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热治热”探究火针治疗毛囊炎的机制

2022-12-12 01:00沈钰阳何冠瑾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5期
关键词:火针皮损经络

沈钰阳,何冠瑾,黄 蜀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610072;2.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610031)

毛囊炎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西医认为毛囊炎是因单个或多个毛囊感染细菌而产生的化脓性炎症[1]。毛囊炎属于中医“疖”的范畴,认为湿热内蕴,外发皮肤,是“疖”产生的重要病因病机。内有湿热胶结,外有风邪外侵,两邪相搏,蕴于皮肤;或夏秋之际,暑热蒸腾,机体感受湿热均可导致“疖”的产生[2]。火针古时又称为燔针、焠刺,是将特殊的针具烧红后点刺患处或刺入人体的腧穴或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许多医家认为火针不可用于热性病证,如《灵枢·官针》云:“热则筋纵不收,无用燔针。”《黄帝内经》中也提到火针疗法的适应证为痹证、寒证、经筋证、骨病。清代医家吴师机提出“以热治热”的观点,在《理瀹骈文》指出:“若夫热症亦可以用热者,一则得热则行也,一则以热引热,使热外出也。”火针治疗毛囊炎属于“以热治热”理论的具体应用,虽与部分医家认为火针不能治疗热性病证的观点背道而驰,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目前,火针治疗热性病证的理论在经过许多医家不断地发展与创新之下,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笔者师从蜀派火针创始人黄蜀教授,跟随其临床学习多年,对其使用火针治疗毛囊炎理论与经验有所体会。因此,笔者从临床实际运用出发,基于“以热治热”的角度探讨火针治疗毛囊炎的机制,以期对临床上火针的选择应用有所裨益。

1 以热治热的理论源流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火郁发之”,是以热治热理论的萌芽。《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提出:“骨热不可治,前板齿干燥,当灸百会、大椎。”明确提出灸法可治疗骨热证,是以热治热临床应用的具体体现。张景岳在《类经》中对以热治热机制进行明确的阐释,提出:“凡火所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针灸聚英》云:“盖火针大开其孔穴,不塞其门,风邪从此而出。”“若风寒湿三者,在于经络不出者,宜用火针,以外发其邪。”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痛有脓便可破之……令脓易出,用铍针;脓深难见,肉厚而生者用火针。”火针能够通过开孔散邪透脓的方式拔毒外出,火性升腾趋上,火针设孔造门,使邪有出路,郁闭于皮肤肌腠之邪得以借孔外出。

2 火针治疗毛囊炎机制探究

2.1 以热通经 湿热内蕴或外感暑、湿、火、毒之邪内蕴脏腑经络,经络阻隔,气血凝滞,热盛肉腐,发于皮肤肌腠,则为毛囊炎。《素问·皮部论》曰:“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者,脉之部也。”皮部为络脉之气散布之处,络脉又沟通十二经脉,火针作用于皮肤,其热性通过皮部-络脉-经脉传导,有畅经脉、通瘀滞、拔毒敛疮之功。基于毛囊炎的发病机制,故治疗应以通为常,以畅为顺,以散为安。现代研究表明,火针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细胞因子的趋化作用,其高温作用可以加强局部炎性反应,促进体液及细胞免疫活动,提升细胞代谢与修复能力[3-6]。《灵枢·刺节真邪》云:“火气已通,血脉乃行。”

2.2 以热破瘀 《景岳全书》指出:“痈疽为患,无非气血壅滞,留结不行之所致。凡大结大滞者,最不易散,必欲散之,非借火力不能速也。”唐·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指出:“外疖痈肿,针唯令极热。”明·高武在《针灸聚英》中记载:“凡疡块结积之病,甚宜火针,此非万效之功,火针甚妙。”明·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指出:“治瘰疬、痰核……将针烧红,用手指将核握起,用针当顶刺四五分,核大者再针数针也妙,核内或痰或血随即流出。”气血瘀滞,若非重力,难以消散。毛囊炎的发病由气血壅滞,营卫失和,热盛肉腐成脓导致,“脓成当决以刀针”,脓出病祛。施以火针,其一,借火助阳,鼓舞正气,散结软坚,破除气血瘀滞所形成的有形之邪,从而使皮部经络气机调畅;其二,火针点刺,针孔颇大,且不会即刻闭合,开大之针孔即为邪出之通路,使瘀因势而散,使热因势而出,具有“开门扫寇”之功。火针不仅具有开门逐邪之效,还兼具刺络放血的作用,瘀、热之类可随血泄而出,随脓流而尽,瘀祛方可新生,宣通皮部经络气血,肌肤得以濡养,病得以愈。正如《医学纲目》云:“拔引郁毒,此从治之义也,譬如盗入人家,必开门逐之使出,万一门不开而无所主,必伤生乃已。”

2.3 以热引热 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疮疡论第二十六》指出灸法可以治疗热性疮疡,认为“疮疡者,火之属”,治之“当外灸之,引邪气出方而止”。明·汪机在《针灸问对》记载:“丹溪曰用火以畅达拔引郁毒,此从治之意。”“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圣济总录》指出:“肿内热气被火夺之,随火而出也。”《红炉点雪·痰火灸法条》指出:“热病得火而解者,犹暑极反凉,犹火郁发之之义也。”蜀派火针创始人黄蜀教授认为:“火针施治火郁皮肤病,其用火者,引热入体,可行、可通、可温、可散,以激发经气,振奋阳气,一则使壅塞于病变局部之气机得通,瘀血得散,痰湿得化;二则借火之力,强开门户,透热转气,引热外出,寓“发之”之义,故能收功。”[7]毛囊炎因湿热火毒蕴于肌肤而成,热邪内蕴,若施以寒凉,易被格拒,需开以通路,引热外出。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言:“正者正治,反者反治。”“以热引热”乃反治之法,热为阳,其性升散,开泄,畅达,以热为引,畅其郁结,邪乃随热而出。这也是“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应用的体现,湿热毒盛,恐寒凉之药格拒而不能深入受邪之地,唯有借火热之势渗入病位,借火之力宣而发之,透而散之,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言:“轻者毒气随火气而散,重者拔引毒通彻内外。”与此同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用针略例》云:“火针亦用锋针,以油火烧之,务在猛热,不热即于人有损也。”火针烧针时必须烧至发红,以其猛热祛痼疾,否则不仅不能借火热之力起事而人反被伤。《针灸大成·火针》亦云:“灯上烧,令通红,用方有功。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2.4 攻守相用 毛囊炎其病因为湿热内蕴,最终病理结果为有形实邪结聚于外。有形实邪结聚,火毒胶结,但难以拔除,或虽有疗效,然湿热之邪缠绵病体,可致病情反复发作。火针以针开其通路,以热破其瘀滞、拔引热毒,瘀随针出,毒随热走,病邪乃去,此为“攻”。病邪骤去,局部皮部经气因病邪影响而致经气空虚衰弱,卫气不固,加之针孔未合,外邪易从针孔而入,导致此病刚愈,他病又发,或变生他证。火针之火,在拔引毒邪的同时,又可补充局部阳气。阳气得以补充,既能固护卫外,又能促进局部经络气血的自我调和,加速局部受损恢复,此为“守”。火针将“攻”“守”结合,攘外安内,共奏破瘀散毒、温阳通络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火针的高温可瞬间破坏周围病变组织,加快局部炎性反应的产生,促进组织新生[8]。

3 火针治疗毛囊炎临床应用

临床上应用火针治疗毛囊炎时,多以将火针烧至发红后直接点刺毛囊炎局部皮损为主。根据毛囊炎局部皮损的大小、深度、有无脓液等情况,火针点刺的深度、针数也不尽相同。对于深部的毛囊炎,点刺程度也相应更深;对于局部皮损面积较大者,则应增加相应的点刺数量。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毛囊炎,均应在点刺后排出局部皮下脓液、脓栓、分泌物或内容物。毛囊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在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治疗前后注意消毒。另外,在火针点刺的全过程不能用力对患处进行挤压,以免炎症扩散至周围组织,加重病情。同时,患者在施术后应注意日常生活调护,点刺火针之后肌腠门户大开,易受外邪侵袭,故应避免接触水,保持施术部位清洁干燥,为针孔的愈合营造良好的条件。另外,医者与患者所关心的问题还涉及使用火针是否会遗留瘢痕,医者在施术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患者的病位所在、病灶的深浅,严格把握进针的角度与深度,不可一味求深,过深可能会导致瘢痕的产生,或伤及经络,或引邪深入,亦不能过于浅表,过浅则不能拔毒外出,徒破皮肉,不能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针刺角度与深度适当、术后护理得当不伴发感染、不人为去除痂壳,通常不会导致瘢痕的产生。

临床治疗毛囊炎可以将火针与其他治疗方法联用以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乌仁托亚等[9]用火针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深毛囊炎,有效率达95%,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服用伊曲康唑。蔡志敏等[10]以火针联合阳和汤加减治疗头皮穿凿性毛囊炎1例,采用火针轻刺局部皮损以排出脓液,联合口服阳和汤治疗6周后毛囊炎基本治愈,且皮损处毛发生长良好。逯阳等[11]以火针治疗深毛囊炎1例,治疗时采用火针在皮损中央点刺2~3针,同时排出皮下脓液,治疗2周后,皮损痊愈。何翠英等[12]采用火针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中重度毛囊炎,结果发现火针联合抗真菌药物及单纯运用火针治疗的疗效均优于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以上研究表明口服西药或中药联合火针治疗毛囊炎,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4 小结

火针疗法源远流长,是一种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将针与火结合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火针兼具针和灸的功用,既有针刺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的特点,也有灸法温阳散寒、散结通络的优势。火针既能破气散瘀、拔毒排脓,又能温经通络、化腐生新。研究表明,火针能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释放,减轻局部炎性反应[13],且火针对机体的轻度灼伤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包括增加血液中抗体水平,改善针刺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同时促进白细胞的渗出,并提高其吞噬功能,进而加速炎症的消退[14]。同时,火针能够有效破坏瘢痕组织,促进局部组织修复[15]。火针在皮肤病中应用范围广泛,疗效确切,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所采用,尤其在火针治疗皮肤病方面,治疗方案已相当完善。火针经过后世医家不断发展和创新,其应用观念和范围也逐渐从火针仅适用于寒痹之类到可治疗热性疾病,并且疗效确切。尽管如此,因为火针针法的特殊性,如在施术过程中需要用火、针刺时疼痛明显及针刺后局部皮肤需注重保护、患者对针具及火焰有恐惧心理等使得火针疗法的应用范围难以进一步扩大。因此,医者在临床应用火针的同时也需要加强火针疗法理论的宣讲,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患者对于火针疗法的认识,以进一步促进火针疗法的发展。

猜你喜欢
火针皮损经络
火针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火针联合西药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抗病毒药物联合火针与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疗效分析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易经》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