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智平
2022年10月16—22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充分肯定了我们党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十年来,我国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965年,毛泽东同志重上井冈山,回忆革命时期的血雨腥风,他感慨万千地写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动人诗句。五十七年后的今天,科技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今日之中国再也不是曾经那个任人欺凌的旧中国,今日之中国正在朝着“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科技强国目标奋力前进。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太空,不知宇宙之无垠。十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天舟伴神舟,天宫共嫦娥……从载人飞行到立足外太空,从地平线驰骋到太阳系“跑快递”,从追赶月亮的足迹到月球表面采样,桩桩件件体现着我国奋进科技强国新征程的航天实力。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数据显示,2021年,包括长征系列火箭、快舟系列火箭和民营航天企业研制的火箭在内,我国总共实施发射55次,占全球发射总数的37.7%,稳居世界第一。中国航天在保障高密度发射的同时,依旧保持高成功率,不断为我国航天科技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建立新功。
十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探赜索隐,钩深致远。2015年,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6年,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成功发射;2020年1月,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正式开放运行;2020年6月,核心技术全部国产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首次实现千万核并行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尽显神威,刷新全球量子计算速度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中国科技,与星月“共舞”,与量子“纠缠”,在未知领域钩沉太空的印记。
十年来,我国在深海深地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2020年,“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支持的深海重大科技装备“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万米载人深潜的国家。“蛟龙”下水、“勇士”探海、“奋斗”坐底,三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与众多“海字辈”无人潜水器,共同搭建起了我国全海深潜水器谱系,频繁刷新深海探测技术装备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十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维护能源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全球首次采用水平井钻采技术试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领先国际的超深井钻井技术,刷新了世界屋脊的深钻记录;克服世界建造史上空前难度的港珠澳大桥通车运行……彰彰四海,功勋卓著!
这十年,科技将中国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从6437亿元上升至37 294亿元。高质量发展的国内经济,便利宜居的城市乡村,日益美丽的生态环境,背后无一不有科技发展的身影,无一不有新技术新突破的强力支撑。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发展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保障科技人才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十年,我国科技投入大幅提高,基础研究经费从499亿元增长至1817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十年来,我国顺利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30%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我国未来跨入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胜利建成科技强国夯实基础。十年来,我国优化国家科研机构,优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校科技创新青年人才、实验室核心技术人才数量实现质的飞跃,高校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群体稳步壮大,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都集聚在高校,科研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十年来,我国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突显,教育资源转化为科技资源、经济资源效果显著,高校专利授权量从2012年的6.9万项增加到2021年的30.8万项,增幅达到346.4%;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幅接近十倍。科技创新人才体系逐步搭建成型,梯次科研队伍稳步建设,科技人才队伍规模素质大幅提升,推动我国加快缔造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国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2035年,我国必将实现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目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经济水平一次又一次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GDP)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从11.4%上升到18%以上。十年来,我国提出并贯彻了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值得庆贺的是,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十年,我国坚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创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升到了历史新阶段,我国GDP和人均GDP实现大幅增长,其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科技创新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深海一号”能源站的正式投产为我国经济发展夯实能源供给链,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装备开发海洋能源,打开南海深海能源“宝藏”,提高能源自给率,筑牢经济发展基底;标志着我国具备自主研制世界一流大型客机能力的C919大型客机研制成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投入使用,起到了畅通人流物流、保障国民经济持续保持高效运转的关键作用。1998年,从拉萨贡嘎机场到林芝八一镇,乘车需要整整一天,到了2021年,乘坐复兴号用时仅3个多小时,这个震惊世界的“中国速度”,向世界具象化地展示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制造”、数字经济、量子通信……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正在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保驾护航。十年来,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新的突破,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上升到近30%。十年来,我国大装备制造逐步加快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国家交通更加便利,能源供给拥有更多自主权,装备的自主研发真正筑牢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基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未来要坚持以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到2035年,胜利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科技发力固基础,乡村振兴开新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截至2021年,现行标准下我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中国实现了对世界的脱贫承诺,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为全人类减贫实践作出了卓越贡献。民族复兴成伟业,现代农业铸新功。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步步稳健的行动支撑。
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十年,我国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大幅提升。2012年,我国粮食产量11 791亿斤,到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已达到13 657亿斤,甚至取得了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好成绩。科技的发展,科技的自立自强,是驱动农业产业发展、粮食产量翻倍的重要引擎。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十年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提升了15个百分点。十年来,我国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水稻育种屡获重大新突破,为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十年来,我国坚持以科技发展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逐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12年的7917元,上升至2021年的18 931元。十年来,我国坚持以科技建设加快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截至2021年底,全国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4万个。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生活幸福美好,中国正当其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华民族的民生福祉,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我国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加快城乡融合。我国要坚持发挥科技的力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使农业更加高质高效,农民更加富裕富足,乡村满眼青山绿水。
新时代科技发展的十年是伟大变革的十年。十年来,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水平跃上新台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即将到来。我们坚信,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今日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日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2020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大国的崛起,绝不可能是轻轻松松、一帆风顺的,必然要经历一番艰苦的磨炼和斗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西方国家科技封锁愈发严峻,关键核心技术遭遇“卡脖子”难关,科技垄断、科技壁垒困境日益突出。“乱云飞渡仍从容”,在前进的道路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带领全国人民在艰苦卓绝、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不断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我们相信,站在党的二十大新的历史起点,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必将时刻保持百米冲刺之姿,向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向着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奋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