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保杰 张世香 任红莲
(1高唐县农业农村局,山东高唐 252800;2高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山东高唐 252800)
高唐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面积960 km2。近年来,随着该县食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许多企业为了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积极实施绿色食品品牌战略,强化绿色食品品牌意识,开展绿色食品申报工作。但是,在进行绿色食品申报过程中,企业也遇到许多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原料来源、原料采购、添加剂使用、绿色食品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和绿色食品标识使用意愿不强等。通过对全县规模较大、生产标准较高的多家食品加工企业的实地调研,结合绿色食品认证标准的要求[1],积极为企业提供解决对策,以期帮助企业顺利通过认证。
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高唐县绿色食品认证始于2008年,截至2021年12月底,高唐县共完成66家企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的336个绿色食品认证,其中:加工产品认证265个,占认证产品总数的66.96%;种植产品71个,占认证产品总数的33.04%,加工产品的绿色食品认证在该县占有绝对优势。这些通过认证的加工产品涉及的种类有食用植物油、小麦及小麦粉、生面食制品、植物蛋白饮料、含乳饮料、冷冻饮品、豆制品、糖果、酱腌菜、发酵调味品、焙烤食品、膨化食品和蒸制类糕点等。
近年来,高唐县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对高唐县多家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在走访过程中,通过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发现95%的企业负责人只知道绿色食品这个概念,至于怎么进行绿色食品认证,认证程序有哪些,自己加工的产品能不能进行绿色食品认证,在不在《绿色食品产品适用标准目录》中一概不知。山东高唐永旺食品有限公司、高唐县好佳佳食品有限公司和聊城好佳一生物乳业有限公司这3家企业的负责人都了解绿色食品的一些基本知识,也知道自己生产的哪些产品可以进行绿色食品认证,但对具体程序不清楚。只有2家企业(山东省高唐蓝山集团总公司和山东和兴面粉有限公司)很早就有了品牌意识,分别在2008年和2009年进行了绿色食品认证。
在对有意申报绿色食品的加工企业进行绿色食品认证初审过程中,农业农村部门工作人员发现企业非常缺乏与之对接的专职人员。接触的基本上是企业负责人,而负责人对比较专业的事项不清楚,如需要采购哪种原料、哪些添加剂能够使用,哪些不能够使用等。虽然省级绿色食品业务主管部门也开展了绿色食品企业内检员培训,但培训中关于加工产品方面的知识非常少,参训人员学习十分困难[2],在实际工作中也基本用不上,还是需要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再加上大部分企业的人员流动又非常频繁,很难由一个员工专门来对接绿色食品认证。
按照《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工作规范》的要求,加工产品在申请绿色食品时使用符合绿色食品要求的原料比例应不少于90%。如山东高唐永旺食品有限公司申请认证的小馒头,其配料有马铃薯淀粉、白砂糖、鸡蛋、面粉,以及一些辅料如脱脂奶粉、全脂加糖炼乳、麦芽糖浆、乳糖和果葡糖浆等,其中马铃薯淀粉、白砂糖、鸡蛋、面粉是主要的使用原料,其比例必须大于90%且为认证过的绿色食品原料。再如聊城好佳一生物乳业有限公司申请认证的花生牛奶复合蛋白饮品,其配料是花生仁、白砂糖和奶粉,则其主要原料花生仁和白砂糖使用比例必须大于90%且为通过认证的绿色食品才符合申报绿色食品的要求。有些原料如面粉、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较多,来源广泛,采购也十分便利。然而有些原料如白砂糖、脱脂奶粉、全脂加糖炼乳、麦芽糖浆、乳糖等,由于进行绿色食品认证企业比较少,需要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官网查询后再由采购人员逐一联系。一旦需要跨地区甚至跨省采购,会浪费大量时间,采购难度很大。
对两组患者护理之后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在生产绿色食品前,企业采购通过认证且在有效期内的绿色食品原料成本较高[3],其主要原因是有些生产企业有地域销售的概念,只能通过其在当地的销售代理进行销售。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省级总代理、市级销售代理甚至县级经销商的多道转手才能够采购到,经过层层加价,企业的采购成本自然就高了。
2.5.1 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的基本要求。①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②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③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④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⑤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使用量,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产物。
(76)三裂鞭苔 Bazzania tridens (Reinw.,Blume&Nees)Trevis. 马俊改(2006);杨志平(2006);余夏君等(2018)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绿色食品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392—2013)中对添加剂的使用是有严格要求的。
2.5.5 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①生产AA级绿色食品应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②生产A级绿色食品可使用天然食品添加剂。在这类食品添加剂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可使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的品种及其适用食品名称、最大使用量和备注。③同一功能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甜味剂、防腐剂或抗氧化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④复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 26687—2011)的规定。
2.5.3 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质量。所用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时空关联模式主要研究对象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归路,即在传统关联分析的基础上加上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以发现空间数据中处于一定时间间隔和空间位置的关联规则[7].例如夏天某南方旅游团游客来到青岛万象城购物,这个群体只要进入到商城区域,通过群体的移动通信终端数据分析就能得到其来源地、地域生活环境导致的体感习惯、实时的心理动态等(即得到影响热舒适的人员心理因素状况),使用室内定位技术又能分析出群体流动趋势以确定该群体期望环境参数的控制片区.
绿色食品标识依法注册为证明商标,是受法律保护的,是证明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要求的一种标识。自2008年高唐县食品加工企业开始进行绿色食品认证以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证的绿色食品都能比较规范地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一些生产规模小、销售范围窄的小型加工企业虽然认证了绿色食品,但是在用标时考虑到所用原料的要求、成本的压力、监管压力等问题,不愿意用标[4]。
2.5.4 食品添加剂可通过食品配料(含食品添加剂)带入食品中的情况。①食品配料中允许使用该食品添加剂;②食品配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不应超过允许的最大使用量;③应在正常生产工艺中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含量;④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添加剂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的通常用量。
2.5.2 可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①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②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③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④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2.5.6 对食品添加剂如何正确使用存在的困惑。对于上述 2.5.1、2.5.2、2.5.3、2.5.4 和 2.5.5 中①、②和④项各项要求,加工企业都能理解并在实际使用食品添加剂过程中都能够遵守;对于上述2.5.5③项的要求,许多深加工企业对此有不同看法。一是对同一功能食品添加剂使用时是否只能使用一种添加剂存在异议;二是对该项要求中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存在异议。现在企业普遍接受的是同一功能食品添加剂只能使用1种,再是添加剂总使用量不应超过这个产品总量的1%。
一是全程监控。遵循“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路线,实行“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商标管理”。二是制度保障。有《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程序》《绿色食品现场检查工作规范》《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141项绿色食品标准作为保障,完全能够保证绿色食品质量。“绿色食品”这个品牌是有质量保证的,是可信的。但是在实际中广大群众对绿色食品品牌的认识度还很低,认为无污染、不使用化肥、农药的产品就是绿色食品。目前,只有在一些大城市的消费者有绿色食品的品牌意识,在三线的一些城市和县城,基本上广大群众仍不重视品牌的影响,还是以价格作为购买标准,这就导致该县一些经过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在本地县城销售的价格偏低,体现不出绿色食品品牌优势。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临床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复位丢失率、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甲组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加工产品在进行绿色食品认证过程中,需要对申报的产品、所使用的加工用水进行检测,这部分费用由企业先付给检测机构,检测机构才能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检测。企业的绿色食品申请材料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会后,根据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合同需要缴纳一次性审核费和3年的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费,这也占据了总费用的很大一部分。聊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聊城绿色农产品之都的意见》,对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根据证书数量给予相应的奖补资金,提高了企业缴费的积极性。
目前核发电量占全球总发电量的近11%,占全球低碳发电量的三分之一。然而,根据原子能机构的最新报告,预计到2050年全球电力需求实现翻番。核电和其他低碳能源对世界能源结构的未来贡献将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有待确定的《巴黎协定》实施细则。
积极邀请省级绿色食品认证方面的专家为加工企业负责人开展绿色食品知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让企业负责人了解什么是绿色食品、进行绿色食品认证需要的条件有哪些、在申报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后如何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等基础知识,只有让企业负责人掌握这些知识才能为企业顺利进行绿色食品认证打下基础。
充分利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网站的绿色食品内检员培训管理系统,积极组织企业内有一定文化基础、熟悉加工各环节的品控或化验人员在网上参加绿色食品内检员培训,培养企业专职人员专门负责绿色食品的对接工作。
Research on corresponding views in Qingdao modern urban construction
在“金农工程——绿色食品审核与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开发手机App智能系统。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建立绿色食品购销平台,使认证企业进入该平台能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原材料,从而大幅缩短企业寻找原材料的时间,使企业不必通过各级经销商的多次倒手加价,大幅减少企业采购成本。
根据企业加工产品性质,针对其在生产过程中和生产后的品质要求,结合实际提出解决对策。例如:针对一些发酵调味品、小麦粉、生面食制品,可以不使用添加剂也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坚决要求企业不使用;针对植物蛋白饮料、含乳饮料和冷冻饮品等,为了调配出口感比较好的产品,一般需要在产品中添加4~5种添加剂,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NY/T 392—2013)的要求使用,且这些食品添加剂使用量百分比之和不得高于产品总量的1%。
一是与主流媒体加强联系,强化公益宣传,让绿色食品融入绿色发展、产业振兴等领域,增强企业发展绿色食品的信心和决心。二是通过“绿色食品宣传周”“绿色食品进社区”等活动,大力开展面向公众的普及宣传。三是探索绿色食品销售新模式,引导企业积极拓展电商营销渠道,通过新型营销方式提升产品的市场空间。四是通过组织企业积极参加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相关展会以及省内外有关展示展销活动,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政策的引导,制定相关产业规划,明确部门职责,落实工作任务。鼓励相关行业协会参与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政策研究、示范宣传、培训交流、协作建设等工作,促进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