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亚娟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小塘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朝阳 122402)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猪的饲养规模和饲养量都有了很大提升。给场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利益,但生产环境条件的滞后及管理水平的不匹配,又对生猪健康及生产效益造成了制约。本文对当前养猪场具体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供参考。
养猪场的环境温度条件适宜,有利于猪保持正常的体温和最经济的饲料利用率,能够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性能。
是指饲养舍内空气的潮湿程度。饲养舍内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削弱猪机体的抵抗力,使其呈现体衰状态,并容易患皮肤病以及呼吸道疾病,对猪的生长发育以及产仔不利。没有采暖设备的密闭式饲养舍,公母猪以及幼猪适宜的相对湿度在65%~75%,而肥育猪适宜的湿度是75%~80%;如果饲养舍具备采暖设备,则湿度可以相应的降低5%~8%。
气流是指饲养舍内空气的流动,其流量和速度都会直接影响猪的生长生育和生产性能。炎热天气的环境下,气流对猪体的散温比较有利;寒冷天气环境下,气流会提高猪机体的散热情况,加重寒冷对猪的威胁,增加了对能量的消耗,降低了其生产能力。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可知:天气炎热的夏季应该做好对流通风,但要注意预防贼风侵袭,可以打开饲养舍的窗户或使用排风扇等方式开展通风,有效提高猪体的散热速度;寒冷的冬季要保持猪舍相当的气流和适宜的温湿度与空气洁净状态,将污浊气体排出猪舍外。
饲养舍内日常生产中猪通过呼吸、排泄及其排泄物发生腐化分解,会降低饲养舍内空气中O2的含量而提高CO2的含量,同时还会产生NH3、H2S、CH4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状态。此外,饲养舍内存在的灰尘以及微生物如果落在猪体表面以及饲料中,也会危害养猪生产。所以在日常生产中应该做好卫生与消毒措施。
日常生产中,由饲养舍外传入、饲养舍内机械产生的噪声,以及猪自身产生的噪声等,会对猪日常的休息和采食以及增重等环节产生不利影响。当前集约化饲养方式的猪场在实际生产中应该尽量选用噪声小的机械设备或配置消声器。如果生产条件允许,也可在饲养舍内播放轻音乐效果更佳。
生产中保持饲养舍内猪群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养成本,还能减少猪发生恶癖的概率,同时需要保证饲养舍的卫生和安全性。除此之外,猪在运输的过程中,如果气温条件比较低,就应该保证猪群的饲养密度稍小比较合适。
饲养舍内的水泥地面设置不当很易对猪造成危害。(1)容易引起猪矿物质的缺乏。猪日常具有拱食泥土的习性,并且从泥土中获得日常必要的矿物质,而满足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但是饲养舍内坚固的水泥地面直接隔绝猪与泥土的接触,失去获取矿物质的机会,所以很容易导致猪缺乏矿物质,使猪的食欲减退,阻碍其正常生长,呈现被毛倒立且无光泽;(2)容易引发仔猪腹泻。由于温差变化较大,仔猪在卧地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凉从而出现腹泻的情况,削弱仔猪的抵抗力并且感染多种疾病,对成活率产生严重影响;(3)容易造成猪皮肤呈现粗糙变厚。因为水泥地面都比较凉,温度变化也比较大,特别是寒冷的冬季,猪需要通过增加皮肤的厚度而维持体温并且抗击地面的磨损。所以,育肥猪舍采取水泥地面会造成育肥猪的皮肤明显的粗糙且增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肉的质量;(4)容易引发猪肢蹄疾病,因为饲养舍内的水泥地面普遍都比较硬,就很容易磨损猪的肢蹄,明显增加猪患肢蹄病的概率;生产中猪也容易出现打滑,造成摔倒受伤。一般水泥地面都是设计成光滑状态,这样便于日常生产中进行清扫工作,同时也更加容易造成猪打滑,特别是设计缺乏合理性而造成猪排泄粪尿不畅,猪滑倒受伤的情况。
饲养者应该了解猪群对饲养环境的在生理方面的基本要求,并且掌握应该给猪群提供或者创造的饲养条件,从而在多个方面认真落实。应该采取综合性的管理措施,不断的提高养猪生产水平,获得理想的经济收益,并且在生态以及社会效益方面做出相应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