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资源集约化管理策略*

2022-12-13 03:32刘海东卢萌萌安俊峰王建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集约集约化节约

刘海东 卢萌萌 苏 鹏 安俊峰 王建军

(1.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266100, 青岛; 2.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250014, 济南;3.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250022, 济南∥第一作者, 正高级工程师)

车站集约化是要实现资源集约,资源集约是集约化车站的基本和前提。车站的资源可以包含建筑、设备系统、运营人力、运营耗材、数据、能耗、算法、算力、网络、存储、知识等。资源集约化是需要集合资源的优势,达到节约建设成本、节约运维成本、降本增效等目的。集约化车站需要通过提高资源品质、增加资源内容、资源集中及资源组合等方式的调整来实现,诚然也离不开新技术的应用。

集约化应具备真实性、增益性和可复制性。真实性要源自集约且回归到集约,从总体看真实地实现集约效果;增益性要在实现集约的前提下,不降低车站品质,并可以带来安全、高效、便捷、节约和舒适等有益成果,如节约建筑面积的同时,可以实现降低工程造价、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设备数量、减少运维人员等某些优势,而不是为了集约而集约;可复制性,要避免特殊场景的个例应用,在成熟、稳定的前提下可在行业推广复制。

城市轨道交通生产系统众多,生产类型多样,系统的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指标仍需提升,具备融合、集成、节约的潜力。目前云平台、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研究热度高,物联网、BIM(建筑信息模型)、手持终端的应用广泛,从技术上为资源集约提供了可行性。

1 车站资源集约化管理策略

1.1 提高资源质量

1) 动力照明系统集约化:实现设备用房综合利用,如可将站台门控制室和照明配电室进行整合;也可按照GB 51309—2018《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将照明配电室和应急照明电源室进行整合,使其同时成为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专用房。

2) 环境监控系统集约化:采取节能策略,降低空调能耗。应用技术手段,减少冷却塔、地铁空调的占地面积,降低冷却机房面积。对于车站空调系统,如采用传统冷源方案,需要设置冷却水泵、冷却塔、冷却水处理装置及相关阀门,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如采用优化方案,蒸发冷凝机组设置在室外地面上,取消了冷却水泵、冷却塔及相应阀门和管道,减少了设备大端用房,适当减少了小系统机房,减少占地面积约45~60 m2,同时降低了能耗。

1.2 增加资源含量

1) 模块化技术:采用一体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预置设备,实现模块化装配。可提高施工速度、减少资源和施工人员、集成建设耗材、降低施工难度。比如:模块化装配式机房主要由机柜、各弱电机电系统组成,占地面积小、机柜数量少,可快速部署,并能实现高效节能的目的;模块化装配式站台门,可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工期;模块化装配式车辆由司机室、侧墙、底座、中间端等模块组成,可实现集约增效的目的。

2) 物联网和智能运维技术:采用物联网技术提高设备感知能力。通过加装传感器采集多类型数据,借助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算法,计算得到设备健康度,实现故障预警功能,并逐步实现远程运维,改善现有的修程修制,以减少维修工作量。

应用到物联网的设备系统较多,每一个系统若都独立建立平台,则投资会很大,建议设置物联网集约共享平台。以风机设备为例,可以对数据、算法模型、组件、微服务等进行集约共享,在平台应用层可实现风机设备的PHM(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实现区块链共享应用及信息追溯等功能,在AI(人工智能)算法层实现多个算法的集成应用,在IoT(物联网)层综合使用摄像头、声音、电流等多种感知手段,加强互联响应能力,同时通过该平台还可将风机系统资源共享给其他设备系统。一方面要实现技术的融合集成,如区块链、人工智能、PHM的融合,实现设备故障诊断能力提升,降低运维压力;另一方面,实现多维度的融合节约,比如通过摄像头、电流传感器的数据分析实现风机电机故障预警、风机扇叶缺陷检测、风机连锁风阀状态异常监控等多个功能,通过该平台能联动门禁系统,当有人进入设备房间,才启动照明,实现节约用电。

3) BIM和GIS(地理信息系统):采用BIM技术,可降低施工期间的管线碰撞,减少返工,节约耗材;在运营期间,再结合智能运维技术,可实现可视化和自动巡检。在BIM中整合GIS,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复用,提高系统分析诊断能力。

1.3 资源集中

1)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采用云架构可提高计算、网络、存储、安全等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数量。通过云计算技术可实现智慧车站计算单元、智能运维、综合监控系统(ISCS)、门禁系统和PIS(乘客信息系统)等的资源整合,1个车站可节约各类服务器约4~7台。采用热插拔、模块化、灵活组合的模式,可减少设备机柜数量、减少车站面积、提高资源复用率、提升数据资源的互用性、提高数据共享处理能力。采用大数据技术,可将车辆运维数据、新型创新应用(如电扶梯故障诊断、拥挤度等客流信息展示、站台门间隙探测等)的数据汇总在智慧车站计算节点,然后进行采集存储、边缘计算、运营检测、业务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挖掘、微服务开发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弱电系统采用一体化机柜,数据可从终端感知层汇总到一体化机柜,打破了原一一映射格局,这会减少机柜数量和机柜占地面积,实现资源集约和数据融合驱动的目的。

2) 手持终端智能化:一方面要考虑系统之间的设备共享,另一方面要考虑手持终端集成更多功能。运营人员通过手持终端可便捷获知运营状况、环境等信息。将各个系统尽可能地集成在一个手持终端,可提高多专业运维能力。考虑将无线对讲电话功能集成融合在手持终端,提高手持终端的集约化程度。

1.4 资源组合

1.4.1 区域车控室设置方案

多个区域采用共享车控室方案,将原来系统功能集约到区域车控室,可实现对管辖范围内车站的数据监视、应急联动、故障报警等。将原客运组织、行车组织、施工管理等功能集中在区域车控室,可实现智能运维,进而提升运维管理能力;可实现区域车控室人员一专多能,并提升统筹管控能力、增强中心级的监控能力。

1) 将FAS(火灾报警系统)移动到站长室,IBP(综合后备盘)部分采取电子IBP的形式并将其移动到站长室或区域车控室,将信号、综合监控、CCTV(视频监控)、无线电话等系统的业务转移到区域车控室,通过软件权限配置可实现区域车控室监控多个车站。

2) 将原多专业工作站软件功能转换到手机APP,通过APP处理操作各项业务,并实现客运组织、行车管理,以及乘客服维护管理的数据展示、信息接受、任务派发、闭环控制、设备预警、故障定位和应急抢修等功能。

3) 配置增强型智能运维系统,实现远程运维,降低运维人员劳动强度。如一键开关站功能,通过运维系统完成站内自巡检、自启动和自处理等。区域车控室设置方案需要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设备全自动化技术等的支撑,有望在将来成为现实。区域车控室设置方案,可以节约车控室面积40~80 m2,并且实现了调度人员和车站值班人员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区域管控能力和资源集约,降低了运维成本。

1.4.2 功能区域车站布置方案

按照功能区域优化车站布局,按照管理用房的集中整合理念,分设设备房和管理用房,遵照人、设备的分离分设原则,优化布局,能够节约部分管线,降低部分能耗,同时可节约用房面积,减少线缆敷设数量和管线槽的数量,降低气体灭火等系统的容量。将站长室、交接班室、站务室、票务室整合为站务综合室1,将维护工班、安检休息室整合为站务综合室2,可节约土建面积为45~60 m2。把设备房间和管理用房分不同的区域进行整合设置,所需要的能耗、电量、管线量等都会减少。分开设置还可减少部分动力照明和气体灭火管线施工安装费用、后期的运维费用。

2 车站资源集约化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2.1 基于“城轨云”的设计规划实例

以某典型地下车站弱电系统为例进行分析。按照弱电系统的原设计方案,其弱电设备系统有信号系统、通信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安检系统、车辆智慧运维系统、安防系统、民用通信系统和公安通信系统等,设备及电源房间均独立设置。基于“城轨云”平台方案,可以将弱电系统的设备及电源集成在1个房间,车站用房面积可节约25~40 m2。由此可以证明,通过采用“城轨云”平台节约车站设备房间面积是可行的。在减少设备用房面积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关其他效益,如: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运营系统部署效率,减少机柜数量,减少施工难度,降低设备的能耗功耗和发热量,进而节约地铁车站的冷负荷电费、减少运维难度、减少运维人员数量、降低运维频次。

基于“城轨云”平台可同步研究多维度集约技术方案,减少车站基础设施投资,提高资源复用能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技术优势。

2.2 云交自动化系统案例

在原方案下,综合监控系统、信号系统等都有单独的自动化系统平台。采用云技术方案,可以整合资源,实现各专业资源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于统一的分层分布式网络、同一个系统体系之上,各个专业可以实现资源统筹调配、信息快速传递,进而实现各专业快速联动控制。

作为集成多专业数字化信息的云共享平台,超越了各独立系统运营和监控的局限性,通过将各个系统的信息进行统一采集、集中处理、分解、协议转换、分析,可提供最简便、直接又详尽的信息,辅助决策人员及时响应、快速决策。

以昆明轨道交通4号线为例。该线的综合运行管理平台系统,可称为云交自动化系统或者多专业综合的自动化系统,是融合所有以“终端-数据-采集-应用-挖掘”为模式子系统的综合系统平台,通过终端、数据、采集、挖掘达到协同、组织、管理、服务、运营等目的。该平台系统的核心设备为车站级智能控制一体机,是具有服务器、交换机、协议转换、编辑、软交换等功能的综合性设备,代替了原来的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群控系统、MCC(智能环控柜)系统等自带的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设备、交换机设备等。将各终端的处理单元横向虚拟化,组成基础设备云池,分布式上传数据;上层系统依靠统一的软件,实现集约搭建;数据采用大数据平台的多个智能组件进行处理。因此该平台系统具备系统高集成、节约土建面积、提高设备系统效益的特点。

多专业综合的自动化系统下,大数据平台汇总了各个终端设备的数据,能够实现快速整合;使用车站的综合一体柜,取消了多系统的多面柜子。更进一步,ISCS、AFC(自动售检票)系统、ACS(门禁系统)、PIS、PA(广播)系统和云计算节点都需电源,可考虑将所有电源室房间进行整合,这样可节约约30 m2建筑面积;结合云交自动化系统技术,可将弱电设备房间整合为综合弱电设备房间。同时,打破各专业限制,从资源整合角度出发,做好感知层数据的采集、汇总及整理;做好平台层的通用化与模块化方案;做好应用层的模块化、微服务化、容器化、可视化方案,使得系统之间的交互更加敏捷,数据可以复用,进而提高运营系统的处置效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便捷智慧运维实施,为降低运维成本打好基础。

2.3 济南地铁物联网和智慧运维集成系统探索案例

济南地铁基于AI、PHM、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以及结合IoT理念的机电设备智慧运维系统,构建了风机、水泵、空调等多设备的集成共享平台(见图1)。该平台集成了多传感器物联信息,如采集风机设备的振动数据、电流数据、风阀状态图像数据;集成了故障预警、寿命预测、健康评估等AI算法模型。济南地铁通过探索,旨在实现设备的全息感知、故障预警、在线监测等功能,进而实现远程运维、降低运维压力、减少运维成本。

3 结语

1) 做好顶层设计方案。从全过程和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车站资源集约化管理策略,综合权衡各项指标的可行性。车站集约化的表征应包含减少车站面积、减少设备系统数量、集成节约设备系统、减少建设成本、减少运维人员等。

2) 系统设备供应商应加强新技术的研究,提高业务系统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智能化程度,共同推进集约化车站建设。

3) 筹划运维生产模式革新。随着智能运维、云方案、弱电系统及机电系统的深度集成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运营规则、维修规则和修程修制等都会相应发生变化,需要搭配相应的系统方案、维保方案和运维方案,并适当调整运营人员的组织模式,需要提前协调沟通,谋划规章制度建设。

猜你喜欢
集约集约化节约
苏州吴中高新区构建集约化可视化平台 提升动态监管能力
论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与农户生计转型
秋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节约
节约
节约
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集约化育苗助推现代农业
集约转型 小城镇发展之路
城镇建设中的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