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霞桥 周政昌
时文引路
“做”而论道
◎陈思炳
①《周礼·冬官考工记》载:“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原典意义上的“坐而论道”与“作而行之”,对应了彼时治国理政的主体——王公与士大夫。“王公”之“坐”与“士大夫”之“作”只是表象,其深层逻辑在于某种朴素意义上的政务与事务分工,前者的判准在于“论道”,后者的判准在于“行事”,职司明确方可施治有序。但随着时代发展,此典语义本身发生了巨大变化,今人已惯用“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表达了“行动胜于空谈”的意思。
②古代帝王在决定关乎江山社稷、朝纲皇权的大事时,常邀文臣武将一同“论”之。历史上有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刘备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等,都可谓“坐而论道”,“论”出了大道理、好策略。这种“论”不是空论,是有根有据的论。“论”后须落实到行动上,仅论不做是成不了事的。
③清朝进士彭端淑所著《白鹤堂文稿》讲了一个故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个故事说明“坐而论何如起而行”。
④“坐而论道”与“做而论道”,虽一字之差,但却是“空谈”还是“实干”的作风之别。新时期的“时代楷模”廖俊波刚到政和县时,很少呆在办公室,“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这是他的口头禅。廖俊波不是不开会,而是在开会作决策前,将瓶颈问题一一找到,有的放矢。也正是把准了症结,他利用四年时间,让政和县从“省末位”跨入“省十佳”。
⑤“做而论道”,不仅贵在“做”,更在“做”后坚持“论道”,及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摸出规律,留给后来者作路标。古代大禹治水的“疏导法”,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鱼嘴分堤法”,都给后人留下了治水之道。当代兰考锁风沙的泡桐树、太行山的“绿岭核桃”,不就是人民公仆靠迈开双脚,深入基层,扎根群众,访民问计才摸索出的脱贫之道吗?
⑥创造一个美好社会,就应从“做而论道”开始。
(选自《北京日报》2021年12月28日)
◆技法提炼
我们在写议论文时,一定要重视对论据的阐释,也就是要把握好“叙”的角度和分寸。“叙”与“议”实现无缝对接,除了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恰当的“叙例”角度以外,还要对论据进行准确阐释。
本篇持论“‘做而论道”,文章标题已如旗帜般昭示了读者。我们先看看本文是怎样立论,怎样展开论述,怎样收束全篇的;然后研究文本又是怎样对论据进行阐释的。
第一部分(①②段)由《周礼·冬官考工记》中的“坐而论道”引出作者观点:“论”后须落实到行动上,仅“论”不做是成不了事的。第二部分(③~⑤段),分析论证所持观点,采用层进结构:第③段引用了清人彭端淑文章中“两个蜀僧”的故事,论证“坐而论何如起而行”的分论;第④段进一步论证,举廖俊波崇尚实干,让政和县从后进县变为先进县的典型例子,倡导不要停留在空谈的“坐而论道”,而要实干的“做而论道”;第⑤段更进一层,列举四例,揭示论证“做而论道”不仅贵在“做”,更在“做”后坚持“论道”的论点,呼应标题。第三部分(第⑥段)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发出号召。
看清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再来研究本篇怎样阐释论据,就分外清晰了。第②段列举三例,前有“古代帝王在决定关乎江山社稷、朝纲皇权的大事时,常邀文臣武将一同‘论之”这一句,引渡到所列举的三个论据;后有“都可谓‘坐而论道,‘论出了大道理、好策略……‘论后须落实到行动上,仅论不做是成不了事的”这两句阐释,分析揭示出所列论据的含义。假如没有论据前的引渡和论据后的阐释,同样是列举三个论据,其功效就大打折扣了。第③④⑤段和第①段中均有对论据的阐释,请同学们自己去锁定内容,并作探究分析,学习借鉴。
学子佳作
“改错”路上的两道关
◎林子璇
①《论语·子张》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大意是说,君子的过错,如同日食月食:他犯了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了错误,人们都仰望着他。
②诚哉斯言!人都会犯错;错了怎么办?改呀!勇于改错是人的高贵品性,因为勇于改错的人是胸怀开阔的人,令人景仰。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我们在成长之路上必然会犯错;错了咋办?改,知错即改。犯错,是成长的代价;改错,是成长的步伐。
③一個善于改错的人,除了要有一个宽广的胸怀,还必须突破两道关。
④改错,要善于听取“逆耳之言”。古代楚文王曾一度将时光用于吹箫作乐,整天无所事事,不理朝政,沉迷于享乐之中。太保申毫不客气地进谏:“君王一度碌碌无为,荒废朝政,按照律令,应以惩罚。”这位大臣口出狂言,大逆不道,居然直抨君主。面对此等逆耳之言,楚文王选择了虚心接受,从此一改前非,励精图治,发奋有为,终于使楚国愈加强盛。俗语云“旁观者清”,苏东坡亦有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实说的是同一个道理:自己的缺点,旁人看得反倒清楚。别人的“逆耳之言”,恰恰是改正自己毛病的“苦口良药”。一个诚心想要“改过”的人,要虚心听取“逆耳之言”。
⑤改错,必须坚决摈弃“居功自傲”。有的人的确有才、有能,也有功,而此等“能人”是极易滋生出居功自傲的情绪的。拿破仑战功赫赫,是个了不起的统帅。滑铁卢战役中,他不将威灵顿指挥的同盟军放在眼里,对威灵顿提出的建议与批评不屑一顾,居功自傲蒙蔽了拿破仑的双眼,面对的明明是强劲对手,他却认为对方是“败军之将”,以为“用不到一顿午餐的时间就能干掉它”,而最终结果是法军全线崩溃,一败涂地,后人便将“遭遇滑铁卢”作为惨败的代名词。居功自傲,是“改错”道上的拦路虎。一个诚心改错的人,非摈弃居功自傲的情绪不可。
⑥真正伟大的人,都是淳朴而谦逊的。当初若拿破仑不那么居功自傲、刚愎自用,也许“遭遇滑铁卢”就是“凯旋”而不是“惨败”的代名词了。
⑦愿你我胸怀宽广,虚心听取“逆耳之言”,最大限度摈弃取得一点“成绩”便滋生出的“自傲”情绪,做一个“知错即改”的青年学生,昂首阔步行走在健康成长的大道上。
【江苏苏州市相城区望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