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与比较优势指数茶产业竞争力研究
——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

2022-12-09 06:15:38施晓华陈燕敏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三明市福建省竞争力

施晓华,坚 瑞,陈燕敏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 350002)

一、引言

自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通过多项举措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障碍,在实现脱贫攻坚、深化“三农”工作、增强农业治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021年,习总书记赴闽考察时提到,“过去茶产业是你们这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今后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他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1]同时,国家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状况,为深入推进茶产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政策,引导各地优化、调整茶产业结构[2],摆脱旧有模式,实现新突破。

尽管茶产业有助于巩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的乡村[3],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茶叶品质管理不规范、茶叶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相似等问题[4]。三明市作为福建省重要茶叶产区之一,在资源禀赋方面与其他地级市相比各有优劣。因此,本文将深入分析制约三明市茶产业发展的因素以提升区域茶产业竞争优势。

二、文献回顾

钻石模型最初是战略管理学家波特提出的理论,旨在说明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如何通过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同业竞争这四要素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波特还认为机会和政府这两个变量会对钻石模型产生重要影响[5]。近年来,钻石模型成为分析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理论工具,如王啸雨和戴永务[6]、王媛和李秀义[7]等学者基于钻石模型分析农业产业竞争力现状。

目前,大多数学者主要是定性描述分析茶产业发展现状,而构建茶产业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研究较少[8]。如赵金杰等[9]学者从茶业文化、茶业生产要素、茶业技术能力、茶业生产经营能力、茶业组织协调能力五个方面构建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另外,国内学者针对茶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茶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和茶产业竞争力的度量与比较两个方面。在茶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基于比较优势理论[10]、SWOT 分析[11]以及钻石模型[12]等理论,分析影响茶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如许贤斌等[13]学者通过钻石模型六要素对西藏茶产业竞争力进行描述性分析。在茶产业竞争力的度量与比较方面,学者们主要采用比较优势指数(SAI、EAI、AAI)、国际市场占有率(PRIM)、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HI 指数等指标。如周林荣等[14]学者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AI、EAI 与AAI 指标对贵州省9 个市州的茶叶生产竞争力进行了测算与分析,行怀勇和曹艳乔[15]学者利用PRIM、RCA 等指标对江西省茶叶出口竞争力进行测量与比较,陈凌文等[16]学者则利用HI 指数测算中国不同茶叶种类以及不同省份之间的竞争力水平。

鉴于钻石模型对研究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普适性,本文将基于“钻石模型”理论,深入分析三明市茶产业竞争力现状,同时构建茶产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比较优势指数对福建省各地级市茶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为更好地促进三明市茶产业发展提供对策。

三、数据来源

本文熵值法、比较优势指数数据主要来自2016-2020年福建省各地级市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以及福建省统计年鉴。另外,由于2018-2020年三明市茶叶种植面积指标数据缺失,本文通过查找三明市人民政府、三明市农业农村局等网站公布的数据对其进行补充,用于分析三明市茶产业竞争力水平。

四、研究方法

(一)熵值法

1.基于“钻石模型”的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遵循合理性、客观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建立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来增强该指标体系的客观性,以避免人为主观打分产生的误差,进而反映出各评价指标层级的信息量以及对总体评价结果的贡献度。与此同时,基于钻石模型理论,选取生产要素、相关及支持性产业、需求条件、同业竞争、机会作为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并进一步细分出18 个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三明市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熵值法测算具体步骤

(1)首先,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分别对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进行计算,其中i代表每个市,j代表每个指标。

(2)参考部分学者解决数据出现零值的方法,本文借鉴蔡雪雄等[17]学者的做法将无量纲化的结果整体平移β个单位,即β取值为1。

(3)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出每个市i对应的数据占该指标j 的数据总和,即Pij值为:

(4)对数据进行熵值计算,即ej为:

(5)计算每个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即Sj为:

(6)计算出每个指标对应的权重,即Wj为:

(7)最后计算出福建省各市茶产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结果,即Zi为:

3.三明市茶产业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1)一级指标竞争力水平比较。2016-2020年,三明市在生产要素、相关及支持性产业、需求条件、同业竞争、机会五个一级指标的排名上都处于较后的位置。在生产要素方面,泉州、福州、宁德资源优势明显,三明市与排名前三的地级市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在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方面,三明市处于不断扩大茶产业规模的阶段,产业实力较弱,茶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同、融合不紧密,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茶产业链体系,且近五年处于不平稳发展的状态,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在需求条件和同业竞争方面,三明市茶叶品牌在市场中的影响力较小,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不高,影响其扩大茶叶消费市场。在机会方面,相较于厦门、福州、泉州沿海城市而言,地处内陆的三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外经济贸易较为落后,同时2019年和2020年出现回落的情况,不利于带动和促进茶产业发展。

(2)综合竞争力水平比较。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出三明市茶产业在福建省的竞争力水平,本文根据每个指标的得分计算出2016-2020年各地级市茶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并对其进行大小排序,如表2所示。从整体来看,福建省各地级市茶产业竞争力水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度。其中,第一梯度为泉州、福州、厦门;第二梯度为漳州、龙岩、宁德;第三梯度为南平、莆田、三明。三明市2016-2020年的竞争力综合得分较低,竞争实力处于劣势,且与归属第一、第二梯度的地级市相比差距明显;相反,福州、泉州、厦门在2016-2020年的竞争力比较中都处于领先位置,表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原因在于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为茶产业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广阔的消费市场、机会,同时产业之间易于形成闭环的联结机制,完善的产业链有助于巩固茶产业基础,实现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表2 福建省各地级市茶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及排名

综合以上分析,福建省各产区的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性不大,但茶产业仍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格局。实力较强的地级市主要分布在闽东南地区,得益于闽东南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在科技力量、科研人才、经济贸易、文化旅游、交通建设等方面资源优势明显高于其他地级市,且资源要素聚集容易形成产业集群优势,能够引导和驱动茶产业壮大。因此,三明市政府要因地制宜不断探索茶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扶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吸纳和培养高精尖茶叶专业技术人才,构建以茶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加快推进茶产业与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增强综合竞争优势。

(二)比较优势指数

本文参考周林荣[14]、黄京[18]、许钰莎[19]等学者对某个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的做法,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EAI、SAI、AAI 测算三明市茶产业竞争力水平。

1.效率比较优势指数

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AI)能够反映出被测算地区生产该类农作物的效率水平高低,通常是将被测算地区的某种农作物单产水平与全国同类农作物单产水平相除,具体计算公式如式(8)所示:

其中,EAIij表示各地级市茶叶生产效率比较优势指数,Gij表示各地级市茶叶单产情况,Gj表示福建省茶叶单产情况。当EAIij〉1 时,表明各地级市茶叶单产水平高于福建省,生产效率处于优势,反之则相反。当EAIij=1 时,表明各地级市茶叶单产水平与福建省相同。

2.规模比较优势指数

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AI)可以反映出被测算地区生产某种农作物的规模优势大小,具体计算公式如式(9)所示:

其中,SAIij表示各地级市茶叶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指数,Hij表示各地级市茶叶播种面积,Hi表示各地级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Hj表示福建省茶叶播种面积,H表示福建省农作物播种总面积。SAIij〉1 表示各地级市茶叶生产相较于福建省具有规模比较优势,且值越大规模比较优势就越明显,反之则在生产规模上不具备优势;SAIij=1 表示各地级市茶叶生产规模与福建省相同。

3.综合比较优势指数

综合比较优势指数(AAI)可以反映出被测算地区某种农作物的综合比较优势,通常是将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规模比较优势指数进行综合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式(10)所示:

其中,AAIij表示各地级市茶产业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当AAIij〉1 时,表示各地级市茶产业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且值越大优势越明显,反之则相反;当AAIij=1 时,表示各地级市茶产业综合比较优势与福建省相同。

综合以上表3-5 的数据可知,2016-2020年三明市茶产业没有展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且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处于0.7~0.8 区间,说明三明市茶产业依然需要加大初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增强竞争优势。在效率比较优势指数方面,三明市EAI 值增长态势呈现出波动变化的情形,尽管生产效率不及福州、莆田、漳州,但明显高于厦门、泉州、南平、龙岩、宁德。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方面,相较于泉州、南平、宁德而言,三明市近五年SAI 值处于0.5~0.6 区间,可见其茶叶种植规模不具备优势,未来应依据市场需求变化适时调整茶叶生产规模。

表3 2016-2020年福建省各地级市茶产业效率比较优势指数

表4 2016-2020年福建省各地级市茶产业规模比较优势指数

表5 2016-2020年福建省各地级市茶产业综合比较优势指数优势指数

五、提升福建省三明市茶产业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一)数字技术赋能茶产业,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茶叶种植及生产加工要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准确把握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打破市场信息不对称障碍,从而实现消费端与供给端的精准配比[20];二是茶企要注重新品种的培育、引进以及产品结构的优化,重视对茶叶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推动传统茶叶制作工艺向机械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三是三明市政府要扎实推进茶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的现代化茶产业园来提升整体规模效益,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

(二)深化并探索茶旅融合模式,构建全方位的销售渠道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茶产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人文景观资源开发特色茶旅融合景区项目,以茶文化为核心延伸出更多具有价值的旅游周边产品,创新“茶叶+文化+旅游”农产品发展模式,引导茶产业焕发新活力。与此同时,各县政府要顺应“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趋势,定期组织茶农进行电商平台培训,实施“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商业模式,促进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深度融合。另外,茶企要明确自身产品定位,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构建全方位的产品销售路径,不断完善供应链体系,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三)重视茶叶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宣传力度

在加强茶叶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茶企要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茶文化并将这种文化元素、内涵融入产品开发,进而培育出具有独特性、标志性的茶叶品牌和企业品牌。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各县政府和茶企要善于利用抖音、短视频等新兴社交媒介加强品牌宣传力度,同时组织茶企积极参加茶叶博览会、选品会、文化交流推介等活动,致力于提升三明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持续推进茶产业向外输出。

(四)推广和应用农业技术,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专业化程度

一方面,鼓励茶农使用机械设备并对购买机械设备的茶农给予优惠性财政补贴,同时各县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茶农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茶农在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灌溉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水平。另一方面,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需要依靠科学技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展“数字茶业”“智慧茶业”,对茶园进行实时动态监测,提高茶园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

(五)加强政府、企业、院校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三明市政府要注重搭建企业组织联系平台,充分发挥茶叶协会、茶叶专家委员会、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加强茶企间的经验交流和技术学习,以省龙头企业为引领带动中小茶企发展,由点到面扩散,共谋茶业发展。此外,茶企应以产学研为契机,与省内高校开展科研、人才培养等深层次合作,形成多方合力共促茶产业的良好局面,为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六)完善现有的茶叶生产、销售规范与准则

一是茶企要实施严格的产品质量管控标准,规范生产流程,推行绿色化生产加工方式,严格监控叶片的农药残留量,将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二是相关部门应制定政策来完善现有的茶叶生产标准和销售标准,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提高产品入市标准。三是构建可监测、可跟踪、可查询的全过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确保绿色、高品质、健康的茶叶流通于市场。

猜你喜欢
三明市福建省竞争力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有机氟工业(2022年2期)2022-09-09 09:14:50
三明市海斯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有机氟工业(2021年3期)2021-09-15 05:59:32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有机氟工业(2021年1期)2021-05-18 12:38:24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0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2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17
日本竞争力
聚焦三明市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和三明市质量奖企业
中国品牌(2015年11期)2015-12-01 06: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