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毒血症的流行特点、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2022-12-08 07:18熊彬欣
畜禽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羊肠毒血症患病

熊彬欣

(云南省蒙自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蒙自 661100)

0 引言

在我国养殖业现代化规模和发展的过程中,羊作为一种主要的养殖群体,传染病的发病概率显著提高,羊肠毒血症是羊群感染了D型魏氏梭菌所引发的急性传染病,易感群体以绵羊为主。D型魏氏梭菌通过羊只肠道进行大量繁殖,释放出大量的毒素。患病山羊在临床中会出现肾脏软化、腹泻、麻痹等一系列的症状。羊肠毒血症病发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对我国养羊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通过探讨羊肠毒血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以便为今后我国羊肠毒血症的诊断治疗以及防控提供参考。

1 羊肠毒血症的病原体特征及病发机理分析

1.1 病原体特征

魏氏梭菌在生物学上被称为产气荚膜梭菌,本质上是一种厌氧性质的革兰阳性粗短大杆菌[1]。动物感染魏氏梭菌之后,可以在机体内形成荚膜,且病菌的芽孢位于菌体的中央位置。结合魏氏梭菌在动物体内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外毒素类型的差异,可以将魏氏梭菌划分为A、B、C、D、E 5个类型。引发羊肠毒血症的魏氏梭菌是D型魏氏梭菌,这种致病菌可以在羊只的肠道内形成芽孢,并且消化道是病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各类较为常用的消毒剂对于D型魏氏梭菌均具备良好的杀菌效果,但在芽孢形成之后的D型魏氏梭菌,因其抗逆性得到了明显增强,需要在90℃的环境下进行150 min的灭菌处理,而繁殖体内的病菌则需要在6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15 min的消杀处理。

1.2 病发机理

D型魏氏梭菌在水源、土壤中分布较为广泛,并且能在饲养的草料、健康生羊的消化道和分泌物中存活。在羊群免疫水平相对较高的情况下,D型魏氏梭菌在进入肠道之后,病原菌被胃内的胃酸杀死,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会进入肠道,但这些病原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数量十分有限,并不会对羊只的健康产生影响,最终会以肠内容物的形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在羊群饲养草料突然变更,尤其是从之前的干草料转变为青绿多汁草料,或者是草料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时,则会导致羊群瘤胃内的酸碱度数值有所下降,绝大部分尚未经过消化的淀粉颗粒会进入小肠。在这种情况下,肠道内部的D型魏氏梭菌就会快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的毒素,在进入血液之后会引发羊只肠道的溶血、坏死,最终会出现休克、死亡的现象。

2 羊肠毒血症的流行病学分析

羊肠毒血症常见于成年阶段的羊群,并且绵羊是其中的重要发病群体。D型魏氏梭菌能够在动物的肠道以及生活和工业污水中长时间存在[2]。羊只在食用这些含有病原菌的食物或者是污水之后,则会顺着消化系统进入到肠道的内部,在破坏原有的消化机能的同时,出现病菌快速繁殖并分泌出数量较多的各类毒素。羊肠毒血症具有明显的群发性和散发性并存的特点,D型魏氏梭菌可以在羊群体内持续存活30~50 d。近些年,我国养殖业的病原菌污染水平有所提升,羊肠毒血症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的健康羊只身上,尤其是以6~24月龄的羊只感染之后死亡率最高[3]。羊肠毒血症在春秋季节较为流行,尤其是在气候骤变的潮湿地区发病率更高。羊肠毒血症的显著特点之一便是与羊圈的突然更换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

3 羊肠毒血症的临床症状表现

羊肠毒血症病发时间相对较快、病程较短,在临床治疗中部分病羊甚至在未出现任何临床症状的情况下,便会迅速死亡。在病发之后,患病羊只会出现独自离群、奔跑、卧地不起等症状,并且在临死之前出现腹泻,粪便呈现出水样的黄褐色稀粪状[4]。此外,部分患病羊只也会出现头部后仰、磨牙、全身颤抖,随后陷入休克并死亡。结合病羊在发病之后的症状差异,可以将羊肠毒血症的临床症状划分为抽搐型和昏厥型,这也是由患病山羊体内产生毒素的数量决定的。出现抽搐性临床症状表现的山羊通常会因为腹部胀痛而出现全身性的颤抖、磨牙、口流白沫,随后头部和颈部会出现严重的抽搐现象,会在病发3 d左右死亡。昏厥型临床症状的发病羊只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就是流口水,走路时明显呈现出体力不支的状态,并且羊的眼角膜反射会消失,部分患病羊只会出现腹泻症状。在针对患病死亡的羊只进行剖检时发现,即便其营养状况良好的昏厥型临床症状的山羊,死后的尸体也会迅速膨胀并快速腐败。

4 羊肠毒血症的实验室诊断分析

4.1 触片镜检

在实验室内无菌环境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取样患病山羊的肾脏、心脏和肝脏组织直接进行触片镜检,随后经过革兰氏染色以及显微镜检查之后,可以发现数量较多的粗大杆菌,细菌的两端呈现出钝圆状态并带有荚膜。

4.2 分离培养检测

在实验室的无菌环境下,检测人员需要使用接种环将患病山羊的肝脏、肾脏适当进行取样,随后分别在肝片肉汤和葡萄糖血液琼脂平板上进行接种,并将其放入37°的恒温箱环境下进行8~24 h的厌氧培养操作,最后观察培养出的细菌特性。肝片肉汤培养基在经过8 h的培养之后,会逐渐转变为混浊状态,并产生一定数量的气泡。在经过24 h培养之后,底部会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物。葡萄糖血液琼脂平板的培养基经过8 h培养之后,会长出呈现浅灰色的圆形或者是圆盘型的菌落,且菌落的中间部位会逐渐凸起,并最终形成溶血环或者是双溶血环[5]。在挑去菌落的培养物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之后可以发现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且这类细菌的形态与之前羊只病料组织直接涂片检测所发现的细菌完全相同。

4.3 生化实验培养

在实验室内检测D型魏氏梭菌的过程中,生化实验方式可以利用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等材料,随后便可以生成硫化氢气体,经过甲基红实验、尿素试验之后便可得出是否患病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枸椽酸盐无法应用到D型魏氏梭菌的生化检验中。

4.4 肠毒素检查

在实验室检查病羊肠毒素的过程中,需要取50 mL病死羊只的回肠内容物,并向其中添加150 mL的灭菌生理水进行稀释,在经过均匀混合之后,需要以3 000 r/min的速度进行10 min的离心处理,随后取离心液上清液针对健康家兔进行接种,并同时针对健康的家兔进行同等数量的灭菌生理水注射。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发现,注射病死羊回肠内容物稀释上清液的家兔出现死亡现象,而注射灭菌生理盐水的家兔依旧存活,这也证明病死羊只的肠道内确实出现了数量较多的肠毒素。

4.5 毒素的测定

在确定肠道内存在着大量毒素之后,需要取经过稀释的病死羊回肠内容物稀释上清液1.5 mL,分别与灭菌生理盐水、C型和D型的产气荚膜梭菌抗毒血清,分别取0.5 mL进行全面混合,之后放置在37℃环境条件下进行40 min的综合处理,分别针对家兔进行注射。经过12 h之后可以发现,注射C型抗毒血清以及病死羊回肠内容稀释上清液的家兔先后死亡,其余的注射灭菌生理盐水、D型抗毒血清、回肠内容物稀释上清液混合液的家兔全部存活,由此也不难看出回肠的内容稀释物的上清液中确实含有D型魏氏梭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的毒素。

5 羊肠毒血症的防治策略

5.1 病羊的治疗措施

在羊只出现羊肠毒血症临床症状表现之后,如果病羊的病程发展进程相对较为缓慢,可以使用80万~160万IU的青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治疗,2次/d。同时也需要针对患病羊只进行8~12 g磺胺脒的配合内服,第1天的药物服用治疗需要使用一次性的灌服,在第2天之后则可以将之分为2次进行灌服[6]。养殖人员也可以向患病山羊体内灌服浓度为10%的石灰水,石灰水的具体用量需要结合患病羊只的体重进行变更。羔羊的石灰水用量维持在50~80 mL,成年羊只的用量则需要提高到200 mL,连续治疗1~2次。在对病程进展缓慢的羊只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临床表现针对性地采取镇静、强心、补液等辅助治疗方式。

在患病羊只临床症状表现和发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通常而言,需要使用500 mL的生理盐水、10 mL的VC、20万IU的青霉素8~10支、4万IU的庆大霉素4~6只以及1支20 mL氰化可的松所组成的药液进行静脉注射,2次/d。在羊只同时伴随有酸中毒症状的情况下,需要使用500 mL 5%碳酸氢钠溶液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并配合适当数量链霉素的口服治疗,通常需要连续治疗3~5 d。

因为羊肠毒血症的病发相对较快,并且带有极强的传染性。在养殖人员发现羊只患病之后,需要立即进行隔离处理,并对羊舍内的其他羊只进行隔离排查,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快速扩散。对于确认状态健康的羊群需要立即进行羊圈的更换,并进行紧急的预防疫苗接种措施。

5.2 预防措施

1)在预防羊群感染羊肠毒血症时,养殖场管理人员要对病羊粪便污染的区域进行统一清扫再消毒,避免各种垃圾、杂物影响到消毒效果,可以使用2%的火碱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在日常的羊群养殖管理中,养殖人员要在降温之前为羊群提供保暖措施。冬季气温过低的情况下,需要在地面上铺上垫草,确保羊群在卧地时不会与地面直接接触。另外,羊群感染羊肠毒血症的主要病因还有应激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管理人员需要做好防应激工作,部分羔羊在断乳之后需要长途运输进行售卖,在这之前需要保障羊只拥有充足的饮水,并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和矿物微量元素,可有效避免应激反应。平日羊群放牧时,养殖人员需要避开地势低洼的潮区以及沼泽地带,选择干燥、向阳的高地进行放牧。

2)养殖人员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该病的预防。目前益生菌和益生元的饲料添加剂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微生态制剂。从功能上看,益生菌能够和D型魏氏梭菌进行空间以及营养的竞争,对其繁殖进行有效抑制,确保羊只胃肠道内微生态环境的平衡。给羊只服用益生元可有效利用有害菌无法利用的物质,在羊只口服之后促进其体内益生菌的繁殖,确保在微环境竞争过程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在促进羊只健康生长的同时,降低羊肠毒血症的发病概率。

3)在预防健康羊群感染羊肠毒血症的过程中,疫苗接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养殖人员需要定期针对健康的羊群进行羊肠毒血症疫苗的接种。在接种疫苗之后的1~2周之内就能够产生抗体,3周之后抗体的含量达到高峰,能够有效抵抗各种病菌的感染。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免疫接种的过程中,养殖管理人员要在接种前后的7 d内停止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如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消炎类的药物,避免对疫苗接种时抗体的生成产生不良影响。

6 结语

羊肠毒血症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对我国羊养殖业的发展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D型魏氏梭菌能够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的生活以及工业废水中,并且能够在健康羊只的肠道内存活30~50 d。病发之后的临床症状表现可以分为抽搐性和昏厥型,最终都会导致死亡。饲养管理人员在发现羊只感染羊肠毒血症之后,需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并针对健康的羊只进行免疫接种。同时对患病羊采取针对性治疗,提高患病羊只的存活率。在平日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饲养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羊舍的杀菌消毒处理,并要定期针对健康羊群进行疫苗接种,配合微生态制剂加入饲料中,能够显著提高羊只对羊肠毒血症的抵抗力。

猜你喜欢
羊肠毒血症患病
运用“五多”猫写法把美食写得有滋有味
羊肠汤飘香
羊肠汤飘香
PCT、IL-6、CRP、WBC及其清除率等指标在ICU脓毒血症患者中的作用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ICU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羊妊娠毒血症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
哲理漫画
完形填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