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鸽 李朋 特约通讯员 曾子豪
改造升级中的泡椒基地一角
在南川区木凉镇供销合作社泡椒基地,130多个泡缸整齐划一地排列在一起,周围被厚土压实。穿行在泡椒基地,“椒”香四溢,令人倍觉神清气爽。村民们忙着将已泡制好的辣椒封袋、打包,然后一袋一袋装箱上车。“我们的泡椒采用传统古法泡制工艺,不添加化学物质,而且用的是我们木凉镇的富硒山泉水,营养丰富,色泽鲜艳,深受广大客商青睐。最近销售价格在每千克12元,今天要给双福生鲜批发市场送货5吨左右,总价在6万元左右。今年预计泡椒总产值可达1000万元。”在现场,南川区木凉镇供销合作社负责人邹安红欣喜地对记者说。
去年以来,南川区木凉镇供销社按照“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整体思路,采取“供销社+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依托大观片区为农服务中心和县域流通服务体系,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引导村民种植辣椒,并从产后农产品收购环节切入,逐步将服务向产前、产中全产业链延伸,实现了泡椒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探索出了服务“三农”的新举措,让红红的“小辣椒”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种植辣椒这个项目,对于邹安红来说离不开南川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以及大观镇基层社示范社的一路引导和扶持。他告诉记者,他父亲曾在供销系统负责餐饮方面的工作,父亲用传统工艺制作出的泡椒,让食客们津津乐道,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内心深怀着对父亲的崇拜和对供销系统的感情,虽然人不在供销社,但经常与木凉镇供销社相关人员保持着联系。早年间为了生计,他相继在木凉镇玉岩铺村种植过西瓜、葡萄、草莓、樱桃、梨等水果和油用牡丹、泰山贵妃菊,还开办了一家农家乐,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在当地也算得上是一个小有名气的“创业代表”。
2016年11月木凉镇基层供销合作社注册成立,急需在当地找一位脚踏实地、敢闯敢干的创业带头人来担任基层供销合作社的负责人。经过一系列调查、了解、筛选,南川区供销合作社联系到邹安红,邀请他担任木凉镇供销合作社的负责人,主要从事农产品粗加工、销售、收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电商销售等日常管理及运营工作。邹安红觉得这是个让自己深耕农业的好机会,便欣然同意,扛起了这面“大旗”。
2020年,木凉镇玉岩铺村有20吨辣椒滞销,村委会找到供销社寻求帮助。考虑到新鲜辣椒保质期短的特点,木凉镇供销社通过市场实地调查,了解到用泡菜的形式可以延长辣椒的保质期,提高辣椒的附加值,还可以用时间换空间,有效解决辣椒滞销的难题。“那时候也是想到我父亲之前从事餐饮工作,在制作泡菜方面也很有经验,于是就想着尝试做泡椒加工,一方面能帮农户解决销路难题,另一方面也是探索产业发展的路子。”邹安红说。
接下来,邹安红便开始尝试将泡椒进行加工。他按照父亲之前的泡制经验,经过反复试验、测试,最后成功将村民滞销的辣椒通过泡椒“变现”了!不仅帮助本地的农户解决了销路难题,还赚了4万元。这一成功探索,让木凉镇供销社找到了一条带领当地村民致富的新路子。
为了进一步带领村民发展壮大泡椒产业,木凉镇供销社采取订单农业模式,积极鼓励村集体、农户种植辣椒。为消除椒农们的后顾之忧,提高辣椒产量,邹安红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辣椒种植基地100亩,带动木凉镇村集体种植辣椒200亩及周边乡镇农户分散种植700亩,并与村集体和有意愿的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以3.2元/千克的保底价进行收购,为大力发展泡椒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南川区有较长的辣椒种植历史,曾经也有规模化种植的先例,却始终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支柱型辣椒产业,一方面是因为缺乏统筹规划,多数农户以自种自销为主;另一方面是种植的品种多而杂,也没有实施标准化种植,导致辣椒产量低,品质也参差不齐。”南川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合作与经济发展科科长曾永梅介绍道。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由南川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合作与经济发展科牵头,组织大观镇基层供销社示范社、木凉镇供销社的负责人等成立考察队,前往贵州辣椒种植优势产区——遵义虾子镇取经学习,引进灯笼椒、美人椒、珠子椒等优良辣椒品种,并免费提供给农户种植。同时,引导村民对土地进行整治,对田间道路、灌排水系统进行完善,确保实现机械化种植辣椒和科学灌溉。此外,建立了南川区木凉镇配方施肥技术服务点,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辣椒基地的土壤养分进行测试,针对辣椒生长阶段所需指导种植户科学合理地配方施肥,以发挥最大的肥效。
为了提高椒农的辣椒种植技术水平,木凉镇供销社还邀请专家定期到辣椒基地免费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在病虫害防控方面,邀请无人机飞防作业队免费为椒农提供统防统治,省时省力,安全又高效,也破解了椒农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的难题。
“以前村民种植辣椒,对于病虫害防治都是用的‘土办法’,也不太懂绿色防控,辣椒经常遭受病虫害侵袭,严重影响了辣椒品质,椒农也很心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供销社与村集体联合召开椒农种植技术培训会,介绍辣椒生长特性、种植注意事项等,确保种植户学懂弄通,推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见效的简单易学技术。现在,木凉镇的辣椒品质大幅度提升,农户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南川区大观镇供销社主任李仕禄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木凉镇供销社通过建立辣椒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吸收有劳动能力的农村常住人口,特别是易返贫致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在基地务工,优先安排到采摘、加工岗位,增加他们的收入。木凉镇供销社为降低椒农的运输成本,特安排专人到基地收购辣椒,现称现付,及时兑现,保障椒农利益。
在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南川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精准引导和扶持下,2022年木凉镇供销社通过贯通辣椒种植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服务链,实现辣椒年产量1560吨;村集体和农户实现辣椒种植收入500万元。
将辣椒变成泡椒,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才是关键。2020年,木凉镇供销社通过走访大型超市、农贸市场、加工企业、餐馆,了解到仅南川区每年的泡椒需求量便有近1000吨;并前往遵义虾子镇实地考察,与相关专家座谈、了解产业扶持政策,综合评估了泡椒标准化生产实施的可行性。
项目确定了,难点在于如何引进技术、确定标准,以保证泡椒的品质。对此,木凉镇供销社一行人再次来到遵义虾子镇,学习泡椒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并结合木凉镇辣椒种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辣椒采摘、运输与储藏、辣椒初加工、泡制流程、封坛与开坛等环节的技术标准,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加工,确保泡椒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还要口感好、市场接受度高,以便顺利进入大型超市、电商平台等进行销售。
南川区供销社联合社、大观镇供销社相关人员在基地调研
辣椒采摘现场
“我们的辣椒全程采用绿色种植模式,辣椒品质是可靠的,加上采用传统方法手工腌制,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也就保证了泡椒的品质,现在在市场上不愁销路。”邹安红自信地说。
辣椒种植技术解决了,泡椒生产技术也掌握了,建设标准化厂房就成了木凉镇供销社接下来要干的事。2021年,木凉镇供销社根据生产要求建设辣椒分拣初加工基地230平方米;泡缸基地3000平方米,配备1吨容量的泡缸130多个;泡椒打包基地300平方米,并配置打包速封机。2022年初至今,木凉镇供销社按照标准化要求生产加工泡椒1250吨。
众所知周,农产品销售难题一直是农民的“心头病”。为了顺利打通泡椒从厂房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今年木凉镇供销社建成了200平米的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并汲取“乌江榨菜”“大足冬菜尖”等市场占有率高、品牌影响力大的产品的推广经验,将南川公共品牌“南川·金佛山”作为商标,依托区域性品牌知名度高且协会给予统筹的优势,降低推广成本。
此外,木凉镇供销社还根据销售渠道的不同,将商品分规格进行包装,针对超市、电商为主的零售市场,以1千克、2.5千克为包装标准;针对农贸市场、餐饮行业、加工企业为主的批发市场,以10千克、25千克为主要包装标准,依托供销社县域流通服务体系与“村—镇—区”三级超市、电商企业进行合作销售,利用各大网购平台以及“重庆市消费帮扶馆”“832平台”进行销售。此外,还对接批发市场,通过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与加工厂、各大食堂签订团购协议,通过与当地农贸市场批发商家合作将泡椒售卖至餐饮行业。得益于木凉镇供销社的多渠道销售举措,2022年初至今,木凉镇供销社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泡椒销售产值1000万元,实现利润150万元。
从2020年滞销的“贱”辣椒,到2022年畅销的 “贵”泡椒, 是木凉镇供销社探索服务“三农”新路径的成果。下一步,南川区供销系统将继续做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打造更多“南川·金佛山”地方标志性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