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滨 徐夏燕 林文发 吴尚钦 刘俊斌
(1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漳州 363005;2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福建福州 350003)
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后,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将依赖于农业农村的科技创新,依赖于乡村的全面振兴。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推进,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正被释放出来,将成为未来我国金融产业发展增长极。农业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既是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进程的内在要求,又是金融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依靠科技和金融创新,才能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漳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生物资源丰富,有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11个特色产业。为了提升漳州市11个特色产业发展水平,本文对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进行了探讨,以期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为漳州市级唯一公益性农业科研单位,十分重视科技服务“三农”工作,近年来通过“春耕技术服务行”“农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服务工作,集中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指导农业生产,赠送农资以及《蔬菜生产月历》《农友之声集锦》等技术资料,大力推广农业“五新”技术,主持漳州人民广播电台的“农友之声”栏目,根据漳州市农时及生产中最迫切的农技问题,安排专家进行讲解,回答农友热线咨询。近年来,科技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为漳州市重点农业企业、特色产业和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及时掌握漳州市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漳州市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为漳州市乡村振兴提供了科技保障。
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在于农业产业的兴旺,科技是“撬动”农业产业兴旺发达的杠杆[1-2]。漳州市双孢蘑菇产业曾经是行业翘楚,栽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近10年来,漳州市双孢蘑菇产业发展停滞不前,已被江苏、山东等地超越,传统栽培模式难以为继。在漳州市双孢蘑菇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借助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平台,经过充分调研,结合本地实际及其他地区发展经验,于2015年撰写了一篇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发展的调研报告,该报告在《漳州经济研究》上发表,得到主要漳州市领导的批示,之后相关领导和部门组织大量人力和物力研究双孢蘑菇的转型升级,最终在漳州台商投资区试点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2018年以来,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人员针对供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科技人员集中技术攻关,成功协助供料企业制作出优质培养料,得到社会认可和广泛应用。“集中制作双孢蘑菇培养料,农户分散式出菇”的生产模式,因在原料采购时企业有较好的议价能力,可以有效缩减原料成本;农户或合作社不再自己备料、发酵,既可避免产生废水污染环境,又能降低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菇房周转率,降低了产品农残风险,走上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产业化发展道路,有力促进了双孢蘑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4-5]。
福建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建金明食品有限公司,其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科技服务在农业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福建金明食品有限公司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企业,该公司于2013年底建成投产,尽管引进荷兰的先进设备与设施,但由于缺乏技术支撑,生产不稳定,产量低、品质差。2015年前后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应邀与该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该企业提供“一对一”技术服务。2017年以后,企业实现扭亏为盈,稳步发展。由于该公司全程采用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漳州综合试验站集成的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技术,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2017年以后均是订单式出口到香港,2020年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对企业产品销售基本没有产生不利影响,其仍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确保了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就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新时代农村金融创新具有高度契合性,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持,同时也可以反过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创新与乡村振兴的相互促进和有机统一,将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支农支小”主力军,助力乡村振兴,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责无旁贷。有必要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特殊群体等的金融支持力度,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过程中普惠金融服务的质效,用更加精准的服务举措让金融活水惠及更多农业客户[6]。积极探索研发市场接受度高、适用范围广、风险管控好的普惠金融产品,帮助小微客户解难题、促发展,进一步完善体系化建设。针对“三农”产业资金需求“小金额”“短周期”“无有效抵押物”等特点,可围绕本地区区域公共品牌推行农业特色产业,聚焦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11个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振兴信用贷款。加大对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以“大数据”挖掘“小信用”,系统化重塑信贷流程,不断提升乡村振兴中的普惠信贷投放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可从信贷审批流程、授信权限、产品研发、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人员配备、考核激励、费用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升乡村振兴领域普惠金融供给服务质量,完善普惠金融专业工作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不减[7]。同时,加大漳州市区域特色农业产业服务力度,围绕现代育种、农业“卡脖子”技术、智慧农业等加强金融供给,提升县域经济差异化金融服务能力,制定标准化的授信流程、评审标准、风控措施,指导经营机构因地制宜开展营销。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有信心依托一方水土服务一方百姓,把促进福建经济转型的责任扛到肩上,把普惠金融的重任落到行动上,助力乡村振兴,为建设美丽福建添砖加瓦。
要实现农业科技引领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有效融入金融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调研发现,云霄县下河村杨桃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秘诀在于当地科学制定规划,依托农业“五新”技术推广,着力构建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销一体化相结合的新型杨桃产业经营体系,形成“一产接二连三”格局,杨桃产业兴旺发达,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税增长“三丰收”。建议以科技为先导,引入农村小额信贷,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促进“一村一品”的发展壮大,从科技推广项目、科技共建、科技扶贫、科企合作等方面助推乡村振兴。
漳州市作为农业大市,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许多有益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漳州市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要发挥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人才优势,鼓励其与地方共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以点带面,通过技术合作、技术培训、科技特派员等形式,充分释放“五新”技术示范效应。
应加强基层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力度和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基础,有效解决基层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难题。以市场为导向,出台鼓励性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带着项目或技术到乡村和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服务,实现以农业科技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乡村振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