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育娟,郭聪娟,谢颖飞,张亚素,任 丽,高 潮,郑 峰
(1.咸阳市植物检疫站,陕西 咸阳 712000;2.咸阳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陕西 咸阳 712000;3.三原县农业科学技术中心,陕西 三原 713800)
咸阳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是陕西省小麦主产区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9.2×104hm2,总产量大约85×104t。近年来,随着气候、种植制度、土壤类型、小麦品种等的变化,有害生物种群也发生了变化,主要病虫害呈加重态势。由于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的持续推进,对小麦病虫害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对提高植保防灾减灾水平,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有重要的意义。
调查显示,2012年—2021年,咸阳市小麦种植面积逐年递减,部分病虫害发生面积却逐年增加,常年发生的主要病害有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等,虫害有小麦蚜虫、红蜘蛛、吸浆虫、地下害虫等(见表1、表2)。这些病虫混发、并发,严重威胁着小麦生产安全和品质安全。
表1 咸阳市2012年—2021年小麦病害发生情况Tab.1 The occurrence of wheat diseases from 2012 to 2021 in Xianyang City
表2 咸阳市2012年—2021年小麦虫害发生情况Tab.2 The occurrence of insect pests in wheat from 2012 to 2021 in Xianyang
1.1.1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一类农作物病害,流行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一般年份中等偏轻发生,年均发生面积6.77×104hm2,防治面积12.64×104hm2次。2020年偏重发生,南部县区局部重发生,是咸阳市2012年以来发生程度最严重的一年,发生面积15.73×104hm2,防治面积33.33×104hm2次。
1.1.2 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一类农作物病害,从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生,严重发生时可造成30%以上的产量损失。一般年份轻发生,年均发生面积3.78×104hm2,防治面积7.17×104hm2次。2018年中等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常年,发生面积7.73×104hm2,防治面积13.73×104hm2次。
1.1.3 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陕西省二类农作物病害,是一种由气流传播的病害,发病适温为15℃~20℃,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近年来,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逐年增加,一般年份偏轻发生,年均发生面积7.19×104hm2,防治面积9.41×104hm2次。2021年中等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常年,发生面积9.73×104hm2,防治面积13.4×104hm2次。
1.2.1 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是我国一类农作物虫害,吸食小麦的汁液,致使千粒质量下降,一般可减产20%~30%,严重者可达50%左右。常年中等发生,年均发生面积19.17×104hm2,防治面积21.01×104hm2次。
1.2.2 小麦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是陕西省二类农作物虫害,主要以春季为害为主,刺吸小麦叶片汁液,一旦被侵害导致植株矮小,发育不良,重者干枯死亡。2012年以来,常年偏轻发生,年均发生面积15.72×104hm2,防治面积10.7×104hm2次。
1.2.3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是陕西省二类农作物虫害,分布于我国高纬度小麦种植区,在小麦生产中较为常见,严重时可造成绝收。一般年份轻发生,年均发生面积5.22×104hm2,防治面积8.01×104hm2次。小麦吸浆虫在咸阳发生具有周期性,每隔20~30年就要暴发成灾,需要2~3年才能有效控制。2012年进入新一轮暴发期,2013年中等发生,局部重发生,是咸阳1985年以来发生程度最严重的一次,发生面积12.92×104hm2,防治面积18.67×104hm2次。
1.2.4 小麦地下害虫
小麦地下害虫是陕西省二类农作物虫害,由于种类多,在土中栖息,隐蔽为害,发生规律复杂,是国内外公认的难以防治的重大害虫。播种时未采取种子包衣的麦田,小麦出苗后的缺苗和枯死率一般达10%~20%,严重地块枯心苗率达30%~50%。咸阳市为害小麦的地下害虫发生在小麦秋苗期和返青后至灌浆期,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一般年份偏轻发生,年均发生面积9.53×104hm2,防治面积6.24×104hm2次。2021年中等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常年,发生面积13.73×104hm2,防治面积8.13×104hm2次。
咸阳市小麦病虫害防控坚持“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分类管理、科技支撑、绿色防控”的原则,在准确监测的基础上,根据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主攻对象,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组织应急防治,强化科学用药,提高防效,保障小麦生产和质量安全。
以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和地下害虫为重点,在播种前,用8%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250或48%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1∶800包衣,或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按药、水、种子比1∶4∶250包衣,或32%戊唑·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按药、水、种子比1∶6∶300包衣后,阴凉处放置3~6 h后播种,防治地下害虫、蚜虫等;用10%甲柳·三唑酮乳油药种比1∶250拌种,拌匀后2~3 h播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等;土壤处理用3%辛硫磷颗粒剂2.5 kg拌过筛细干土15~20 kg,结合播种随种子溜入土中,防治地下害虫,兼防小麦吸浆虫等。
以小麦条锈病为主防对象,兼防小麦蚜虫和麦蜘蛛。小麦条锈病在监测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早春预防为主的应急防控,动员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当发现1片发病叶片时,对半径50 m范围内的小麦进行喷药防治,发现1个发病中心时,对半径500 m范围内进行喷药防治,防控药剂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25%丙环唑乳油或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等;对小麦蚜虫,当百株蚜量达到500头时,应进行重点挑治。防治麦蚜每0.067 hm2用30%氯氟·吡虫啉悬浮剂4~6 mL,兑水30 kg喷雾防治;对麦蜘蛛,当平均33 cm行长螨量200头以上时,每0.067 hm2用30%联苯·吡虫啉悬浮剂3~6 mL,兑水30 kg喷雾防治。
坚持突出重点区域和主防对象,严把防治适期,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引领发动群众,大面积实施小麦“一喷三防”。近年来,随着气候不断发生变化,咸阳市小麦“一喷三防”防治适期相比之前有所提前,南部兴平、武功、泾阳、三原、礼泉等县区一般在4月20日—5月5日,北部彬州、永寿、长武等县一般比南部县区晚7~15 d,第一次喷药7 d后,进行防效调查,必要时再防1次。主防对象为小麦吸浆虫、麦穗蚜、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等。防治虫害每0.067 hm2可选用45%毒死蜱乳油20 mL+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 g、30%联苯·吡虫啉悬浮剂10~15 g或30%氯氟·吡虫啉悬浮剂10~15 g;防治病害每0.067 hm2可选用45%戊唑·咪鲜胺悬浮剂30~40 g或20%三唑酮乳油65~90 mL;预防干热风、植株早衰每0.067 hm2可选用99%磷酸二氢钾100 g或0.01%芸苔素内酯10 g等。选择晴朗无风天气喷药,如遇阴雨,增加喷防次数,确保防治效果。
农业部门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微信、短信、QQ、快手、抖音、公众号等多种现代传媒平台发布病虫动态信息,广泛宣传普及小麦病虫害防控知识,增强农民群众的防控意识,营造良好的防病治虫夺丰收的舆论氛围。在小麦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组织农药门店人员、种粮大户和农民群众开展农药科学使用、新农药械维修与使用、植保无人机飞手、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等专题培训,大力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和农药减量化有机统一。
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大局,小麦生产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石。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俄乌战争和自然灾害叠加引发全球粮食安全危机,也将直接威胁我国粮食安全。各级党政领导应高度重视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将重大病虫害防控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同时,应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专项资金的监管,专款专用,各级财政严禁挤占、挪用防控资金。
在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县区,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制,实行分片包抓。以县级领导包镇、镇级领导包村、农业技术干部驻村指导的模式,确保落实防控任务。乾县是咸阳市小麦生产第一大县,在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中的经验值得借鉴。2020年,乾县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2.6×104hm2,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74%,发生程度中等偏重,局部重发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全力做好防控工作。在小麦条锈病防治的关键时期,县级领导包抓镇(办),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全力督导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镇(办)领导包村,县农业农村局全力投入到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中来,下属每个单位包抓一镇,每个同志包抓一村。每个村配备1名农业技术干部,全程指导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小麦重大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年份,仍然取得大丰收。
坚持绿色防控理念,开展药剂试验,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做到防控成本与产量效果并重。依据小麦病虫发生规律,把握关键节点,在重点区域,实施生物监控措施,继续实施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加快配置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设备,不断探索完善预警模型。加快生态控制、理化诱控、生物防治、高效低风险农药等绿色防控综合技术应用推广,使小麦病虫监测防控逐步向定量化、精准化、信息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