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武 李少峰 林钰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烧伤科、整形外科,福建福安 355000
手为人的劳动器官,因工作需要必须使其暴露,烧伤机会多而且手背多见,烧伤后遗留瘢痕会造成功能障碍,严重者可使人丧失劳动力;手深度烧伤后,目前仍主张伤后5 d 内切痂或削痂,保存变性真皮基质,移植自身中厚皮片修复[1]。削痂时保存的变性真皮基质不影响皮片的成活[2],且可减少挛缩畸形及瘢痕增生[3]。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第二代浓缩血小板提取物,其内滞留大量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增殖、迁移,促进形成新生血管[4],有利于肉芽的长入,同时PRF 膜溶解缓慢,可充当真皮基质,董希杰等[5]于慢性创面应用L-PRF,发现其可加速创面愈合,还具有抗感染作用。回顾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烧伤科、整形外科(我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66 例手背深度烧伤患者,采用网状中厚皮移植联合PRF 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回顾我科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入院的手背深度烧伤患者,其中66 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手背深度烧伤面积5.0 cm×5.0 cm~10 cm×10 cm,烧伤面积≤30%TBSA;②无严重基础疾病,能耐受手术;③烧伤后5 d 内行创面切、削痂;④基底无骨膜、肌腱、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外露,部分创面有腱膜外露。排除标准:①面积>30% TBSA 或有严重并发症,不能早期手术患者;②有严重基础病,不能耐受手术患者;③烧伤创面有重要组织外露,周围组织无法覆盖的患者;④拒绝早期手术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按不同植皮方法,将其分为观察A 组、观察B组及对照组。观察A 组22 例,男15 例,女7 例,年龄20~65 岁,平均(40.1±6.8)岁,致伤原因:热压伤7 例,烫伤5 例,烧伤10 例,手背深度烧伤面积5.0 cm×5.0 cm~10 cm×9 cm,采用PRF 膜A联合网状中厚皮片植皮。观察B 组24 例,男17 例,女7 例,年龄21~64 岁,平均(41.1±7.8)岁,致伤原因:热压伤7 例,烫伤5 例,烧伤12 例,手背深度烧伤面积5.0 cm×6.0 cm~10 cm×10 cm,采用PRF 膜B 联合网状中厚皮片植皮。对照组20 例,男14 例,女6 例,年龄22~67 岁,平均(40.1±5.3)岁,致伤原因:烧伤9 例,热压伤6 例,烫伤5 例,手背深度烧伤面积5.0 cm×5.0 cm~10 cm×10 cm,采用网状中厚皮片植皮。
PRF 膜制备:清创时,根据植皮创面的范围,用5 ml 采血管(无抗凝剂的真空玻璃管)从静脉采集足够的血样,即刻以3000 r/min 离心12 min[6]。经过静置后,血样分为3 层,上层为血小板血浆,底层为红细胞碎片,中层即为淡黄色PRF 凝胶[7],倒去上清液,用镊子夹出柱状凝胶,修剪PRF 凝胶,保存和PRF 凝胶相连的部分红细胞碎片,用无菌纱布吸除血清,制出PRF 膜A(5 ml 可制成3.0 cm×1.5 cm大小),用弯盘挤压PRF 凝胶,制出PRF 膜B(5 ml可制成6.0 cm×1.5 cm 大小)。
①三组创面均常规切、削痂后尽量去除坏死组织,保留变性真皮基质,彻底止血,依次用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冲洗创面1 次,观察B 组修剪PRF膜B 并覆盖创面内层,共24 例,观察A 组修剪PRF膜A 并覆盖创面内层,共22 例,对照组创面内层不覆盖PRF 膜;②电动取皮刀切取的中厚皮扎孔后覆盖在创面外层,缝合固定后,纱布加压包扎;③各组均首次在术后5 d 换药,7 d 行创面细菌培养,之后隔天换药1 次,皮片坏死创面,待肉芽组织形成后植皮修复,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直至植皮区愈合(创面95%以上愈合计算为愈合)。
观察记录并比较各组植皮区创面术后7 d 植皮成活率、术后7 d 创面细菌检出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10 d 皮片瘢痕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8],根据瘢痕的厚度、色泽、柔软度和血管分布4 个指标进行评估,分为轻度(分值为0~5 分)、中度(分值为6~10 分)、重度(分值为11~15 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A 组及观察B 组术后7 d 植皮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A 组及观察B 组术后7 d 创面细菌检出率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A 组与观察B 组术后7 d 创面细菌检出率、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术后7 d植皮成活率、创面细菌检出率、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发现创面植皮区术后5 d 观察A 组及观察B 组皮片颜色为红色,观察A 组比观察B 组创面皮片颜色稍深,术后7~8 d 变为淡红色,术后10 d观察A 组及观察B 组皮片瘢痕更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三组术后10 d皮片瘢痕情况比较[n(%)]
患者右手热压伤(图1a),5 d 行削痂手术(图1b),覆盖PRF 膜(图1c),术后5 d 去除敷料(图1d),术后7 d 皮片完全成活,皮片质地较软,颜色为淡红色(图1e)。
手部烧伤创面尽早愈合,能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9],创面愈合需交叉进行炎症反应、形成新生细胞和组织重塑阶段[10]。手背部深Ⅱ度及Ⅲ度烧伤后,早期削痂或切痂植皮能最大程度减少细菌定植和内毒素吸收[11];术中需要尽量保留变性真皮及皮下组织,以减少外观和功能影响[12],因此容易出现部分坏死组织残留,影响皮片成活[13]。网状中厚皮片含表皮和部分真皮,较全厚皮对创面基底要求较低;移植后收缩少、柔软、耐摩擦,网眼可充分引流皮下渗液及积血,减少皮片漂浮,皮片容易存活[14],后期形成网状瘢痕,减少瘢痕挛缩[15],但移植后仍存在一定的真皮缺失,皮片颜色及质地较正常皮肤有差别。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A 组及观察B 组均较对照组创面皮片成活率高、愈合时间缩短、细菌感染率低,是因为PRF 膜中的网状三维立体结构可充当细胞附着的真皮框架,其内滞留大量的血小板和白细胞,可以减轻炎症反应[16],其内滞留的生长因子,如VEGF、PDGF、TGF-β 和IGFs 等,与血小板间形成一种化学键,在7~11 d[17]内在纤维蛋白网架中持续释放,促进合成Ⅰ型胶原和纤连蛋白,促进血管内皮和成纤维细胞分化、增殖[18];激活成脂相关细胞,促进上皮细胞定植、移行及真皮细胞基质上皮化[19],从而促进创面愈合。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A 组与观察B 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别不大,创面感染率均低,说明适当浓度PRF 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而且起真皮基质作用,改善了皮片移植后的质地及颜色,减少了手部外观和功能影响。
此外,PRF 完全取自自体静脉血,制备只需要单次离心,无需添加任何生物制剂,不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和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因此,PRF 联合中厚皮片移植能够有效减少创面细菌感染,提高手背深度烧伤创面植皮成活率,减少手部外观和功能影响,并可缩短住院时间,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