成免疫操作流程,有计划地实施免疫接种工作。当前,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主要包括油剂灭活疫苗和活疫苗两种形式,活疫苗可以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季节前向猪进行大范围接种,油剂疫苗适合妊娠母猪接种,可以形成母源抗体,促进仔猪在母乳中得到被动免疫。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开展免疫接种工作可以选的疫苗主要有3种形式,分别是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单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以及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苗。养殖户应根据养殖环境与实际情况选择疫苗,同时在进行疫苗接种的过程中,还应选择科学的疫苗接种剂量与接种方式。与此同时,除了猪传染性胃肠炎外,养殖人员还需要加强对猪瘟、圆环病毒病等重点传染疾病的关注,并做好相应的免疫工作,提升生猪对此类疾病整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避免出现多种疾病交叉感染的情况。
3.提升饲料质量。为提升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预防成效,养殖人员还需要从饲喂角度入手来提升生猪体质,尽可能提升对该疾病的免疫力与抵抗力,从而避免病菌的侵扰。通过加强饲喂管理强化对传染性肠胃炎的防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饲料选购工作,选择正规供应商以保证完善的质量与服务,从根源上对饲料质量进行把关。在对饲料进行配比时也需要做到科学搭配、营养均衡,更好地满足生猪生长需求。饲料应储存在凉爽、干燥、通风的环境下,同时还可以通过铺撒适量的生石灰来保证环境干燥,避免饲料受潮、发霉,影响品质。质量不过关的饲料不应再继续使用。养殖人员需要保证饮用水和料槽卫生,饮用水温度要适宜,避免水温过高或过低,影响猪群肠胃健康,进而有效切断病菌传播渠道,保证生猪健康生长。在猪传染性胃肠炎治疗中,尽量以口服治疗为主,包括拌料或饮水等方式,对那些不吃不喝的病猪可以直接灌服,促进肠道快速吸收药物,和打针相比,效果更佳。
4.提升生猪抵抗力。冬春季节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高发季节,气温明显降低,养殖人员应及时做好防寒措施,通过保暖来提高生猪免疫力。哺乳期仔猪是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控的重点群体,养殖人员可以将其转移到温度可控的保育舍,最大限度地保证饲养环境的适宜性。而对于即将分娩的母猪来说,也需要做好保温工作,尤其是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时候更应提高对温度调节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养殖人员需要在妊娠母猪产前45、15天接种二联疫苗,提升母猪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及猪流行性腹泻的抵抗力,分娩后仔猪通过母乳也可以获得相应抗体。
1.药物治疗。在采取药物治疗措施前,养殖人员需要先观察病猪的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进而以此为基础选用合适的肠胃炎治疗药物。病症表现不同,采用的治疗方案也不同,用药时应注重药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了可以让病猪尽快恢复,可以采用西医手段进行治疗,可以将头孢、穿心莲等药物按剂量注射到症状比较严重的猪体内,对于不确定年龄的病猪可以采用白头翁散作为辅助药物。为避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出现耐药性,在实际用药前还应做好药敏测试,以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病猪在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因此,还需要及时补充葡萄糖溶液以避免病猪因严重的脱水问题而死亡。除了西医治疗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中医方法治疗。如在治疗5~10千克的患病仔猪时,可以取用金银花7克、地榆6克、算盘子8克及水蜈蚣10克加水煎煮内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4剂,以起到相应的治疗效果。
2.注意事项。在采取西医及中医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两种治疗方式虽然采取的手段不同,但最终的治疗目标一致,因此,对感染传染性肠胃炎的病猪应第一时间采取更有效、更方便的治疗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使用,保证病猪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用药应谨慎,在用药前需要严格把控药物施用的具体时间、具体剂量,特别是在使用多种药物时,还需要控制其用药顺序和用药频次。做到科学用药,保证使用剂量的合理性,杜绝为加快康复速度而滥用药物,保证药效的最大化发挥。待猪传染性胃肠炎出现好转后,养殖人员也不能忽视对其的管理工作,应继续对其进行观察,留意病猪行为,一旦出现病情反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用药前还需要向专业兽医寻求意见,以保证可以对猪传染性胃肠炎根治,有效保证生猪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猪传染性胃肠炎对生猪养殖会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仔猪感染面临着较高的致死率,而成年猪也会对生长健康产生损害,进而直接影响生猪的经济价值。因此,养殖户应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平时要做好环境清洁、免疫接种、饲喂管理等工作,对已经感染该病的生猪应采取科学的用药方式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