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
(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大桥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兽医组),云南 红河 662205)
牛病毒性腹泻病是一种与胃肠道、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相关的重要的病原体,该种病毒具有极强的侵染性,在世界各地广泛发生流行[1]。动物感染该种病毒后主要表现为身体抵抗能力显著下降,繁殖母牛出现严重的繁殖障碍,产下死胎,生产能力显著降低,采食欲望下降,呼吸道症状明显,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类疾病的净化处理难度相对较大,一旦感染该种病毒往往会周期性的出现。母牛在妊娠阶段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造成胎儿免疫耐受,生产的胎儿会持续感染该种病毒,早期死亡。犊牛感染各种疾病后,在短时间内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造成牛长时间排除该种疾病并形成传染源,使病毒在牲畜群体中难以被消灭。我国牛养殖领域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感染率在2.4%,超过了很多欧美国家,需要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的防控,阻止病毒的传播蔓延。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典型的RNA病毒[2],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现球形,直径在40~60 nm,按照基因序列的不同,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有2种基因型,形成2种不同的生物性,一种能使细胞变型,另一种不会造成细胞变形,2种生物型所引发的症状不同,并且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自然条件下,病毒性腹泻病毒传播速度较快,能在短时间内向整个群体扩散,但是抵抗能力相对较差,对光热十分敏感,常用的消毒剂短时间内能将其杀死。
当前牛病毒性腹泻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常以冬春季节高发,这个时期气候多变,再加上管理不科学,牲畜的抵抗能力下降,适合病毒的传播蔓延。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可通过直接与患病牛接触进行传播,也可通过间接接触被患病病毒污染的环境实现感染。经过怀孕的母牛胎盘传播时,会造成出生的小牛持续感染,终生带毒,持续向外排出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病。患病牛和隐性感染牛是养殖场的最主要的传染源,患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和脏器组织中均均会分离出病毒。吸血昆虫在该城病毒传播方面也发挥重要的媒介作用。牛繁殖交配过程中,如果使用受污染的精液或者受病毒侵染的胚胎移植,均会造成母牛的妊娠阶段出现感染,表现为严重的繁殖障碍。持续感染的动物身体中会携带有大量的病毒,患病牛的鼻涕、唾液、精液、粪便中菌携带有大量的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播源。
牛病毒性腹泻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会对牛的生长发育,尤其是年龄较小牛生长发育构成严重的危险。发病初期患病牛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采食量逐渐下降或者停止采食,体温升高到39 ℃,最高到42 ℃,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高热不退[3]。随后出现严重的腹泻现象,排出粥样的腹泻物,在腹泻物中夹杂有大量的黏液,甚至会夹杂少量的血块,机体严重脱水,淋巴结显著,局部出现严重的炎症病变。患病牛的鼻腔会存在坏死现象,从鼻腔中流出脓性分泌物,加杂有少量的血丝。在6月龄至2周岁的青年牛中,大多呈现急性发病经过,经5~7 d的潜伏期后,患病牛的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口腔分泌物显著增多,偶尔能看到口腔黏膜糜烂或者溃疡病变。成年牛的产奶量显著下降,患病牛排除低浓度的病毒,进一步感染后患病牛的鼻镜糜烂,表皮脱落,舌头上皮存在坏死,呼吸急促,呼出的气体大有恶臭气味。急性死亡病例大多发生在犊牛体中,死亡率在15%~25%。慢性临床症状大多发生在成年牛体中,一般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间歇性的腹泻,发病过程较长,持续2~5个月,很少会表现为体温升高和炎症症状,口腔黏膜很少出现坏死和溃疡,但是齿龈发红,出血明显。鼻镜干燥,鼻黏膜逐渐溃烂,形成一片眼角膜浑浊,眼角分泌物显著增多,呈现透明状。患病牛生长发育受到明显的影响,部分牛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大量牛毛脱落,角质老化。
在牛病毒性腹泻流行过的地区,可根据发病历史、临床症状、病理特征,特别是针对口腔、食道等特征性病变能做出初步诊断,要确诊,还可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注重做好牛口蹄疫、恶性卡特热等病毒性疾病的有效区分。采集发病初期和发病末期患病牛的新鲜血液,分别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能发现发病末期,牛病毒性腹泻的抗体水平要显著高于发病初期的抗体水平,甚至高出2~3倍,而其他重大传染性疾病,例如口蹄疫、恶性卡他热病毒抗体检测合格。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进一步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和荧光免疫接种试验
当前牛病毒性腹泻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再加上该种疾病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会引发周期性的感染,针对患病牛通常不需要治疗,应进行严格的扑杀,无害化处理,并持续做好牛的净化,患病牛及时淘汰。发病阶段或者进入发病高峰期后,可选择使用病毒唑、大青叶等抗病毒类药物进行预防,将病毒唑粉剂和大青叶、黄芪多糖粉剂添加到饲料中,分别添加1 g/kg饲料,连续使用2周增强身体抵抗能力,预防病毒入侵。发生流行后,应做好养殖场的封锁隔离工作,禁止一切动物的调运,并加强环境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1次。
有效防范牛病毒性腹泻,应从养殖环境角度入手,提高养殖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对养成环境的彻底清理,保持圈舍干燥整洁。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为牛营造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减少疾病发生流行,还应科学搭配饲料,满足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增强牛身体抵抗能力,减少和预防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目前关于牛病毒性腹泻已研制出很多疫苗,包括黏膜病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可以根据养殖场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定期对牛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患病动物和疑似患病动物后,应坚持隔离观察,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处理,加强对圈舍的彻底清洗,对健康动物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控制病原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牛病毒性腹泻使养殖场中发生流行率相对较高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较快,呈现周期性的感染,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引发大量的犊牛死亡。加强对牛的针对性管理,增强牛的身体抵抗能力,定期开展检疫检验,及时发现患病动物,及时处理患病动物,逐渐做好牛的净化处理工作,将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