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防治“协作创新”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江西省为例

2022-12-09 12:17朱泽林袁敏刘亦文林丹丹李宜峰李召军张晶吕尚标任光辉周杰刘建兵元艺何亮才张世清杨坤余章科周理源邓王平曹淳力李石柱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血吸虫病寄生虫病示范区

朱泽林,袁敏,刘亦文,林丹丹,李宜峰,李召军,张晶,吕尚标,任光辉,周杰,刘建兵,元艺,何亮才,张世清,杨坤,余章科,周理源,邓王平,曹淳力,李石柱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合作中心,科技部国家级热带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上海 200025;2.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3.湖南省血吸虫病防治所;4.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5.湖北省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7.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8.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血吸虫病防治站;9.江西省瑞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传染病。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江流域及其以南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大群众饱受血吸虫病肆虐带来的沉重苦难[1]。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血吸虫病疫情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在2015年全国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后,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工作进入了以全面阻断血吸虫病传播为新目标、开展监测预警为主要干预措施的新时期[2-4]。为适应新时期我国血吸虫病低流行水平的疫情形势,满足推进防治进程的实践要求,“十三五”时期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由全面防治逐步向精准防治理念转变[5]。截至2020年底,全国450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中,已有337 个达到消除标准,97 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6 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6]。

江西省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省份之一,目前有8 个市39 个县流行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仍然是江西省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7-9]。为加强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不断提高防治能力和科研水平,促进江西省在“十三五”时期实现血吸虫病防控目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和原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6年2 月签订了《协作创新寄生虫(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按照《协议》内容,双方在防治、科研、诊疗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合作和交流,协同开展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工作,其中南昌市新建区和九江市瑞昌市分别被确定为湖沼型和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综合防治示范区[9]。

“十三五”期间,通过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江西省有效推进了血吸虫病消除进程。当前,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经进入“十四五”时期,同时也是迈向血吸虫病消除目标的关键时期。因此,及时总结“十三五”时期江西省血吸虫病示范区建设的宝贵经验,推动示范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巩固血防成果、实现江西省乃至全国血吸虫病消除目标的重要举措。

1 江西省血吸虫病流行和防控进展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年平均气温为13~16 ℃,平均降雨量1341~1940 mm,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贯全境,汇入鄱阳湖后注入长江[11]。发达的水系、温和的气候、独特的地理环境为血吸虫病流行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防治初期,全省钉螺面积达24.2 亿m2,血吸虫病患者超过50万人[12]。在经历了“大规模调查摸底和以灭螺为主控制血吸虫病阶段(1950年—20世纪80年代初)”“以化疗为主的防控策略阶段(20 世纪80年代中期—2003年)”“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探索实施阶段(2004—2008年)”和“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全面实施阶段(2009—2015年)”等不同防治阶段后[12],2015年江西省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以行政村为单位,人、畜血吸虫感染率均低于1%。全省39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317 个流行乡(镇)中,24 个县(市、区)、181 个乡(镇)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5 个县(市、区)、136 个乡(镇)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全省尚存晚期血吸虫病患者5102 人,推算全省血吸虫病患者共11534人;全省实有钉螺面积7.9亿m2,其中97.50%分布在湖沼型流行区,2.50%分布在山丘型流行区[13]。

2016 年以来,按照全国和江西省“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健康江西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江西省继续全面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截至2020年底,江西省共有39 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295个流行乡(镇)。其中24个县(市、区)、126 个乡(镇)已达到消除标准;4 个县(市、区)、121 个乡(镇)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1 个县(市、区)、48个乡(镇)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6]。

2 示范区建设的主要进展与挑战

示范区建设的精髓是“协作”和“创新”。“十三五”期间,各方在如何进行血吸虫病的“协作”和“创新”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比如,在防治和科研方面,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不断加强对江西省血吸虫病防治与研究的技术指导,先后委托开展16项科研课题与项目,多次与江西省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人才培养方面,江西省为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新职工提供培训和现场实习70 余人·次,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为江西省提供短期业务培训或中长期进修学习100余人·次,指导江西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20 余人·次,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超过600人·次,同时还先后选派4名青年骨干赴新建区和瑞昌市分别进行为期半年的驻点挂职锻炼。此外,在诊疗技术、对外合作、文化建设、党建交流等方面双方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但如何更好地推动“协作创新”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如何继续深化国家、省、县之间的协作,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现行的与血吸虫病防治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方案众多,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和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等)的血防工作要求;三是如何开发具备示范性的创新技术和策略,进而向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推广;四是如何保持示范区防治能力的稳定性,打造一支能战斗、带不走的防治队伍等。因此,为推动示范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应着力推进上述几个方面的工作。

3 示范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3.1 实施长效机制,促进深化协作 国家级、省级、县区级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及血吸虫病防治机构间的相互协作是示范区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要继续保持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所与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以及示范区防治机构之间畅通的沟通渠道,在防治工作上形成合力。坚持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双向交流和驻点制度,打造人才合作培养平台,建立人才交流培养机制。推进省级“协作创新”激励机制,采用项目负责制的管理方式明确防治应急、技术培训、现场研究等工作的责任人。建立与示范区科研合作、能力建设等需求配套的工作制度,探索与示范区开展经费、技术、人才等方面合作共建的长效机制。支持设立县级示范区建设工作办公室,明确示范区防治机构的人员框架、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鼓励专业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工作开展技术创新,提升创新积极性。

3.2 开展专家会商,完善技术规范 随着防治进程不断推进,为使诊断更为精准,亟需厘清血吸虫病传染性病例和慢性损害病例(既往病例中存在长期肝损伤进而可能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的病例)之间的关系。要充分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现行法律,进一步梳理开展“封洲禁牧”、钉螺控制等工作的法理依据,制定和完善“封洲禁牧”、药物灭螺和环改灭螺等技术规范。积极探索各级血防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协作模式,推动机构之间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完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医防协同机制[14]。积极推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技术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疫情现状和防治物资成本的变化建立项目单价动态调整机制,以便地方申请配套经费,并予以地方相应的调整空间。

3.3 驱动技术创新,推动防治升级 技术创新驱动是血防工作的重要推动力[15],示范区是新型防治技术良好的试验场、“磨刀石”和孵化器。实践新的防控技术是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要利用信息、人才和技术优势结合示范区现场条件开发适合现场使用的查治病、钉螺控制、人群健康教育等新技术;结合示范区疫情和新型防治技术打造适应新形势的监测响应平台;鼓励驻点专业技术人员在示范区推进各项新技术、新措施的现场应用;鼓励示范区当地和驻点专业技术人员联合研发适合现场应用的新技术,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积极支持相关新技术在示范区进行现场试验、应用和推广。在科学研究方面,应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一是友好型钉螺控制措施研究:以新型药物灭螺、无人机灭螺等工作为切入点,结合环境保护和其他传染病媒介控制经验,重新明确钉螺在监测中的地位。二是监测措施集成研究:开展钉螺、野粪、水体等多项监测内容的集成应用研究。三是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对流动人口开展血防健教和健康行为巩固等干预措施的新方法。四是新型病例管理方式研究:探索和建立以既往感染者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随访的关爱行动、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治的关怀行动为基础的精细化病例管理措施,实施精准防控、精细管理和精准施策[16-18]。

3.4 加强能力建设,保障持续防控 血吸虫病防治机构的能力建设是防治工作高质量实施的根本保障,是打造高规格“协作创新”示范区的重要支撑。要努力在技术帮扶、经费支持、物资保障、政策扶持等方面下功夫、出力气,使示范区防治机构在钉螺控制、监测响应、健康教育、病例管理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以继续起到示范作用。要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展监测响应技术、信息技术、科研项目申报等业务培训;要积极推动省级防治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并在党建、行政、防治、科研等管理方面加强交流,促进示范区防治机构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努力营造国家级、省级和县区级协作创新平台良好的工作氛围;要借助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契机,探索创新、开放、多元的人才引进机制,打造一支一专多能的青年技术人才队伍。

4 结语

70 余年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历程就是一部血防理念不断革新的史书,血防理念根植于血防工作的客观实际,来源于血防工作的不断实践,它遵循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形成了独特的血防文化[19],对血防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新形势下,应该“走出血防看血防”,在病例管理、健康促进、钉螺控制等方面积极借鉴其他疾病管理工作以及扶贫和环保等工作的经验,不断更新工作理念,保持协作创新机制的活力,并尝试将示范区建设的工作经验推广到其他流行区,实现协作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力争早日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猜你喜欢
血吸虫病寄生虫病示范区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趋势与控制策略
《送瘟神记》
肉牛常见三种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毛泽东与1950年代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以江苏省为例
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探析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血吸虫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