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伙伴关系论断及其价值*

2022-12-08 06:56刘亚兰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伙伴关系外交

亢 升,刘亚兰

(华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510641)

随着中国深化改革和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综合国力持续上升,中国的外交与对外关系在遵循韬光养晦方针的同时,“积极有为”的表征和特点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从“发展外交”走向“大国外交”,并以“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契机,开始了开放发展的新征程。中国在对外关系上的新变化和新动向逐渐引发了国际关系的新调整新变化,引起了部分西方大国和周边国家的疑虑。基于此,如何扩大国际“朋友圈”或者说构建全球伙伴关系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与国际统战工作的重要议题和任务。

进入新时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国外交和对外关系遇到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创新国际合作思想、构建新型全球伙伴关系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成为时代迫切诉求。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发展的大势和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努力破除“修昔底德陷阱”,不仅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提升到了新高度,而且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思考当代国际关系。继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的“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之后,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又把坚持胸怀天下,即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维度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等,确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明确提出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的战略目标,强调从运筹大国关系、深化周边国家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等方面发展全球伙伴关系。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0.总之,在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在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努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时刻,以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和开展国际统战聚智聚力,为更好落实这些目标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和外部条件成为重要课题。

一、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关于伙伴关系论断的生成背景

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是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创新,是当代国际关系理念的重要突破,是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新路径和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起点”②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118.,其实质就是构建国际统一战线。因为广泛团结各方力量是统一战线的主要组织形式,是统一战线基本原理在中国外交工作中的应用,是中国共产党长期秉持的联合战略之一,旨在调动国际上的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克服消极因素,为中国自己谋求有利发展环境,为世界和平做出重要贡献。③门洪华,俞钦文.中国共产党构建国际统一战线的百年探索(1921—2021年)[J].国际观察,2022(01):31.当然,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和开展国际统战,其理论与实践是随着世界形势与格局演变、国内外任务的改变、各国国家利益的调整和定位而变化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新论断的生成有其深刻的时代和现实背景。

(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扩大“国际朋友圈”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结构、供给结构等发生深刻变化,关键技术仍存在“卡脖子”现象,重要能源资源供应安全问题等凸显。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以来,全球产业链面临的风险和隐患进一步暴露,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短板便浮出水面。面对深刻变化的内部发展条件和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习近平指出:“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④习近平.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0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9.;“我们构建的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⑤习近平.习近平重要讲话单行本2020年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34.。此后,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党外人士座谈会议上均提到了“大循环”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思想,强调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加国际分工,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将更为主动地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扩大内需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同时,也要保持国民经济的开放性以发展国际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拓展新空间。同时,基于合作共赢目标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使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与合作平台。可是,部分具有“零和”思维和“警惕”中国发展的国家,炮制中国“新殖民论”“经济威胁论”“债务陷阱论”“不负责任论”等,矮化甚至“妖魔化”中国,使部分欧美国家、中国周边国家甚至非洲地区国家不同程度地对中国产生“质疑”甚至“恐惧”,给中国造成极大的经济、外交和统战挑战。因此,正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中国,需要通过扩大国际“朋友圈”,构建全球伙伴关系为解决疫情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等迫切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良好外部环境。

(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扩展“国际朋友圏”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征程中,准确地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强国梦。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但归根结底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梦。”①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001).其实现必须紧紧依靠中国人民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但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和平,发展就像无源之水。对此,习近平有着清晰的认识,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②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平发展的国际潮流,需要与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携手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尤为重要。同时,在当前内外联动日益增强的国际环境下,中国梦的实现亦需要对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需要各国人民的理解和帮助。而和平的国际环境、他国的先进经验以及世界人民的理解和帮助都要求中国多些合作朋友,少些竞争对手;多些合作契机,少些对抗挑战。因此,我们在畅想并致力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以构建全球伙伴关系为目标,与世界人民共同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奋斗。诚如习近平所言:“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③习近平.积极树立亚洲安全观 共创安全合作新局面——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22(002).“对待国家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以对话增互信,以对话解纷争,以对话促安全,不能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④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29(002).

(三)全球化3.0时代的国际合作需要扩展“国际朋友圏”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将全球化划分为三阶段:即1492—1800年前后的全球化1.0时代,1800—2000年的全球化2.0时代以及2000年以后的全球化3.0时代。⑤(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M].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20.在经济全球化3.0时代,由各国企业构成的复杂的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将取代原有的“原子式”竞争,也就是具有明确产权的企业间竞争,各国经济特别是各大国经济间传统的“你死我活”的竞争格局将演变为“俱荣俱损”的合作竞争格局。也就是说,全球化3.0时代会呈现出这样的现象:各不同经济体(国家、地区或企业)之间由利益分界截然分明的状况变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中有他,他中有你我”的利益交织、相互依存格局。⑥金碚.论经济全球化3.0时代——兼论“一带一路”的互通观念[J].中国工业经济,2016(01):15.全球化3.0时代,国家间“互嵌”式关系结构的特征明显,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而国际环境和国际事件对国内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常常发生“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在全球化3.0时代的关联效应下,“已经不可能出现在国家体系与世界体系分离情况下先内后外、各自为政、各自发展的局面”①郭树勇.中国梦、世界梦与新国际主义——关于中国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国际观察,2014(03):7.,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合作共赢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是避免中国受到不同经济体负面外溢效应带来衰退危机影响的必然选择。正如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讲到的,“回顾历史,开放合作是增加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立足当今,开放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稳步复苏的现实要求。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00.。《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中央深刻认识到,开放带来进步;我国发展要赢得优势、主动和未来,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③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8.可见,在全球化3.0和工业化4.0的时代,国家间更加处于紧密相互依赖的时代,开放合作才是最佳战略与政策选择。扩展国际朋友圈,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就是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创造政治基础和重要契机。

(四)中国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需扩展“国际朋友圏”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但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经济上,世界经济依然笼罩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深层次的影响还未消除,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反全球化运动常有,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明显抬头,数字经济鸿沟扩大;政治上,地区冲突时有发生,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新干涉主义势力有所上升;安全上,战争的阴霾并未远去,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生态危机、疫情扩散等非传统安全又接踵而至,呈现给人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挑战并存这样的图景。在全球化情境下,国家间已然成为命运与共的共同体,“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④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23(003).。近年来,就是强调“人民至上”和为中国与世界谋福祉的中国国内,也受到越来越多的诸如跨国犯罪、毒品贸易、恐怖主义、海洋利益纷争、传染性疾病和疫情等诸多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的挑战。“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⑤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5.正所谓“单丝不线,孤掌难鸣”,中国亦只有与相关国家共同合作、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有效治理,在谋求自身国内安全的同时,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

二、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关于伙伴关系的重要论断及要义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和新任务,在中国外交与对外关系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中国的国际“朋友圈”,构建新时代的全球伙伴关系,如何最大限度地联合各种国际力量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中国强国梦创造有利外部环境和条件,如何更好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形成最广泛的促进中国发展的统一战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新论断、新理念和新思想,成为新时代中国的理论指南。

(一)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最大公约数”主张

“最大公约数”主张是新时代开展国际统战工作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思维方法。习近平在2015年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②习近平.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N].人民日报,2015-05-21(0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出,“党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41.。由于统战工作是汇聚人心的工作,是团结多数人的工作,包括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因此,大统战必须包括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内容。最大公约数(Greatest Common Divisor)原本是一个数学概念,它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把最大公约数这一概念引入统一战线理论,作为对统一战线成员(即同盟者)的最大共同利益的精到表述,形象生动地指明了开展国际统战工作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原则和方法问题。

国际社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从主体看,有国家主体、区域组织主体、政治组织,经济组织以及社会、文化、宗教、党派等多种主体;从性质上讲,有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及个别前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国家结构看,有单一制国家、联邦制国家,等等。可以说,国际社会是一个极其纷繁复杂的组织,而且没有一个大家完全统一遵守的强制性法律或准则制度,没有凌驾于诸国之上的秩序维护机构,是一个真正“无政府”社会。在这样一个利益多元、思想多元、诉求多元的社会,显然无法形成完全一致的共识。如果在国际交往中,坚持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发展模式,必然会陷入“美国式困境”。因此,面对国际社会纷繁复杂的利益追求,寻找“最大公约数”是兼顾各方、求同存异,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最有效途径。“最大公约数”主张是习近平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借鉴西方国际关系经验,规避霸权国家外交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历史和文化基础、前瞻性和方法论意义。在国际统战工作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并不是追求绝对的统一,而是在尊重差异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度的“重叠共识”⑤A. Johhn Rawls. Theory of Justice [M].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302.,即在国际交往中就国际合作的方式和目标达成共识并以此为指导。事实上,这一提法,我们并不陌生,因为它承继了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倡导的“求同存异”思想的精神内核,并根据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审时度势地发扬和阐释,借助世界更通用,更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这一论断和思想更具认同度和实践操作性。

(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代开展国际统战工作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基本目标。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实践表明,国家之间的聚合和联盟的形成,利益、尤其是获取物质利益是关键的动力。这一理念成为国家交往的铁律,被许多国家奉为国际交往的圭臬。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长期的外交实践中,受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特别是“国际主义”“世界主义”①郭树勇.从国际主义到新国际主义[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84-121.等理念的影响,加之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长期熏陶,在很多情况下,中国的外交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还包括为人类谋福利的世界情怀。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相互依赖的进一步加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意识到,社会主义的中国在追求国际合作、进行国际统战的过程中,一定要使国家之间的合作更长久、更具凝聚力。“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被首次明确提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②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18(001).2013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第一次向国际社会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③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002).自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习近平常用词汇之一,并随着习近平出访的脚步而不断成熟和国际化,经历了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升华和嬗变。习近平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和理念不断阐释中注重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并努力探寻国家间发展关系的最大公约数。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主张和战略目标,是对我国开展国际统战工作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政策目标的新概括。它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类”哲学和“共同体”思想为理论起点,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一家”与“和合”思想,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思想传统,并结合国际形势与我国国际地位以及影响的变化,最大限度地尊重世界各国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命运共同体超越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契合了世界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共同追求。其蕴含的平等互信的新型权力观、义利相兼的新型义利观、包容互鉴的新型文明观和结伴不结盟的新型交往观,突破了传统自利主义发展模式下国家之间的关系类型,向携手世界各国实现共同发展、共享利益、共担风险的共生主义发展模式迈进。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统战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最大公约数能够满足世界各国在谋发展、求安全和承担国际责任上所蕴含的同一性,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有利于中国拓展国际朋友圈,为中国发展以及世界发展提供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是新时代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工作的价值引领,是中国推进国际合作话语的新贡献,而且多次被写入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决议等,成为中国开展国际统战工作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软实力资源。

(三)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合作共赢观

合作共赢观是新时代开展国际统战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当代,“合作是实现利益的唯一正确选择,要合作就要照顾彼此利益和关切”①习近平.在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5-09-24(002).。因此,共赢的合作才是真正的合作,才是持久的合作动力。纵观国际社会,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一方面,世界各国、利益相互交融,受全球化的影响,资本的流动将世界各国串成一个整体,分别处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相互联系之中,利益黏性不断增强,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所有参与者都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安危与共,受世界各国联系愈来愈紧密的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也不断冲破时空的限制,从地区走向全球、从单一性走向综合性、从现时性走向长远性,没有哪一国可以包打天下,也没有哪一国能独善其身,需要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共进。虽然世界上还有国家奉行“丛林法则”,固守赢者通吃的旧思维,但“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②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03-24(002).,要让和平、发展、进步的阳光穿透战争、贫穷、落后的阴霾,让世界各国共享持久和平、永续发展,需要合作共赢的新思维。即“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不再搞零和博弈和赢者通吃那一套”③王毅.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15(03):2.。合作共赢,是习近平把握世界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总揽当今世界大势提出的重要理念,继承和弘扬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和创新。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必须秉承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将合作共赢思想运用到经济、政治、文化和安全等对外关系的方方面面,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兼顾他国的发展,才能在合作中凝聚人心,在共赢中汇聚力量,才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都团结起来,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力量支持和环境支持。坚持合作共赢,就要深化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实现共同繁荣。要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推进务实合作,妥善处理矛盾分歧。④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169.这正是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核心价值和目标所在,因此也成为中国外交和开展国际统战工作的努力方向与价值引领。

(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理念

打造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是构建国际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构建伙伴关系网络是重要的支撑条件。中国要以塑造新型全球化为抓手,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中国战略利益的全球拓展。⑤门洪华.构建面向未来的中国外交战略新布局[J].探索与争鸣,2022(01):49.构建全球伙伴关系要坚持“开阔眼界、走向世界、广交朋友、联络友谊”和“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广交朋友”的方针。⑥杨国荣,张新平.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21(11):111.这些都长期实践的重要经验。中国与他国建立伙伴关系而非结盟关系的实践肇始于冷战后。1993年,中国和巴西就建立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巴西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中国家。之后,中国同俄罗斯等诸多国家建立伙伴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方面,随着中国从发展外交转向大国外交,在“韬光养晦”基础上开始“积极有为”,中国的国家利益逐步遍布全球;另一方面,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化,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挑战日益增加,中国谋求全球伙伴关系的努力进入新阶段。2014年,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要在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形成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①新华网.习近平出席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4-11-29)[2022-03-3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1/29/c_1113457723.html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6.。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指出:“党把握新时代外交工作大局,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③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0.把巩固以平等、合作与开放为特征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放在关键性位置④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人民日报,2021-11-26(06).。

随着“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被列为中国外交理念创新成果之一,“伙伴”“朋友”“朋友圈”成为高频率出现的统战词汇。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坚持“结伴而不结盟”的原则与政策,致力于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构建结伴而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既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也符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发展全球伙伴有关系,是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创新,是当代国际关系理念的重要突破”⑤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118.。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构建全球伙伴关系方面积极有为,通过加强“战略伙伴关系网络”的建设和充实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中国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好伙伴、好朋友越来越多。截至2021年,中国已同18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同11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大大扩大了国际朋友圈,扩展了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习近平关于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论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它所建立的是一种平行结构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中心—边缘”结构的剥削关系。“最大公约数”思想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理论就是在坚持不结盟的前提下,将中国的伙伴关系网络遍布全球。“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秉承的是“亲诚惠容”的理念,追求的是合作共赢、互利共赢目标,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是对中国不结盟政策所做的一次调整。相比国际社会中存在的传统结盟关系,“结伴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仅在观念引领上具有先进性和创新性,而且其所具有的和平性、平等性和包容性的特征更易于广交朋友,更易于包容性塑造命运共同体。通过构建“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网络不仅可以助力伙伴国家摆脱“找敌人”的旧国际关系下的零和思维,树立“交朋友”的新型国际关系下的合作共赢理念,还可以破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恐慌,对冲大国崛起的结构性矛盾,形塑中国爱好和平的国际形象,消解中国崛起的阻力。习近平关于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论断构成他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做出了新的发展,是新形势下中国外交和统一战线事业的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也是对国际统战工作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历史经验的总结,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完善和丰富。

三、习近平外交思想中伙伴关系论断的价值

习近平关于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论断,是在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和统一战线理论框架下,适应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变化,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创造良好国际环境而创新的理论成果。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和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又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际统战和外交领域的贡献,已成为指导新时代中国外交和开展国际统战工作的理论遵循,将有助于形塑中国的良好国家形象和提升中国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价值

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伙伴关系重要论断和创新思想大大丰富了中国外交理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和国际统战理论。外交与国际关系思想、国际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就重视和倡导思想创新和理论建设。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努力,形成了有一定系统性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和国际统战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国际联合”思想开始,历经列宁的“和平共处”思想、毛泽东的“三个世界划分”思想、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思想、江泽民的“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思想、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思想、习近平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思想和国际统战理论走过了从经典到中国化、从继承到发扬的历程。其中,构建全球伙伴关系就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重要论断。

进入新时代,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持续推进,“中国威胁论”再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并衍生出各种变种,对中国外交和开展国际统战工作负效应明显。“推动建设什么样的世界、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新形势下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外交、怎么办外交”等是重大实践问题,也是重要理论问题,国际统战与外交理论创新成为必然诉求。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习近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3.同时,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和国际统战工作任务也丰富和转变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服务”②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N].人民日报,2021-01-06(001).。然而,对构建全球伙伴关系重要途径的国际统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却是当前统战问题研究中非常薄弱的方面。自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外交政策调整(如不结盟),国际统战工作及相关理论研究渐趋边缘,即使是最重要的统战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也是偏向国内统一战线,对国际统战问题的研究远落后于国内统战问题研究。这一局面近期才有所改观,出现了一些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事实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国际统战理论的同时,围绕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背景下如何实现中国梦,“需不需要国际统一战线、需要什么样的国际统一战线以及如何建设国际统一战线”这一根本性战略问题做出了新探索。这些已成为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国际统一战线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拓展了国际统战理论的新视野,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国际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为中国巩固壮大“国际朋友圈”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导。

更为重要的是,习近平审时度势,将统战思维融入外交与国际关系问题,在阐述我国外交方针和国际关系原则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国际统战的新主张和新思想,不断地丰富和创新了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理论内涵。这些新论断新思想和新理念,既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构成,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和国际统战理论的创新成果,秉承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情怀,准确把握了世界百年大局,坚守了实践本体论,承继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思维特点,与马克思主义对实践性的强调一脉相承,既是对实践的总结,也将指导着中国未来的外交实践。另外,中国共产党的国际统战和外交思想与理论创新并非刻意之作,是从中国外交实践和党的外交理论中衍生出的重要理论成果,对国际统战和国际关系理论构建具有极高学术价值,需要加强学理上的阐释和提炼。①徐坚,权衡,周方银,王公龙,张颖.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与习近平外交思想笔谈[J].国际展望,2021(05):3.中国不仅需要发展好自己,承担必要的国际责任,还必须拥有国际话语权释放自己的声音,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最大公约数”“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以及“伙伴关系”等国际统战新思想或理论,不仅指导着中国新时代的国际统战工作和外交工作,而且这些极具和平色彩和通约性的概念和话语有助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话语体系,让国际社会理解并认同中国“对话取代对抗,结伴取代结盟”的真实意蕴,便于消解“中国威胁论”“中国新殖民论”等谬论,传播中国爱好和平的话语和形象。

(二)实践价值

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伙伴关系创新论断和新思想有益于中国国际统战和外交工作的持续有效推进。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的顺利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环境,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国际秩序。中国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力量,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国外交“韬光养晦”的色彩虽在,但“积极有为”特征将愈发明显。这些都需要中国重新定位外交方略与政策,形成新时代的国际关系统一战线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构建全球伙伴关系新论断的指导下,中国从“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框架出发,积极主动地运筹全局,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就。截至2021年11月,习近平出国访问41次,足迹到达69国。②中青在线.习近平带领百年大党奋进新征程[EB/OL].(2021-11-06)[2022-03-22].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1-11/06/content_PedpzCx0E.html从大国关系来看,十八大之后中美之间的“庄园会晤”“瀛台夜话”“白宫秋叙”“习拜视频通话”等,充分展现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良性互动,起到了引领中美两国增进互信、深化合作、管控分歧的重大作用。虽然近期中美关系出现波折和倒退,双方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但双边关系仍在可控范围内,中美关系大局仍在;中俄关系迎来第二次高潮,自2013年3月起已建成“形式上是战略伙伴,内容上是盟友关系”的新型关系。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形势动荡背景下,中俄关系经受了疫情洗礼和百年变局考验,双方守望相助,共同抵制“政治病毒”,务实推动各领域合作,成为动荡国际形势中的重要稳定力量,并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捍卫多边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可以说,新时代的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将促成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①[英]波波·罗.中俄伙伴关系与全球秩序[J].中国国际战略评论2020(下):69.;中欧之间通过共同投资基金的设立以及《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的制定,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实现。从周边国家关系来看,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规划和部署下,秉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为契机,中国与绝大部分周边国家建立起了更多以共利为基点的对话与合作机制,比如提出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与印度共同推动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构建起了更为紧密的经济发展关系。特别是201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协定的签署,最具发展潜力和经贸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从发展中国家关系来看,我国秉持真、实、亲、诚理念,坚持与发展中国家做可靠的朋友和真诚的伙伴。加大了对非洲、拉美以及中东等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与国际统战力度,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首先,中非合作推向了新高度,共同举办了中非合作论坛并推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2021年11月发布的《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契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中国对非政策的指导思想,更是新时代中非关系发展走势的见证,向世界昭示习近平主席执政以来中非关系成就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全文)[EB/OL].(2021-11-26)[2022-03-2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458563556156005&wfr=spider&for=pc;其次,实现了中国与“拉共体”国家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并通过中拉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打造了中拉关系新格局;最后,与阿拉伯国家的双边关系升级为共同发展、全面合作的中阿战略合作关系③外交部党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J].求是,2016(06):20-22.。

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以合作共赢为原则,以共建共享为手段,以“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国际治理体系变革等为抓手,在国别、区域和全球层面扩大国际合作共识,汇聚多元合作力量、团结大多数应对各种国际挑战和共促世界和平发展,对新时代的国际统战工作进行实践创新。“一带一路”是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主要路径,它以经济联合为起点,以非经济领域联合为关键发展方向,有利于促进广泛国际合作的形成;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国际统一战线的目标和价值引领④莫岳云.习近平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12):52-53.,也是中国外交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总之,旨在实现大团结大联合,解决人心和力量问题的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的努力历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伙伴关系创新论断和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外交和开展国际统战工作的理论遵循,需要我们及时跟进学习,深入领会和积极践行。

猜你喜欢
伙伴关系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2021年中国外交:秉持天下胸怀,践行为国为民
起底“中国外交天团”(中)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中国媒体在海湾打造“伙伴关系”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放松美国金融管制的密径?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社会服务伙伴关系演化、本土化及治理之道
我国公共投资绩效评价模型的理性选择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