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
(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广东 深圳 518000)
2022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将强化基础设施发展提到国家重大战略的高度。目前,交通运输管理存在数据支撑能力较差、交通运输行业的监测体系工作效果不佳、大数据应用较为片面、公众服务水平较差等问题,如何系统性搭建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成为交通管理部门的重点研究方向。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我国交通行业已经将工作重点倾向于交通运输管理和指挥中心的搭建上,这不仅提升了该行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加强了重点管理区域监测体系的规范制定,以便在出现特殊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危险预警,给相关人员充足的时间进行交通指挥,降低出现其他情况的可能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质量[1]。
虽然已经有学者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但提高综合交通运输行业的协调管理水平与应急指挥能力依旧存在很多阻碍因素,与当前建造智慧交通网络的目标有一定的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数据是交通行业发展以及应急指挥中心的关键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作用:一方面,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尚处于探索与完善的阶段,很多交通信息部门存在系统数据覆盖范围较小的情况,这与全方位系统建设的目标不符;另一方面,高效利用数据、提升管理能力都需要先进的技术予以支撑,才能够保证数据库以及信息共享的质量。
现如今,我国已经在多地建设了交通运输与应急指挥中心,但是后期的管理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何利用大数据以及相关技术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信息、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性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民航铁路在系统的管理与日常监测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经常被动地进行管理,在工作效率上也有所欠缺。
目前,不仅交通运输部门存在信息流通不畅的情况,其他部门也经常出现由于大数据信息传递不佳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过去建设的信息系统来讲,应将重点放在功能性开发方面,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动态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帮助工作人员提升信息的使用效率,提高管理者的决策能力[2]。
现如今,我国交通出行的手段虽在不断地完善与补充中,但是信息处理与运用的实时性有所欠缺,这就导致有关机构难以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在现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发展背景下,应该加强交通运输协调与应急中心管理的便民服务水平。
交通行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展,《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发布,为我国该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我国在交通行业的进步逐渐彰显。为了第一时间响应国家号召,交通运输部门对文件进行了补充,下发了《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该文件立足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更加清楚的解释与引导。2020年3月,我国正式要求在交通运输行业中应用5G 技术,实现数据网络的系统建设,“新基建”便是其中的重点项目,其本质是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交通运输行业变得更加智能化。
近几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肆虐对相关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交通运输是一种需要跨部门、跨区域进行的行业,想要第一时间进行妥善的处理,就应该加强行业服务的质量,利用大数据提供的信息针对性地建设应用产品,辅助交通行业的长远发展。目前,相关机构应该将重点放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上,在建设中需要应用技术的先进性,及时做好大数据技术支持,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数据与交通行业的融合。
数据是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与应急中心发展的基础,怎样将庞大的数据进行合理的整合是关键,只有依托数据的支撑才可以更好地为交通行业发展以及监测服务。
综合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以及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需要很长的过渡时间,但交通运输是影响范围较广的行业,需要非常多的大数据信息提供支撑,这也要求其应该以高效的滚动发展作为发展方式,循序渐进。
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发挥综合交通与应急指挥中心的实质性作用,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公众的日常出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与保障[3]。
感知是一种高层面的体现,主要分为数据与网络两种。前者可以拓展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的范围,而后者是囊括基础设施网络建设、5G 信息稳定传递、物联网与AI 技术的综合智能端体现,是一种现代化的通信系统,可以共同为信息的传递创造条件。
数据层的内容也非常简单,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数据中心层,可以在运行过程中为应急中心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二是依靠云端技术的大数据建设系统,这种数据中心层与支撑层的相互结合,可以使整个系统从上而下地为信息传递服务,形成终端的主系统管理,以此保证交通运输的稳定性。
数据在整理和分析之后,可以不断为日常服务提供协调管理的依据,为应急指挥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管理机制也非常重要,在制定时应该保障以下两点内容:一方面需要增加运行协调的机制;另一方面应为对数据的共享创造条件。
5.1.1 建设云数据为核心的管理中心,提升数据的整合能力
数据包括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两种。外部数据指的是该行业之外的相关信息,对于交通行业来讲,通常包括:公安、安全管理、监督监测、旅游行业、网络运营等。只有利用数据系统将这些种类繁多的数据进行合理的整合,才能够将信息应用在应急事件处理中、对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持与服务。内部数据是指省、市、区等级以及部门之间的数据,这类数据的特点是主体较多,因此在整合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进行分层管理,保证数据不会在整合的过程中出现混乱。与此同时,在收集整理数据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数据的共享机制,增加数据信息的传递效率。数据的采集主体较多,因此管理机制便是保证其规范性的关键,在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时也需要统一标准,保证其充分发挥作用。
5.1.2 搭建数据模型,提升大数据的作用
构建综合性交通运输以及应急中心需要利用大数据进行模型的搭建,这样能使其发挥实用性的价值,使数据之间有所关联。综合交通运输在建设过程中要从服务的需求下手,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严格进行风险评估,从多角度构架云端数据模型,保证数据在更新过程中不会出现重复或者更改的情况。以此建设出一套完整、全面的监测预警系统,有效地支持信息传递应急中心的调度指挥[4]。
5.1.3 建设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应用平台,完善发展条件
大数据背景下,数据数量众多且种类复杂,因此集约化的处理能力是完善大数据环境的关键,现如今很多机构都已经将大数据的发展方向制定为集约化模式。对于综合交通运输以及应急中心建设来讲,要打造一支跨行业、多角度、具有庞大存储能力与数据分析能力的大数据系统非常有必要,云端以及物联网的出现,为数据的应用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健全数据的安全保障措施,提升数据的安全防护质量。
综合交通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需要应用平台得以体现,应用平台的发展难点主要在于“跨”上,怎样在不同的空间进行高效运输是协调运行的重点。以客运发展为例,其运输的关键是要帮助旅客轻松出行,保证高效安全、减少堵塞。这就需要交通运输行业以及相关机构持续监测实际情况、协调指挥,实时与民航、铁路等部门进行信息的传递,达到动态监测的目的。当综合交通运输出现特殊情况预警时,可以利用上文提到的数据模型进行匹配,寻求最佳的解决方式、设计管理方案,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航空、铁路等部门,以此降低出现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5.2.1 进行综合交通监测
为了实现民航、铁路、公路运输等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达到一体化动态监测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任务分级,将工作任务进行传达和分解。此外,所有的监测内容均以动态呈现,并利用相关技术体现完成情况的维度,以此作为大数据运行的重要来源。
5.2.2 实现综合协调运行
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中心的工作重点是要解决“跨”的问题,不仅要在运输行业内部进行信息的协调管理,还要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进行对接协调。对于交通行业来讲,在发生非常严重的事件时,通常需要公安等多种系统进行协调配合工作。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为例,为了切断传播途径,需要公安、卫生部门进行合作,封闭高速公路的进出口,严格收费站等重点区域的管理,按照国家防疫需求,实现交通行业的高效工作。在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与政府机构积极沟通,形成自上而下的行业管理体系,实现“大交通”系统的模式建立。
在进行多种部门信息整合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模型搭建挖掘数据库的内在价值,在数字化的协助下,全方位体现交通运输发展的整体状况,并提供关键性的信息支持,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决策,使决策向数据化转变[5]。
大数据的分析过程需要结合多种技术的应用,例如区块链技术,为了避免信息被剽窃、造成严重的损失,区块链技术可以对信息内容进行备份以及计算,并将重点信息传输并存储至云端中。这个过程应保证在全程加密的状态下进行,进一步保证存储工作的安全性。此外,在民航以及其他的通信中,要使用钥匙才能够读取信息,在对钥匙进行层层验证之后才可以进行信息的转移,在验证过程中不得对信息内容进行更改,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首先,“互联网+”出行方式可以为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提供保障,利用该技术可以建设多种多样的信息服务平台,协同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可以实现旅游服务、路网服务等功能,为建设科学的全方位交通出行创造了条件。其次,国家以及相关部门希望进行一体化的交通运输建设,而数据库的建设则可以为应急指挥中心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支撑。最后,由于客观状况的特殊性,传统的政府服务以及交通运输难以随时保持工作状态,而互联网技术则可以随时随地为公众提供服务。
全景精准状态的数字化感知体系是一种基于数据库信息传递的基础设施网络,应急中心的建设需要多种元素的搭建才可以完成,而全景精准状态技术可以在物联网体系的基础上运行,保证技术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对于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工作来讲,不能只运用一种管理机制,应该以需求为中心,在符合国家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管理方案,才能够实现互联网信息的高效共享,使机制真正发挥其作用。
管理机制的制定需要符合相关标准规范,具体内容与原则包括以下几点:第一,需要遵循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中心的系统建设需要;第二,利用数据化的系统功能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第三,利用动态监测的方法进行协同指挥;第四,运用视频监测设备对信息数据的真实状况进行观察。
综上所述,科学地建立交通运行指挥体系能够保证工作效率,利用网络结构实现交通专网、互联网、公安部门网络的信息统一,将多种渠道的信息进行整合并最终反映在硬件设备上,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交通指挥调动的速度,提高信息网络运输的稳定性。对于交通行业来讲,在保障数据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网络搭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与经济价值,能够为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以及交通行业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