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奇
(河北建投集团财务有限公司)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日益加快,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投融资问题的高发,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不便,为解决此类问题,国有企业在后续的发展中,必须仔细研究投融资问题的产生原因,结合外部市场的变化情况,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国有企业实现创新发展。为达成如上效果,国有企业管理者应仔细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基准,逐步构建起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全面完善的管理机制,以促进管理成效的日益提升,不断突破投融资管理的重难点,将投融资管理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真正结合在一起,优化企业的投融资能力,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铺垫。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国家已针对国有企业,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切入口,打造了一系列助推国有企业市场改革的政策工程,为企业的进步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助推力,典例就是“双百工程”的实施。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国有企业改革步入了“以点带面”的顺境,地方国企参与“双百工程”的热情十分高涨,诸如投资并购、兼并收购的投融资模式不断涌现,使资本市场的投资局面进入了高潮,促进了一批又一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兴起,为国有企业加强投融资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结合这一发展形势来看,当前国有企业结合外部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企业的投融资管理给予一定的创新,有利于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而提升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令企业得以更好地发挥自身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助力。因此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正确认识时代形势,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企业投融资管理的革新升级,利用其更好地助推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为促使国有企业“做强做大”,相关部门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以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效益,经实践证明,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效,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经济实力。从原因的角度上来看,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对于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言,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的,这是因为通过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也有利于为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铺垫。在这一背景的影响下,国有企业应正确看待实施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针对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机制,给予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构建起科学合理且多元的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铺垫。为达成这一目的,国有企业应不断完善投融资管理策略,持续提升投融资管理的效率、质量与水平,逐步打造出创新性强且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降低投融资事故发生几率,促进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不断加快,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不断实施,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营扫平了障碍,促进了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目前看来,在这一形势的影响下,强化投融资管理,已日渐成为国有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国有企业在实现市场化运营的过程中,必须重点做好的一项工作,若没有投融资管理,及投融资衍生而来的一系列兼并收购渠道,国有企业的创新改革发展,是难以提上日程的,由此可见,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针对投融资管理给予一定的创新,是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市场化运营的必由之路、重要抓手,但值得注意的是,国有企业相较于市场中的其他企业,在职能上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有时需要承担地方政府的部分职能,如此便会为企业的投融资行为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使企业的进步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可见强化国有企业的投融资管理,绝不会是一件在一朝一夕间,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在此后的工作中,相关工作者应就这方面的问题加强探索,为企业的前进发展扫平障碍。
现阶段看来,国有企业投融资中存在最为突出的矛盾问题就是资产负债率过高,相关调查表明,截止2020 年,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仍有64%之多,与工业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的56。6%相比,这一负债率相对较高。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关乎国计民生,在经营、管理中时常受到政府部门的规制与管控,因此盈利空间较为狭窄,同时投入相应的科研项目、非盈利性项目也需要国有企业耗费较多资金,而这些项目的风险性又很高,如此便必然导致国有企业只能从银行处融资,使国有企业的融资缺口日益增大,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为使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变得更为顺利,企业领导者应高度重视做好投融资管理工作,提升投融资管理效率,进而提升国有资产市场化的配置效率。但目前看来,国有企业执行此项工作尚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造成企业难以很好地参与市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首先在于国有企业改革本身就不可能是一件一朝一夕间就能够完成的事情,其次在于部分垄断型国有企业拥有双重业务,即竞争性与公益性业务,如铁路企业、电网企业、能源企业等,为投融资体系给予创新,就必须要对国有企业的股权给予重新调配,部分企业对政府监管与市场运作之间的关系缺乏明确认知,因而难以构建起更为完善的市场投融资体系,此外也与国有企业实施公司制改革存在问题,造成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有关,上述种种因素,都会造成国有企业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趋近单一,最终造成国有企业长期从银行处借贷,导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现阶段看来,很多国有企业在实施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并未针对投融资管理,建立起一套协同性强的配套机制,这一现象具体体现为:首先,很多企业建立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过于严重,透明化程度不高,不符合投融资管理的形势;其次,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制度,造成国有资本话语权不够,管理机制与内控机制无法达成制衡,进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投融资项目面临着重重的风险;再次,国有企业缺乏完善的资本流转、退出机制,招标期间,相关工作者针对非国有资本的流转与存续,给予了大量的限制性调控,造成国有资本参与投融资的积极性降低,增大了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影响了国有企业实现投融资管理创新;最后,目前看来,部分国有企业已针对投融资管理,制定了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与行为准则,但却并未针对这二者,建立起相配套的运行、监督机制,造成投融资风险防范执行力度越发下降,使企业内部控制、投融资风险防范与预期目标越发偏离,影响了国有企业资金的利用率,进而限制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部分国有企业在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面过于苛刻,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约束措施,如很多企业在预算编制方面,会更加倾向于选择增量预算,该方法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假设条件过于理想,最终导致企业在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时,往往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影响了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同时也造成国有企业很难为投融资风险给予有效的防范与控制,影响了企业运营水平的稳步提升。
目前看来,很多国有企业的投融资结构不甚合理,具体包括如下几点:首先,国有企业内部投融资缺乏动力支持,在出现资金短缺时,企业现有的资金往往无法及时完成补偿,如此便影响了国有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造成国有企业越发难以跟上市场化改革步伐。此外,国有企业内部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也影响了企业的收益率,造成企业收益率持续降低;其次,很多国有企业在执行投融资过程中,对银行贷款有着过高的依赖性,很多企业都偏向于借助银行贷款渠道,完成资金筹措,这是因为这一过程中,企业常会从政府部门处获得很多政策上的支持,故而随着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日益推进,企业对银行投融资的依赖性越发升高[4];最后,国有企业股权投融资有着过高的占比,结构不合理,很多企业常会以IPO 方式,实现投融资目标,很少以债务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如此便会造成国有企业的投融资结构越发不合理,采取的表面扩张行为过多,在完成投融资后,企业实际上并未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这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看来,国有企业对融资普遍有着较高的依赖度,相对而言,较为轻视于开展投资工作,这一现象在市场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多元的市场化融资机制,但却并未建立与之配套的市场化投资机制,这说明国有企业对融资与投资的理解是不均衡的,会造成企业很难统筹兼顾地处理好投资与融资之间的关系,有时甚至加重了国有企业的债务危机与财务风险,影响了企业的后续发展。
首先,国有企业领导者应树立正确的经营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资本市场,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的股权融资体系,多维度地完成投融资管理。举例而言,可将股权转让、增值扩股、员工持股等结合在一起,构建投融资管理体系,不断扩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及支配范围,降低国有企业的负债率,避免风险事件发生;其次,有必要完善对国有企业资本授权经营体系的设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权责更为清晰、明确的投融资操作规章制度,约束国有企业员工的行为,确保国有企业能够顺利推进投融资市场化改革进程。在投资工具的选择上,国有企业应多方考虑,尽可能多选投贷联合、债转股等一系列能够显著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方式,使企业改革工作日益深化;最后,企业应结合自身需求,采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构建起完善的战略方案,举例而言,若国有企业的经营业务偏向于商业范畴,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市场价格、资本运行运转机制,同时还应调控好内源性、社会性融资的占比;最后,加快投融资管理市场化运作步伐,发挥好各项管理主体的作用,针对国有资产,给予一系列的监督、管理与考核,加快资源整合步伐,为国有资本给予多元化的管控,使国有企业投融资的市场化运作变得更为顺利。
首先,企业应针对现行财务管理机制,给予一定的革新升级,例如可借鉴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加快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实,将资金管理与投资管理切实结合在一起,构建起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最大化发挥国有企业的各项价值。同时,企业也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起更为全面、完善的融资计划,优化现有的资本结构,使财务信息变得越发透明;其次,结合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形势,构建起贴合时代形势的发展治理结构,构建起更为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模式,促进国有企业投融资管理的提质增效。应给予董事会执行制定重大决策的权利,从企业内部选聘专业素质合格的经理人员,并定期给予其一系列的激励、约束与管理,将各项职责细化落实到人,使国有企业投融资决策的落实与监督真正达到制衡;再次,建立起完善的资本退出、流程机制,促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国有企业向优势领域做出转变。为达到这一目的,国有企业管理者可适当放宽投融资项目中,非国有资本流转、存续的限制,最大化彰显国有资本价值,使国有资本变得更为活跃;最后,构建起完善的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企业管理者应仔细分析国有资本运用的特征,梳理国有资金的流向,在此基础上,为投资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精准的认定,使资金运行流程变得更为完善。为提升投融资管理成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几率,在执行上述工作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应不断采取措施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构建起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采取相应的财务内控措施,及时解决财务内控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进步发展保驾护航。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应当完善对投融资结构的设计,加快产权制度建设步伐,提升资本市场利用率,转变过去那种将银行视作唯一渠道的投融资方式,促进融资、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为达成如上目的,企业应不断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与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升第三产业投入力度与投资回报率。同时,企业也应出于审视自身内部问题的目的,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及时代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构建起更为完善的投融资程序,加大债券、银行信贷等在投融资结构中的占比,为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
国有企业应处理好投资与融资在投融资体系中的占比,在二者之间建立起协调的关系,具体而言,应做好如下几点:首先,应建立投融资协调联动机制,依据自身实际需求,完善对融资方案的设计,将涉及融资结构、融资工具与融资方式的信息一一明确到位,在适应国有企业管理需求的基础上,为融资的目的与用途给予明确的划分与认定,促进投融资体系的良性运转;其次,应结合国有企业的管理需求,完善对考核评价制度的设计,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并针对投融资的利润率与利用率,制定一系列的评估方法,定期实施投融资管理的执行情况,为投融资给予跟踪评价、识别、预测与监控,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保障投融资管理的顺利运行。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应矢志不渝地推进市场化改革,通过强化投融资管理,为企业注入更多的经济活力,为企业后续的成长发展保驾护航。目前看来,投融资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盈利水平休戚相关,且本身也属于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若无法进行妥善处理,常会令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财务风险,而国有企业又是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之一,为提升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企业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投融资管理机制,做好投融资管理工作,将财务风险控制至最小范围内,帮助企业真正实现投融资的创新化发展,使国有资产不断增值,为国有企业在当下及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