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接纳对小学生卷入度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2022-12-13 12:20黄晓劼
教育观察 2022年32期
关键词:同伴校园小学生

黄晓劼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上海,200233)

一、问题提出

学生卷入度是指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教育或活动的认知、行为及情感方面的投入程度。[1]研究发现,学生卷入度对取得学术成就等一系列远端结果有深刻的影响,与学生在校的心理适应能力与主观幸福感受密切相关。[2]虽然卷入度对个体发展影响显著,但国内研究多集中于青少年,较少涉及小学生,尤其缺乏对小学生卷入度关系机制的探讨。为此,探析影响小学生卷入度的因素及相关因素如何影响小学生卷入度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高年级小学生逐步迈向青春期,建立相互支持的同伴关系对其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同伴接纳是衡量同伴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同辈群体对个体的欢迎或喜欢程度。[3]同伴接纳与学生卷入度呈正相关,被同龄人接纳的儿童与班级群体有更高质量的互动,课堂学习任务的参与度更高,有更强烈的学校归属感。[4]考虑到小学生在同伴交往中遭受排斥和孤立是回避学校、行为问题和学业失败的最强预测因素之一[5],本研究假设H1:同伴接纳对学生卷入度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社会情感能力是个体获取并能够有效运用知识态度和技巧以识别和管理情绪、关心他人、作负责任的决定、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实现既定目标的能力。[6]研究发现,同伴接纳能显著预测亲社会行为和心理适应,与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指标相关。[7]此外,社会情感能力与学生卷入度关系密切,通过社会情感学习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更积极,出勤率和学习动机更高。[8]因此,本研究假设H2:社会情感能力在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卷入度之间起中介作用。

依据生态系统理论,学校作为与学生直接接触的微观系统之一,与个体发展息息相关。校园氛围是学校的独特属性,塑造了学校成员的互动的质量,反映了学校成员对学校社会特征和结构特征的共同认知。[1]研究表明,高质量的学校氛围可以培养学生与学校的联系和社会认同以及与他人的亲密感,有利于提高学校卷入度。[9]此外,与同龄人关系密切的学生会对学校有更积极的认知。[5]因此,本研究假设H3:学生感知到的校园氛围在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卷入之间起中介作用。除此之外,校园氛围与社会情感能力联系紧密。从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路径看,构建富有关怀、安全和合作的校园氛围是社会情感学习项目中的关键组成部分。[8]基于此,本研究假设H4:学生感知到的校园氛围和社会情感能力在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卷入度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本研究构建出一个链式中介模型,以考察同伴接纳与学生卷入的关系,以及校园氛围和社会情感能力在其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同伴接纳影响小学生卷入度的过程中,除了校园氛围、社会情感能力在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卷入度间分别起独立中介作用,还存在校园氛围、社会情感能力在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卷入度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上海市某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回收有效问卷共887份。其中,男生468人,女生419人;三年级学生308人,四年级学生335人,五年级学生244人。

(二)研究工具

1.同伴接纳

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的方式,让学生提名3名最喜欢一起玩和3名最不喜欢一起玩的同班同学。每名学生得到的积极提名和消极提名总数在班级内标准化,并参照Stormshak等人的程序[10],将积极提名标准分与消极提名标准分相减,所得分数反映了同伴接纳程度。

2.学生卷入度量表

本研究使用谢家树等人修订的特拉华学生卷入度量表(Delaware Student Engagement Scale-Student,DSES-S)。[11]该量表共有11个条目,分为认知卷入和情感卷入两个维度,采用 4点计分法(1表示“非常不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3.校园氛围量表

本研究使用谢家树等人修订的特拉华校园氛围量表-学生卷(Delaware School Climate Scale-Student,DSCS-S)。[12]该量表测量学生自入学以来所感受到的校园氛围,共有32个条目,包含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活动参与度、期望清晰度、规则公平度、校园安全和校园欺负七个分量表,采用4点计分法(1表示“十分不同意”,4表示“十分同意”)。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

4.社会情感能力量表

本研究使用朱新鑫修订的特拉华社会情感能力量表(Delaware 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y Scale,DSECS)。[13]该量表包括12个条目,分为社会觉知、自我管理、同伴关系和负责任的决策四个维度,采用4点计分法(1表示“一点也不像我”,4表示“非常像我”)。本研究中,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22.0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使用AMOS 21.0对各变量的关系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校园氛围和社会情感能力在社交能力和卷入度中是否具有中介作用,运用Bootstrap做进一步验证。

三、研究结果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11个,第一个因子可解释的变异量为23.31%,小于临界标准 40%,说明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学生同伴接纳水平与校园氛围、社会情感能力、卷入度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该分析结果符合中介效应检验的条件,适合进一步做中介效应分析,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三)校园氛围和社会情感能力的链式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进一步考察同伴接纳与校园氛围、社会情感能力和小学生卷入度的关系,本研究以同伴接纳为预测变量,学生卷入度为结果变量,学生感知的校园氛围和社会情感能力为链式中介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四个变量间的关系模型,结果如图1所示。检验结果显示,拟合指数为:χ2/df=4.88,RMSEA= 0.07,NFI=0.93,IFI=0.95,CFI=0.95,模型拟合良好。

由模型可知,所有路径均达到显著水平。第一,同伴接纳对学生卷入度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09,t=2.59,p<0.01),假设1成立。第二,同伴接纳能显著正向预测校园氛围(β=0.21,t=5.67,p<0.001),校园氛围能正向预测学生卷入度(β=0.36,t=9.78,p<0.001),表明同伴接纳可以通过校园氛围间接影响学生卷入。第三,同伴接纳能正向预测社会情感能力(β=0.18,t=5.77,p<0.001),社会情感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学生卷入度(β=0.46,t=12.82,p<0.001),表明同伴接纳可能通过社会情感能力对学生卷入度产生间接影响。第四,校园氛围能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社会情感能力(β=0.33,t=9.51,p<0.001),表明学生的同伴接纳水平越高,其感知到的校园氛围越好,有利于提高其社会情感能力,最终提高其在校的卷入度。

本研究采用偏差校正百分位Bootstrap(重复取样2000次)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感知到的校园氛围在同伴接纳与学生卷入度的中介效应值为0.07,效应量为25.92%,95%CI为[0.017,0.052],区间不包括0,说明校园氛围在同伴接纳与学生卷入度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假设2成立。社会情感能力在同伴接纳与学生卷入度的中介效应值为0.08,效应量为29.63%,95%CI为[0.038,0.087],区间不包括0,说明社会情感能力在同伴接纳与学生卷入度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假设3成立。感知到的校园氛围和社会情感能力在同伴接纳与学生卷入度的链式中介效应值为0.03,效应量为11.11%,95%CI为[0.013,0.034],区间不包括0,说明校园氛围和社会情感能力在同伴接纳与学生卷入度间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假设4成立。

表2 中介效应Bootstrap检验和效应值

四、结论与建议

同伴接纳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小学生卷入度,而且可以通过校园氛围与社会情感能力间接影响小学生卷入度。校园氛围和社会情感能力在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卷入度间起链式中介作用,验证了本研究的假设。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如下教育建议。

(一)重视同伴关系,促进同伴群体接纳水平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同龄人的社会支持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着重要影响。同伴交往对提高小学生的学校认知和情感投入度有重要影响,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小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学校和教师应为小学生搭建同伴交往的平台,鼓励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建立融洽的同伴关系。一是学校可以通过开展篮球赛、志愿服务等课后活动,让小学生在交往活动中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展现自身闪光点的同时增加对他人的了解和欣赏,以提升小学生的同伴喜爱度,进而提高小学生的学校情感卷入度。二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互助学习等合作教学模式,发展小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协作精神,增进小学生彼此间的交流与联系,为小学生建立友谊关系提供机会和平台。比如,在劳技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工的方式鼓励小学生与同伴合作完成手工制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圆桌式的桌椅摆放,及时强化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亲社会行为,为小学生营造沟通交流的环境氛围。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及时干预同伴接纳不良的情况。针对欺负、攻击等外化行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等方法提升小学生的共情力,引导小学生与他人和睦相处。针对如羞怯、回避等内化问题,教师应依据小学生的个体性格特征或特长,安排如回答课堂问题、完成力所能及的班级任务等,帮助和引导小学生提升自信心,拉近与同伴间的关系同时提高认知和情感卷入度。

(二)重视环境因素,营造积极校园氛围

积极的校园氛围对小学生卷入有保护作用,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小学生积极融入校园并努力实现自我提升。当小学生在充满关爱和支持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时,他们对学校将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对学校的卷入程度将有所提升。第一,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校园硬环境。在校园景观上,学校可以利用干净有序的校园环境、绿意盎然的植被和凸显校园精神文化的景物,增强小学生的凝聚力与情感归属;在校园建筑上,学校可以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摆放趣味性高的园艺作品或卡通雕塑,凸显校园风格与精神文化,增强小学生的凝聚力与情感归属,提升小学生对学校的喜爱度。第二,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优化校园软环境。在行为管理上,学校可以通过学校电子屏、校园广播等传播途径强化规范意识,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可以通过制订班规的方式配合落实校园守则,对遵守纪律的学生给予外源性的表扬肯定,以起到榜样带头作用。此外,班主任还可以结合主题班会,带领小学生深刻理解各类行为规范的要求,引导小学生从内源心理上认同并自觉营造井然有序的校园氛围。针对高年级小学生集体观念初步形成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班集体中传递上课认真、举手发言等期望,引导小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针对小学生对教师具有的依恋心理,教师可以在与小学生的互动中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怀,使其与学校、他人有更多的良性互动。

(三)发挥家校协同作用,提升社会情感能力

社会情绪能力不仅发挥了同伴接纳对小学生卷入度的正向作用,而且强化了校园氛围的影响作用。小学阶段是个体养成社会情绪能力的关键阶段,而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需要个体与周边环境互动。家庭和学校是与小学生联系最紧密的两个微系统,任何一方的缺位都会影响教育功能的整体发挥。学校层面,学校需做好顶层设计,为推进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提供支持与保障。学校可以针对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薄弱的方面,科学设计相应实施方案和课程体系,积极邀请家长与教师一同商讨,在促进家校互动的同时提高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学校还可以采用线下活动与线上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方式,促使家长共同参与小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提升。家庭层面,家长需转变重视智力教育、轻视非智力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让家庭教育成为学生接受社会情绪学习的延续地,助力教师实现家校共育。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个体社会情感能力的前提条件,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注意主动运用学习到的社会情感技巧,努力营造包容理解的家庭气氛,使小学生在融洽的成长氛围下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形成平等待人、耐心倾听、勇于担当等良好品质。教师要向家长反映小学生在校社会情绪学习的情况,帮助家长给予正强化。家长也要及时向教师反馈实施社会情绪教育遇到的问题,请教师站在专业角度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给予指导意见,共同促进学生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同伴校园小学生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寻找失散的同伴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是小学生
落地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