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生态养殖技术及综合效益分析

2022-12-12 14:14王峰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雏鸭稻田水稻

王峰

(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上思 535599)

0 引言

稻鸭生态养殖技术是当前水稻和鸭生产的一种全新的技术模式,而且对于生态环境不会产生任何的破坏。水稻在生长发育阶段,利用雏鸭杂食性的特征,更好的清理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而鸭在稻田中不间断的活动可有效实现稻田浑水耕耘的效果,更好地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加速养分的正常输送,同时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1 稻鸭生态养殖技术增收机理

1.1 优化群体结构

稻鸭生态养殖模式下,一只鸭在整个放养阶段能排出粪便15 kg左右,粪便中的氮磷钾的含量相当于50、68、30 g,能满足50 m2稻田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不允许使用其他的外源性肥料。鸭在稻田中不断的活动和游水,起到为稻田中耕浑水的效果,水的搅拌能使空气中的氧气更好地融入水体中,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泥土搅拌能产生混水效果,有效抑制杂草的生长发育[1]。

1.2 减少病虫草害

鸭属于杂食性的水禽类冻,喜欢吃禾本科以外的其他植株和水面上所浮生的杂草。鸭在稻田里活动中,嘴部和脚部起到除草的作用,随着鸭个体的增大,其除草效果会显著增强,有效抑制稻田中杂草的生长,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发育[2]。另外,鸭在活动期间喜欢采食各类昆虫和水生的小动物,能基本消灭稻田中的到像甲、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蝽象等害虫。

1.3 改善生态环境

传统水稻栽培过程中过多地依赖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氮肥、磷肥、钾肥的施用量相对较高,并且水稻很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需要投入大量的农药,以此来获得高产稳产传统生产模式,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稻米品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经常会造成水稻药物残留超标[3]。稻鸭生态种植模式下,由于鸭加入,而使水稻栽培过程中,多个生产环节都由鸭承担,减轻了农田的环境污染,表现为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除虫防病效果优良,具有良好的增肥成效,中耕浑水效果较好,节省人力成本,投入省工省时节省资金投入。

2 稻鸭生态养殖技术

2.1 选择适宜的水稻品种

对于单季水稻种植地区,一般选择植株相对较为紧凑,茎秆较为健壮,分蘖能力相对较强,抗病型能优异的水稻品种。并且还应该确保所选择的水稻品种品质优良,成穗率相对较高,成熟期中等,以大穗优质品种为主。另外结合上思县当前水稻种植现状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推广应用一年多收的水稻品种。

2.2 优选鸭品种

稻鸭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之下,由于鸭在水稻抽穗期在稻田中活动生长对鸭的适应能力,抵抗能力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同时确保选择的鸭体型不能过大。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抗病性能优异,适应能力相对较强,耐粗饲,生活力相对较强,活动时间较长,善于捕捉野生动植物和杂草的优质肉鸭品种或者杂交肉鸭品种。不管是哪种肉鸭品种都应该做到因地制宜,一般要选择本地的优良品种,体型过大的鸭群,随着个体的进一步增大,在活动中易造成秧苗被压倒,不利于秧苗的健康生长发育。在品种选择过程中,成年鸭的体重控制为1.3~1.5 kg。

2.3 田间处理

稻鸭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下,为确保鸭能在稻田中生长,避免鸭逃逸或者受到外来天敌的影响,种植之前应对种植地进行有效的围栏处理,一般选择使用尼龙网或者铁丝网将水稻的4周围住,每间隔1.5 m打一个小木杆,作为支撑以固定为网不下垂。为防止鸭外逃或者受到天敌的影响,围网的高度应该提高到85 cm以上,同时要严格控制好围网网眼的直径,直径大小一般控制在1 cm,避免鸭头部外伸或者鸭头部被卡死。

2.4 水分管理

水稻种植前应对种植地进行有效的翻耕处理,保证地面疏松整洁达到移栽状态。加快构建排灌通畅的独立水系,不得与非共做区域的稻田串灌或者漫灌。由于稻田中需要养殖雏鸭,相较于传统的水稻种植稻鸭生态养殖模式下,稻田的水层深度相对较深,主要以鸭脚刚刚能接触到泥土为宜,使鸭在活动中能充分的搅拌土壤。应根据鸭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层进行不同的管理。雏鸭阶段水层深度一般控制在3~5 cm,这样既可防止天敌危害,又能保证鸭在水前更好地吸水。随着鸭的进一步增大,确保鸭能在稻田中正常活动,水层深度一般控制在5~8 cm,水深过深影响稻鸭的除虫效果,水深过浅不利于鸭的游动。一般在稻鸭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下,不需要进行耕田处理,为确保植株能更加健壮,应实施分区搁田,通过田边开挖一定沟渠供鸭临时戏水。水稻进入抽穗期后,应将成年阶段的鸭快速回收,将田间的水陈排干,保证干干湿湿,相互交替,有利于水稻灌浆和增产。一般水稻在插秧一周左右,秧苗成活之后,将孵化到5~8日龄的雏鸭放入到稻田。雏鸭的放养时间主要以晴朗的上午或者下午为主,寒冷天气会使雏鸭的体温迅速下降,很容易引起衰竭死亡。刚孵化出来的雏鸭应该在育雏舍中单独养殖,并在鸭舍中放置一些浅低的盛水容器,对雏鸭进行戏水训练有一定帮助,放养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150~225只/hm2。

2.5 加强疫病防控

鸭在稻田活动中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几率会大增,可能会造成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在稻鸭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下,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开展疾病防控。不管是在简易的鸭舍建造,还是鸭苗引入,都应加强养殖管理,从预防角度入手,切断传播途径,消灭传染源,保证鸭群能健康生长,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一般不能从疫区引进雏鸭,采用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模式,对进出入稻田的人员和车辆一定要执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建立种蛋、雏鸭消毒程序。要努力提高稻田的养殖管理水平,提高鸭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尽量确保雏鸭少生病,减少用药量,从正规的渠道或者正规的厂家购买合格的兽药,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明确最佳的使用剂量剂量,使用无公害无残留的药物,例如推广使用中成药微生态制剂或者植物药物,制定严格的休养期。雏鸭7日龄选择使用鸡胚弱毒疫苗,每羽使用0.2~0.5 mL,注射7 d后产生抗体。1~3日龄选择使用鸡胚化弱毒疫苗,颈部皮下注射,每只鸭使用0.5 mL,2 d后产生抗体。选择使用鸭霍乱疫苗,2日龄进行注射,每只鸭使用2 mL,间隔10 d再强化免疫接种1次,免疫期3个月。

3 效益分析

2020年4月,上思县农业农村局引进了1 360只广东三水白鸭苗,分别发放给龙楼、那琴、排柳等村的6户农户进行试养。鸭苗均在7月20日左右相继出栏,饲养时间80 d,产值28 950元,经济效益5 790.4元,平均每羽鸭获利4.7元。同时稻田放养鸭苗后,基本上不再需要喷洒农药和施肥,按每亩节省药钱和肥料钱40元计,放养的3.33 hm2稻田可节约2 000元以上。稻鸭共作模式除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外,还带来不错的生态效益。实施稻鸭共作,稻田不喷洒农药和施肥,其产出的稻谷为无公害产品,米质优良,可获更高的市场价格,经济效益可观。

4 结束语

发展稻鸭生态养殖技术能营造复杂的农业生态体系。利用水稻能为鸭提供食物,鸭能为水稻提供养分,两者互补的特征,更好地促进水稻和鸭的健康生长发育,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生产的水稻和鸭绿色无公害,无污染品质更好,有利于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基层地区的技术人员,结合当前水稻栽培现状,积极推广应用稻鸭生态养殖技术,转变养殖户的传统养殖模式和养殖理念,实现新型养殖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雏鸭稻田水稻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