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伟杰
台湾的“亲美”心理早已有之,不同地域、阶层、年龄的人都较“亲美”。这种心理是在特定历史和政治环境之下形成,国民党败退台湾到冷战时期,台美之间便相互勾连,美国对台湾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今日的中美关系中,民进党当局的“亲美”心理已上升到对外战略层面,更加贯彻了“亲美抗中”的理念。而美国扮演的角色正是台湾多维度的依赖对象。台湾在军事上倚重美国,换取贸易空间需要美国支持,所谓的“国际地位”更需要美国在背后支撑。长此以往,台湾的“亲美”心态亦将进一步巩固并衍生出极端“亲美”行径。
美国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对台湾的“亲美”心理做过一份民调,访问了超过1000名台湾成年人,将近七成受访者对美国抱持好感。在维持与中国大陆和美国之间经贸往来的意愿调查中,18—29岁民众支持与美国采取良好互动的比例为89%,30—49岁更是高达90%。
台湾民众“亲美”心理在青少年留学的选择上表露无遗,美国毫无疑问是台湾青年留学首选地。美国在台协会(AIT)网站公布美国《2020国际教育交流门户开放报告》,显示赴美国大学院校就读的台湾留学生总数已连续第5年成长,台湾也连续第6年成为美国国际学生第7大来源地。在“亲美”心理影响下,台湾一以贯之地追求台美贸易的高增长。美国在台协会表示,美台贸易额自2019年以来增长了12.5%,台湾重回美国第10大贸易伙伴,且在半导体制造设备强劲出口带动下,美国对台湾出口增加3%以上。民进党当局一直以来希望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签署成功将大大降低关税,维持与美国的经贸热度。
台湾“亲美”心理不仅弥漫于民间社会,更是政治人物之间的共识,“亲美”思想上升到执政层面定会转化成一系列的“亲美”政策。2020年12月24日,台湾立法机构通过了关于美国“莱猪”进口的9项行政命令,决定于2021年1月1日起开放含有莱克多巴胺的美国猪肉进口。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王美花表示,“宣布要开放美国这样的猪肉进来以后,才开启了台美之间经贸繁荣伙伴的咨商……”。马英九执政时期限制性开放“莱牛”,但民进党此番却是大规模开放“莱猪”“莱牛”进口。民进党当局企图通过开放“莱猪”进口换取美国对其在拓宽外贸空间上的支持,但却也没有得到美国实质性的承诺。
2020年10月6日,作为在野党的国民党为获取政治声量,提出“台美复交”“美国协防台湾”两项提案。国民党立法机构党团表示,“推动对美关系正常化”“恢复与美国邦交”一向是国民党不论执政或在野都积极努力的目标及重大执政方针。国民党自知此次提案不可能获得通过,发起提案更多是为了提升国民党的政治支持度,属于策略性的“摆姿态”。国民党在近几年选举中频频受挫,想通过“剑走偏锋”的方式挽回惨淡的民意支持。
军事层面。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本已被美国政府抛弃的台湾国民党当局又出现在其视线中,对台湾开启了有规模、有组织、有计划的军事援助。台湾再次被纳入了美国的势力范围,并且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就此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美台军事关系上升到了“同盟”性质,美国给予台湾大量军事及经济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后,美国废除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并且撤走驻军以及军事援助,但美国很快通过“与台湾关系法”取而代之,并维持与台湾在军事、经济、政治上的关系。美国始终保持着对台军售,2020年美国国会甚至通过了所谓“台湾保证法”,企图允许美国政府对台军售常态化,从而进一步深化美台关系。台湾自从两岸分离以来始终在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之下,台湾人顺其自然地把美国作为倚重的对象,台湾天然缺失的“安全感”在美国身上可以寻求到心理慰藉。
经济层面。战后台湾经济的恢复、稳定都与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有关。初期美国对台湾提供的经济援助主要以农工原料以及生活必需品为主,很大程度保障了台湾民众的基本生活,抑制了通货膨胀。接下来美国的援助倾斜于农工生产,美援投资也多用于生产性投资,促进了台湾经济大幅成长。大量美援的注入使得国民党当局有资金恢复电力、工业、肥料和纺织等大量满足民生需求的主要部门,为当时台湾解决社会民生问题、日后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1965年,美国援台期间,台湾经济增长率高达7.6%。根据台湾学者推算,如若没有美国的经济援助,台湾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将不到4%。当然,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不单单在经济增长上有巨大作用,更在技术支持、人员培训上对台湾提供了巨大便利。比如,美国政府设立了如美援会、农复会之类的援助机构,培养了大量“亲美”技术官僚,在日后台湾政坛都大放异彩,相比于经济援助而言无法量化。美援培养的人才,一方面推动了台湾科技水平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培养了大量认同美国价值观的官僚人员,使得日后台湾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天然“亲美”。台湾获得美国经济援助的同时,美国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经济控制,大量美国商品进入台湾攫取经济利益。在源源不断的经济援助下,台湾按照美国的设想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反共前哨,通过台湾遏制中国大陆的发展。台湾经济的繁荣和腾飞长期依赖美国,台湾社会亦不会出现反美的阶级。
文化层面。美国运用其“软实力”对台湾进行文化输入,在制度、文化、教育方面对台湾都产生了巨大吸引力。在台湾与美国的经贸、文化交流中,又将美国的企业文化、生活方式、消费文化带入台湾,使台湾各阶层对美国文化产生极高认同度。从美国对台湾在教育领域的布局就可窥探美国对台文化“入侵”的程度。1950—1960年,约3000人通过“教育交换”方式到美国参观、培训、学习,未来大多在台湾参与政治,成为政治精英,有效地传递美国的文化、价值,甚至在“身居其位”时践行美国的理念与价值。之后,台美之间又通过“富布莱特计划”加强教育交流,已输送超过1600名台湾人赴美学习。1945年,美国新闻总署在台北设立“美国新闻处”,配合美国外交政策的同时促进台湾人对美国历史、文化、政治的了解,向台湾青年知识分子宣扬美国“自由、民主”的同时,宣传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独裁且落后”的。当美国为台湾培养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占领台湾政治、经济、教育、金融等领域高地时,台湾的“亲美”心理走向循环。从今日看到台湾从精英层到普通民众形成“亲美、反中”的共识看,美国当年从文化上殖民台湾可以说获得了“巨大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后,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又成为美国对台传播“软实力”的主要推手,延续着“美国新闻处”对台湾文化的“改造”。在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亲美”心理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影响,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的依赖是具有长期影响并且难以移除的。
在推动台湾政治民主化上,美国对台湾发挥了引导作用。国民党迁台之后,延续了威权独裁统治,与美国所追求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大相径庭。20世纪70年代开始,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在世界范围展开,台湾也“不能幸免”,美国对国民党当局施加重压要求其进行政治改革,蒋经国迫于美国压力而不得不开展民主化进程。自上世纪80年代起,台湾逐步解除党禁、报禁,保障了公民言论和集会自由,并且推行了民主选举,建立了政党政治。这一套政治体系和价值观体系符合了美国对台湾的政治期许,将台湾打造成了以美国为模板的“政治样品”。台湾政治人物执着于政党轮替、模仿美国模式,一味照搬美国选举制度,致使台湾丧失了民主发展的独立性。当然,从台湾的角度而言,美国引导的台湾“民主”之路让台湾民众片面地感受着“民主制度”移植在台湾这片土地上的“进步”,加深了台湾对美国在政治上的依赖,加剧了台湾人的“亲美、崇美”心理。台湾各政党在大小事务中都欲争取美国支持,美国自然可以操弄台湾政治并且在台湾的政治角逐中攫取政治利益。
美国在台湾“亲美”心理的影响下不断迎合台湾当局,一再试探中国大陆的底线。特朗普下台前,频频上演“最后的疯狂”,先是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克拉夫特宣布访问台湾,之后是国务卿蓬佩奥发声明宣布废除台美交往的全部限制。拜登上台后不久,即派遣代表团访台以示与台湾的友好关系。立法方面,美国不断推出所谓“友台”法案,从“台湾旅行法”到“国防授权法”再到“台北法案”,严重损害了中美关系。台湾的“亲美反中”思维让美国敢于一再触碰中国大陆的红线。在中美角逐中,台湾的立场决定了自己甘做美国遏制中国大陆的棋子。
在“亲美心理”影响下,蔡英文当局强化了“倚美抗中”的决心。蔡英文第二任期竞选之时,大肆操弄“芒果干”(亡国感),为获得民意支持,在反中的路上越走越远。加之美国在全面遏制中国大陆发展的战略下,台湾仿佛找到了“用武之地”,充当反华“急先锋”。在获得美国“青睐”后,台湾极力宣传其在“外交”上的重大突破。在“亲美”心理引导下,台湾牢牢将自己绑在美国的战车之上,不顾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频频触碰红线。
台湾的“亲美”心理严重伤害了两岸互信。祖国大陆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政策”,为两岸经贸交流创造了极大便利。台湾每年从祖国大陆获得巨大经济利益,而民进党当局却为“亲美”“抗中”不顾两岸经贸发展,这对在祖国大陆的台商和有意对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都造成了不良影响。在两岸关系不明朗的情况下,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发展经贸的信心都明显不足。而台湾当局对美国的政策却是亦步亦趋,先是以安全为名全面封杀华为,随后又以防止“文化渗透”的理由立法禁止了腾讯视频、爱奇艺在台湾的运营。在祖国大陆面对严峻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时,台湾当局先后出台了禁止口罩出口、做出了区别对待陆生的行为,严重伤害了祖国大陆人民的感情,更不利于两岸交流和融合发展。
台湾在“亲美”心理支配下“倚美求存”,妄图在中美博弈的大格局中火中取栗,加剧了两岸之间的不稳定局势,也会极大影响台湾民众的价值取向和身份认同,在两岸交往中制造障碍。未来,如何扭转台湾的“亲美”心理,加强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是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