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鞋类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

2022-12-13 04:21王育星许杰婷
西部皮革 2022年9期
关键词:制鞋专业课程思政

王育星,许杰婷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8099)

前言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全过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目前教育教学的总要求。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2]。许多人还没有彻底搞清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论证关系,目前时代赋予我们高职制鞋专业的教学重任是将“课程思政”全方位立体化融入到专业能力培育中。高职鞋类专业培养目标是为制鞋产业培养可从事鞋靴设计、生产管理、营销工作等方面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将思政元素融入整个培养过程,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融合,为学生的成长奠定专业基础,指明思想方向。

1 课程思政概念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课程思政不是一个新事物。课程思政其实一直都存在着,只是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忽略了它存在的特殊性。课程思政在高校课程建设中,可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以及隐性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所以需要我们进一步强化显性课程,加大隐性课程思政比例,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思政教育协调同步,真正实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学员立体化育人[3]。要将课程思政融入整个培养过程,就必须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元素,从战略高度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拓展课程以及专业教育基础课程“三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

2 高职制鞋专业特点

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着力培养担负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新要求。也是对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定位和新任务。强调“立德树人”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实践,正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展开的教育教学体系改革。

鞋类设计与工艺是集设计、科研、系统管理、工艺技术和岗位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一方面不仅要教会学生制鞋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因为制鞋专业具有一定的艺术要求,专业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把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参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3]。

3 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在做到“三全育人”的同时,全体教师在做好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各门专业课程必须与思想政治同向同行,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深度融合,这就是架构“课程思政”体系的目标与核心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到学生心里,并将其转化为专业素养,既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主流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立德树人无处不在且润物无声。要达到以上目标,笔者认为主要从教师、教材、教法以及制度等四个方面进行。

3.1 教师是核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引路人,是学生人生的重要航标,教师首先要对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递正能量给学生。为此,应着力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提高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融合执教能力,充分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3.2 教材是基石

教材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基石。高职制鞋课程是按照岗位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而设计开设,所以专业课程传授的教学内容应该融入价值导向,因此要应用高水平的教材,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形成想学习、能实践、爱讨论、勤思考的良好学习氛围,实现学到的知识与个人价值观的协同,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价值观。

3.3 方法是保障

正确且适当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根植于教学中,而且还能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效率,对培养什么样的人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其心理和兴趣,增强沟通避免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应加强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深化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理解和思考,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4 高职制鞋专业课程思政转化

4.1 工匠精神

2016 年3 月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工匠精神与工匠思维”。工匠精神并不仅指精湛的技能还包含着时代的新要求。既要有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又要有对职业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工匠精神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且代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等崇高品质。制鞋行业作为传统工艺更要最大化发挥教育的先进性与时代性,将匠人精神融入专业课堂和专业课程计划中,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教学培育工匠精神的作用。工匠精神作为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要素,应在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体现[4]。激发学生信仰和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精神。

4.2 团队意识

制鞋专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前期市场调研和中期设计与生产以及后期市场销售与反馈,所以需要不同专业背景完成相应工作,这就需要同学间具有团队沟通与合作意识。在教学中依托制鞋企业的实际生产工艺单,对学生进行项目分组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社会沟通协调能力。项目实践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友善合作的精神。实践成绩以小组形式进行评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3 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极大的借鉴和传承意义。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植入专业课程中,让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地渗透其中。通过讲解传统款式结构、工艺方法、纹样图案以及配色元素和鞋类设计与制作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专业学习热情。同时,针对我国的制鞋产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可以用实例分析加强学生对我国制鞋产业转型升级的责任感。

4.4 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等方面。专业教师应该将学生职业能力、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中。正确引导学生三观,将职业素养与价值观相结合,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职业态度,并将职业素养作为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在职业素养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职业素养的标杆,潜移默化地将职业素养渗入课堂,用教师自身的职业态度引导学生自觉提高职业素养。

4.5 美育教育

美育指培养、提高学生正确认识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是鞋类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渗透到每个环节。制鞋专业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美的概念,掌握美的标准以及构成美的法则,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开拓创造美的思路。从欣赏经典的鞋靴作品开始,激发学生热爱美、向往美;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学生行为美、心灵美;鼓励学生设计制作优秀作品培养感受美、创造美。

5 总结

在制鞋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充分发挥教育育人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统一,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学生职业素养中,积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充分发挥文化自信,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扬,最终实现制鞋产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伟大目标。

猜你喜欢
制鞋专业课程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看鞋识男人
看鞋识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