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基地
莴笋,为菊科莴苣属茎用蔬菜,也是我国种植比较普遍的短季节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茎叶均可食用。近年来,重庆市万盛区莴笋产业呈现集中化、规模化发展态势,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然而,莴笋生产中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复合肥配比杂乱、专用肥应用面积小”等问题。为了积极推广应用专用型配方肥,通过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有效控制或降低化肥用量,确保化肥减量增效目标的实现,逐步改变莴笋常规施肥中存在的不良习惯,实施专用肥品种的筛选试验是目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较常用的手段之一,旨在选出市场上对于某一作物最佳的肥料品种。本文介绍的田间试验以春莴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区对比试验,充分展示和验证其专用肥配方及施肥模式在万盛莴笋种植上的科学性、应用效果。
1.试验区概况。试验地位于万盛经开区丛林镇新建村水角井“老农名”蔬菜种植合作社,供试土壤的pH为4.1,有机质含量为43.4克/千克,碱解氮149毫克/千克,有效磷90毫克/千克,速效钾485毫克/千克。
2.试验材料。供试作物为“科兴尖叶9号”莴笋。供试肥料为肥料品种以N∶P2O5∶K2O含量的比例区分,包括(15-15-15)、(25-10-16)、(22-9-9)、(22-8-10)、(15-5-30)5种及福邦烟茎生物有机肥。
3.试验设计。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为保证推广筛选的目的,不同品种施肥用量、施肥时期、施肥方式保持一致,田间管理措施一致。试验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每个小区面积20平方米,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共有5个处理,共有15个小区,随机区组排列,试验小区四周设置保护行。各小区分别用标签注明处理编号,小区分布见图1。
图1 莴笋配方肥筛选对比试验小区分布图
莴笋施肥方案按照当地种植施肥方式进行:底肥以商品有机肥200千克/亩施肥标准与土壤混合,翻地均匀分散;参照莴笋的生育期特性,肥料分成2次施入,分别是基肥+定植肥(3/5复合肥)、茎生长期追肥(2/5复合肥)(见表1)。
表1 莴笋最佳配方肥筛选试验设计方案
4.指标测定与方法。莴笋的抗坏血酸含量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亚硝酸盐用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土壤化学性质均采用标准土壤试验方法进行分析,用pH计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土水比为1∶2.5);土壤有机质(OM)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土壤碱解氮(AN)采用碱解扩散法-半微量滴定法测定,土壤有效磷(AP)采用0.5 摩尔/升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土壤速效钾(AK)采用1摩尔/升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测定。
5.数据分析。试验数据运用Excel2013软件处理并制作图表。
1.不同肥料种类对莴笋产量的影响。不同处理间莴笋的产量能有效反映出不同肥料的生物产量效应,测产的产量表2得出:不同肥料品种的肥效差距较大,与施肥(15-15-15)方式相比,以含氮较高的施肥处理2、处理3、处理4均有增产的效果,从5.03%~20.0%不等,以肥料品种(22-9-9)及(22-8-10)在莴笋中施用效果最佳,以高钾肥15-5-30的增产效率最差,结果表明春莴笋种植过程中以氮肥较高为宜,适当配合钾、磷肥能促进产量的提高。
表2 不同施肥处理方法下莴笋的产量
2.不同肥料种类对莴笋品质的影响。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对于莴笋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莴笋的营养品质抗坏血酸(毫克/千克)与亚硝酸盐含量(微克/千克)为品质参考依据,探讨在不同施肥条件下不同处理间对于莴笋品质的影响,如图2所示。不同处理间莴笋的品质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数据含量上差异不显著,但存在一定的趋势,与农户传统施肥为参照对象,不同的施肥方式下抗坏血酸及亚硝酸盐含量也有一定区别,一方面,决定蔬菜品质的抗坏血酸以处理2、处理3含量最高,分别高于CK5.85%及6.91%,处理4增加1毫克/千克,处理5下降。表明处理2、3、4均可在莴笋栽培中肥料选择上有参考意义。另一方面,不同处理间,亚硝酸盐的含量在11.3~12.5微克/千克的变化区域变化,差异极不显著,但有一定趋势,氮素越多的肥料中易产生亚硝酸盐,所以在控制莴笋产量的同时应注重氮素的控制,防止产生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的趋势。
图2 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莴笋的亚硝酸盐及抗坏血酸含量变化情况
3.不同肥料种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载体,主要的肥力以土壤供给及复合肥供给来补充和满足,为获得一种有效的推广模式,拟在大田小区试验中进行对比,以试验中复合肥的施用量是一致的,经施肥、植物吸收、收获后,测得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照,结合植物样品的产量等参数,为当地园地作物施肥技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本试验在不同肥料品种施用条件下,与基础样进行比较发现(见表3),本次试验的样地基本情况为酸性土壤,肥力丰富,有机质40.5克/千克,碱解氮175毫克/千克,有效磷101毫克/千克,速效钾480毫克/千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土壤酸化现象极严重,pH值已经达到强酸性特征,另一方面,土壤的基本肥力偏向极丰富,应主要调整施肥结构,保证土壤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表3 不同处理条件下莴笋土壤基本肥力变化情况
肥料品种筛选试验表明,在施用有机肥后,园地土壤有机质在含量上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从8.9%(处理5)到15.8%(处理2)不等;碱解氮含量在施用肥料后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幅,处理1(6.8%)、处理2(27.9%)、处理3(44%)、处理4(7.4%)、处理5(41.1%);有效磷的含量与试验前土壤比较,增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处理3(5毫 克/千克)、处理2(12毫克/千克)、处理1(16毫克/千克)=处理5(16毫克/千克)、处理4(20毫克/千克);速效钾的含量增幅较大处理1(39.6%)、处 理2(26.0%)、处理3(24.0%)、处理4(31.2%)、处理5(46.9%)。数据结果表明,经过肥料品种筛选试验后,土壤的基本肥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钾的提升幅度较显著,氮、磷均差异较大,在控制施肥时由于地力本身含量较高,应注意控氮、控磷、控钾,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减少肥料的基本用量,如亩施复合肥40千克减少到亩施30千克,达到优化施肥、保持地力稳定,节约资源的目的。
因此,在园地土壤中种植蔬菜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土壤基本肥力,保证施肥的量合理,结合蔬菜的需肥特性进行调控施肥。
肥料品种筛选试验主要根据待种蔬菜的需肥特性进行选择,在推广肥料的同时应考虑具体实施环节的特性,如保证施肥量的一致。实施肥料品种筛选试验,试验地基础肥力是一项很关键的条件因子,要保证试验的正常进行,应选择地力均等,肥力中下的地块为宜,本试验以蔬菜园地作为试验基础,试验效果不显著。
综合莴笋品质、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差异性对比发现,处理2、处理3的效果较显著,值得在园地莴笋种植中进行使用,但结合本地特点,应降低亩施用量进行试验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