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精华视域下《本草纲目》研读课程设置的思考

2022-12-13 21:05鲍红娟林国清王明军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本草纲目本草精华

鲍红娟 林国清 王明军

1.厦门医学院药学系,福建厦门 361023;2.传统本草文化传承研究中心,福建厦门 361023;3.厦门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福建厦门 361023

源于“神农尝百草”的本草文化,历经了三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古圣先贤实践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1]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为了促进本草文化的内容更加丰富,在新时代下弘扬和传承本草文化之道法自然势在必行,意义深远。

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2]中明确提出:“实施中医药传承工程,全面、系统地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继承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同时,基于新时代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从2018 年起厦门医学院中药学专业遴选本草古籍开展本草经典阅读研究,选取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开设《本草纲目》研读课程。笔者立足传承精华,深入教学实践,通过解析传承中医药精华的内涵进一步分析本课程设置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旨在阐释《本草纲目》研读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传承中医药精华的内涵解析

1.1 传承中医药精华的内涵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首先,从内容层面分析,体现传承中医药精华的内容主要包含科学精神、哲学思想、医学理论、临床经验以及人文德育5 个部分[3]。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国粹,传承精华实质上就是从“不忘”中医药到逐步了解中医药,理解其文化内涵,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进而提升广泛的文化认同。其次,从路径层面分析,传承中医药精华不是简单或生硬的“拿来”“照搬”,而是结合新时代中医药发展规律,分清泌浊,遴选其科学的哲学思想和先进的健康理念,从教育、科研、医疗、文化等多个角度,从人才培养、文化基地(平台)建设、大众科普教育等多种途径弘扬、传承和传播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中医药精髓,进而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1.2 研读本草古籍是传承中医药精华的重要路径

在党和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发展高度重视的大背景下,中医药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进入全面的新历史发展时期。振兴、发展中医药须文化先行,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源泉,在中医药院校中培育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4]。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医药古籍文献种类繁多。有学者指出,中医古籍阅读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高研读中医经典的效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大学生获取中医药信息的能力,并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教育、信息素养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的发展[5],这是以学生为主体传承和弘扬中医药精髓的重要路径之一。相对于中医古籍而言,本草古籍在实用性、趣味性、应用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读性,适宜开展阅读研究与推广。因此,将本草古籍作为真正的“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核心素材,通过多种研读的方式和途径汲取本草文化之精髓,并进行弘扬与传承,这是增强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2 《本草纲目》研读课程设置的背景分析

2.1 大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内学者针对大学生经典阅读的主题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其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人文素质培养和图书馆阅读推广层面,为本草古籍研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和思路。其中,蒋茵婕等[5]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研究中的不足,提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现状、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策略的实证研究,重视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成功案例的总结等建议。高春奎[6]指出,通过对经典的阅读,能够极大地促进培养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增强文化自信。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微阅读时代大学生经典阅读推广面临的障碍,有学者提出了有效的经典阅读推广策略[7]。推广人文经典阅读的根本在于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人文精神[8],而文化经典阅读对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9]。水汶[10]结合美国高校重视经典阅读人文教育理念的实际,根据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特点提出教学中应加强原典阅读讨论为特色的课改思路,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选择能力、批判意识、想象能力成为人文教育类课程更重要的教育目的。基于上述研究,刘洪艳[11]通过探究数字时代大学生文学经典的阅读方式,提出启动“互联网+文学经典传统阅读”思维进行文学经典的数字化传播机制研究、促进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结合等观点。

结合本草经典阅读的研究与实践,近年来,学界在中医药经典阅读方面亦有初步的动态研究。其中,包括在《打开本草经典之门》中考证古今本草品种的名称、来源及其变迁历史,研究者做到安全性和有效性兼顾才是本草应用的金指标,从而能帮助相关学者扫除学习障碍,推动经典著作《神农本草经》的阅读普及[12]。

2.2 本草古籍研读现状及存在问题

结合具体的专业工作实践和相关研究,通过分析得出当前本草古籍研读存在的一些问题或不足,这些问题或不足不容忽视、亟待解决。读者阅读数量少,本草古籍深度明显不足,可能包括本草古籍的内容及语境与当代生活严重脱节、阅读推广方式过于说教、读者浅阅读倾向、片断式浏览、快餐式阅读等因素;研读本草古籍的态度不端正,学生主要趋于现实性、功利化,很少研读原文;对研读本草古籍的相关研究尚需进一步提升高度、拓展深度。

2.3 破解本草古籍研读突出问题

针对上述研读本草古籍出现的问题,需制订切实可行、有效的方案加以解决。首先,学生应当基于中医药文化自信理念,以当代中医药发展为研究背景,以传统本草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线,贯穿于本草古籍研读之中,并且将本草古籍的内容作为研读和学习的重中之重。同时,教师应积极遴选、编撰本草古籍所载内容,通过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研读活动。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引导和增加学生研读本草的兴趣,将本草记述的相关信息与现代中药科学知识、技术相结合,并拓展其应用性、适用性,弘扬其科学性。

结合厦门医学院中药学专业的具体教学实践,自2018 年起,在高等学校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专业教师选取东方药物巨典之《本草纲目》作为研读对象,有针对性、系统化地梳理其科学内容。以《本草纲目》研读课程教学的形式科学指导学生课前预读、课上解读、课后研读《本草纲目》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促进师生共读、共研、共享。

3 《本草纲目》研读课程设置的内容剖析

3.1 课程设置内容

为了促进师生有效研读《本草纲目》,切实达到传承精华的目的,如何遴选《本草纲目》研读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设置该课程的首要任务。结合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数暂定为32 学时,学习内容从《本草纲目》原著的52 卷、16 部中节选了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及其他部(虫部、鳞部、介部),并将其分别设定为6 个章节[13]。

基于每个章节的共性和差异性,课程设置了各章节内容。主体结构包括前言(概述),涉及各部的由来、收录目的、价值与特征、收载药(食)物的数目和分类等;后续内容突出了讲授自主学习与研讨两类的特点,其中讲授部分是能够较全面反映该部药(食)物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内容,在教学中起到“引导”和“指导”式剖析的作用。而自主学习与研讨部分是在讲授内容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课前的提前阅读与领悟,并在课堂上以互动或讨论的学习方式分析和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师能够将各部及其代表药物的主要内容和特征较系统地、以点带面地促进学生研读经典,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每个人投入到传承本草精华的实践之中,达到以纲挈目的教学效果。

3.2 课程传承的中医药精华

《本草纲目》研读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基于传承精华而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临床中药学》《方剂学》等前导课程的知识和文化,是研究和学习本草经典文献内容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生学习该课程所要传承的中医药精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首先,能够逐步掌握《本草纲目》中16 世纪最先进、科学的“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生物学分类法,熟悉各部代表性植物、动物、矿物及其若干类目;其次,能够逐步理解并熟悉《本草纲目》中记述的具有典型性和特征性的药(食)物文化、知识和技能,比如传承至今并能为今所用的常用药物的释名、集解、修治、气味、主治、发明及附方等;另外,针对《本草纲目》中的内容,使学生逐步具备分析、辨识真伪、剔除糟粕、吸纳精髓的能力,即提炼本草经典中科学的药(食)物知识,并结合现代科学知识综合分析受当时社会背景与世俗、民间巫术影响而写进其中的附方、案例等内容。

3.3 课程传承的中医药人文精神

通过研读《本草纲目》,以课程思政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树立“医者仁心”“医乃仁术”的中医药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高尚而美善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勇于探索、科学实践的精神。李时珍走遍了大江南北,尝百草、访名医,“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历经磨砺,才会有《本草纲目》的问世。二,勤于求真、敢于批判的精神。李时珍通过研析本草古籍发现“第其中舛谬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复者芟之,阙者缉之,讹者绳之。”充分展示了著者笃学求是、严谨不苟的治学精神。三,开拓创新精神。《本草纲目》开创了古代本草学的崭新体系。新的分类体系的创建是中医药发展史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人文思想,不断丰富的特征的体现。“实践”“求真”“创新” 三种精神的传承,坚定了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艺传承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4 《本草纲目》研读课程设置的意义探析

4.1 研读本草古籍,解决本草经典研读的不足

《本草纲目》研读课程经遴选、整理后,形成类别清晰、体系分明、科学实用的本草古籍内容。通过不同的研读方式,使学生能够端正阅读本草经典的态度,寓本草经典阅读于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调动阅读积极性,增强阅读获得感,实现本草文化的科学传承。

4.2 发掘和传承本草古籍精华

通过研读《本草纲目》的经典论述,包括传统本草的来源、采集加工、药性及其功效,探究其科学内涵,为其保健与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指导。同时基于补益和增加人体所需膳食营养的重要性,考证本草古籍所载药物、食物(如茶、酒、醋等)的性能、阴阳五行归属、性味,探讨五脏及其食养和食疗的应用规律,为当代饮食文化及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4.3 研读本草经典,提升中医药文化自信

审视当今,中医药研究值得商榷。其更多地趋向现代研究,轻古籍求源;更多地偏重实验数据,轻人文哲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通过本草经典阅读,才能使中医药研究及其应用正本清源,才能有助于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发展,才能逐步推动和拓展中医药各项事业不断向前。

5 结语

中医药迎来了新时代振兴发展的新机遇。为了满足新时代对中医药传承精华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开设《本草纲目》研读课程并完成教学目标将有益于科学传承本草文化与古圣先贤之智慧,实现课程的有效教学。同时,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优化人才培养方式,解决本草古籍研读方式、研读态度存在的问题,建立一条比较新颖的、传承中医药精华的有效途径,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讨。

猜你喜欢
本草纲目本草精华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不同的茶第几泡是精华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精华”之说欠妥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