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楠楠 李艳荣 刘丽娟
(安阳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河南 安阳 455000)
心血管疾病逐渐成为老年群体易发的高危病种,其中部分患者主要症状以急性胸痛为主[1]。目前以急性胸痛为主的疾病十分常见,临床表现也各不一样,病情变化迅速,从“急性冠脉综合征”到“肋间神经痛”,其危险性各不相同,在诊疗方面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一定困扰[2-3]。随着不同胸痛诊疗模式的建立,现针对急性胸痛患者急诊室已有一定相应处理流程,如建立绿色通道、胸痛中心等,使患者得到及时、有利治疗的同时也改善患者预后质量[4-5]。但对于急性胸痛患者,医院不仅需要提供“绿色通道”,院内部门相应管理制度与医护人员护理流程也需进一步融合,以达到相对完善[6-7]。本研究旨在探讨阶梯性思维联合流程优化护理对老年急诊胸痛患者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老年胸痛患者40例和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我院急诊收治的老年胸痛患者4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0~80(67.58±3.24)岁,胸痛发作至到院时间0.5~4(2.22±0.16)h;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60~80(67.63±3.16)岁,胸痛发作至到院时间0.5~4(2.24±0.13)h,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到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流程优化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保证急诊抢救室和治疗室器材和药物储备充足,为患者做好急救准备;优化接诊流程,并按照患者情况实行诊治,如:根据早期预警评分法将患者分为低危、高危及危重患者,危重患者直接送达抢救室进行抢救;②高危患者及时给氧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入院时迅速问诊患者基本主诉及既往病史,了解是否伴随基础疾病或反复发作史,问诊时完成抽血、心电图等基本抢救措施,并通知专科会诊;③低危患者了解主要症状后根据患者情况派送护理人员使用轮椅送至心电图室,生命体征不稳定时直接送入抢救室,生命体征平稳者由护理人员协助完成挂号流程并通知专科会诊。急诊胸痛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加强对患者饮食及机体状态检测;定时开展讨论会议,包括医务处主任、专科主任、专科护士长、缴费、检验等人员,根据近期接诊情况做反馈,及时调整优化流程护理中出现的问题。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阶梯性思维模式护理,将整个护理流程分为科室管理层、设施准备层、预防与预后层三个阶梯层次,具体操作如下:科室管理层,构建完善“胸痛绿色通道”人员制度体系,包括接诊、对接、会诊、缴费、检验人员排班等,在每个环节设定绿色胸痛标识,落实急诊胸痛患者入院到治疗整个环节流程实施顺利;设施准备层,将急救所需器材药物,包括呼吸机、心电图、除颤仪、降压及镇痛药物等记录在册,缺少器材需知晓放置科室,缺少物品需准备充足,按照使用频率顺势摆放,便于及时调配,为患者提供急救措施,如心肌梗死需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肺栓塞需给予解痉及镇静药物;预防与预后层:①急诊胸痛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心理疏通指导,强调合理运动方式及饮食、睡眠规律,并对患者及其家属展开胸痛知识宣教,如家中常备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出现胸痛症状后应采取侧卧位等;②相关人员建立“胸痛绿色通道”微信群,实时反馈各环节突发状况,每周定期展开相关探讨,对死亡及不良事件导致因素进行分析;③出院后与患者定期电话、微信随访,通过患者或家属了解近期病况。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首份心电图、肌钙蛋白和D-to-B 时间,心电图时间以对接护理人员至最后一导联连接完成为准,肌钙蛋白以抽血至结果检出为准,D-to-B 以患者入院至灌注时间为准。对比两组抢救、治疗及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描述,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s)描述,对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首份心电图、肌钙蛋白和D-to-B 时间比较:观察组首份心电图、肌钙蛋白和D-to-B 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首份心电图、肌钙蛋白和D-to-B 时间 (±s)
表1 两组首份心电图、肌钙蛋白和D-to-B 时间 (±s)
组别 首份心电图时间 肌钙蛋白时间 D-to-B 时间对照组(n=40) 5.12±1.64 20.94±2.25 70.23±5.67观察组(n=40) 3.76±1.08 18.26±1.04 66.62±4.26 t 4.380 6.838 3.219 P 0.000 0.000 0.002
2.2 两组抢救、治疗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抢救、治疗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治疗及住院时间 (±s)
表2 两组抢救、治疗及住院时间 (±s)
组别 抢救时间 治疗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n=40) 15.62±5.58 26.13±5.62 8.66±3.15观察组(n=40) 13.31±4.27 23.31±4.17 6.42±3.28 t 2.079 2.549 3.115 P 0.041 0.013 0.003
2.3 两组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n(%)]
胸痛包括主动脉夹层、气胸、肺栓塞等,其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且死亡率高[8-9]。近年来我国正在逐步完善急性胸痛诊治流程,由于急性胸痛所致病因复杂,需多学科(急诊、心内科、影像学)协助诊疗,因此,各医疗机构也针对急性胸痛建立不同诊疗模式[10-11],其基本理念方向大致相同,包括人员配备、仪器设施、规范管理、组织构架等,通过早期筛查提高确诊率与治疗能力,以达到改善患者临床预后、提高科室人员素养的目的。同时,急性胸痛急诊诊疗专家共识也指出,急性胸痛早期流程优化、评估与鉴别为急性胸痛的诊疗重点。刘艳萍等[13]的实验表明优化胸痛中心护理质量管理项目可提高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质量。另有多项研究表明建立胸痛中心模式可显著提高胸痛患者抢救时间,对其预后也有一定改善作用。
本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首份心电图、肌钙蛋白和D-to-B 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治疗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阶梯性思维联合流程优化护理应用于老年急诊胸痛患者可提高医护人员抢救效率。
其原因在于急诊患者通常到院病情危急,与普通就诊问诊观念不符,而以胸痛为主病情变化性强、病因较多,优化急救流程在器材、药物充足情况下可提高危重症胸痛患者抢救效率;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实行诊治,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对症下药,降低病情因进一步发展带来的危害;病情稳定后给予心理支持可调节患者因突发状况带来的恐慌与不安,老年患者因身体器官呈衰退趋势,需调整情绪避免过激引起生理反应;开展讨论会议可使不同科室相互了解并分享经验,加强各环节医护人员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为抢救胸痛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阶梯性思维分别从将整个护理流程分为科室管理层、设施准备层、预防与预后层三个阶梯层次,联合优化流程,通过建立完整“胸痛绿色通道”体系,对涉及到的每个科室均设有绿色胸痛标识,进一步巩固急救胸痛流程重要性,加强医护人员严谨度、完善诊疗管理制度;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则通过加强患者及家属自我防护意识,降低突发病情带来慌乱,降低因就诊不及时产生不良事件;建立“胸痛绿色通道”微信群随时反馈突发状况,根据实际情况逐渐调整急救流程;出院后随访患者可了解患者病情状况,为预防复诊或相似病情急救提供参考价值。本试验两组死亡率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与样本量较少有关,对阶梯性思维联合流程优化护理对老年急诊胸痛患者死亡率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阶梯性思维联合流程优化护理应用于老年急诊胸痛患者可提高医护人员抢救效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对医护人员职业素养也有一定加强作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