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玛
(西藏那曲市巴青县杂色镇人民政府,西藏那曲 852100)
西藏最主要的产业就是畜牧业,是我国著名的五大牧区之一。牦牛是牛属物种,能适应高寒气候,一般生活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牦牛是西藏的特殊牛种,不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还具备一定的交通运输功能,能够在复杂的山坡地带进行货物输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牦牛的皮可以用来御寒,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藏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西藏,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生活环境赋予了牦牛不同的类群。常见的有那曲牦牛、隆子牦牛、工布江达牦牛等。但是近年西藏牧区普遍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多,不少地方降水量减少致环境恶化,草地退化、沙化、盐碱化严重,鼠害猖獗,草地生产力下降,已严重影响到西藏牦牛产业的发展。而且牦牛会由于外界因素失衡而导致患病,生产性能逐步下降或丧失,严重的会引发死亡[1]。因此,一旦发病需要及时诊治,将患病的危害降到最低。
牦牛患染的许多疾病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与复杂性,常会在未发现传染源、未察觉异常时突然暴发。对于疾病的流行原因众说纷纭,部分学者认为牦牛在发病前已经携带病原菌,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与作用,最终致病。有关研究证实,牦牛疾病的暴发与养殖环境有一定关系。当牛群居住环境潮湿、寒冷或闷热、通风不畅、拥挤、脏乱时,患染寄生虫病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疾病的发生概率也会上升。此外,养殖地长期阴雨连绵、牦牛营养物质摄入少及突然改变饲料等也会导致牦牛抗病力下降,病菌乘虚侵入,最终造成牦牛发病甚至死亡。
(1)当前有部分养殖人员的养殖观念、养殖技术比较落后,在养殖过程中不注重养殖措施的规范化,平时不能定期清理环境,不注重消毒杀菌,不重视环境监测,最终造成疫病大规模暴发[2]。
(2)部分养殖人员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重视疫病防控,所以出现了许多不规范、不健康的养殖行为。如:不注重养殖场的通风、光照等条件,封闭、不规范的养殖环境导致疫病暴发的概率大大增加;不能有效使用药物防范疫病,不及时给牦牛接种疫苗,或自己私自接种疫苗,导致疫苗的有效性降低,还增加了牦牛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加大了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与蔓延的概率。
(3)西藏地区的动物疫情监测体系与机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信息是开展综合判断疫情预防与控制的现实依据,丰富、详细、及时且真实准确的预警信息是有关部门制定动物疫病防控决策与措施的基础。但受技术、观念等因素影响,目前西藏地区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预警信息网络和信息收集报告机制还不够完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牦牛疫病防控难度大[3]。
养殖人员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到规范化养殖。做好对养殖环境的管理,及时清理粪便,保持牛圈内通风良好,防止细菌滋生。控制牛圈内的温湿度,牛圈内不宜过于潮湿,温差不能过大,避免牛群受寒受热。西藏地区白天夜晚温差大,所以一定要做好控温工作。每天对养殖场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进行监测,并根据牦牛的生存需求对各环境条件进行标准化控制。在饲料搭配、食物搭配方面也要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操作,做到标准化饲养管理。另外,控制好养殖密度,饲养密度过大疫病的防治难度也就越大,因此要控制密度,避免牛群过于集中[4]。
当前一些养殖人员的养殖观念、疫病防控理念比较滞后,对于牦牛疾病,多以后期治疗为主,忽视前期的预防工作。这样的养殖思想不仅导致疫病暴发率增加,而且造成疫病防控、牛场养殖成本增加,经济负担加重。因此养殖人员在后期的养殖经营过程中,应当及时更新养殖知识,更新疫病防控观念,加大疫病预防投入,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开展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将养殖风险降到最低。具体来说就是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勤于观察,平时饲养时留心观察肉牛的进食、体温、精神等情况,在发现问题后迅速做出处理,有效防止疫病大范围传播。另外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养殖人员可在养殖场内安装智能监测设备,利用智能监测设备每天测量肉牛体温、监测肉牛的精神状态等,真正实现对疫病的有效防控。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还要做好环境清洁工作,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杀菌,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养殖场内的病菌,降低疫病暴发概率[5]。
首先是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给牦牛接种疫苗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疾病的措施。每年为牦牛注射2次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菌苗,提高牦牛抗病毒能力,降低疾病暴发概率。其次是在牦牛患染上疾病后,及时给予药物治疗。牛群中如果发现病牛,及时对整个牛群进行测温检查,对检测出的体温升高的可疑牛,注射适量的抵抗性药物,对有表现出其它临床症状的病牛给予更全面的诊疗与管理。
牦牛患染上巴氏杆菌病后,呼吸系统会出现病变,会出现呼吸困难现象,进而引发机体缺氧,时间稍长时牦牛就会窒息死亡。因此牦牛患染上巴氏杆菌病后,须及时注射磺胺类、头孢类、四环素类药物,这些抗生素类药物对巴氏杆菌有比较好的抑制效果。或者将药物拌入饲料内,让病牛尽快食入。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善牦牛饮食,给牦牛口服适量的补液盐,在饮用水或饲料中添加适量复合维生素,有效地增强牦牛抗应激能力,提高牦牛治愈率。也可给牦牛用一些辅助性药物,如中药黄芪(煮水后饮用)等,借助药物提高病牛的抗应激与抗病毒能力[6]。
养殖人员在平时的养殖工作过程中应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必须及时将病牛隔离,并主动向有关防控部门报告疫情,然后积极配合政府机构将病牛运输到规定疫区实施封锁隔离。养殖人员要转变传统落后的观点,不做出发现疫病不上报私自杀死并将病牛尸体随意抛弃或是喂食其他动物的错误行为。对于死亡的牛尸,做规范化、无毒化、无污染化处理。具体的处理措施是:将尸体用不透明容器包装,运输到指定地点销毁,不能将其售卖交易[7]。污染的饲养用具也要严格按照规定处理,草垫要烧毁。引进新牛时要进行传染病检查,隔离一段时间确定无传染性疾病后才能投入牛群中饲养。在封锁区域的边缘要有明显标志,减少外来人员的进入。在必要的交通路口设置检疫消毒站,严格落实消毒任务,加强封锁区域的消毒,严格执行兽医主管部门对病牛死牛的处理规定。
牛巴氏杆菌病、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等都具有比较典型的临床表现,在养殖期间养殖人员要密切关注牛的各种表现,及时发现牛的异常并进行治疗与处理。如牦牛患染上巴氏杆菌病后,会出现比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如食欲下降、体温升高、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一旦发现牦牛出现这些症状就需提高警惕。牦牛患染上炭疽病后,也会出现体温升高,呼吸急速、便秘、腹泻、便血等症状。此外炭疽病还会导致牦牛除胸部与颈部之外的其他部位也出现病变,病牛濒临死亡时,会从天然孔流出紫黑色血液,且血液不能正常凝固。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对这些疾病表现加以注意。牛患染的各种疾病比较难诊断,所以在实践中经常将临床症状检查与涂片检查、病原分析与抗原监测等几种方法综合使用。先通过观察病牛临床症状作出初步判断,然后再尽快采集分析病原,进行抗原检测,通过实验室诊断、镜检、动物接种、串珠实验等得到最终的诊断结果,及时确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诊疗,将病牛死亡的概率降到最低[8]。
全面、彻底的消毒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出现。这是因为,在对养殖场及周边规范、全面消毒后,被传染源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就被消灭,病原传播途径被切断,疫病就不会蔓延,因此消毒应随时进行。在没有病例出现时,对养殖牦牛的牛圈、草场、围栏及养殖用具与物品随时消毒。使用百毒杀、强力消毒灵、敌非特等消毒剂,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消毒效果。消毒频率可为每2d 1次。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要有预防疾病的意识,要根据具体的养殖条件、牦牛体质以及以往的疫病防控经验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毒工作。如根据以往疫病防控记录及长期的养殖经验,确定出疫病流行季节,然后在这些时间内加大消毒力度。牛群中出现病例后,及时、彻底、前面地清扫养殖场,对场地、用具、牛食槽等进行全面消毒,将粪便、垫料等食用焚烧的方法进行销毁,防止病菌大范围扩散。
基础免疫也是疫病预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当地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完善的基础免疫工作计划,指导实践工作的顺利实施。政府部门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养殖户不断增强自身责任意识和防控意识,积极参加基础免疫工作,避免对自身利益造成负面影响。有关部门要根据牦牛的生长习性和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周期,同时通过宣传教育让养殖户认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引导养殖户积极主动配合免疫工作,按时给牦牛接种疫苗[9]。
牛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是牦牛常见的疾病,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保障牛群的健康和安全。牛结核病可以使用牛结核病提纯结核菌素反应法进行检疫,每年2次。牛布鲁氏菌病可以采用布鲁氏菌试管凝集反应进行检疫,也是每年2次。
(1)做好对牧民的教育宣传,不断更新牧民养殖知识,更新疫病防控观念,加大疫病预防投入,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开展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将养殖风险降到最低。
(2)组织养殖人员学习相关先进知识,了解疾病预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掌握疾病初步诊断的方法,一旦发现疾病立即上报,获得专业人士的支持,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定期举办饲养知识竞赛活动,鼓励更多养殖户参与进来,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氛围,提高防疫意识。
(3)聘请相关领域专家定期到乡镇开办讲座,帮助养殖户掌握疫病的发病机理和重点防控方法,规范养殖过程中的操作,提高西藏地区饲养管理水平。
(4)通过政策引导的方式,推动更多专业人员投入到基层防疫当中,帮助基层工作人员与一线养殖人员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同疫病的特点和病理学特点等,以达到及时发现和控制的目的。
(5)推广智能监测设备,利用智能监测设备每天测量牛体温、监测牛的精神状态等,真正实现对疫病的有效防控。
疾病的流行会对西藏地区的牦牛养殖业构成巨大的威胁,会使当地养殖户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让当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因此对牦牛疾病,需要高度重视。在平时要按照预防+治疗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规范养殖行为,改善养殖环境,加强牦牛监测,做好病牛隔离与救治,开展牦牛疫苗接种等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率,减轻疾病对西藏牦牛养殖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