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研融合背景下的“个性化、差异性”教学培养模式研究
——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

2022-12-13 02:48刘璇
西部皮革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教个性化融合

刘璇

(湖北商贸学院,湖北 武汉30079)

1 “个性化、差异性”教学培养模式研究背景

十九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产教融合相关政策,提出了构建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新体系,并积极推动了高校中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建设与创新发展,旨在更好发挥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差异性”教学的创新则是以“因材施教”为基础、“产教融合”为依托,培养创新性应用型设计类人才为宗旨。众所周知设计类行业资讯更迭迅速,设计类学生更是独具自我的个性化,思想也更具前卫性,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便无法于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受教育需求,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与书本之中,应当更好的拓展到社会实践中去。当前,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势头强劲,文创类赛事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校企合作、赛事平台等多模式的合作方式可以将企业与高校更为紧密的联系起来,设计类专业如何探索推进个性化、差异性协同育人举措,形成了更具特色的协同育人模式并在应用型高校“政、产、学、研协同”中的产教融合基本模式,已成为新时代下展现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与价值体现的重中之重。

各高校艺术类的学生拥有着更多的个性化,在个人知识储备于专业能力上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这对于现有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产教协同的教学模式更具针对性的对于学生个人能力进行因材施教,更有利于产品设计类专业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建立与完善产品设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于要求,从而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结构。更好的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为社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本课题主要以构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殊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并设计出个性化产教融合模式的基本框架图,从而结合所属产品设计专业相关课程得以进行实践应用与研究探索。

2 “个性化、差异性”的教学培养模式研究的指导思想

现今,线上线下的教育模式融合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未来将会会真正实现两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这些变革推进都需要基于产教融合的新型模式培养。《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产教融合”的提出是对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将其应用于本校的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当中,创新培养机制,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研究出“个性化、差异性”教学培养模式研究的总体框架。

本课题通过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交叉融合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转化研究,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个性化、差异性”的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培养模式,进一步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进行相应地调整,从而,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3 高校产品设计类人才产教研融合背景下培养现状研究

本研究基于我国产教研融合建设为背景,调研目前我国高校设计类教学课程创新性研究的现状,以及课程教学对于应用型高校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慕课编排、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关系,为后期课程的改革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国内产教研融合背景下教学培养模式的现状

2019 年,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至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及措施,全方位推进“产教研融合”的相关政策。由此不难看出“产教研融合”已从高职高专中的职业教育扩展至应用型的高等教育领域中,已从过去的基础教育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所以,不难看出“产教研融合”这一课题已经关系到各大高校的教育发展和产业发展是否具有创新性和优先权,各地政府、高校、企业之间也在响应国家号召互相助力。以常州大学为例:其与当地市政府、慧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及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四方齐聚共建了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各方发挥其所在领域的专业优势,并聘请企业技术的专家、资深工程师以及国内外的一流学府、研究机构里的名师教授参与授课讲学。并结合需求引入了慕课MOOC、网络直播课程、实训实践平台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更有利于组建更为多层次的、多类型的、多功能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加速了培养实用型人才、综合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前进步伐,更是为本省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全面的人才储备,才能够更好提升大数据产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

3.2 国外产教融合背景下教学培养模式现状

国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政府的立法、统筹和引导作用,通过立法与出台政策,建立与完善国家和地方各级振幅的相关体系与保障,更好的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的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为校企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石。

综上所述,目前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a.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产品设计的培养目标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覆盖了多个邻域,现有的课程体系如需将这些全部涵盖,需要大量的学时进行教学。

b.教学内容有待更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生接触咨询和信息的渠道非常多样,课程内容如不进行更新无法引起学习兴趣。

c.教学手段略显单一,目前高校教学中侧重在老师“教”的环节,单一的讲授环节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及课堂参与度。

d.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设计类专业这一学科的实践性较强,其中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则更需要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相关的产品材料与工艺、3D 打印这类课程没有实践性的去了解材料,没有工艺流程的概念,设计图纸、三维建模不规范,都会对最终效果产生一定影响。设计如果与社会需求脱节,便难以激发学生的设计创意热情。

4 高校中产品设计类人才产教研融合背景下教学案例分析

4.1 案例一:创新创业类特长的学生培养研究

创新创业类特长代表以我校范傲雪同学为例,该生在我校产品设计专业成绩拔尖,在对于此类学生的学习培养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书本教育的层面上,而是通过课程中的观察发现学生所擅长的领域,通过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产品专业的课程中去,更具针对性的、自然的将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课程理解自己专业的基础知识之上,也能够较好的接收到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课堂中的培养之外,在此期间,工作室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在课程学习之外的时间里,我院创建了以不同研究方向的为研究核心的专业工作室,每个工作室以一名教师为主导,学生以老带新的方式互利互助,学生通过积极加入到工作室,参与创新创业有关的活动,例如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赛事以及三创赛这类以创业为主题的赛事,以及定期的工作室师生研讨交流,教师指导,答疑解惑,根据学生特长分析、制定培养目标方法锻炼其创新创业特长。在校期间,范傲雪同学通过个人与团队的不懈努力,凭借其自身的优异学习成绩以及创新创业类赛事的不断打磨,成功荣获:湖北省第三届“长江学子”优秀大学毕业生、国家奖学金、首届“校友+”全国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总冠军、“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华中赛区,获得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和奖项,以其在创新创业赛事和项目中获得的相关经验,在毕业后还创办了一家结合市场需求的文化传播公司,为本专业的学生做出了表率。

4.2 案例二:设计实践类特长的学生培养研究

设计实践类优秀代表以我校吴文琪同学为例;基于产教研融合的背景下“个性化、差异性”教学培养模式,在课程的设置中将理论教学充分与学科竞赛相结合,通过学科竞赛来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推动师生投入实践教学体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案例一中所提及的工作室机制对于本专业的教学研究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指导教师成立工作室以学生为稳定的组织依托,每年选召一部分新生成员,以通过面向学科竞赛的专业技能集训作为实践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长期稳定的系统化培训,使其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还得到工作室的系统性训练,熟练掌握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所需的技能。吴文琪同学便是从大一就积极加入到工作室学习中来,进入工作室后由高年级学生以“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工作室的日常学习培养其专业基础技能。同时,工作室按学生每一个人的专长进行组队,使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得到释放。在参加全国重大赛事的编排中,每年的参赛主力可由受到多年训练的高年级学生为领队,低年级学生参与进行辅助。以此种方式整合,各年级学生均可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的方式来接受“实战”的锻炼和检验,实现提高个人专业技能的目标,也可以将高年级的参赛经验传授于低年级的学生。在工作室学习中,吴文琪同学还因设计能力突出,被选中暑假期间安排参加海峡两岸工作坊的学习,与更多高校学生共同参与实践学习,从而更好的获得实践经验,提升其设计水平。在校期间,吴文琪同学获得:全国第九届“高等学校信息基础创新实践活动”? 一等奖、2017 年湖北省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大赛(视觉传达类)一等奖、2018 湖北省文创设计大赛一等奖、湖北省大学生文创设计一等奖等各类省级类设计大奖。

4.3 案例三:科研类特长的学生培养

科研类优秀代表以蒋一丹同学为例。在教学研究中发现仅仅是理论教学联系设计的实践教学也并非完整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完成科研的同时也同样需要为大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学生同样需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最终研究出成果的整个研究体系。因此,科研类学生的培养在新型培养模式下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研究人员提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科研活动对其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者在分析了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可能性之后指出: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有助于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也有助于其所学专业知识的强化,有也有助于校园学风文化的建设。

有部分研究者则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并针对性的探究了大学生在参与科研活动中所存在问题,例如:目前,各大高校在课程中对于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现阶段,在高校科研领域的探究大多为专业教师,课程上对学生只是基础课、专业课的灌输,对于科研,学生没有一个基本概念,也不知道其作用,学生的认知也只停留在满足于取得优异的成绩,关注点都在如何获得奖学金,也有少数学生通过兴趣爱好研发一些小发明、小创作的科研活动。科研在读多少学生眼中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各高校对于学生的科研也缺乏重视。并有部分研究者指出:部分学生在参加科学研究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①、课题来源不清;②、选题内容不恰当;③、前期准备不够充分;④、撰写科研论文的基本知识储备不足;⑤、不能够正确的认知科研活动与正常的学习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因此,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蒋一丹同学的科研潜力,在工作室实践教学中让其参与到武汉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项目中去,所研发的文创系列作品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该作品也被武汉博物馆采用生产并投入到博物馆销售展示中去,根据其项目成果撰写发表相关论文2 篇。并通过项目特色的衍生为阿拉善博物馆做出了针对性设计并被采用。

5 总结

本文从更全面的视角通过教学案例探讨个体差异性的教学创新的重要作用及意义,探寻企业实践与教学互动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设计类教学模式,融入创新创业、赛事、科研多种教学模式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对学生特长进行开发,通过对设计类教学模式的创新,更有利于促进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为设计类专业产教融合个性化课程的制定提供一种科学的依据。

猜你喜欢
产教个性化融合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一种融合PageRank和PersonalRank的多层个性化推荐算法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