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猪病预防的药物使用探究

2022-12-08 04:00:29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寄生虫类药物抗菌

卢 冲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广西玉林 537012)

生猪常见病的预防以及一些药物的使用需要养殖户深入学习,因药物的使用涉及很多药理知识,若使用不当不仅会耽误生猪治疗,还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基于此,需要养殖户积极学习与探究疾病的预防与基础性药物的使用。

1 常见猪病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在养猪场中,猪一般都是在一个空间内畜养,每个猪之间隔有栅栏,但是由于空间相对有限,当一头猪感染疾病后,绝大可能会通过空气或其他传播方式传染下一头生猪,若不对此种情况加以制止,则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由此可看出对生猪注射流行病及常见病的预防疫苗具有极高的重要性,因接种疫苗不仅可以避免生猪生病,还可提升生猪品质。

但在对生猪接种疫苗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了解生猪的健康情况,观察生猪是否具备接种疫苗的条件,在接种之前还要核对疫苗是否在正常接种的保持期内,当对生猪注射疫苗时,要注意摇晃瓶身,将其中的沉淀物摇匀。其次,生猪接种后,一般情况下仔猪出生后都会自带抗体,可抵御外界一些常见疾病,所以仔猪不易过早注射常见病疫苗,避免对其免疫力造成影响。再次,在对母猪注射疫苗的过程中,需要谨慎,因在母猪怀孕的过程中,注射疫苗易导致母猪流产。最后,在对生猪注射疫苗的过程中,需要最好消毒工作,若消毒工作不彻底或不重视,会诱发生猪之间发生交叉感染,此外,不同疫苗注射的间隔至少10天,避免对生猪形成一些不良反应[1]。

2 生猪常见猪病分类

2.1 按照病因分类

生猪常见病发病原因分为3类:传染类疾病、寄生虫类疾病、非传染类疾病。

传染类常见病包括传染性胃肠炎、猪瘟以及细小病毒病等,临床表现为高热不止、四肢抽搐、全身痉挛等,同时两眼中含有大量的分泌物,身体还伴有出血点。

寄生虫类传染病主要是指由寄生虫在猪体内繁殖导致生猪形成各种不良症状,从而影响各个器官的正常功能,常见的寄生虫类疾病包括弓形体病、蛔虫病、囊虫病等。其中猪弓形体病临床表现为便秘、皮肤出现出血点或紫斑、高热不止、呼吸困难、呕吐等。

非传染类疾病一般由外部因素诱发形成,如外伤、骨折、胃肠炎等疾病,临床表现为体温下降、食欲减退、精神萎靡、呕吐、稀便等,若最后干预不当,生猪会出现全身痉挛或死亡[2]。

2.2 按照疾病发病时间分类

按照生猪疾病发病时间可分为3类:急性病、慢性病、亚急性病。

急性病具有发病快、临床症状明显、时间段、死亡率高等特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包括猪水肿病、中毒病。猪水肿病临床表现为生猪四肢运动障碍、发病突然、异常活跃,发病时长约1~2 d左右,死亡率相对较高。

慢性病的发病特点主要是病程时间长,发病慢,发病时间1~2个月,此外,慢性病发病初期症状一般都不明显,病情会逐渐加重,如猪结核病发病初期临床表现为消瘦、淋巴结肿胀等[3]。

亚急性疾病是介于急性与慢性病之间的一种疾病,这种类型的疾病没有严格的界限要求,主要是根据生猪的临床表现及各种症状进行判断,若生猪病情严重,且发病较急,可以使用急性病的治疗方法干预,代表性疾病有诊块性猪丹毒,该病的临床表现与急性猪瘟较为相似,均有高热不止、发病快、四肢抽搐等特点。

2.3 按照患病器官分类

按照患病器官分类,生猪常见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运动器官系统疾病。针对生猪的临床表现将其患有的疾病进行分类,可以快速定位生猪疾病类型,控制病情发展[4]。

2.4 按照发病症状分类

按照发病症状,生猪常见包括呼吸异常、消化异常、排尿异常、体表异常、神经异常等。及时了解生猪的发病症状,可以对生猪采取正确有效的救治措施,避免疾病发生大规模扩散,但在对生猪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严格遵守防疫需求,及时上报病情,切勿胡乱使用防疫药物,要在防疫人员的监督与许可下在进行药物注射或使用[7]。

3 生猪预防药物使用措施

3.1 抗菌类药物的使用

抗菌类药物是杀菌类药效最佳的药物。目前抗菌类药物有4种类型,分别是青霉素、氨基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其中青霉素、头孢类抗菌药物在细菌繁殖期使用药效最佳;氨基糖苷类及多肽类药物,主要作用在处于静止期的细菌及病毒;应用四环素类等抗菌药物,可快速发挥药效,进行抗菌;磺胺类、增效剂类药物属于慢性抑菌药物,药效发挥较慢,但药效持续时间较长。使用抗菌类药物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需要对生猪的病情进行诊断,并适当的选择使用具有针对性的药物。生猪在生病初期很多临床症状并不明显,一些缺乏经验的养殖户也并未在意,还有一些养殖户对生猪注射一些与生猪疾病不符的药物,导致生猪病情进一步加重,为避免此种情况发展,首先需要养殖户在了解生猪有异常情况后,询问兽医,并在兽医的指导下,对生猪使用相关抗菌类药物,按照要求剂量对其进行注射,避免使用过多或过少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第二,注意给药方式的选择,当确定预防生猪疾病类型后,需要对其进行给药,但给药的过程中,需要听取兽医意见,合理选择给药方式,此外,还要按照兽医要求对生猪的各项治疗指标进行记录,观察治疗效果,若并无显著治疗效果,需要及时与兽医沟通,并采取其他的治疗方案。

第三,联合用药措施,当单独注射疫苗并未起到作用与效果,可以选择联合用药可以增强药物疗效,并可显著控制生猪病情发展;在联合用药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药物疗效的搭配,以及使用禁忌的了解,这样可以避免联合用药时发生化学及物力反应,降低药物疗效,并加重生猪病情。

3.2 抗寄生虫类药物的使用

生猪的生长空间相对狭小,空气流通不佳,卫生情况也相对不好,会造成很多虫卵在猪棚中繁殖,并寄生在生猪体内。寄生虫的类型较多,但大多数均对生猪的健康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需针对寄生虫进行预防。预防寄生虫需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正确选择药物,合理搭配药物使用,寄生虫在生猪体内会促使生猪发生很多很合感染,若单一的使用一种预防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明显,可以根据生猪过往的发病症状确定寄生虫的类型,并对生猪进行药物注射,同时详细记录生猪用药后的症状表现,此外,还要根据寄生虫会诱发的感染进行联合用药,用药时要注重药理反应,避免加重生猪病情。

第二,根据生猪大小及猪龄控制药物剂量,例如,体重较轻或猪龄较小的生猪要缩减药量,避免药量使用过多发生中毒事件。药物剂量的使用还要根据虫卵的发育情况而定,若虫卵数量较多,且生长较大,需要加大药物激励,但要注重联合治疗疗程对其进行巩固。

第三,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寄生虫药物使用方式分为很多中,如口服、外喷、涂抹等。

第四,注意定期更换药物品牌或控制剂量,避免寄生虫产生耐药性,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4 生猪常见病的治疗与防治措施

4.1 猪弓形体病

猪弓形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及肠道进行传播,好发于每年的5—9月,病猪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力、食欲不振、高热、便秘腹泻等,可以选择在5月之前对生猪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病情加重时,生猪身上会出现出血点,此时使用普通抗生素效果并不明显,建议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干预,按照70 mg/kg剂量给予,口服,每日2次。为巩固治疗效果可以联合二甲氧芐胺嘧啶等药物,剂量控制在14 mg/kg,每日2次。

4.2 猪瘟

猪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该病属于急性病种,且死亡率也相对较高,病情发作时间在3~7 d左右。临床表现包括便秘腹泻、体温升高、视域减退等,出现这些症状后10 d不及时进行干预会促使其死亡。预防该病可在仔猪0日龄、35日龄、70日龄进行3轮疫苗注射,在重灾区需每6个月接种1次疫苗,避免猪瘟复发。

当生猪确诊该病后,需将其与其他生猪进行隔离,并定期对猪棚进行消毒与通风,药物可以使用双黄连以及安乃近,用药方式为体外注射;若对改进进行预防时,也同样选择注射方式,对生猪进行免疫预防。

4.3 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链球菌引发的感染类疾病,存在一定的地方性特征,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呼吸急促、高烧、尿液呈黄色或血尿等,最终会因诸多器官衰竭而死亡。预防该病可选用灭活的氢氧化铝灭活苗及弱毒疫苗,接种时间通常是在仔猪断奶后的第3天进行肌肉注射,或怀孕母猪生产前第45 d进行免疫接种。

治疗该病可使用青霉素,并联合一些镇痛类药物。预防该病主要对生猪注射疫苗,定期打扫猪棚卫生与消毒,为生猪创造一个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这样可大大减少生猪患病率。

4.4 猪传染性胸膜炎

猪传染性胸膜炎的发病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季节在冬季,引起该病的原因有猪舍通风不良、室内温度过高、室外温度骤变、生猪饲养环境变化、长途运输等。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死率与传染性。传染性胸膜炎发展至急性期时,病毒传染率更强,死亡率更高。该病还会与其他猪病混合感染,促使生猪病情逐渐恶化。猪传染性胸膜炎的预防可选择定期注射猪乙型脑炎活疫苗,还要注重保持猪舍卫生,定期通风与消毒。

治疗该病可选用注射方案及拌料用药方案。注射用药方案如下:分别在生猪一侧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与注射用酒石酸泰乐菌素,另一侧注射替米考星注射液。拌料用药方案如下:在生猪料中参入泰妙菌素、氟苯尼考、清肺止咳等药物,药物剂量需要结合生猪病情情况进行控制,料拌药物可使用5~7 d,若超出该天数生猪仍无显著治疗效果,需更换治疗方法,对生猪病情进行及时干预,避免加重生猪病情。

4.5 猪蓝耳混感

当生猪出现混感后,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猪毛杂乱无章、日渐消瘦;一些猪仔发生混感后临床表现为耳部皮肤发紫、食欲下降等;若母猪发生混感会导致其早产、死胎等。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生猪还会出现关节疼痛、肿胀,不愿行走。预防该病仍采用疫苗注射方式,且要科学接种,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避免该病大范围扩散。

治疗方式:在生猪一侧注射林可霉素注射液、卡那霉素注射液;另一侧注射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拌料用药选用蓝圆清、副连康、氟苯尼考、泰万霉素,该药物也可连续使用5~7 d,若干预不良需立即更换治疗方式,避免造成严重损失。

4.6 产后炎症

母猪常会患有阴道炎、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常见的炎症疾病,若不对上述疾病进行合理控制,不仅会影响母猪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其哺乳仔猪,阻碍其生长发育,严重可促使仔猪、母猪死亡。产后炎症一般是不可避免的,想要预防产后炎症疾病,需给母猪注射一些抗菌类疫苗,避免其发生感染,同时注意消毒生猪阴部,避免细菌感染引发炎症。

母猪发生阴道炎的临床表现有母猪弓背翘尾、排尿时阴唇时开时闭,阴门处常会出现絮状物混浊粘液,偶尔会伴有恶臭。可在母猪一侧注射林可霉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拌料用药选择复方阿莫西林联合产后康进行干预,服药5~7 d。此外,人工干预需要将母猪尾巴用绑带绑向体侧,以便减少与阴门部的摩擦,还要用温的弱消毒水对母猪阴部进行冲洗,冲洗完成后,在使用硼酸或青霉素等消炎药物涂抹患处,避免再次感染[7]。

5 结束语

在对生猪疾病进行预防与治疗的过程中,养殖户需切实了解疾病特点与类型,密切观察生猪的各项生长指标,发现异常情况后要及时向兽医或当地防疫人员反馈,掌握最佳的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寄生虫类药物抗菌
寄生虫与狼的行为
海洋中“最难缠”的寄生虫:藤壶
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 06:22:04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白话寄生虫
当代水产(2021年5期)2021-07-21 07:33:10
拯救了无数人的抗菌制剂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趣闻
分忧(2014年9期)2014-09-22 04:5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