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庆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常常把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提,明确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也就是说,促进共同富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前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归宿和目的。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前沿性问题。这里,笔者结合促进共同富裕,着重谈论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的“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系统谋划”历史逻辑的必然要求。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初,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实践上相对注重“重点突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注重物质财富的积累。2007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突出出来,注重“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重点突破的基础上,把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问题提了出来,开启由相对注重“物”的发展到相对注重“人”的发展的过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依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推进”“系统集成”“系统谋划”。他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即开创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划时代”的,在于它具有转折性与全局性、长远性、根本性,致力于整体转型升级,需要从战略上进行“系统整体设计”。这就把从整体上进行“系统谋划”推到历史前台。这里的整体推进和系统谋划,最为根本、核心的,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意味着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转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关注人的生存、解决温饱问题为主的战略转变为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解决人的美好生活质量问题为主的战略,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转折,即新时代真正开始了人本身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和新的历史进程,注重发展要依靠人、发展为了人、发展要坚持人民至上。其鲜明标识,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人民至上,树立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曾强烈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生存的悲惨处境,期望建立一个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新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由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我国必然走向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关注。作为前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注重人的现代化;作为条件,新时代的中国必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的基础;作为主体,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建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目标,在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必须注重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过去,笔者曾就“人的全面发展”作过系统思考和分析研究。今天,笔者以过往的系统思考、分析研究为基础,重提这种分析研究成果,更具现实意义。
笔者曾经认为现在依然认为,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旧式分工”对人的发展的压抑,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价值追求提出的,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目的本身,强调它是人类社会对最高理想目标的追求。列宁强调要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毛泽东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邓小平强调培育“四有”新人,江泽民强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党代会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上都强调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他强调要坚持物的不断丰富、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既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种最高价值目标,也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不断推进的现实过程,反复强调不断创造人民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究竟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迄今为止,党的文献尚未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内涵作出全面系统的界定。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需要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实践和理论上更加重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内涵作出全面明确的界定。这既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的需要,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充分展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优越性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需要,还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需要。
笔者过去认为今天仍然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讲,是指每个人都能得到平等发展、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和自由发展。自由、平等、和谐、完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
首先,要搞清楚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之所指。人的全面发展首要涉及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根据人类思想史上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资源,尤其是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论述,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人”有三种存在形态,即人类、群体和个人,新时代中国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的“人”,主要是指群体和个人,这里的群体主要指全体人民。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类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个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要进一步搞清楚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全面”。所谓“全面”发展,是指每个人都能得到作为“人”的平等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完整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和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平等发展,是指每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分子都应得到平等的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完整发展,是指人的需要、实践活动及其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人在“本质力量”上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人的和谐发展,是指人的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它包括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人和人的和谐发展、人自身各种关系的和谐发展,这是人“在社会关系”上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作为目的的人的创造个性的自由发展,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形式和成果,这是人“在个性”上的全面发展。
第三,要理清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人的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不断超越某种历史束缚而推进人的解放的历史过程,是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取向的不断推进的实践过程。
第四,最重要的就是全面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内涵”。
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具有本源意义,一定意义上规定着人的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人首先是有需要的人,人的需要一定意义上规定其生存方式和生活状况,人的需要是什么样的,人的发展状况往往就是什么样的。在不同时代,人的需要会随之发生变化。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对血亲关系和权力的需要占主导;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需要主要表现为人对物或金钱的需要;在未来理想社会,人的需要将主要体现为人通过创造性劳动全面实现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前两种需要属于“占有性”需要,人追求的往往是“占有”什么和为“我”所有,这不是人的本质性需要,后一种属于“实现性”需要,是人的本质性需要,人通过创造性劳动全面实现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第一需要或本质性需要。就是说,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表现为对狭隘的“血亲关系”“权力”和“物”的“占有性”需要的超越,进而通过创造性劳动全面实现其内在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
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恩格斯划分为三种需要:生存需要、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马斯洛划分为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我们可以把这两种划分融为一体,来理解和把握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内涵。
就新时代中国而言,由于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人的需要也具有不平衡性不充分性,既有生存意义上的对物质生活与人情关系、金钱的需要,也有发展意义上的对权力、能力充分发挥、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全的需要,还有享受或自我实现意义上的对受尊重的需要与对优美环境和美好生活的需要。
我们从中可以提取人的需要全面发展的最大公约数,那就是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以从五个基本层面定义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物质需要主要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精神需要主要是培育健全人格,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政治需要主要是积极推进民主法治;社会需要主要是人人受到尊重,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安全;生态文明需要主要是建设美丽生态环境。贯穿其中的一条核心主线,就是生命健康、生产高质、生活美好、生态文明。生活美好主要包括民主法治健全、维护公平正义、人人受到尊重和社会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之一,就是逐步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的需要。
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也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其能力的人,要把人的实践活动与人的能力全面发展联系起来理解。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能力发展呈现为“原始的丰富”;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产活动受到分工限制,长期从事一种生产活动,使人的能力片面畸形发展;在未来理想社会,人的实践活动将体现为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充分发挥,人本身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目的本身。马克思把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看作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存在物,人的发展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实践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首先表现为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充分达到丰富性、完整性和可变动性;其次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实践活动过程是人的实践活动能力及人的本质力量的运用和发挥过程,也是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人的实践活动范围取决于人的主体能力的水平,人的实践活动强度取决于人的主体能力的大小,人的实践活动的成败取决于人的主体能力是否得到正确发挥。因此,人的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人的实践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的能力主要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在主客体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对象性活动的内在可能性。从哲学上讲,人的活动主要分为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由此,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认识能力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认识能力主要包括感性认识能力、知性认识能力和理性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感性认识能力、知性认识能力和理性认识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实践能力主要指人们改造现实世界的能力,人的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就是人们改造现实世界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的能力不足、本领恐慌等问题,三番五次强调要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既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提高其看家本领,又提出领导干部要具有“八种本领”(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也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还要求领导干部提升其政治能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这些重要论述,实际上强调的是不断推进领导干部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什么样的,人也就是什么样的,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同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人的发展。这种社会关系,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主要表现为“人的依赖”,即人和人的社会关系主要以血缘和权力为纽带,人的“血缘关系”“权力关系”为主要形态;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物的依赖”,人和人的社会关系主要以物为纽带,“金钱关系”成为主要形态;在共产主义社会,这种关系将主要体现为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和人的能力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能力依赖”,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主要是以人的能力全面发展为基础和纽带来组合的社会关系。在前两种形态中,社会发展往往以牺牲个人全面发展为代价,人成为手段,而在“能力依赖”关系中,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趋于和谐,健全的社会把个人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主题和目的,健全的个人则凭其全面发展的能力立足于社会,个人既具有自主个性,又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因而“自主与责任”成为主要形态,人及其全面发展成为目的。
就新时代中国而言,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全面发展、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全面发展、人和人的关系的全面发展、人自身的身心关系的全面发展。人和自然关系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共生共进;人和人的关系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人互相尊重,把人的全面发展当作目的本身,而不是把人只当作手段;人自身的身心关系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人的身心和谐,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注重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他不仅注重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而且强调让人民群众能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还强调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
马克思把人理解为追求自由的创造个性的人,这样的人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依附于血缘和权力共同体,而且做出很大牺牲,人格没有独立;在资本主义社会,虽然个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从根本上受物的统治;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价值目标,将是每个人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其最高成果,是具创造个性的自由实现。在马克思那里,自由个性包含以下含义:自律性,能自己约束自己;自由性,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去做事;独立自主性,能自己支配自己的活动和生存条件;独创性,能自主进行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的自律性、自主性和独创性给予高度关切,既强调人要自律,自觉接受约束,又强调人要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把人的创造性看作我国发展的第一动力。
基于上述考虑,在对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重要概念、论断的深入研究中,可以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理论要素纳入其中。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而需要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贯彻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和工作中,久久为功,取得实质性成效。
第一,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过程中,全过程各环节都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生产力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既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也使全体人民尤其是农村农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既要注重为全体人民尤其是大量农民提供劳动岗位与机会,又要克服把人的一生仅局限于一种劳动岗位上的只见物不见人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切实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经济建设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导性价值取向,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制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指标体系,并部署和安排工作。从制度上坚决制止和纠正只注重经济发展而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行为和现象,真正解决好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问题。
第二,在我国政治建设中,坚决克服以“官本位”为理念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过程各环节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积极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积极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使全体人民充分享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和机会,同时又构建一种重能力水平和业绩贡献的干部人事制度,使那些经过多种实践历练同时又能做好多项工作的领导干部脱颖而出。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中,在坚持政治过硬的前提下,也注重本领高强。
第三,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在注重专业教育、专才教育的前提下,既进一步积极推行全民(包括广大农民群众)的全过程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社会教育与博雅教育(包括通识教育、素质教育、文明素养教育等),又要把实现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目标,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培育健全人格,培育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文明人。教育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既能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和前提,又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起点,因而应把教育包括各种教育贯穿人的全面发展全过程,并将其制度化。其中一种具体的办法,就是从制度上安排举办农村农民基础教育讲习所,充分合理运用好社会教育资源。
第四,在社会建设中,提高全社会治理水平,既进一步打通社会流动机制,又进一步促进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还应增加自由发展时间、增强人的自主选择性。社会流动机制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机制,可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注入动力,提供通道和机会。通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可以使每个人经过努力奋斗、能力发挥、业绩贡献而进入社会的上层,如果不努力奋斗,就会由上层掉入下层。这种流动机制能鼓励和支持人们尽可能地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助推人的全面发展。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可以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前提、基础、机会、平台和条件,有助于达至社会和谐,进而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加自由发展时间、增强人的自主选择性,尊重和支持每个人在自己所喜欢从事的活动中发展其才能,拓宽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马克思曾讲,自由时间是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和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空间。所以,全社会在选人用人的时候,全过程各环节都要自觉主动地消除“以出身门第背景论英雄”的消极现象,树立“能绩本位”的价值导向,淡化先天给定,强化后天作为;也要注重为全体人民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并硬性规定人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掌握所应具备的各种技能;又要打破“旧式分工”对人的终生限制,全社会可以适度鼓励和支持有助于社会管理和人的发展的职业兼职;还应与时俱进增加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时间,尊重和支持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人的自主选择性。同时,在社会流动机制、促进公平正义、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增加自由发展时间、增强人的自主选择性方面,应加大向农民群众倾斜的力度。
第五,在世界视域,积极培育人们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积极鼓励人们参与世界交往、交流,使更多的人能成为一种具有宽广视野的世界性存在,在积极参与世界历史与世界交往中提升其全面发展的能力。
第六,在总体上,要针对我国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单向度的人”的现象,使“单向度的人”走向“完整的人”,把人的发展作为目的本身,从制度上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一种总体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国防、世界、党建等领域)的科学指标体系,制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步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具体路径,为人民参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并共享其成果提供更多的权利和机会。总体性的科学指标体系与阶段性目标、具体步骤是一种有效的指挥棒,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发挥有效的作用。阶段性目标,可以大致确定为:到2035年,在基础教育与学科教育、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能实行通识教育;到本世纪中叶,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合理职业流动和社会流动,使社会各界精英乃至普通民众能掌握多种技能。
第七,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建议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融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融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之中,融入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之中,使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其中的一项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