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清平 黄士国 李 昕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资源,谁拥有了最完备的人才队伍,就拥有了大力发展经济社会的强大后援,就有可能占领发展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就人才工作发表了系列讲话,深刻指出人才的特殊重要性。近年来,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河南自贸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让郑州市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战略发展机遇叠加,可以说,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关键的时期。牢牢把握并深入推进重大发展战略,促进郑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强力保障。面对自身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外部人才竞争的激烈形势,郑州市深刻认识到城市、产业、人才之间的紧密关联,站位全局,抢抓机遇,结合实际,以战略眼光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制定并发布实施多条人才新政,通过人才引进助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产业发展吸引人才涌入,通过人才和产业推动城市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郑州市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助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更深入推进实施,对郑州市人才现状尤其是人才对工作、学习、生活和政策等方面的需求或想法以及郑州市对省外人才的吸引力进行统计调查,非常必要。通过对这些问题开展统计调查,本文梳理了郑州市人才工作的优势和不足,对郑州市人才政策的完善制定提出建议。
受访者中40 岁以下占比65%,50 岁以上较少;受访者学历均为本科以上,研究生学历占比近70%,其中博士研究生占比40%,中级职称占比41%,高级职称占比35%;工作领域分布较广,50%左右来自行业企业或个人创业,约78%年收入不超过15 万,平均薪酬水平相对其他重点城市仍有一定上升空间,行业平均薪酬差距较大。
来郑原因中“家在郑州及附近”位居首位、占比50%,“郑州发展迅速,有效实现自身价值”排名第二,可见“乡土情怀”与城市吸引力是人才引进的重要影响因素。大多数落户郑州的高层次人才对于郑州人才政策与发展环境基本认可。从满意度评价得分看,对工作条件的满意程度最高,对薪酬待遇及晋升机制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人才激励政策中,薪酬待遇、住房和生活补贴激励作用最大,子女教育与医疗保障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分占三、四位,成为职业及生活选择的重要因素,有超过40%受访者认为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十分重要。住房问题是人才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调查发现,70%以上受访者是自费(无政府补贴)解决住房问题,其中52%是自费购买,21%是自费租住;享受政府一次性补助后自费购房者占比9%,比例较低。
6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工资待遇偏低,需要提高,其次是工作中晋升困难,人才考核机制及绩效评价需进一步完善;接近一半受访者认为子女的教育支出是生活中一大压力因素。受访者认为郑州市人才引进政策的主要问题在于“政策激励措施不够,吸引力不强”,相对其他城市,优惠政策的力度稍显不足。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是人才工作首要改进方向,子女教育、配偶工作、人才评价机制完善及项目审批程序的公平合理等也是受访者关注的重点问题,认为应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本部分调查对象是河南省外不同地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员或高校在校学生,部分调查内容按在职人员和在校学生身份不同有所区分。约一半受访者家乡在河南;在职人员约占58.45%,在校学生约占41.55%,在职人员中初、中、高级技术人员分布较均匀,以中青年为主,职业覆盖面较广,调查结果比较有代表性。
一半以上受访者认为郑州市人均工资不高,不具吸引力;受访在校生认为郑州市收入消费比偏低,这成为影响郑州市人才引进的重要因素。按照郑州市平均房价14000 元设计问卷,50%受访者认为郑州市房价较高而不利于人才引进,不过也有30%受访者认为郑州市房价不高且有利于人才引进。
调查结果显示,平台机会、产业结构与发展前景、子女教育、收入房价比、行业与政策环境等是选择就业创业城市的前五位影响因素,说明高层次人才对职业发展前景比较看重,重视工作环境及基础教育水平。在河南省外人才调查中,83%的受访者并不了解郑州市招才引智相关政策,说明郑州市人才引进政策省外宣传力度还不够。
在对郑州市产业发展水平的调查中,约42%受访者认为郑州市产业发展对人才吸引力不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郑州市当前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一定程度上影响郑州市对省外人才的吸引力。调查表明,郑州市科技创新水平、生态宜居环境、基础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等对人才吸引力一般,没有优势。在与其他一、二线城市的比较调查中发现,仅18%受访者认为郑州市与东部二线城市相比人才竞争力不足,50%以上受访者认为郑州市在中西部城市人才竞争力较高,仅5%认为不足,60%受访者看好郑州市未来城市地位和发展前景,近60%受访者有意愿到郑州市就业创业。
对郑州市人才吸引力综合指数(100 为最满意)的综合调查中,近70%受访者认为郑州市人才吸引力综合指数在70 分以上。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乡土情怀是人才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对省外人才的调查中,我们并没有特意选择河南籍调查对象,但有一半左右调查对象家乡在河南,有意愿到郑州市就业创业的省外受访者中可能绝大部分都是河南籍,郑州市对河南籍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与国内重点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相比,郑州市人才竞争力以及未来城市地位和发展前景在受访者心目中占比总体较高,对正大力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郑州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有利的外部环境;郑州市现有人才对人才政策、发展环境、工作条件等总体比较满意,这恰恰也是人才引进时大家比较关心的部分问题。这些结果表明,郑州市人才工作有基础、有优势,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
一是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从人才总量和类别来看,全市人才总量占人口比例不高,人才规模不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高端人才缺乏,人才国际化、开放性不够,人才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从年龄结构来看,郑州市人才结构呈现年轻化特点,年轻化的人才队伍有优势,但成长为领军人才需要一定时间,产业和城市发展同样需要更多的领军人才。从行业分布来看,大部分人才集中在第二、三产业,引进人才工作单位所在行业领域与郑州市既定人才引进目标不完全符合。当前,郑州市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优化需要与之匹配的人才供给,人才、产业、城市发展互促互进良性循环仍需大力推进。二是人才引进环境不优。人才引进环境主要涉及工作和生活环境等,郑州市目前工作与生活环境满意度水平不高。三是人才引进政策趋同。通过对国内多个城市人才政策进行梳理发现,人才引进政策呈现趋同现象,主要集中在:对高层次、高科技人才引进的需求紧张;激励政策及力度有较高相似性;人才引进渠道大致相同。
政府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时,应将人才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统筹起来考虑。对许多类型人才来说,更关心的可能是物质待遇和个人发展,直接的资金补贴可能有效,但对于高端人才来说,其关注的还包括一个地区整体的“软环境”,包括软环境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也应该作为政府人才工作的重点之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根据需要适时调整人才政策,提升城市人才比重的同时,引导调整人才结构,提高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动态匹配度,助推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吸引更多、更高层次人才进驻,人才与产业同步共振,形成良好的人才、产业、城市发展互动局面。
人才政策应该如何与人才所在单位政策协同,使政策激励效应达到最大化,是政府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时应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应构建政企人才需求联动机制,精准掌握当前和未来人才需求状况,分类制定不同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对企业人才引进的激励力度,将用人单位纳入人才政策奖补范围,调动用人单位引育人才的积极性。通过政企协同配合,在逐步满足现实人才需求的同时,储备产业发展未来急需人才。
政企同力,提升人才工作待遇。受访者普遍认为工资待遇偏低,收入房价比对人才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政企应同力提升人才工资待遇,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保障人才安居乐业。加大投入,提升科创水平。受访者认为郑州市科技创新水平吸引力一般,没有优势,近一半受访者认为科技创新经费投入非常重要,显示出人才对平台、团队、经费等投入的重视。调查表明,很大比例人才集中在高校、院所等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研究单位,这些单位不仅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变和科创水平提升,更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镇,加强对驻郑高校、科研院所的建设,自建或引进更多高水平院所,增强城市自身人才培育能力,加大高新产业投入资源,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对提升郑州市科创水平和吸引力、推动郑州市高质量发展来说都非常重要。
近几年郑州市人口拥入量居全国前列,城市人口膨胀较快,公共资源需求大但总体相对紧张。人才保障体系以现有公共资源为基础,虽然近年来郑州市在人才公寓、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持续加大建设力度,但受总体公共资源紧张的影响,公共资源向人才倾斜的力度仍显不足,部分配套政策无法同步落实。应加快公共资源建设,如人才公寓建设、新建学校和医院建设,构建不同其他城市的差异化优势,提高人才保障水平。应简化程序,提高政务服务水平,能落实的各类人才优惠政策应及时落实、尽快兑现。制定政策,推动用人单位更好地关心、服务人才,构建人才服务联动机制,提高人才服务效率和水平。
通过政企配合,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城市建设需要,适时评估人才引进政策,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匹配度和吸引力;完善人才评价和晋升机制,建立或完善公平合理、不同行业类别精细灵活的人才评估、考核、奖惩、晋升机制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项目、平台立项评审制度,进一步改善人才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让郑州成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热土。
宣传不到位,再好的政策吸引力也会大打折扣。针对省外人才的调查结果表明,郑州市人才引进政策宣传力度急需加强。应借助不同渠道,广泛宣传郑州市人才有关政策和优势成效,将人才政策宣传和城市宣传结合起来,让城市美誉度与政策影响力在相互作用中得以共同提升,让更多人才尤其是省外河南籍人才关注郑州、了解政策、选择就业创业,提高人才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