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才发展环境指数编制及实证研究

2022-12-09 03:37谨素静
中国人事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体系人才指标

□ 谨素静

一、引言

人才是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体现了人才的重要性。随着国际分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突出体现在对人才的需求与争夺日益白热化上,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人才发展环境是指与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外部要素的总和,是创造人才、吸引人才的客观条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科技、教育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要素。[1]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以激发人才的潜力和创新活力,为集聚人才、培育人才、发展人才提供基础支撑,也为满足人才多样化、差异化、高端化需求提供可能。[2]研究城市人才发展环境指数体系,可以对各城市的人才发展环境水平进行量化评价,以直观展示各城市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势与短板,一方面可以推动区域人才合理流动,提高人才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各城市学先进找差距,以提升人才发展环境,在吸引人才的过程中抢占先机。

国内学者对人才发展环境指数体系构建已做出了许多研究。在指数体系构建方面,杨勇和肖伟伟从城市平台、政府、人才群体、企业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 个方面对城市人才系统进行评估;[3]井辉从经济、科技、生活、教育4 个方面选取20 个指标对河南省高层次人才发展环境进行评估。[4]在评估方法方面,常亚军、陈莹和何惠榕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环境、成长环境、创新环境和生活环境4 个维度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发展环境进行评估;[5]萧鸣政和朱玉慧兰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政策环境、人才市场环境、生活环境、教育与科技发展环境等5 个因子,对广东省人才发展环境进行评估;[6]吴启涛和刘家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岛市人才发展环境进行评估。[7]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人才发展环境的评价根据不同的研究背景和现实需求,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从不同层面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在一般设计思路、评价体系和测算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基本包含了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就业环境、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可为我们研究人才发展环境指数体系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及人才发展关注的重点构建人才发展环境指数体系,包括经济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就业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5 个方面。

二、人才发展环境指数体系构建

(一)指数体系构建方法

一是指数体系的框架搭建,坚持分层系统性原则,构建一套系统、科学合理地反映人才发展环境的分层系统性指数体系。这一指数体系包括人才发展的经济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就业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5 个方面。二是建立关键指标评价准则。在人才发展分层系统性指数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国际通行关键指标法,对前述的指数体系进行分解,提炼出关键指标,构成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数体系。

(二)指数体系构建原则

(1)简明科学原则。指数体系的设计及评价指标的选择要客观真实地反映人才发展环境状况,各评价指标应该具有典型代表性,既不能过多过细有冗余,又不能过少过简有遗漏。

(2)可获取原则。考虑到统计上的可行性,所选择的指标要便于量化、所需的数据要便于搜集和计算。结合可获取的数据来源及相关文献研究,本次研究确定了5 个一级指标和22 个二级指标作为本次研究的指数体系,以期全面反映人才发展环境的真实情况。

(3)可比较原则。指数体系的构建是为区域政策制定和科学管理服务的,指标选取的计算量度和计算方法必须在总体范围内一致统一。

(三)指数体系的构建框架

人才发展环境指数是反映一国或地区人才发展环境好坏的指标。根据人才发展环境的相关文献研究以及指数体系的构建原则,用xij(i=1,2,…,36;j=1,2,…,22)表示各数据信息。其中,i表示各地区,本研究选取全国36 个城市(包括4 个直辖市、22 个省会城市、5 个自治区首府和5 个计划单列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各城市的人才发展环境;j表示各指数,综合参考文献,将城市人才发展环境分为经济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就业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5 个维度,指数体系共包含5 个一级指标、22 个二级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环境是城市上层建筑建设的基石,良好的经济环境为人才发展提供支持,包括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和世界500 强数量。公共服务环境是一个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人才享受服务的基础保障,对吸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包括中心城市日均客运量、交通健康指数、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数、学前教育及普通中小学教育机构数量、千人医疗床位数、三甲医院总数。生活环境作为社交需求的基础,是人才生活便捷性和生活水平的基础保障,包括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城市绿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空气质量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可以反映消费品的价格变化,它的值越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就会越低。良好就业环境是人才能力受城市尊重的重要体现,就业环境指标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工资。新时代科技创新环境为人才的自我实现提供技术性支持,科技创新环境指标包括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R&D 经费投入强度、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

(四)指数的测算步骤

1.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人才发展环境指数体系中各指标原始数据的性质、量纲等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使得各指标不具有综合性。因此,对指数体系中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指标数据能够满足可比性、统一规范性和高保真性等要求。本文采用Min-Max 标准化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由于采用极值法处理后的数据取值范围为0~1,而0 值的存在对于熵值法评价没有实际意义,因此选择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坐标平移,并考虑指标对城市人才发展环境的正负向影响,计算公式为:

2.确定指标权重

通过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熵被认为是对系统无序程度的一种度量方法,根据数值变异程度越大的指标所计算的信息熵值越小,这是因为变异程度越大的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充分,其代表的不确定性程度反倒越低,指标所赋权重也就越大。本文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基础上计算熵值法下的各指标客观权重,并通过xij(i=1,2,…,36;j=1,2,…,22)表示各指标,其中,i表示各地区,j表示各指数。

基于标准化数据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地区占该指标的比重pij,表示在第j项指标的考量下,第i个地区的数值比重,即从单一指标角度衡量单一地区的人才发展环境情况。基于比重pij,利用数学期望计算方法,整合第j项指标下各地区含有的信息量,计算出信息熵冗余度dj,表示单一指标对衡量不同地区人才发展环境的价值量。在本文构建的人才环境指数指标中,综合比较各指标包含的人才发展环境价值量,计算各指标信息熵冗余度的占比,即确定指标权重wj。具体公式如下。

3.测算人才发展环境指数

通过熵值法计算各二级指标的权重,从中获得各地区的人才发展环境综合得分si,该得分可从经济环境、就业环境、生活环境、科技创新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等5 个维度,综合衡量各地区人才环境发展水平①。具体公式如下。

三、人才发展环境综合评价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权重测算

为保障本研究构建的人才发展环境指数体系的普适性,各指标数据均可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得出,数据来自《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价格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文件,其中《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主要来源。

将所获取的36 个城市的各项统计数据导入STATA 15.0 软件,在数据标准化基础上,利用熵值法确定22 个具体指标权重wj,如表2 所示。在指标层权重基础上,进一步加总得出准则层5 个指标权重。

表2 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数体系权重

(二)人才发展环境综合评价

基于本文构建的人才发展环境指数体系,测算36 个城市2020 年的经济环境、公共服务环境、生活环境、就业环境、科技创新环境等指标得分情况,根据各指标的权重,测算得出各城市的人才发展环境指数,具体数据如表3 所示。

表3 人才发展环境指数及分项排名 (%)

续表3

指数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城市人才发展环境具有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通过对36 个城市人才环境指数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总体上可以分成三个梯队,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居前五强。

第一梯队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5 个城市,人才发展环境指数平均得分为79.60。城市公共服务环境、经济环境、就业环境、科技创新环境等指标处于前列,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就业稳定性,但是生活环境指标竞争力较弱。

第二梯队包括南京、武汉、重庆、天津、济南、长沙、宁波、成都、郑州、厦门、青岛、福州、西安13 个城市,人才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53.40。该梯队城市各单项指标排名较为稳定,其中生活环境指标较第一梯队城市竞争力有所提高。

第三梯队包括合肥、大连、昆明、沈阳、贵阳、南宁、石家庄、南昌、哈尔滨、兰州、太原、长春、乌鲁木齐、海口、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拉萨18 个城市,人才发展指数平均得分为36.65。该梯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公共服务支出和教育支出不足,导致公共服务环境、就业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人才吸引力较弱,城市整体人才吸引力较弱。

(三)人才发展环境特征分析

1.区域人才发展环境不均衡

我国人才发展环境不均衡,各区域的人才发展环境差异显著,总体呈现出“东高、中平、东北平、西低”②的格局。东部地区人才环境指数平均得分为60.42,城市人才发展环境水平相对较高,但生活环境水平不高,主要原因为经济发达地区房价水平与住房成本较高,人才生活压力较大。中部地区人才环境指数平均得分为47.38,地区内城市人才发展环境指数差距小,城市整体发展较为均衡。西部地区人才环境指数平均得分为38.38,地区内城市间差距较大,人才发展环境综合情况相对落后。东北地区人才环境指数平均得分为40.30,处于中下水平。

2.京沪地区人才虹吸效应显著

北京和上海人才发展环境指数分别为86.00 和82.13,在36 个城市中分别排名第一位和第二位,人才发展环境综合实力较强,在吸引人才和促进人才稳定发展方面优势明显,北京和上海的经济环境、公共服务环境、就业环境和科技创新环境均位居前5,是全国城市人才发展环境的北、南两个高地。北京作为行政中心,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经济实力雄厚,公共服务水平较高,就业市场发展强劲,科技创新能力持续领先,对人才的吸引力较强。

3.东部地区形成人才发展良性生态

东部地区城市以发达的经济基础和优越的地理条件,在人才发展环境建设中占据绝对优势。在人才发展环境指数排名前10 的城市中,东部地区城市有8 个,占比达到80%;在排名前20 的城市中,东部地区城市有12 个,占比达60%。东部地区城市由北向南依次串联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经济圈,形成了格局鲜明的东部高水平人才发展环境生态城市带,并向中部地区辐射。此外,沿海城市在人才吸引和人才发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排名前20 的12 个东部地区城市中,沿海城市有9 个,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势头强劲。

4.区域内部人才发展环境差异不同

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城市人才发展环境水平差异较小,变异系数③分别为0.17 和0.06。中部地区人才发展环境处于中上水平的均衡,而东北地区的人才发展指数均低于总体平均水平,是一种较低水平的均衡发展。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人才发展环境水平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均为0.27,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地区城市跨度大,东部地区城市涵盖第一梯队到第三梯队。

四、研究结论

城市人才发展环境建设关系到城市的长远发展。人才发展环境涉及经济、公共服务、生活、就业和科技创新等方面,服务于各类人才发展的需求,各类需求也会随着周围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满足高层次的需求,人才会相应降低需求层次,而这种需求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城市人才流失。因此,各地区应积极推进城市人才发展环境改善,增强城市人才吸引力。

经济环境指标是推动城市人才发展环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经济环境指标在提升人才发展环境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城市在拥有较大的资源投入力度时,也拥有较高的总排名;而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部分城市的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尽管在生活环境、公共服务环境方面得分较高,但依然无法形成人才发展环境的综合优势。因此,各地区应兼顾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和生活环境改善,共同推动人才发展环境指数的提升。

注释:

① 为方便起见,归一化数据仍记为xij。

②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济南、青岛、宁波、天津、福州、厦门、石家庄、海口14 个城市;中部地区包括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太原、南昌6 个城市;西部地区包括重庆、成都、西安、昆明、贵阳、兰州、乌鲁木齐、南宁、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拉萨12个城市;东北地区包括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4 个城市。

③变异系数:也称变差系数、离散系数、差异系数,为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的百分比,是测算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

猜你喜欢
体系人才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人才云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