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滕海峰
深圳声乐季创办至今已有四年,翘楚争流,朗朗新声。来自五湖四海、学院民间的青年歌者,以古今中外作品,多种多样的方式,绽放舞台,成果斐然,确是佳话。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深圳声乐季美育论坛,为声乐季开办四年来首次举办。7月25日,中国音协副主席、深圳声乐季发起人兼艺术总监雷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田青,中央音乐学院原副院长周海宏,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陈蔚,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等名家相聚深圳,以“乐润人生”为主题,开坛布道。
什么是使命,什么是追寻?对于文艺工作者,是宏伟的命题,更是目光投向与行动指南。向远看,延续华夏千年文脉,赓续中国伟大力量。俯身探,引人向善传递美好,发人深省浸润心田。从大到小,可大可小,都是作为文艺工作者的你我共同之使命和担当。田青教授对本次美育论坛主题“乐润人生”予以高度肯定,认为一个“润”字画龙点睛,道出美育精髓。不错,一个“润”字,体现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体现美育的核心特征,又何尝不是美育的方法论与价值所在?四年来,深圳声乐季恒且意坚,以声乐之力,传递正能量,于声乐学习者、文艺工作者、普通老百姓都颇具意义。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的青年朋友,汇聚深圳,那些时代经典被赋予新意,那些沉睡许久的作品重现耳畔,那些隐匿山间的小调登上高堂,那些青年才俊的新作得以面世,美声、美事,成美谈,在表演、创作、研究、传播多个维度,共谱新篇,这个过程,即是美育本身。
王勇教授谈到学堂乐歌的例子,一百年前中国人以依曲填词的方式,将“两只老虎”的曲调,赋上新词,展现杀敌报国的志向,实用简单,将士们士气大振。那个年代,要“师夷长技以制夷”“抵御外侮”“自强求富”,是现实所迫。而如今,我们谈美育,正如陈蔚教授提到的《罗阳》那样,学生星海朔扮演已故歼-15总设计师罗阳,深受感染,从本科到硕士,从硕士到博士,不懈奋斗,学习飞行器制造专业,如今,再也不用“师夷长技”“抵御外侮”,他设计的飞行器,一定能翱翔祖国海疆,冲破寰宇。罗阳虽已去,罗阳精神得以延续。而我们再听到“两只老虎”的旋律,不仅体味到童真,体味到曾经的悲壮,更可以自豪地想到“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这大概既是美育的生动范例,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微小缩影。
77年前《白毛女》在延安首演,喜儿、杨白劳、黄世仁带给我们的巨大戏剧张力,与新旧社会的巨大阶级矛盾,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字里行间透出的人性的光辉、时代的悲哀与未来的光芒,令人感动,启迪人心。77年后,《白毛女》的饰演者著名歌唱家雷佳老师在美育论坛中谈到:“歌唱引人向善,引人求真,引人向美”,真善美是我们共同的追寻,而歌唱艺术以“唱情、唱艺、唱形”唱出人世美好,雷佳老师如是说。艺术发掘真善美,弘扬真善美,本身便是真善美,美育是过程,同时,亦是目的,今天的《白毛女》仍然座无虚席,唱响大江南北,带我们忆往昔峥嵘岁月,今天的《白毛女》不需要再号召群众推翻地主,扫除旧疾,而是如历史教科书般,浸润代代观众,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80年前的延安,召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文艺座谈会”,人民文艺的种子便开始生根发芽;2014年,文艺座谈会上,文艺工作者们再一次深受感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字字句句,提纲挈领。“田玉梅”是雷佳老师在《党的儿女》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个普通而伟大、平凡而闪光的坚毅艺术形象,正是这个时代和民族的精气神。雷佳老师谈到,既理性又感性,既克制又外放,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是表现角色的重要原则,而我们想,抛开技术处理,这个人物形象带给人们的巨大震撼和深刻启示,能够坚定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刻命题。
“美育论坛——乐润人生”是本次深圳声乐季增设板块。汇聚众志,凝聚力量,正如周海宏教授谈到音乐国民性问题时说的那样,文艺可细致入微,更可壮阔波澜。作为文艺工作者的你我,应像先贤,身体力行,不断探索,高擎信仰之火,这当中蕴含的伟大使命与追寻,恐怕唯有付出真心,奋斗过后,方知其中甘味。艺术浸润心田,润物以声;艺术铭记奋斗,波澜历程;艺术影响后代,不忘初心。美育的事业将汇聚千万种声音、千万种音调,谱写中华民族奋斗征程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