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书写“沧桑巨变”高质量发展新篇

2022-12-11 08:21尹建勇
群众 2022年16期
关键词:南通长江绿色

□ 尹建勇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南通地处长江口,拥有长江干流岸线166公里,是万里长江在江苏奔流入海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近些年来,南通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协同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经济社会发展,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通五山地区滨江片区考察,用“沧桑巨变”点赞沿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南通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模式探索等方面成效显著,获2021年度国务院督查激励。

强化问题导向,补“环境短板”树“生态样板”。坚持科学治理、系统修复,构建水岸共治、江河联治、流域防治的沿江生态保护格局。打好问题整改主动战。狠抓突出问题整改,对国家、省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组建工作专班,明确整改方案,对症下药,系统治理,确保彻底整改到位。对已整改问题常态化开展“回头看”,严防反弹回潮。持续加大自查自纠力度,推动长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举一反三、落到实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扎实做好重点污染源治理、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秸秆禁烧禁抛相关工作,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连续四年全省第一。持续推进控源截污、源头治理,中心城区66平方公里主要河道达到Ⅲ类水质,主要入江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Ⅴ类,省考以上断面水质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和系统治理,加强污染地块修复,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打好系统治理持久战。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协同治理,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长江禁捕退捕要求率先落实。崇川区、通州区分别获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授牌命名。

注重典型引路,以“点上突破”促“面上推进”。坚持重点突破、由点及面,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充分彰显“水清、岸绿、景美”的滨江城市魅力。精心打造滨江生态示范段。把五山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重要切入点,针对“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的窘境,整体搬迁南通港狼山港区集装箱和散货码头,全面取缔硫磺等污染货种作业,关停并转“散乱污”企业203家,修复腾出沿江岸线5.5公里,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打造岸线14公里、面积17平方公里、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建成南通首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纵深推进沿江沿海整体焕新。制定《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意见》,统筹沿江沿海前沿730平方公里区域,谋划构建了以“示范段、江海堤顶路、区域内景产镇村”为架构的“点、线、面”崭新空间格局。已建成特色示范段10个,堤顶路贯通里程达115公里,力争到2023年底前实现446.8公里江堤海堤路基本贯通,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廊道。加快提升城乡品质形象。落实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方案,实施8大工程、34项重点任务、100个更新项目,推进轨道交通站城融合、美丽街区塑造、“微更新、微治理”,带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优化乡村空间布局,高标准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以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为抓手,全面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建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9个。

坚持绿色发展,用“含绿量”谋“含金量”。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优江拓海、江海联动步伐,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绿色转型提质效。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重点行业绿色发展意见,17家省级及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单位GDP能耗水平全省最低。加快沿江低端低效企业腾退,取消2家化工园区定位,沿江1公里园区外化工生产企业实现“清零”。聚焦科技创新增动能。推动沿江科创带“一核、四区、多园”协同发展,“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创新生态加速构建。提升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沿江主导产业科创水平,铸就亚洲最大重型自航绞吸船、国内首艘极地探险邮轮、首艘“运输+起重”一体化深远海风电施工船等“大国重器”,通富微电先进封测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促进江海联动强发展。加快沿海发展步伐,全力打造江苏新出海口、长江经济带江海联运新枢纽,稳步推进通州湾主体港区“2+1”码头、网仓洪航道一期、洋吕铁路、通海港区—通州湾疏港铁路等重点工程,构建“内河到码头、铁路进货场、海港通大洋”综合集疏运体系,打造高水平开放门户。加快打造长三角临港产业新空间,中天精品钢、桐昆PTA、益海嘉里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纷纷落户,建成全国首个风电母港、亚洲最大海上风电场,助力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完善治理体系,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创新完善推动长江大保护体制机制,激发各方参与热情,有效汇聚保护合力。健全组织推进机制。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鲜明导向,建立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在空间规划、污染防治、产业转型、生态景观带建设等方面打出组合拳,构建污染防治攻坚“月点评、季考核、年述职”工作机制,发挥“三代表一委员”督办作用,形成全员齐上阵、合力抓落实工作格局。建立规划引领机制。研究制定美丽南通建设实施意见和总体规划,放大“一座南通城、半卷江海诗”特有优势,塑造可观可感、独具特色的美丽名片。编制实施《南通沿江生态带发展规划(2017—2030)》,绘制沿江共抓大保护“一张图”,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生产岸线占比由48%调减到39%。创新要素保障机制。在全省率先探索水环境流域补偿制度,近三年生态补偿资金超2亿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领跑全国,累计签订赔偿协议650余份,赔偿金额1.5亿元,赔偿案件数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践引领区。在全省先行先试,打造首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林。

击鼓催征再出发,奋楫扬帆新征程。南通将继续以“地处长江下游,工作勇争上游”的政治担当,自觉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重大战略机遇,努力打造样板、争当示范,谱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中展现新作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持续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坚定落实长江禁捕退捕工作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改善长江南通段生态环境,筑牢长江口绿色生态本底。在推进战略机遇转化中构筑新高地。全力推进交通枢纽建设,构建公铁空、江海河立体化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更高水平融入苏南、对接上海。统筹推进优江拓海、江海联动和港产城融合发展,打造江入海、海进江、千帆竞发的智慧大港和万亿级绿色临港产业基地。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培育新动能。以沿江科创带建设为统领,加快科技人才、科创企业、研发机构的引进和培育,构建全要素创新支持体系。实施“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以“智改数转”为抓手加快数字化变革,以龙头企业为动力引擎培育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智造支点。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中取得新成效。系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构建清洁能源、绿色制造、低碳生活三大体系,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百里长江、鸟语花香”成为美丽江苏南通样板最生动、最靓丽的标志。

猜你喜欢
南通长江绿色
绿色低碳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长江之头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长江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