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谭世平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研究

2022-12-12 06:24陈宏道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21期
关键词:龟甲知母酸枣仁

李 冰 陈宏道 刘 畅

1.湖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湖南长沙 410208;2.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脑病科,湖南常德 415000

不寐,即失眠,是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轻者表现为睡眠的启动困难、入睡不能,或睡眠的深度不够、反复惊醒,或者醒后无法再次入睡等;严重者一整夜辗转反侧,不能入睡[1]。有研究显示我国失眠的发病率为10%~48%[2],且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3]。谭世平教授行医四十余载,在不寐的诊疗中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满意,本研究采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对谭世平教授临床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案均来自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谭世平教授门诊,共311 张。

1.2 纳入标准

①满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教材《中医内科学》中不寐的诊断标准[4];②病例资料书写清楚、详细;③仅使用中药作为治疗方法。

1.3 排除标准

①中医诊断未以不寐作为首要诊断的病例;②严重疾病未得到控制者;③使用中药具体剂量不详者;④处方中合用镇静催眠类药物者。

1.4 资料提取

由1 位研究人员筛选符合标准的医案,再由1 位研究人员复检,最终确认后制订资料提取表,在Microsoft Excel 2019 录入处方中的中药。

1.5 数据处理

①统一中药名称: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教材《中药学》[5]为标准,对医案中所使用的中药进行名称统一,如将“夜交藤”统一为“首乌藤”,“全虫”统一为“全蝎”等;②数据量化:对数据进行二分类变量数据转换,医案中的中药按“有=1,无=0”赋值。

1.6 数据挖掘

在Microsoft Excel 2019 中将中药根据其四气五味、功效、归经等录入。采用SPSS 26.0 统计159 味中药使用频次(率),对高频次中药(≥50 次)进行聚类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 中Apriori 算法行关联规则分析,设最小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80%,对中药进行二项关联分析。

2 结果

2.1 描述性统计结果

纳入的311 张处方中,共有159 味不同中药材在不寐的治疗中被使用,所有纳入的中药共使用3463次。重复使用超过50 次的中药共有20 味。计算其在处方中出现的频率,见表1。从中药功效来看,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安神药和补虚药,见表2。从药物性质分析,四气中以平、寒、温为主,五味以甘为主,见图1~2。中药归经以心、肝经二经为主,见表3。

表1 治疗不寐使用频次>50的高频中药

表2 治疗不寐所用中药功效分析

表3 治疗不寐中药归经分析

2.2 中药聚类分析

20 味高频次中药聚类分析结果见图3。树形图示,组间联接、区间为Pearson 相关性时,20 味中药可聚分为4 类:第Ⅰ类为知母、川芎、茯神、龙齿、远志、石菖蒲、龟甲、首乌藤、酸枣仁;第Ⅱ类为龙骨;第Ⅲ类为陈皮、半夏、枳壳、竹茹、茯苓;第Ⅳ类为麦冬、五味子、太子参、白术、甘草。

2.3 关联规则分析

中药配伍应用强度与连接两个中药的连接线粗细成正比,强度越强则连接线越粗,在临床治疗上也愈有借鉴价值,反之亦然。从图4可知酸枣仁、首乌藤、茯神、川芎、知母、龟甲之间的关系密切。取排名靠前的20 组中药按规则支持度百分比进行药对降序排列搭配,结果见表4。

表4 治疗不寐中药关联规则表

3 讨论

不寐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入睡的启动困难,或睡眠不深稳,易被外界异响所干扰,严重者会一整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进而影响日间精神及活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3.1 从中药选用频次、功能分析

从用药频次、功能分析,谭世平教授治疗不寐使用的高频次中药为酸枣仁、首乌藤、茯神、龟甲、知母、川芎、远志、龙齿、石菖蒲、甘草等,此类药物具有养心、镇静安神的作用。从药物的功效来看,酸枣仁、茯神、知母、川芎、甘草等为酸枣仁汤的药物组成。《长沙药解》记载,酸枣仁“宁心胆而除烦,敛神魂而就寐”,为君药。《本草经解》:茯神“安魂魄,养精神”,知母“主消渴热中,除邪气”,两药相合,助君药安神除烦。《长沙药解》记载:川芎“行经脉之闭涩……散滞气而破瘀血”,与酸枣仁相配,酸收辛散,有养血调肝之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酸枣仁汤主以酸收,辅以辛散、甘缓,为养血调肝安神的代表方剂。《饮片新参》记载:首乌藤“养肝肾,止虚汗,安神催眠”,龟甲“滋肾补阴、潜阳”,远志“通七窍,益智健脑,安神”,龙齿“安心神,定魂魄”,石菖蒲“散寒湿,化痰开窍,通神明”。该类药物的高频使用说明符合不寐虚中夹实的病理性质,故所用药物以安神类、补虚类为主,安神定志,调补气血阴阳,目的在于使心神守于舍,从而获得良好的睡眠。

3.2 从中药药性、归经分析

谭世平教授治疗不寐所用中药四气以平、寒、温三类为主。自然界昼夜往复均为阴阳消长变化的体现[6],人体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维持自身的稳定。一旦人体的阴阳平衡被破坏,则会导致不寐发生[7]。在“以平为期”的理论指导下,谭世平教授多选用无明显偏嗜的平性药,且注重配伍,以制衡药物的不良反应。谭世平教授在不寐的治疗中亦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疗原则,因人而异。高频次中药的归经以心、肝二经为主,因心主神、主血,血充则神旺。若心血虚或心主神志功能异常,则容易出现不寐[8]。不寐患者心主神的功能受损,进而影响其他脏腑功能,加重失眠症状[9]。肝主疏泄、主藏血,若肝之疏泄失职,气机郁滞,易形成气滞、火、痰等病理产物,扰乱神明,引起不寐[10]。《王孟英医案》:“肝主一身之气,七情致病必由肝起。”肝之气机疏泄失常,则容易出现睡眠紊乱[11]。谭世平教授认为现代生活压力大,作息紊乱、情志不舒等不良生活习惯均会导致脏腑功能失常、阴阳气血失调,神失所养从而表现为不寐。患者极度不适的睡眠体验会无形中增加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的风险,而改善患者情绪也能够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睡眠[12]。综上,不寐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治疗的重点也应从心、肝论治,重视精神调摄。

3.3 据聚类情况分析

从聚类情况分析显示不寐的治疗以酸枣仁汤、枕中丹为基础方。使用最多的第Ⅰ类中药,是酸枣仁汤将茯苓易为茯神,配伍首乌藤、龙齿、龙骨、远志等安神药组成;该方出自《金匮要略》,能养血除烦清热,是治疗心肝血虚不寐的常用方。现代研究也证实酸枣仁汤能通过调控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等方式来改善睡眠[13],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14]。第Ⅱ类为龙骨,亦有镇惊安神之效,与第Ⅰ类中的龟甲、远志和石菖蒲为枕中丹的组成,此方出自《葛氏方》,具有滋阴补肾、养心益智的功效,与现代研究证明该方能镇静、安神、改善睡眠[15]的功效相一致。第Ⅲ类为陈皮、半夏、枳壳、竹茹、茯苓,此5 味药由温胆汤加减而成,该方载于《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能开泻胆腑之郁热,除痰扰之心烦治疗不寐。符合现代研究证实温胆汤能通过改善氧化应激、炎症水平来改善睡眠的结论[16]。第Ⅳ类为麦冬、五味子、太子参、白术、甘草,麦冬能养阴津,除烦懑,五味子益气生津安神,太子参补益心气,白术健运脾胃,甘草补益心气,此5 味药均具有补益之功,调和人体气血阴阳,以达到安神的目的。

3.4 据中药关联度分析

关联度最高的药对为“酸枣仁-首乌藤”,酸枣仁具有养心补肝安神之功,为养心安神之要药,首乌藤养血安神,入心、肝二经,两药配伍,相辅相成。第二位为“酸枣仁-茯神”,茯神能宁心安神,两药合用可加强疗效。第三位为“首乌藤-龟甲”,龟甲具有滋阴潜阳、养血补心之功,与首乌藤配伍共奏滋阴、养血安神的功效。其余常用药对为“酸枣仁-龟甲”“川芎-知母”“茯神-知母”等,均为谭世平教授治疗不寐之常用药物配伍,这些药物配伍或相互为用,或相反相成,增强了酸枣仁汤等常用方剂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不寐在临床上多见且常发,谭世平教授治疗本病以调整脏腑阴阳和调补气血为主,临床善用酸枣仁汤、枕中丹和温胆汤加减治疗不寐,主药用安神类和补益类中药,符合不寐病阳盛阴衰、阴阳失交的病理机制。不寐的发生、发展与情志密切相关,谭世平教授认为除了药物干预外,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情志调摄有助于不寐的治疗。因记录保存欠完善、个体对中西药物的接受度不同、随访机制欠缺等原因,本研究只能反映谭世平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而不能准确反映患者服药后的效果,尤其是具体症状如头痛、乏力等兼症的改善还不够显著,应在接下来的诊疗中更加详尽地完善患者信息,追踪患者预后,制订表格明确患者具体症状的改善。

猜你喜欢
龟甲知母酸枣仁
知母的炮制工艺及其对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基于HS-SPME-GC-MS和PCA分析知母及其 制品的挥发性成分
酸枣仁复配制剂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商朝——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龟甲砚纪事
酸枣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龟兔赛跑新编
夏季睡不好,喝酸枣仁饮
善用酸枣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