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群视角下革命文化单元教学思考
——以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为例

2022-12-13 02:01沈晓敏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灯光英雄革命

文|沈晓敏

统编本教材重视革命文化教育,从不同领域深植榜样力量,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的正确观念。教学中如何挖掘教育价值,让红色血脉根植于学生心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内容与呈现方式”板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方案——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高效赋能,获创群效应。

一、纵观全局,解读革命文化课文编排特点

(一)篇元结合,循序渐进

统编本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加了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现了循序渐进的编排原则。三上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第八单元《手术台就是阵地》;三下第六单元《我不能失信》;四上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四下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节选)》、第七单元《黄继光》;五上第二单元《冀中的地道战》;五下第四单元《青山处处埋忠骨》《军神》《清贫》;六上第二单元《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六下第四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可以看出,统编本教材革命题材课文的编排呈现出单篇与单元相结合的特点,这种从单篇初步感受革命文化精神到主题单元立体深度学习的编排,有益于学生深入学习革命文化。

(二)板块分布,适切合理

统编本教材革命文化教育文本除在课文中出现外,在语文园地、阅读链接中均有分布,共计41 篇。由图1 可以看出,革命文化教育文本多安排在课文中,且详略安排较为均匀。此外,在革命形象的选取和育人价值的取向上也均有分布,有如《灯光》《金色的鱼钩》等体现“战争英雄”的,有《我不能失信》《十六年前的回忆》等体现“仁人志士”的,也有《詹天佑》《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等体现“时代典范”的,有助于让“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能真正通过这些革命榜样落地于新时代学生身上。

图1 革命文化教育文本位置分布情况

(三)内容关联,螺旋上升

对于革命文化作品,统编本教材在编排布局上也注重语文要素的梯度递进,人文主题也以不同的视角切入。如有关毛主席的系列作品,有心怀百姓生活的《吃水不忘挖井人》;有体现崇高革命信仰的《为人民服务》;有表现常人情感、超人胸怀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也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战争豪情《七律·长征》。从个人情感到国家情怀,从生活到战争主题,这些内容均呈现出螺旋交替、层层上升的编排特点。

二、横贯篇章,确定革命文化题材单元任务群

(一)目标锚定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包括五篇课文,《七律·长征》以七律诗展现了中国红军在长征道路上的革命精神;《狼牙山五壮士》则以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英烈经历,展现了中国红军不畏牺牲、精忠报国的伟大品质;《开国大典》动情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灯光》描写了郝副营长对未来的憧憬;《我的战友邱少云》描写了抗美援朝中的典型英雄形象——邱少云,树立了烈火中的精神丰碑。依据单元语文要素以及课后思考练习题确定如下单元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提炼出与革命文化主题相关的词语进行积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单元主题“革命岁月”的主旨,领悟点面结合写法的要领。3.了解著名革命历史事件,感受革命者英勇无畏的形象和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任务群构建

2022 年版课标“课程理念”部分指出:“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明确了学习任务群基于学习原理的基础定位和设计要素,为契合具体单元的任务设计指明了方向。六上第二单元根据“追寻心中的英雄”主题可进行如下任务群构建:基础型学习任务,“知英雄:整体感知识英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议英雄:多维挖掘话英雄”;扩展型学习任务群,“致英雄:多向勾连诵英雄”。以上任务群的构建将单元文章及课外阅读资料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

三、逐级进阶,提供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任务群推进建议

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时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既是课程内容,也是学习路径。

(一)基础型学习任务:知英雄,构建“语言理解”的坡度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主要指向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在完成第一个“知英雄”任务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挖掘出那些联结着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事件有关的词语,讨论分类,分别对应“革命考验”“革命气节”“革命前景”三个类别。在说说本单元讲述了哪些英雄事件环节时对文章的感知理解需要构建一定的坡度,使学生学有过程、有方法、有梯度,以《灯光》教学为例:

1.感知—架构。

引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互学交流之后发现,全文的第1~2自然段和第12 自然段写的是“现在”,第3~11 自然段写的是“往事”,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读者更有兴趣。

2.解读—剖析。

借助课前提示中的关键词“灯光”,开展小组任务型学习,梳理文中出现了几次灯光,做批注谈感受(见图2)。学生在探究交流后发现,文章出现了三次灯光贯穿始终,第一次是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感受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赞美;第二次是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是战争时期艰苦条件的缩影;第三次是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也是文章总结提升的部分。

3.比照—联结。

借助任务型学习所完成的图表,相机引导学生再次关注“灯光”这一线索,发现其内在关联。引导学生理清灯光、火光的关系以及它们与题目的关系(见图3)。插图上的灯光代表的是革命理想,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凸显的是现实生活,而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是战场上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让理想变为了现实。通过这一关注,让学生体会到“理想—奋斗—现实”都与题目“灯光”有关,“灯光”既是线索,也有象征性的意义。

图2

图3

(二)发展型学习任务:议英雄,挖掘“阅读理解”的深度

1.聚焦历史,知其概。

(1)高效设计“作业超市”。

因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所以在理解文本内容及情感体验上会有一定程度的疏离,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后时间,创设“作业超市”:“搜集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和故事;搜集晋察冀根据地资料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观看《开国大典》视频;了解抗美援朝的相关背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选作业内容,搜集资料,整合信息,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

(2)巧妙梳理“时光轴”。

六上第二单元安排了关于毛主席的两篇课文《七律·长征》《开国大典》以及阅读链接《毛主席在花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时光轴”,梳理统编本教材中看似散落的文本资源,把握“毛泽东”这一人物轨迹,形成历史背景,指导课文教学。

(3)精心打造“资料袋”。

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通过主动搜集、整理各类文字、音画资源,制作基于个人体验的“档案袋”,来拉近时空距离。在“资料袋”的使用上,可以先后关联,融会贯通,层级递进地去领会课文及其背后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以六上第二单元《七律·长征》为例:在初步把握课文内容环节可链接长征路线图,一文一图促感知。在研读“远征难”环节可链接五岭、乌蒙山、岷山资料,组文阅读促想象。在研读“万水之难”环节可链接《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群文阅读促理解。这样统整把握历史内容,有机结合资料内容,让感悟人物的形象和美好品德与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相互联系、彼此映照。

2.聚焦人物,悟其神。

“英雄”是一个主观概念,要帮助学生从认识“一个英雄”到认识“一类英雄”,再形成“英雄”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要开发主问题统领全文,教师可以将六上第二单元的主问题设定为:“五篇课文讲到了不同类型的英雄,有的是个人,有的是集体,你最欣赏哪一个?并说说你的理由。”旨在让学生找句品读,抓住关键段落感受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在单元教学后,设计“这些人物身上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一概括性问题,学生讨论得出英雄是为人民、为国家愿意舍弃自我、牺牲自我的人,引导学生形成“英雄”的概念,进而推至现在的英雄楷模,再到身边的英雄,从而深化学生对“英雄”的认识。

3.聚焦要素,会其意。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领会在写场面时既要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要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并且将两者有机结合。在对整个单元进行细致分析后,确定了单元语文要素推进过程。《狼牙山五壮士》学习群体全景和个体特写相结合;《开国大典》学习多点罗列,点面交织;《灯光》学习场景和细节描写;《我的战友邱少云》学习个体描写和群体描写交织;“语文园地”交流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习作“多彩的活动”关注场景的细节,写好活动场面。

(三)拓展型学习任务:致英雄,拓宽“阅读实践”的广度

拓展型学习任务旨在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为更好地融合语文要素学习与革命文化渗透,感悟革命精神,可构建学习任务群:

1.整书阅读,得法得意。

本单元课文学习之后可进行《红岩》整本书阅读活动。任务一“传奇人生”,还原真实历史,走近红色作者。任务二“红岩剧场”,还原小说中精彩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爱国情怀。任务三“人物档案”,整理人物档案,了解英雄事迹。任务四“红岩讲坛”,让学生的阅读体验与真实生活对接,使学生对红色经典从表面的故事情节走向理性的思考,使思维走向深刻。

2.综合实践,见行见性。

在本单元教学结束后,可结合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和本校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以革命人物或革命事迹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如参观镇海海防遗址纪念馆,九龙湖革命基地扫墓,观看《长津湖》等革命电影。这些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习得革命文化知识,感悟与传承革命精神,并且也为本单元的习作主题“多彩的活动”增添了鲜活的素材。

3.主题活动,融合立人。

在教学本单元口语交际“演讲”时,可创设“诵镇海英雄,悟爱国之情”主题式语言实践学习任务。先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演讲内容,然后根据导图撰写演讲稿,自己练习演讲,注意语气、语调适宜,姿态大方,最后开展班级演讲赛。

总之,以革命文化为主题的单元学习,教师可以整体观照,多维关联,在学习目标的整合、学习任务的进阶、要素能力的螺旋提升中优化方法,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丰厚学生的精神世界,让红色信念与革命精神能在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下一代的心中得到浸染与熏陶。

猜你喜欢
灯光英雄革命
英雄犬
今晚的灯光亮了天
中国的出行革命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颜色革命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