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阳益胃汤治疗发作性睡病研究

2022-12-08 05:51林颖娜李桂侠
陕西中医 2022年8期
关键词:羌活升阳独活

林颖娜,李桂侠,朱 丹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发作性睡病(Narcolepsy)以日间发作性嗜睡、猝倒发作、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一种终身性睡眠障碍疾病,我国发病率0.04%[1-2]。笔者在临床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发作性睡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心得体会与同道分享。

1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3]”。在临床上,升阳益胃汤用于诸多系统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眩晕、不寐、重症肌无力,外科疾病中荨麻疹、乳腺炎等,以及发热[4]、盗汗、郁证、水肿、虚劳、咳嗽等辨证为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虚实夹杂证[5-6]。

2 升阳益胃汤治疗发作性睡病

升阳益胃汤在内科疾病中应用范围广泛,李赤群[7]曾报道两例升阳益胃汤治愈发作性睡病的案例,至今三十余年临床上很少见到相关报道。白文等[8]研究发现发作性睡病患者主要证候类型为脾虚湿困(83.6%),笔者运用升阳益胃汤健脾升阳、化浊开窍,常获非常之效,现将几点粗浅认识报告如下。

2.1 中医学病因病机 发作性睡病五联症[9]:白天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睡前幻觉、睡眠瘫痪、夜间睡眠不安。其中70%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猝倒,30%~50%的患者存在睡眠瘫痪,20%~40%存在睡眠幻觉,90%存在夜间睡眠不安。除了五大主症之外,急躁易怒、形体肥胖、神疲乏力是最常见症状。发作性睡病中医属 “多寐” “晕厥”“嗜卧” “嗜睡”等范畴[10-11]。病因病机为:脾胃气虚,痰湿阻窍、肝郁火旺。

2.1.1 脾胃气虚:《黄帝内经》认为多寐乃因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所致,其留于阴的原因,则是阴盛而卫气为阴所困之故,此即《灵枢·口问》所谓:“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12]。《黄帝内经》云:“气足者不思食,神足者不思睡。”发作性睡病患者白天不可抗拒地入睡、时有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是脾胃气虚、清阳不升、神气不足的表现。《灵枢·五味》有“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气虚弱,则心神失养,心主喜,“喜则气缓”,心神失守,出现大笑后肢软无力,甚至瘫倒。心脾两虚,故见白日多眠而夜寐入睡困难,易醒、多梦,肌肉抽搐、易惊、夜间睡眠不安等的症状。脾主四肢,脾病而四肢不用,每逢情绪变化,气机升降失调,则见肌肉无力,重者发为猝倒。脾虚气不周运或气滞血癖,凝阻经脉,可发为睡瘫。

2.1.2 痰湿阻窍: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不运,湿邪内生,阻遏清阳之气,清气不升,不能濡养四肢百骸,故见疲乏无力,嗜睡难抑、形寒肢冷。《血论》云:“倦怠嗜卧者,乃脾经有湿也。”本病患者超重或肥胖比例高达86%[13]。肥人本多痰湿,脾虚运化不利,湿困脾阳,清阳不升、痰浊上蒙清窍,神机失养,故见猝倒。

2.1.3 肝郁火旺:情绪激动也是猝倒的诱发因素,如大笑、大哭、愤怒、焦虑、恐惧等均可以诱发,甚至回忆起愉快或激动的情景也可能诱发猝倒的发作。除了发作性睡病的五联症,急躁易怒是发作性睡病的最常见症状。青少年时期学业压力大,容易出现肝气郁结,肝郁化火。怒则肝气上逆,肝阳化风;惊则气机逆乱,心神不敛,肝血不藏,内生虚风;素体脾胃气虚加之肝郁火旺,肝风内动,风邪夹痰,上扰神明,故见心神不宁,多噩梦、猝倒、睡眠幻觉、睡眠瘫痪等症状[14]。胡学军等[15]研究发现升阳益胃汤可以改善抑郁、焦虑情绪。

2.2 现代医学发病机制 发作性睡病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睡眠障碍[16],临床分为1型和2型,即伴(1型)和不伴(2 型)下丘脑分泌素(Hypocretin,Hcrt)降低的发作性睡病。1型发作性睡病猝倒发作和嗜睡的神经机制越来越清晰[17],是由于Hcrt神经元选择性缺失、Hcrt含量减少所致[18]。2型发作性睡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发作性睡病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具有高度相关性[19]。另外,病毒感染也可以增加发作性睡病的危险[20]。

2.3 升阳益胃汤的药理研究 升阳益胃汤由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白芍药、防风、羌活、独活、陈皮、茯苓、泽泻、柴胡、白术、黄连等组成。方中黄芪为君药,人参、半夏、炙甘草为臣药,共奏健运脾胃、升发阳气之功。半夏、陈皮理气和胃、燥湿化痰,气化则湿行,与参、芪、甘草配伍,升中有降,降中有升,调畅气机使水谷充盈。因生半夏对人体消化道黏膜有刺激性作用,临床用炮制过的法半夏。茯苓、白术、泽泻健脾化湿,以祛脾虚所生之湿。佐以独活、羌活、防风等,风药能祛风除湿,助气行血,又可助参、芪升发脾胃清阳。柴胡、白芍疏肝解郁,疏肝有助于健脾,于土中泻木,又白芍酸收,和营血,可制柴胡、防风、羌活、独活辛散之性。少佐黄连之清热燥湿,以除湿郁所化之热。

全方升降、寒温并用[21],除湿与和营并用,补中有散,散中有收,使气足阳升,正旺而邪祛。补益药与风药相须为用,且补气而不气滞,升散而不耗气。全方共奏益气升阳、升清降浊、清热除湿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升阳益胃汤中黄芪、人参、甘草具有平衡神经功能、提高记忆力、抗疲劳的作用[22-23]。半夏可显著降低其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振幅,增加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A型受体(GABAA)mRNA的表达,上调GABAA受体数量,减少猝倒的发生[24]。羌活、独活挥发油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加脑血流量[25],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2.4 临床应用要点

2.4.1 把握证型和主症:重视方证辨证和把握主症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并结合升阳益胃汤药物分析,认为升阳益胃汤所治之证为脾胃气虚、痰湿阻窍、肝郁火旺之虚实夹杂证,其主症有五:一为白天嗜睡、猝倒、夜寐不安。二为神疲倦怠、兴趣减少、动力缺乏。三为情绪低落或急躁易怒、记忆力、反应力慢,注意力不集中。四为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面色萎黄,体形偏胖或偏瘦。五为舌淡胖有齿痕、苔腻。大便稀或大便干而难解,小便正常或频多、小便颜色或清或黄,脉细弱或滑。凡发作性睡病符合上述方证者,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效如桴鼓。

2.4.2 药物剂量:原方中重用四味药物,分别为黄芪二两,半夏、人参、炙甘草各一两。黄芪用量最大,临床通常用30 g,取其补中益气之功。半夏、人参、炙甘草用量次之,由于人参价格昂贵,临床用党参代替人参,《本草逢源》曰:“上党人参,虽无甘温峻补之功,却有甘平清补之力,亦不似沙参之性寒,专泄肺气也。”党参常用量15~20 g,法半夏用量9 g,炙甘草用量15~20 g,与黄芪配伍共奏健脾益气之功。原方中补气药和风药比例为2∶1,故柴胡、防风、羌活及独活用量较小,通常为10~12 g,助脾胃之阳气升发,祛风除湿。配伍少量陈皮、茯苓、泽泻化痰除湿,使湿邪有出路。黄连苦寒燥湿,在甘辛温药中用少量,通常用3~6 g,“从者反治,从多从少,观其事也”,为反佐法。笔者在临床应用中,重点观察大便的性状调整用药剂量。大便偏稀者,用炒白术30 g,大便偏干者,用生白术30 g。同时将独活、羌活用6 g。

2.4.3 随症增减药物:发作性睡病伴随症状较多,临床使用该方时,应灵活加减。嗜睡者,加石菖蒲10 g开窍醒神,菖蒲一药,王孟英曾赞之曰:“舒心气、畅心脉、怡心情、益心志……去痰秽之浊而益宫城,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伴有猝倒者,加郁金10 g化浊开窍,郁金在《本草纲目》中有单用治疗晕厥的记载[26]。伴有失眠,夜间眠浅,易醒者,加炒酸枣仁、柏子仁各30 g、夜交藤15 g等养心安神。伴有多噩梦、睡眠幻觉加龙骨、牡蛎、珍珠母各30 g,琥珀3 g安魂定志。伴有情绪急躁、兴趣减退等加羚羊角粉0.3 g(分冲),牡丹皮、香附各10 g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伴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加益智仁、远志各10 g以强心益智。伴有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者加鹿角胶、桂枝、菟丝子各15 g,巴戟天10 g以温肾壮阳散寒。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16岁,反复发作难以抑制的睡眠,于2020年6月20日初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白天嗜睡,在进食时、行走中、课堂上难以控制地进入睡眠状态。在情绪激动,尤其是大笑时即感双下肢不能站立,时有肌无力,猝倒入睡,持续10 min至2 h,事后能回忆。伴有夜间睡眠质量差,多梦易醒,白天嗜卧,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时有急躁易怒,口干口苦。食欲可,夜尿频,大便调,舌淡红,苔黄腻,脉沉细。体格检查正常。中医诊断:多寐。西医诊断:发作性睡病。辨证:脾肾阳虚,痰湿内生。治法:补脾益肾,升阳祛湿。方用升阳益胃汤加减,处方:黄芪、柴胡、茯苓、泽泻、鹿角胶、菟丝子各15 g,党参、陈皮、白芍、独活、羌活、甘草、石菖蒲、郁金、远志各10 g,麸炒白术20 g,清半夏9 g,防风、黄连6 g,炒酸枣仁30 g,14剂,水煎服,1剂/d,分2次温服。

7月4日二诊:服上方14剂后,白天不可抗拒地进入睡眠症状有明显改善,自觉夜间睡眠质量明显好转,夜里醒的次数由4~5次减少至1~2次,醒后可再睡,夜尿频、形寒肢冷症状也减轻,但仍有猝倒、噩梦,故上方去鹿角胶、菟丝子各15 g,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 g,羚羊角粉0.3 g冲服。14剂,水煎服,1剂/d,分2次温服。

7月18日三诊:继服14剂后,猝倒次数明显减少,白天嗜睡减少,神疲乏力改善,时有急躁易怒,加牡丹皮10 g。

8月2日四诊:白天难以控制地入睡症状继续改善,猝倒次数明显减少,夜间睡眠质量改善。以升阳益胃汤加减继服半年,诸症消失,1年后随访,未再发。

按:本案患者16岁,学习压力大,多思则伤脾,脾虚失运,湿浊阴邪内生而上迷心窍,内困卫气之运行,故睡眠不可抗拒;脾气虚弱,生化乏源,则嗜卧嗜睡,神疲乏力;脾虚无力运化水湿,湿为阴邪,损伤脾阳,久则累及肾,可见脾肾阳虚,精血不足,髓海空虚,元神失养,导致嗜睡、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夜尿频。方中升阳益胃汤补脾益气,升阳祛湿,鹿角胶、菟丝子温补肾阳。《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云:“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土虚则木失所荣,肝失柔顺之性则急躁易怒、坐卧不安;酸枣仁、生龙骨、生牡蛎、远志安神定志;牡丹皮、羚羊角粉清泄肝火;石菖蒲、郁金化浊开窍。全方共奏健脾益气、温肾助阳、化痰开窍之功。

4 结 语

发作性睡病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用精神兴奋剂、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缓解症状。虽然治疗机制清楚且短时间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多,安全性低,容易产生耐药性。中医治疗发作性睡病,强调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安全性以及治愈性均优于西医治疗[27]。中医认为发作性睡病是由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痰湿阻窍、肝郁火旺所致。郎奕等[13]对发作性睡病近10年中医证候特征进行分析也发现,肝郁气滞、脾虚气滞、肝脾不调、脾虚湿困证贯穿始终,并且气虚、湿、痰、火热证近年显著增加,认为疏肝解郁、健脾祛湿需贯穿疾病全程。升阳益胃汤健脾除湿、化痰开窍、疏肝泻火,治疗发作性睡病药证相符,临床应用时注意结合五大主症,再根据伴随症状随症加减药物,庶能奏效。

猜你喜欢
羌活升阳独活
独活寄生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观察
观察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腰痛临床疗效
等风来
羌活治风湿的故事
不同基源羌活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独活入味
羌活属植物在不同海拔引种的生态适宜性研究
IBM将启动 史上最大收购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痛80例
升阳通降法治疗胃下垂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