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仙
《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一件小事:东晋大臣王恭从会稽返回家中,族叔王忱去探望他,看见他坐的一领六尺长的竹席不错,于是对他说:“你从东边大都会回来,应该有不少这种东西吧,可以送一领给我。”王恭没有说话。王忱离开后,王恭就命人把自己坐的这领竹席拿去送给王忱,自己没有多余的竹席,便坐在草垫上。后來,王忱无意间听说了这件事,大吃一惊,跑来对王恭说:“我原本以为你有很多这种竹席,所以才开口问你要的,没想到你竟把自己的给了我。”王恭淡然答道:“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您可能不了解我,我做人从没有多余的东西。成语“身无长物”便从此处来。
这个小故事被收在《世说新语》的《德行》篇中。这件事情虽小,却至少折射出王恭身上的三重美德——
第一重美德,自然是节俭。魏晋的门阀士族多崇尚奢侈,而王恭却难得地保持清廉俭朴的作风,以至于连竹席都没有多余的,这在当时无疑是一股清流。
第二重美德,是大方。王恭虽然没有多余的竹席,但当别人问他要时,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竹席送给别人,可见他并不因没有富余之物而吝啬。
第三重美德,是体贴。王忱向王恭索要竹席,王恭明明可以直接说出实情,或者当场把竹席送给他,但他没有这样做,因为这样做了,对方会感到不好意思。他选择在别人离开后,悄悄地把竹席送去,既成全了别人的心愿,又不至于让对方尴尬。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折射出中国人圆融、智慧的处世美德,魏晋士人的风度、风采,也因为这样的小事,而愈加闪耀光彩。
(本刊原创稿,小栗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