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中林
到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我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父亲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父亲的确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我对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种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了,不要我们负担。
我循声走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
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們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
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枯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节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第4期,有改动)
巧学一技
叙事中进行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细腻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一个个传神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选文中,“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这样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天气的酷热难耐。“我”走进棉田,看到父亲“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两只手“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他“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这些动作、外貌和环境等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的艰辛和劳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朴实、坚忍不拔的老父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