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人物通讯的教学策略
——以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2022-12-10 04:01:46甘肃许红英
语文教学之友 2022年12期
关键词:袁隆平事例通讯

◎甘肃/许红英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以“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任务群为主,围绕“劳动光荣”的人文主题,编排了三篇人物通讯、一篇新闻评论和两首古代诗歌。其中,人物通讯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单元目标为准则,带领学生共同探析人物通讯的特点,使学生在准确了解人物通讯写作特点的基础上,走近新闻通讯文体中的具体人物,了解其具体事例,从而在真实的事件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和品质,以此体现人物通讯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育人价值。

一、初识:了解通讯,明确人物通讯特点

人物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它与学生以往接触的小说、散文、议论文等文体有着较大的差别。在文本阅读教学中,为了消除学生对人物通讯的陌生感,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了解人物通讯的具体特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人物通讯”“人物通讯具体包含哪些基本要素”等问题,从而在“初识”阶段初步评判人物通讯质量、辨析通讯体裁的基本技能。

基于了解人物通讯体裁特征和写作方式的需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置自习任务,通过任务的驱动和引领,使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相关信息,从而明确“人物通讯”的主要特点。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三篇人物通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下面设置的任务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1.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总结人物通讯的共同点。

2.查阅网络资料,初步了解人物通讯的写作特征。

3.浏览人民网、央视网、新华网等官方媒体网站,找寻典型的人物通讯篇章,从结构安排、语言风格、新闻价值、逻辑层次等角度。对文章进行梳理,并尝试制定人物通讯的评价标准。

在上述自学任务中,教师不单单将学习的内容定位于整个单元,还要求学生通过参阅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物通讯这一文体存在的主要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明确本单元文本的特点,而且还能进一步解析官方媒体平台在撰写人物通讯时的注意事项。

二、再会:走近人物,感知人物具体事例

经过第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人物通讯的文体特征了。而作为这一文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显然是学生需要探究的重点。换言之,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近人物,了解与人物相关的具体事件,使学生在梳理课文的过程中,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感知与人物相关的事件。

一般情况下,在撰写人物通讯时,新闻记者都会以人物的典型事例为主体,重点叙述时间节点较为清晰、对人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较大影响的事件。例如,在“走近人物”这一环节中,为快速了解和熟悉人物,教师可指导学生从文本中提炼重点信息,将与人物相关的重点事件逐一呈现出来,进而建构起一个人物事例体系。以《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为例,按照文本的叙事顺序和涉及的主要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梳理出袁隆平先生在科技探究中的探索之路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具体见表1:

表1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按照人物事迹的时间先后顺序,从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株’”到在“国际会议上发言”等重点事件,以凝练的语言形式展现出来。通过此种方式,学生可以了解人物通讯的具体行文方式,对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以及我国农业、科学事业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有所了解,有助于学生后续更为深入地了解袁隆平。

三、探索:巧设问题,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古语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人类通向真知的途径,是习得知识、把握知识内在规律的有效载体。在高中语文学科的人物通讯教学中,为推动学生思考和质疑,教师可以在深入探索环节根据文本中涉及的事例、人物的言语行为等,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展开思考和探究,从而理解人物通讯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教师设置的问题,既要与课文中的内容紧密相关,又要符合当代高中生的认知特点,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主动思考并解答问题。以第二单元的三篇人物通讯为例,综合上述因素,在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结构以及人物的具体事例后,教师可合理地将问题穿插于课堂之中:

1.介绍钟扬时,为何将“胁迫”妻子领结婚证的事情加入其中?作者有何用意?

2.文章中钟扬穿了一条在地摊上购买的裤子,由此可见他是一个简朴的人,但是课文中却没有重点叙述这一事例,为什么?

3.张秉贵苦练“接一,问二,联系三”的销售方法,而在课文中却将此事一带而过,为什么没有关于详细练习技能的事例?

4.作者为何以倒叙的方式叙述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之间的不解之缘?这样的写法意在何处?

与前两个环节相比,这一环节意在加强学生的阅读深度。基于此,教师可围绕人物通讯中涵盖的具体内容,从逆向的角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尝试从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入手,论证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依据具体的问题和人物通讯的特点展开深入思考,从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精妙之处。

四、解析:品读细节,体悟人物思想情感

人物通讯旨在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出特殊人物的美好品质和优秀素养,而在具体的事例之中,为了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质,作者常常会通过一些细微的笔触,描摹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为通讯文体增添别样的风采,增强其可读性。

以《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为例,作者借助动作、行为的刻画,强化了袁隆平的人物特征。在教学时,教师要重点引领学生品读和体会课文中的细节,以“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属于细节描写?”作为激活学生深入阅读意识的起点,引导学生找寻文本中的细节描写。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再一次梳理文本内容,从“袁隆平领奖前检查试验田”的具体事例中找出“眯起”“打量”“蹲下翻看”等动作细节,从“意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的具体事例中找出“屏气凝神”“抚摸”等神态细节。而后,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具体作用,进而体会袁隆平先生在杂交水稻事业中付出的心血,及其热爱科学事业的美好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经过此流程,学生能够理解袁隆平先生的主观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上文的解析可以看出,教师以第二单元的人物通讯为例,从了解通讯、走近人物、梳理课文和品读细节四个环节,逐步带领学生感悟人物通讯的特点、解析人物通讯的具体内容,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明确人物通讯这种文体的写作风格,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不同的人物展开“对话”,领会行业翘楚和伟大人物对社会、国家所做出的贡献,全面激活人物通讯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袁隆平事例通讯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2期)2022-11-15 08:53:56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2022年3期)2022-11-11 08:43:50
通讯报道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英语文摘(2021年8期)2021-11-02 07:17:50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56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通讯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