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西平,张英
(陕西省澄城县畜牧发展中心,陕西 渭南 715200)
近年我国猪养殖业发展迅速,但生猪养殖疾病发生率也不容小觑,一旦饲养管理不当极易爆发疾病,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也是造成国内猪养殖企业收益浮动较大的重要因素之一。仔猪是生猪发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生长期,容易感染多种疾病,其中仔猪腹泻性疾病是由多种诱因导致的复杂疾病,患猪病症极为相似,很难做出诊断,且发病率50%以上,病死率15%~20%,即使是愈后的耐过猪,后期的生长发育仍然非常缓慢,甚至停止生长成为僵猪,淘汰率高,对猪场的经济收益造成极大影响。
传染性因素主要是由一些病毒、细菌及寄生虫等感染细化系统引发的腹泻,这类疾病传染性很强,致死率也非常高,且临床症状明显。其中病毒性腹泻包括猪传染性肠胃炎、轮状病毒病、猪流行性腹泻等。细菌性腹泻则主要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密螺旋体、产气荚膜梭菌等几类细菌引起;还包括由球虫、隐孢子虫和线虫等寄生虫引起的腹泻。仔猪感染上述病原微生物后腹泻严重,严重者可造成猪大面积死亡。
非传染性因素是由于刚出生的仔猪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且酶活性较低,胆汁的分泌量也很少,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差,自身的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均较低,若仔猪出生时未吃到足够的初乳,后期也易发生腹泻。此时的仔猪还容易受到外界的应激刺激,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发生严重的腹泻疾病。当仔猪断奶后,若饲料中的植物性蛋白含量过高,而仔猪消化系统缺少相应的消化酶,则导致仔猪蛋白质过敏反应,引起消化吸收障碍,引发腹泻。
仔猪黄白痢主要是仔猪感染大肠杆菌后引起的腹泻疾病,主要对出生1周龄左右的哺乳仔猪危害严重。刚出生10 h的仔猪出现突然的全身衰竭最后发病死亡。出生后2 d的患猪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排黄色稀粪,粪便含有凝乳小片,肛门松弛[1]。患病仔猪精神不振,厌食,脱水、消瘦,最后出现昏迷衰竭,最终死亡。患有仔猪白痢的病猪表现为突然下痢,排乳白或灰白色的糊样或者水样稀粪,气味腥臭,含有气泡,肛门及尾巴等部位有粪便黏附,患猪脱水严重,消瘦、被毛杂乱无光、拱背、怕冷,并且结膜苍白。
剖检可见病死猪乳糜管内有脂肪,小肠扩张明显并且伴有轻度水肿,肠管内充满黏液和气体。
猪痢疾又可成为猪血痢,是由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的细菌性腹泻,主要危害7~12周龄的仔猪,尤其是1~2月龄的仔猪更易感。患猪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体温有稍微的升高,血痢,随病程发展,粪便中常带有粘液和坏死的组织碎片,气味恶臭。
剖检主要可见大肠病变严重,有黏膜性出血性纤维素性炎症,小肠则无明显的病变。
猪流行性腹泻的感染率与发病率均比较高,并且传播速度极快,尤其对幼龄仔猪危害最大,10日龄内的仔猪感染后,死亡率高达100%。患猪主要表现有呕吐、脱水、停止采食等症状,拉灰色或者灰黄色的水样稀粪,1周龄以内的仔猪患病后,常在2~4 d内因腹泻脱水而死[2]。
剖检可见小肠的病理变化明显,肠管充血严重,肠壁变薄、透明,小肠绒毛萎缩严重,肠管内有黄色的液体和气体,肠内含有较多的凝乳快。
猪传染性肠胃炎主要在气温寒冷的季节流行,对10日龄以内的幼龄猪危害最大,随着仔猪日龄的不断增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渐降低,5周龄后的仔猪就很少发病。患猪主要表现为突然呕吐,水样腹泻,迅速脱水。
剖检可见胃部被凝乳快和乳汁充满,胃粘膜和胃壁充血严重。小肠病变与猪流行性腹泻相似。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后的仔猪呈急性败血性病变,死亡率非常高。慢性感染则表现为坏死性肠炎,患猪排灰色稀粪,并带有粘液和血液,味恶臭。
剖检可见患猪胃肠道病变严重,表现为卡他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整个胃肠道有弥漫性或者局灶性的溃疡。
1~8周龄的仔猪容易受到轮状病毒的侵袭发生腹泻,该病的发病率较高,但死亡率不高,1周龄内的仔猪通常不会发病。患猪开始表现为精神沉郁、不食、呕吐,排黄白色或者糊状稀便,有脱水症状,一般病程可持续2~4 d。
剖检可见胃肠道有明显的卡他性、出血纤维素性炎症,小肠有纽扣状的溃疡,淋巴结有明显充血和水肿。
该病多流行于温暖潮湿的季节,饲养环境污染严重、潮湿也容易诱发该病,1-3周龄的仔猪的容易爆发该病。患猪感染后排胶冻样或者水样稀粪,呈灰黄色,粪便中含有大量未消化完全的饲料和粘液。
剖检可见肠壁增厚,小肠充血性炎症,有坏死性病变[3]。
应根据本地疾病流行的情况,针对不同病原感染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尤其是传染性肠胃炎、猪轮状病毒以及流行性腹泻等疫苗接种。对猪接种3~4周后,应对部分猪抽血检测血清抗体水平,保证免疫效果。
尽量保证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对进出猪场的人员、车辆进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发现病猪后及时隔离、淘汰病猪,定期开展灭鼠、蝇、飞鸟等工作。引种后,先隔离再混养。坚持定期开展检疫,及时淘汰隐性患猪,防止疾病大规模爆发。
定期开展消毒工作,对出入口、通道以及设备和猪舍环境等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可有效降低传染性腹泻疾病的发生率。可使用喷洒消毒液和熏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制剂有复合醛和3%的火碱等。
新生仔猪对环境非常敏感,容易受到冷应激发生腹泻,产房中的温度应维持在32~35 ℃,随着日龄的增加可每周降低2 ℃。猪舍的湿度也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通常维持在60%~70%,太干澡或者湿润均容易诱发仔猪疾病。此外,还应保证饲养的密度合理,控制好舍内的通风。
应在母猪分娩前给予足够的营养供母猪和仔猪生长发育所用,此后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合理搭配饲料,均衡营养,提高仔猪自身免疫力。在仔猪断奶前应合理更换饲料或在饲料内添加0.2%生物肽,均可降低仔猪断奶应激引发的腹泻[1]。此外,还应注意给仔猪补充适当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等,如在仔猪2~3 d时补充铁制剂,可以有效预防仔猪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仔猪腹泻性疾病的诊疗较为复杂,需要了解疾病特征,及时进行鉴别诊断,采取对症治疗。但仔猪腹泻疾病的愈后效果不佳,加强养殖过程中的饲养管理与防护措施,是降低该类疾病危害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