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嘉苗
(广东省揭阳生态环境监测站,广东 揭阳 522000)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能够帮助相关部门清楚地了解和掌握当前社会发展当中地表水环境情况,为环保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使得相关人员在落实工作时能够根据目前情况科学地制定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开展相关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上使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得以高效落实,为未来水资源的使用提供保障。因此,在实际开展工作时需要工作人员加以重视,特别是针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才可以使得环保工作更具针对性,有助于环保工作高质量、高效率落实,为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河流流域水质评价工作在开展时主要采用断面水质评价法,将其分为多个断面,对断面水质情况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因地表水受到的污染程度不同,造成了地表水水质之间的差异,评价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需根据目前情况科学应用断面水质评价法,使断面水质评价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标准要求科学进行,为后期相关工作的高质量落实提供相应的支持。河流流域水质评价分析对水质保护工作的开展影响很大,断面水质评价法需要工作人员根据不同类别进行水质的对比分析,将其按照优、良好等不同类型进行划分[1]。
湖泊以及水库水质评价法与其他类型水质分析应用方法存在一定差异。除了应用断面水质评价法以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应用综合营养状态分析法,该方法的使用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到湖泊和水库的水质情况,并能够根据水质情况合理地进行相关操作。断面水质分析法的应用主要是根据不同断面的水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而综合营养状态评价法则是利用营养状态指数对营养状态进行分级,有助于后期相关部门在开展工作时清楚地了解到湖泊以及水库当中的营养状态,并根据其营养状态合理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工作人员需根据当前情况对应用状态进行计算分析,保证实际工作可以按照标准要求科学落实,达到相关标准要求[2]。
全国以及区域水质评价将国控地表水环境监测网全部监测断面、点位作为评价对象,其中主要包括河流监测断面和湖、库监测点位。监测人员按照不同的点位对水质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分类进行对比检测,按照标准方法对全国以及区域水质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分析。全国及行政区域整体水质状况评价方法采用断面水质类别比例法及水质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进行对比,按照不同的水质关系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使全国以及区域水质评价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能够高质量地落实,且该方法的应用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地理环境特点,有利于水质评价工作人员高质量落实相关工作。
我国地域辽阔,各区域地理环境、气候、社会活动等差异比较大,地表水水质、污染物等复杂多样,评价标准限值并未根据地域差异进行设置,缺乏合理性,对工作的落实影响也非常大,在开展工作时需要相关人员以及单位重视起来,对标准限值情况进行分析,清楚地掌握当前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开展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评价标准限值不够准确的因素。如新疆地区地理气候环境比较复杂,在进行评价时仍然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操作,导致评价工作难以高质量落实[3]。当前地表水环境质量控制工作在开展时标准限值不够合准确,致使相关工作在开展过程中难以按照标准要求科学地进行,对未来更加高效地落实工作非常不利。在开展工作时拥有准确的评价标准限值,有助于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要求合理落实相关工作,最大化提高评价工作的质量。因此,在后期工作开展中相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评价标准限值进行优化,保证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能够拥有更加准确的标准。
如表1所示,在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过程中,要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评价,如果断面水质类别分为Ⅰ~Ⅱ类,则评价分级为优;断面为Ⅲ类的时候,定性评价分级为良好。河流以及流域的断面总数如果在5个或者5个以上的时候,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则大于90%,定性评价分级为优;Ⅰ~Ⅲ级水质断面比例为75%~90%,定性评价等级为良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这两种判断方法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矛盾。如某河段分为5个断面,且含有不同的水质类别,但是在某个月份,所有断面的水质均为Ⅲ类,水质应为良好,但实际上按水质类别比例法来说,该河流的水质应为优,通过评价方法的应用,这两种方法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4]。
表1 河流、流域水质定性评价表
除此之外,按照不同水质类别进行评价的时候,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时属于轻度污染,Ⅴ类则为中度污染。断面总数如果为5个或者5个以上时,按水质类别比例法评价,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劣Ⅴ类比例<20%,则为轻度污染,用黄色来表示;Ⅰ~Ⅲ类水质比例<75%,20%≤劣Ⅴ类比例<40%,水质为中度污染用橙色表示;Ⅰ~Ⅲ类水质比例<75%,且劣Ⅴ类比例≥40%,则为重度污染,用红色表示。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矛盾,如某个河段分为5个断面,有不同的水质类别,但是在某个月份,所有断面的水质均为Ⅴ类,水质应为中度污染,但实际按水质类别比例法来说,该河流的水质应为轻度污染。
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开展当中,主要监测项目有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总铜、总锌、氟化物、硒、总砷、总汞、总镉、六价铬、总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粪大肠菌群、悬浮物、电导率等项目,其中有感官指标、物理指标、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等,监测工作量很大,一旦出现失误或漏洞,将对水环境的安全造成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我国部分地区的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水平较低,不利于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高质量开展,要想使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高效进行,需要根据工作开展需求不断提升评价工作水平,保证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按照评价要求进行操作[5]。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相对较晚,部分落后地区,如各地级市县区、偏远地区,受到监测分析条件、人员业务知识、数量等各方面的限制,导致地表水质量分析能力较低,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带来不利影响。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方案,以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水平。该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工作人员针对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开展的需求科学地进行工作计划的制定,并在开展工作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相关操作,有效优化评价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质量,改善我国部分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水平落后的现状,这也对我国相关行业的进步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水环境质量评价以及管控工作的开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目前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导致地表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难以严格按照实际社会发展需求进行。其中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人员自身专业能力对该项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落实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过程中,因工作人员自身专业能力不高,使得该项工作的开展难以按照评价标准要求进行操作,从而使得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难以高效开展。部分工作人员因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在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时,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影响相关工作的落实,制约着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所以在实际落实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应该重视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根据工作需求合理制定工作计划,在开展工作之前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方法等,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能够按照标准要求高质量开展,改善环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环境质量,为人们高质量的生活及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降低环境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6]。
评价标准限值是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开展的基础,在落实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时,需要明确评价标准限值,才能够保证严格按照限值要求开展评价工作,有助于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所以在实际工作时相关单位应对标准限值进行完善,并对工作人员提出相应的要求,使工作人员在开展该项工作时能够严格按照评价标准限值要求进行,使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在开展时能够合理的落实。因此,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评价人员对评价标准限值进行探究,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制定适当的标准限值,有针对性地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促使该项工作的质量得以提升,为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环境污染问题频繁发生,对水环境带来的质量问题非常严重,环保工作的开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相关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落实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值的优化、完善,使该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按照标准限值合理地落实。
要想使得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作高质量开展,在落实工作之前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明确定性评价标准,只有清楚地掌握和了解评价标准,才可以保证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最大化地使该项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得到高质量落实。但目前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定性评价标准5个或者5个以上断面按不同水质类别评价和按水质类别比例评价两种方法存在矛盾,会造成评价结果和实际水质类别不符,不利于地表水质量评价工作的高效进行,因此在制定地表水环境评价标准工作过程中,对于两种方法存在矛盾的地方应作补充说明,使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使环保部门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拥有相应的评价数据保障。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对水资源的应用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资源紧缺现象严重,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只有严格落实环保工作,才能为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稳定的水资源保障。
目前,要想使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就需要根据目前情况不断提升评价水平,引进国外先进的水质评价方法,并结合我国的水质特点对其进行优化,使评价方法可以满足我国不同地区水质评价的需求,对进一步开展相关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相关部门应重视水质评价水平的提升,按照水质评价工作开展需求科学地进行相关操作,满足实际工作开展需求。水质评价水平的提升已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相关操作。与此同时,还应不断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保证新型评价方法的应用能够按照标准要求合理落实,从而促进评价水平从根本上得到提升。相对来说,我国水质管理工作的起步较晚,且专业技术达不到实际需求。评价水平的提升需要不断引进新型技术,并实施技术创新,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水质评价方法,使其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这对未来水质评价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
在环保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把控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相关部门要重视起来。人员专业能力欠缺导致在开展水质评价工作的过程中难以按照专业方法要求进行操作,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是水质评价工作的基础,在进行水质评价方法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工作单位根据实际方法应用情况进行专业人才的聘用,并在工作开展之前对其进行专业能力考核,通过考核选拔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定期对其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培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在专业技术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积极进行水质评价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等的学习,为后期投入工作奠定基础,从而使相关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能够满足水质评价工作的实际要求,对相关部门工作的高质量落实起到了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定期考核可以使工作人员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按照标准操作的重要性,并在水质评价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从而使水质评价工作得以高效进行,最大化地为相关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保障,以为我国地表水环境的进步和发展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通过对地表水环境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到目前地表水质量评价体系日趋完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在开展地表水质量评价工作时,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应重视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把控,并对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探究,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地表水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为更加高质量地开展后期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原因分析工作的开展需要根据目前情况合理制定工作方案,且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尽可能地使得地表水环境质量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处理。在新时代进步发展的过程中,地表水环境质量管控工作的开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实际工作时对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科学的把控,对相关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