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艳
(广东省江门市,广东 江门 529100)
冬季蛋鸡逐渐停产进入休产期,但是蛋鸡为了安全越冬,身上的羽毛却不断增厚,这是鸡适应大自然变化规律的生理机能的体现。在养鸡生产的过程中,要根据自然规律和鸡的实际情况,不断对其饲料进行科学的调整,做到使饲料的营养成分与季节的特点相适应、鸡机体的生理生化与营养物质的需要相一致,最大限度的发挥饲料和鸡机体生产性能的作用,降低饲养成本,提高效益,并保证鸡安全越冬。
禽蛋类食品营养丰富,是人们日常饮食中普遍喜欢食用的食品。针对蛋鸡规模养殖条件下蛋黄颜色浅、蛋壳薄易破、蛋白浓度低、口感差等蛋品质差的问题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功能性蛋品需求增加的问题,在对蛋鸡日粮氨基酸平衡性分析基础上,进行蛋品改善营养调控技术集成;通过营养调控技术生产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鸡蛋、低胆固醇鸡蛋、富硒高锌蛋等功能蛋,可取得预期性成果。
冬季蛋鸡养殖户因受饲养技术、保温防寒、日光照射、通风设施、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蛋鸡群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蛋下降,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粪便、采食量均良好,产蛋率仍然会下降5%~10%。冬季配方调整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所以根据环境条件和鸡群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饲料配方显得非常重要。冬季对蛋鸡饲料要合理调整,一是可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蛋鸡养殖的经济效益;二是保证蛋鸡安全度过严冬;三是为蛋鸡来年优质高产做好准备。
蛋鸡饲料配方是根据蛋鸡的营养需要、饲料的营养价值、原料的现状及价格等条件合理地确定各种原料的配合比例。蛋鸡喜温怕冷,每逢寒冷低温季节,体质及生产性能下降,耗料增加,产蛋减少,容易患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维生素C具有抗感染、解毒与抗应激等作用,能增加鸡对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预防传染病,提高产蛋率。每100 kg鸡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 5 g,可降低饲料消耗,提高产蛋率。冬季低温会导致产蛋鸡卵巢性能下降,产蛋减少。蛋鸡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增强卵巢代谢功能,提高产蛋率。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吸收和利用,促进骨骼和蛋壳的形成。其主要来源为阳光照射,皮肤经阳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产生维生素D。冬季光照少,加上笼养鸡无法接受户外光照,及时补充维生素D至关重要。冬季气温低、日照短,鸡对钙质的需求量相应增加,给鸡补钙极为重要。蛋鸡日需钙量为2.7~3.4 g,钙源饲料应选择石灰石粉,系天然碳酸钙,一般含纯钙38%,是补充钙质最廉价的矿物饲料;贝壳粉含碳酸钙96%,折合钙38%,快速补钙效果较好。
在低温季节蛋鸡的采食量有所提高,也就是说在配方不变的情况下,采食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也相应地提高,在能量能够满足蛋鸡正常生长和生产的时候,这样就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尤其是饲料中的蛋白质。从成本角度来说,可相应降低其在配合料中的浓度,蛋白质一般下调0.4%~0.6%为宜。也就是说原来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15.8%~16.3%可以调整到15.4%~15.7%之间,但是为了保证蛋鸡的生产性能,其他物质如钙、磷、维生素等可以保持不变或略有提高。蛋白质饲料尤其是鱼粉的价格较高,用一些廉价的昆虫、蚯蚓、当地的小鱼虾、肉类加工副产品、水产品下脚料、粉渣、豆腐渣、糖渣、酒糟等,经适当加工调制后替代部分蛋白质饲料喂鸡可大大降低饲料成本。
蛋鸡体重越大,维持生理需要所需能量也越多,在标准环境下,蛋鸡体重每增加100 g,每日/只需多采食3.5~4 g优质饲料(指能量达到标准的饲料)。温度越低,维持生理需要所需能量也越多。在16~24 ℃范围内,温度每降低1 ℃,每日/只需多采食2~3 g优质饲料。能量需要与产蛋量成正比,蛋鸡日产蛋平均每增加1 g,每日/只需多采食1 g优质饲料。
冬季是蛋鸡的休产时期生产性能下降,其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大大减少。所以提供少部分营养物质以满足鸡本身的维持需要就足够了,而没有必要再继续供给产蛋旺季的高质量的饲料,以免造成浪费。碳水化合物主要作用是供给热能以及在多余时转化为体内脂肪,碳水化合物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可以消化为淀粉与糖类,也称无氮浸出物,另一部分称粗纤维。各种谷类都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其中尤以玉米、大米、麦类、高粱、小米等最为丰富。饲料调整的原则应是“减精增粗”,可减少玉米、高粱、瓜干、鱼粉、豆饼等精饲料,增加糠麸、地瓜秧、玉米芯等粗饲料;并喂给部分蔬菜叶(如白菜叶、芹菜叶等)和胡萝卜等青绿块茎多汁饲料。大体比例掌握在精15%、粗75%、青10%。
蛋鸡为了安全度过冬季,身上的羽毛会不断的增厚,所以为了保证蛋鸡羽毛的生长和身体健康,饲料的营养必须全面。调整日粮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预产期时,饲料中蛋白质要保持在16.0%~16.5%,当产蛋率达到50%以上时,应将饲料中的蛋白质降低到15.0%~15.5%,达到产蛋高峰时再将饲料中的蛋白质提高到15.5%~16.5%,保证蛋鸡在冬季的蛋白质需要。同时,因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蛋鸡因觅食不到所需物质,还要注意补充矿物质、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饲料添加剂,为鸡羽毛的生成及其代谢提供营养物质。
冬季,天气越来越冷,温度越来越低,养殖场为了防寒保暖,鸡舍内门窗订的比较严实,而这样就造成了鸡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加,加大了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而添加微生态制剂,能有效的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改善蛋鸡饲养环境。
当环境温度过低时,蛋鸡的维持需要、采食量和养分转化率等都会发生变化,配方设计时要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通过增加能量原料如玉米、小麦等的添加量,或者是添加油脂使能量水平保持不变或略有升高。添加蛋鸡专用微生态制剂,每吨添加1 kg即能满足需要。在补充、调整蛋鸡营养物质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补给蛋鸡微生态制剂。不仅补充蛋鸡体内有益菌,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保证肠道健康。还能增强鸡体免疫力,抵抗疾病。合理使用添加剂,能提高蛋鸡产蛋率和蛋壳质量。但目前我国使用的各种饲料添加剂中所含成分大不相同,必须根据蛋鸡情况从中选择适合的添加剂,并掌握好合理用量。
蛋鸡生长发育受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惊吓、噪声、环境卫生、消毒、蚊蝇等因素影响。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8~25 ℃,20 ℃时产蛋率最佳。冬季昼短夜长,易造成光照不足,影响蛋鸡产蛋。冬季的自然光照不足,而光线的减少会使鸡脑垂体前叶的相关激素分泌量降低,从而导致鸡群产蛋率下降。因此鸡舍冬季要进行人工补充光照,以刺激蛋鸡多产蛋。冬天为了提高蛋鸡产蛋量,采取鸡舍照明十分重要。由于延长光照时间,蛋鸡的采食量和活动量,都有所增加,可有效提高产蛋量。照明时间不是越长越好,要适可而止。即延长照明时间又不影响蛋鸡休息。如果为延长照明时间,成宿成宿的点灯是错误的。在早晨和晚上用灯光补充,平均每平方米用3瓦的灯为宜,保证每天光照14~16 h。一般采用傍晚、午夜、清晨照明。傍晚,刚黑天不用开灯,要在19~21时开灯;午夜,0~1时30分;清晨4时30分~6时。每天定点开灯,要有规律。否则会打乱蛋鸡的生活规律,适得其反,而影响蛋鸡的产蛋率。人工补充光照要均匀,同时要确保16 h光照;光照强度要适中,产蛋期光照强度以10 Lux为宜;补充光照时,电源供应要稳定,以免引起产蛋减少、发生换羽等现象;人工补充光照一定要做到准时开关灯,不能忽早忽晚或间断;合理调整光照,在每次开、关时都要逐步由暗到亮、由亮到暗,给鸡一个适应过程,防止鸡群产生应激。
蛋鸡较适宜温度为21~23 ℃,低于这个温度就会耗料多、产蛋少。当鸡舍温度低于7 ℃时产蛋量开始下降。冬季天气变冷,昼夜温差变大,而保持鸡舍内温度是维持蛋鸡冬季产蛋的关键。因此要做好冬季鸡舍的保温:用保温材料封闭鸡舍门窗,或在门窗外侧加挂棉门帘等;适当增加鸡舍饲养密度尽量不留空笼,利用体热提高舍温;在舍内设取暖设备,如煤炉、热风炉等;厚垫干料、干草,及时清除积粪,并勤换勤晒垫料等。以保证鸡产蛋所需的温度。
正常情况下,鸡舍内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60%~70%。湿度过大会给细菌和寄生虫大量繁殖创造条件,同时还增加散热,达不到鸡舍保温的效果。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持鸡舍清洁、干燥。鸡舍要勤打扫,同时要控制少用水。在消毒时,可用生石灰铺撒地面进行消毒,生石灰可吸收潮气,降低圈舍湿度。
空气是鸡生命最重要的营养气体。如果通风不畅,极易诱发呼吸道疾病,进一步诱发大肠杆菌等其他疾病。因此,一定要强调通风,但是要在保证温度合适的情况下才可以加大通风。要注意鸡舍的通风换气,以保证鸡舍内空气的新鲜。鸡舍通风不良,造成氨气浓度过高,则引起呼吸性氨中毒,使鸡体内失去较多的二氧化碳,致使形成碳酸钙的碳酸根离子不足,影响对钙的吸收,从而引起产薄壳蛋。所以,鸡舍内要通风换气,及时清理粪便,防止氨气浓度过高。
密闭式鸡舍可以根据舍内空气的浑浊、舍内温度变化进行定时的开关风机。在舍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在保温的基础上,应以满足鸡只的最小呼吸量来确定风机的开启个数。鸡舍要求氨气不超过20 ppm,二氧化碳小于0.15%,硫化氢小于6.6 ppm。同时还要防止直接吹到鸡身上的“贼风”,避免鸡只受到寒冷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疾病。冬季通风口可设置挡风板,一般设在鸡舍的上方,利用挡风板使进入的冷空气先吹向上方,与舍内暖空气混合后再吹到鸡身上。冬季的保温和通风就是一对比较强烈的矛盾。但一定不要为保温而密闭门窗,不顾通风。若通风换气不足,会造成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浓度太高,刺激鸡的呼吸系统,危害鸡群健康。在管理中,一定要保持鸡舍内有比较稳定的适宜温度,同时必须注意通风换气,应每隔1~2 h开几分钟风机,或大敞门窗2~3 min,待舍内换上清洁新鲜空气后再关上风机或门窗。每天要及时扫除粪便,并根据风力大小,确定开窗通气的时间,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给蛋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