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婉娥,廖晓婷,郑志阳
(惠安县气象局,福建 惠安 362100)
枇杷又称卢橘,是蔷薇科枇杷属植物,原产于我国亚热带地区,种植历史悠久。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枇杷生产大国,年产量38.79×104t,栽培面积约1.14×104hm2,占世界总产量及总种植面积的60%以上,因其叶形似琵琶而得名,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1]。枇杷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营养丰富,有止咳、化痰、润肺和健胃等功效,是很好的营养和保健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惠安县地处福建沿海,台湾海峡中部,为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温高,光照充足且降水充沛,十分适合枇杷种植。目前栽培品种主要有解放钟、长红3号、早种6号、大吾青4类。惠安县近些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其中低温冻害、干旱、雨涝、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枇杷生长极为不利,因此研究其气候特点与高效栽培技术,可为今后合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趋利避害科学发展枇杷种植,获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枇杷树生长迅速,投入少,结果期早,产量高,栽后3年树冠高达1 m以上,可以始果,10年后进入旺产期。枇杷较耐寒,年平均气温在12℃~15℃的地方即可栽种,成年树在冬季-18℃时枝梢尚无冻害。
枇杷枝梢抽生季节与生长周期因各地气候不同而有所不同,部分条件枇杷树次年可以抽生4次。其中以春、夏、冬梢为主,秋梢为次。春梢抽生期在2月上旬—3月中旬;夏梢抽生期在5月上中旬—6月下旬;秋梢抽生不固定,一般在7月—10月,但许多老树往往不抽秋梢;冬梢抽生期在11月上旬,主要发生在结果枝。
枇杷花芽分化属夏秋连续型,不同枝梢分化时间不同。枇杷花芽开始分化与落叶同时进行,从夏秋开始花芽分化,到翌年春季开花。此外,枇杷开花特点有:冬季低温时开放;花期约3~4个月,开花顺序是从下部开始,自下逐渐向上,平均花期47~84 d,当温度在11℃~14℃时开花最多,10℃以下则花期延长。由于枇杷花期长,前期开花会遇到低温遭受冻害,结果率低,但果形与品质均好于后开花者;花量多,坐果少。枇杷花虽多,但坐果率最多只达17%。在农业实际应用中,高于5%就可满足要求,因此一般枇杷产量较稳定[2]。
光照是枇杷果树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分不可缺少的因素。枇杷幼苗时期喜散射光,适当密植相互遮荫或搭荫棚,更有利于幼苗生长。成年树要求足够光照,以利花芽分化、果实发育、着色和促进成熟。但果实由绿转黄时,强烈阳光直射果面易造成灼伤,使果皮呈焦糊状,降低品质和产量。
惠安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044.7 h,各月日照时数分布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全年日照时数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惠安县3月平均日照时数120.0 h,4月平均日照时数为130.9 h,作物旺季的4月—10月各月平均日照时数198.3 h;其中7月在一年中日照时数最长,平均268.5 h,8月次之,月平均247.7 h;进入9月—11月后,月平均日照时数192.6 h,12月平均141.5 h;完全能满足枇杷生长发育对光照条件的需求。
图1 惠安县1991年—2020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Fig.1 The average sunshine hours of each month in Hui'an County from 1991 to 2020
温度是果树种植的主要气象因子之一,对果树分布、生长发育有明显影响[3]。研究表明,枇杷不同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能力各异,开花期要求温度为0℃~20℃,花粉授粉受精的最适宜温度是20℃~24℃。果实成熟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中旬,同时要求日平均空气温度≤35℃。
惠安县月平均气温以8月为最高峰向两边下降,2月平均最低气温,为12.4℃,月平均最高气温最高是8月,为27.9℃;年平均气温20.6℃,无霜期高达306 d,初霜冻最早在11月末,个别年3月中旬仍发生晚霜冻。3月以后气温回升快,到4月下旬时,平均气温达19.5℃,5月继续上升,平均气温22.7℃,6月—8月间月平均气温27.2℃,其中一年中以8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7.9℃。气温在9月下旬开始下降,昼夜温差增大。9月—11月平均气温23.3℃,11月平均19.5℃,12月平均为14.9℃。
水是枇杷果树各个器官的重要基本组织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和伸长都必须在水分充足情况下进行。惠安县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 089.6 mm,降水量在年内分布不均,秋冬降水偏少,月平均降水量总体呈现双峰型见图2。初峰为6月(182.4 mm),次峰为8月(135.0 mm)。3月—9月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是丰水季。其他时间降水量较少,仅占全年的20%。总之,正常年份自然降水可满足惠安县枇杷生长发育需求。
图2 惠安县1991年—2020年各月平均降水量Fig.2 The average monthly precipitation of Hui'an County from 1991 to 2020
枇杷花期在冬末春初,冬春低温影响其开花结果。气温-6℃时对开花、-3℃时对幼果即产生冻害。受冻后植株气孔关闭,细胞间隙结冰,扩散阻力加强,植株突然停止吸收二氧化碳,酶活动受限,光合作用降低,最终导致植物器官出现严重的损伤,甚至出现死亡现象。对惠安县气候总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惠安县全年较为温暖,但冬季受冷空气影响会出现严重的霜冻灾害,给枇杷生产带来不良影响。如2016年1月23日出现50年一遇低温,全县大部分地区温度在0℃以下,最低温度达-3.4℃,枇杷遭受严重冻害。所以要根据天气预报,结合冷空气强弱,对果园灌水、树冠喷水或在田间释放烟幕等,对果园小气候进行改善,增加土壤温度,以减轻和避免低温冻害危害。
枇杷喜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要求在1 000 mm以上,且分布较均匀。土壤或空气过干燥时,不利于新梢发育、花芽分化和果实肥大,故枇杷最忌秋冬旱。干旱是惠安县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等级的旱情发生,有“四季皆旱,十年九旱”之说。灌概是最有效的抗旱措施,能短时间内大范围调节土壤水分,改变作物的土壤水分供应,缓解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
枇杷属既怕旱又怕涝的亚热带常绿果树。枇杷在受涝害后,植株地下部根系变黑,地上部落果落叶,严重时造成整株或成片死亡。因此平地或低洼地枇杷园常出现积水受害情况。惠安县5月—6月为梅雨季,7月—9月为台风季,是一年中降水最多时段。5月—6月年平均暴雨日数为3 d左右;7月—9月年平均暴雨日数为2~3 d,来势凶猛造成洪涝灾害。如1999年10月9日降水量311.5 mm。降雨多易造成积水,影响根系发育。为防止洪涝灾害,应选择排水良好地段栽培,对于低洼易积水的枇杷园,应修好排水设施,田埂应开口,保证雨后园中无积水。同时,暴雨灾后应抓紧疏导,排除积水,降低土壤和园内空气湿度。
大风是枇杷栽培的限制因素之一。枇杷树冠高大,根系分布较浅窄,抗风能力弱。据统计,惠安县面临台湾海峡,大风频繁,年平均大风日75.16 d。枇杷在花期遇大风会影响开花传粉,受精不利,造成花果脱落。展叶初期遇上大风,新梢尚没有完全木质化,易被强风吹折。果实膨大期遇上大风,将果枝折断而减产歉收。故在建园时应选择背风处或周围人工培植防护林,减少大风危害。遇台风天气来临前,对风口处的枇杷加固立柱,台风过后扶正植株,对断枝修剪并根际培土,促使受损根系尽快恢复。
枇杷树盘覆盖,能克服和改变许多不利土壤因素,既可保墒提湿,又能阻隔冷空气入侵,保持和提高地温,防止和减轻霜冻,为果树生长发育创造较好环境条件。树盘覆盖采用黑色薄膜增温效果更明显,覆盖时间从11月—翌年6月,土温可增加4℃~5℃。7月—9月气温升高,可改用稻草覆盖,覆盖前进行一次松土、施肥、清耕,冬肥、春肥在覆盖前一次施足,以免在中途揭开覆盖物。
4月—6月惠安县正处于前汛期,降水量相对集中,枇杷果园极易积水,发生涝害。此期务必加强在雨季来临前的清园配套措施,完善排水设备,尤其要注意强降水过后及时排水防涝,防止根系遭受侵害及病虫害传播。
惠安县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少雨年份降水量不及多雨年份的50%,由于降水量分布不均而出现短期干旱。枇杷属于怕旱作物,若持续10 d以上无降水,要及时喷水灌溉,增大土壤含水量,降低果园温度,降低干旱对枇杷生长发育的阻碍,提高产量。
对枇杷园有计划地增施肥料,可以增加枇杷叶片营养水平,促使新梢抽生,培养母枝结果,使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减少大小年结果。农家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长期施用,对改良枇杷园土壤、提高果实品质有重要作用。国内外果树生产经验证明,枇杷栽培只有施用农家肥料(有机肥),配合施用适量化肥,才能生产出高优枇杷果品[4]。
枇杷病虫害种类较多,而且一般多混合发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灰斑病、斑点病、角斑病、炭疽病、白纹羽病;常见的虫害主要有瘤蛾、舟蛾、梨小食心虫、介壳虫、若甲螨。病虫害危害后不仅使枇杷产量降低,树势削弱,同时影响果实品质,给枇杷生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做好防治枇杷病虫害工作,根据病虫害发生规律,做到合理用药,提高枇杷高产及果实质量。
从枇杷生长对气候条件要求和惠安县气候特点分析可以看出:惠安县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枇杷生长,但要防止低温冻害、干旱、涝害和风害等不利气象灾害对枇杷关键生育期的影响。随着大气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重大气象灾害对果业的影响明显增强[5]。因此,合理规划枇杷种植区域,积极规避不利气候条件和灾害的影响,掌握好枇杷栽培管理技术,是促进枇杷增产增收、提高种植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