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仕辉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云峰乡畜牧兽医站,四川资阳 642353)
非洲猪瘟简称为ASF,主要是由非洲猪瘟病毒而引发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该病毒发作时比较急,且有着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不管是家猪或者是野猪一旦是在接触到此类病毒之后,会在种群内迅速进行传播,最终导致整个猪群都被感染。自从在2018年的8月份开始,我国也发现了非洲猪瘟疫情,这对我国的生猪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使得人们都产生了恐慌的心理情绪,很多人都在担心一旦买到了患病的猪肉是不是会对身体有所影响。当前非洲猪瘟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和防治手段,只能采取以预防为主要的防控措施降低非洲猪瘟的发病率。
野猪和家猪均有感染非洲猪瘟的可能,非洲猪瘟具有较高致病性,死亡率也比较高,生猪养殖一旦发生非洲猪瘟,将会产生较大经济损失,病毒一般基于口腔和呼吸道进行传播。在对感染病猪进行注射过程中,未能进行消毒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交叉感染。这种病毒囊膜包含的病毒基因种类比较多,且数量十分庞大,可以避免宿主身体中的免疫细胞对其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免疫逃避相关机制较为复杂,并且临床症状并不是十分明显,疾病诊断工作和疾病防治工作整体难度比较大。
感染非洲猪瘟的病原的主要为非洲猪瘟相关病毒,病毒存活的时间比较长久,具有较强抵抗力,病毒为双链DNA病毒,个体比较大,通过高温与消毒剂能够杀灭病毒。但是病毒结构由于较为复杂,抵抗消毒剂时能力较强,因此在猪肉制品中很可能病毒会继续存活。在运用腌制方式生产的猪肉制品中,存活时间能够在140 d,因此非洲猪瘟一旦产生,在疫源地可能会长期出现,容易产生二次感染。
生猪感染了非洲猪瘟疫病,最快在2~10 h内就会死亡,同时在身体无毛的地方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紫色斑,耳朵出紫色斑会出现肿胀的现状。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该病毒能够在病猪和生猪之间距离2 m范围内就会造成感染。该病的特征是发病过程短,最急性和急性感染死亡率高达100%。
病猪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咳嗽,眼、鼻有浆液性或黏液性,淋巴结、肾脏、胃肠黏膜有明显的出血,非洲猪瘟有早期发现难、预防难等特点,加之生猪感染后的潜伏期比较长,有可能在3个礼拜内都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但病毒可以在这个期间通过接触、饲喂厨余食物、屠宰、运输等途径进行传播病毒。相关部门调查显示,厨余泔水喂养生猪传播率达到了45%。人员车辆运输传播占36%,长途调运占19%[1~2]。
少数非洲猪瘟病例会出现无临床症状、无明显征兆的急性猝死情况。一般来讲,急性病例会出现高热综合征,发病初期体温在40.5℃~42℃,病猪会出现明显食欲衰减、精神沉郁情况,或饮食废绝,且黏膜出现发绀、肿胀情况,眼鼻分泌物增多明显。体表皮肤大部分或者是局部呈现出紫绀色或者是红色斑块。同时二便存在异常,在病程逐渐推移和越发加重情况下,神经症状会表现得越发明显,其中主要体现在角弓反张、共济失调、过度惊厥、肢体僵硬等,出现神经症状的多数预后不良。
一般情况下,病猪在发病1周左右会衰竭而死,致死率达100%。在对病猪进行解剖时发现,变化主要体现在脾脏充血肿胀明显,组织器官多处存在出血情况,以内脏淋巴结产生的出血问题最为明显,将淋巴结节解剖开能够发现大理石样病变,并且肾皮质发生点状出血。如果病程比较长,体表皮肤会发生局部性坏死,同时肢体皮下发生血肿,四肢和颈部可能出现明显充血或者出血性渗出区域,并且产生血粪便发黑。
非洲猪瘟病为慢性时,体温为波状热,身体比较消瘦,营养不良症状明显,身体发育迟缓,少食嗜睡,皮毛缺光泽且十分粗乱,常常会发生关节炎症、皮肤溃疡、肺炎等多种症状,死亡率在30%左右。感染15 d左右会发生轻度发烧情况,且后期发生关节炎症与呼吸道症状。同时会出现凸起、皮肤红斑、坏死等多种症状。在解剖时,呈现出小叶性肺炎或者是大叶性肺炎,肺组织出现干酪状坏死,或者是局部出现钙化灶,全身发生淋巴结肿大和局部性出血,以及纤维素心包炎。
这种类型的非洲猪瘟由毒力中等的毒株造成,病程比较长,在1~3周左右,病猪在此期会呈现出稽留热、持续性发烧、不规则热等情况,致死率在70%左右,如果耐过这个过程,病猪能够逐渐恢复。通常临床症状和急性型比较相似,血管病变为明显症状,以炎性水肿、器官组织性出血、食欲不振以及发烧等比较常见,处于病程后期时,猪关节在纤维化病变、积液等影响下会发生跛足、瘫痪情况。解剖时肾脏周边与胆囊壁会发生明显水肿,并且脾脏局部范围出现充血肿大。除此之外,肾淋巴结以及肝系膜会发生出血性水肿,肾盂、髓质出血比较严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先后发表一系列关于青年及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形成了其内涵丰富、逻辑鲜明的青年观,指明了广大青年成长成才的发展方向与实现路径,提出了高校做好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的遵循原则与行动指南。
这种类型非洲猪瘟不会出现任何临床症状,会突然发生死亡,死亡率100%。剖检时可以发现脾脏增大明显,为正常脾脏的3~6倍。
非洲猪瘟传播途径比较多,具有较高致死率,并且实际潜伏期比较短,生猪养殖传统生产模式中,在流通消费方式不能在短时间中做出改变的情况下,由于非洲猪瘟传播途径较为复杂,病毒不存在特效疫苗 ,因此防控形势较为严峻。在此情况下,生猪养殖应不断进行调整,构建完善且科学的安全防范体系。非洲猪瘟一旦发生,便会导致养殖现状受到影响,使养殖户产生较大经济损失。同时多数养殖户会将关注嗲集中在防控非洲猪瘟中,对于防控其它传染疾病有所忽视,可能会导致传染病流行态势有所加重,产生的危害比较严重。
在生猪的饲养过程中,要严格检查好所有引入的幼猪和种猪的来源,不从疫区或者是疑似疫区的地方引入种猪。通过正规合格的饲料来进行喂养,杜绝使用泔水和厨余垃圾。养殖户加强防控力度,提高养殖场的安全级别,降低疫病的传播速率。养殖户在选择养殖产地的时候、要在圈舍内设置相应的通风消毒设备,保障养殖舍内的空气流的流通,同时减少闲杂车辆和人员的进入。必要时要人员和车辆进入养殖场范围时候,一定要全面进行消毒,避免疫病构成传播途径。
此外,在猪肉的市场管理工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也要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防止疫区的猪肉或其他制品流入到市场,对于运输所使用的相关车辆进行消毒,生猪养殖场的场地也要进行日常的消毒和管理,避免猪瘟病毒的传播,同时也要开展日常的灭蚊、灭鼠工作。
非洲猪瘟主要的防治措施就是提升生猪的抗病能力。相关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病毒是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生猪的肌肉等各种途径进行传播,是一种多途径的传染病毒,提高生猪的抗病性是能够有效减少病毒的感染。
做好生猪口蹄疫、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可有效降低疫病的发生率,并定期对养殖圈舍环境、土壤、 饮用水、 生猪唾液进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或出现相关临床症状要及时采样自检或送检。第三养殖户(户)要重视对猪饲料的管理,不能使用发霉的猪饲料,以确保对生猪使用合格正规的饲料,生猪才能够保持正常的抗病毒能力[3~4]。
一般情况下,生猪感染非洲猪瘟的主要途径就是养殖场内感染以及运输车辆相关人员的感染。在针对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工作过程中,养殖场的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养殖现场的管理需要加强,在猪瘟传播期间,要加大对生猪的日常巡回检查力度,而且需要对生猪进行日常登记。
第二,生猪在运输过程中一定监督管理要加强,保证生猪远离疫区。避免被感染,对于瘟疫区域内需要停止关于猪肉以及和猪肉相关的产品交易,避免病死的猪肉出现在市场上。
第三,针对运输生猪的相关人员和车辆,定期进行宣传和培训,同时在运输的车辆上可以安装监控,这样更有利于监督管理。对于被污染或者是可能污染的车辆、工匠、物品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避免造成传播路径。
第四,还需要加强对养猪场的卫生管理,一旦怀疑养猪场中有疑似感染的生猪以及生猪接触过的物品或者饲料都要进行转移,严格控制养猪场内动物的流动,在逐个取样检查诊断之后,对于确诊为非洲猪瘟的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隔离和限制措施[5]。
养殖场(户)应结合动物防疫基本要求,科学选择养殖场的具体场址,并对养殖场中的布局展开合理规划,针对外来车辆、人员、物品的进出进行严格控制,有效开展消毒工作,尽量避免生猪和人员之间进行接触。同时针对生猪在饲养时的方式进行规范,避免从非洲猪瘟发病区域购买饲料、引种,并且在饲养时不使用泔水,实现自繁自养。疫情一旦爆发需封群,引种时做好隔离监测工作情况下引入。
对养殖场(户)进行非洲猪瘟方面防控普及,加强对养殖人员的合理引导,使养殖人员在工作中,可以给出非洲猪瘟防控充分重视,强化疫病防控思想意识。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宣传教育工作过,推动技术培训的实施。一旦出现非洲猪瘟尽早将其发现,并且进行科学诊断与处理,增强工作人员对非洲猪瘟的应对能力。使养殖人员在工作中自觉加强对猪舍的整体巡查力度,关注生猪实际精神状态,发现疫情时及时进行报告,并且运用有效措施处理。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养殖业主对洲猪瘟的危害和可能造成损失的认识,对发生非洲猪瘟的场(户)的动物实施严格的隔离、监视,禁止易感动物及其产品、饲料及有关物品移动,限制人员、车辆的出入。
疫区内生猪的扑杀、销毁;死猪搬运、装载、无害化处理;有关饲料、垫料和其他物品以及其他废弃物销毁并搬运、装载、无害化处理都依照相关动物疫情无害化处理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可将疫点、疫区内病死生猪、疑似染疫生猪、扑杀的生猪及其产品运输至专业无害化处理厂销毁或采取深埋进行处理。
对发生非洲猪瘟的场(户)内外环境严格消毒,每日消毒次数为3~5次,直到疫情被完全排除或者确定疫情封锁解除;对受威胁区域内环境每日消毒至少1次;对进出封锁区域的车辆、人员进行消毒。
对疫区(点)近30 d内输出的易感生猪、相关产品、运载工具及密切接触人员的去向进行追溯调查。对疫情发生前30 d内以及疫情发生后采取隔离措施前,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养殖、屠宰加工等重点环节进行采样检测,分析评估消毒效果和疫情扩散风险[6]。
强化防疫监管,卫生工作人员应注重对肉猪流通的监督检查,这能够避免疫情出现进一步扩散情况,工作人员也可以运用积极展开生猪检疫工作,展开时刻监督检查,保证任何单位不能对病猪进行加工、转运以及销售[7]。同时可以结合相关规定构建生猪免疫档案,针对猪舍展开定期检测,做好对非洲猪瘟蔓延与扩散的控制工作,使猪舍将损失尽可能减少到最小[8]。发现生猪患有非洲猪瘟以后,应及时进行处理,封锁好疫区,扑杀患有猪瘟的生猪,并且对患病生猪相关的污水、排泄物展开彻底处理,健康生猪应进行紧急接种,保证猪瘟病情获得有效监测。
为保证非洲猪瘟在出现时的应急处理能力,首先,需针对地区屠宰场、养殖场、交易市场等养殖重点环节进行定期排查,然后建立相关档案,针对非洲猪瘟信息进行及时更新,构建报告制度[9]。
其次,由专业技术工作人员针对地区疫情进行排查消毒工作,实现对多方力量的动员,针对各场所生猪展开排查或监测。
再次,鼓励群众进行举报,建立举报对应建立制度,及时将生猪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上报,并且结合具体情况追究相关责任。
最后,建立应急指挥部门和群众举报制度,落实物资发放与领取,保证文件制度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与价值,保障相关方案措施得到切实落实与实施。
非洲猪瘟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非洲猪瘟防控成为当下生猪养殖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加之非洲猪瘟病毒环境适应能力强并且没有相应的疫苗、药物可控制疫情传播,养殖户需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加强日常监测和免疫预防,采取有效的防控和处置措施,及时控制疫情蔓延,保障生猪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