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

2022-12-07 14:08徐佳姜晓娜
医疗装备 2022年13期
关键词: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医疗

徐佳,姜晓娜

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设备科 (山东 青岛 266033)

信息化管理程度可反映管理单位的现代化程度。在现代医院的建设中,人才是基础,设备是条件,管理是关键[1]。医疗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医院能否平稳运行和医疗服务的质量,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评价指标。信息化管理能够使医院医疗设备的数量、状态、维护情况等一目了然,能够使医疗设备的使用、调转、维护等更加方便且有效;同时,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在医疗设备维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实现设备维护及时响应、设备分类分层预防维护,并推动设备维护的高效化、优质化;此外,通过开展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促使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使其基于更加先进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医院一线医疗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也进一步提升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在稳步推进,虽然多数医疗机构注意到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也引进或建立了相应的设备管理系统,但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未加强各信息化模块之间的联系,无法对医疗设备信息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另外,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更新能力还有待加强,加之我国医疗设备标准数据库是独立存在的,和其他数据库的关联程度不够,系统间的信息更新较慢,影响了医院信息化管理整体工作的推进。

2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医疗设备是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基础,也是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和护理的重要保障。而信息化管理具有提高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优化医疗设备的资源配置的现实意义,在医院这个“争分夺秒”的“战场”上尤为重要,是现代化医院发展的大势所趋。

2.1 提升医疗设备的利用率

医院要实现高速、科学运转,医疗效率格外重要,而医疗设备的数量、状态等是医疗效率的基础。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支持多端口接入,实现医院内部的数据共享、信息透明,这不仅能够使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清晰透明,也能使医疗设备信息方便可视,提高信息流转率,加强各科室、各层级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和医疗设备运转效率,做到最优规划、最强控制、最好执行。如当科室出现医疗设备短缺时,传统管理模式下需要人工向后勤部门申请,而通过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医护人员可一键提交申请信息至后勤部门,后勤管理人员在手机上签字后即可送达完成。

2.2 优化医疗设备的资源配置

医疗设备的资源配置是医院管理的重点难题。如何最优化控制所需的医疗设备,如何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采购等问题,均需要医院进行妥善安排。如果医院的医疗设备配置过多,则会导致设备利用率低,且实际成本增加;如果医院的医疗设备配置不足,则会导致关键时刻设备缺乏,难以保证医疗效果。而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收集治疗大数据,挖掘过往医疗信息、医疗设备使用信息,结合医院规模、发展目标和现有医疗设备配置情况,并通过计算机数据建模,可发掘最优化的医疗设备配置方案,使医院的医疗设备配置更加合理,并可在保质保量完成医疗任务的基础上,尽可能节省成本,提升医疗设备利用率[2-3]。

3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构建思路

3.1 转变管理思维,逐步推进信息化管理

传统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包括根据种类和用途的不同对设备进行分类,而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虽然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开始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但只是通过建立网络化的设备台账来对设备情况进行进一步细化处理,实际的管理工作依旧沿用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4]。这样的管理模式并没有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越性,也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拓展性和延伸性,并不能实现从整体上提高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效率的目的。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出现,就需要相关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转变管理思维,通过结合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逐步推进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工作,进而实现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和转变。

3.2 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管理实践发现,医院不缺乏医疗型人才,但往往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这就导致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工作难以达到高质量的水准,因此,要格外重视并加强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1)要建立专业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专职专用,以有效提升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5]。(2)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往往决定了设备的管理质量,因此需要加强对信息化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设置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以岗位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引育并举的形式,一方面引入社会先进人才,一方面在医院内加大培训力度,循序渐进地使设备管理人员了解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流程、方法等,提升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的技能,使其技能、素养能够与实际的软硬件设施相配套,从而为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奠定坚实的人员基础。

3.3 制定严格的信息化管理流程

制定严格的信息化管理流程有助于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医疗设备管理流程的制定,必须以政府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为核心,以为服务患者为宗旨,贯穿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6]。从设备的前期准入与采购、中期的使用和维护管理到最终的报废管理,必须自始至终实行严格的信息化管理流程。

准入与采购阶段:相关科室通过医院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设备采购需求和可行性论证报告,相关技术人员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提供医疗设备的采购型号和具体参数,再由设备采购科相关负责人、医院分管负责人和医院院长分别审批,在审批通过后进入医院的采购系统进行公开招标采购,招标过程全程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线上进行(评标过程可线下进行,但评标专家需在系统中进行评分);设备购置验收完毕后,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台账的数据输入,从而保证该设备能够通过自动化分类进入医院医疗设备数据库,方便后期调配和使用。

使用和维护管理阶段:此阶段是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主要阶段,包含了设备的日常管理、设备事故(丢失或损坏)和设备计量检测3个模块;日常管理模块能够使相关医疗人员通过检索查询设备的基本参数、使用范围、所在科室和使用状况等信息,设备管理人员也能够通过该模块查看设备的使用频率和使用状态,进而实现医疗设备的动态化监测和维护工作[7];设备事故模块主要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设备的突发状况(如丢失或损坏)进行及时反馈和上报,并联系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及时维护和维修,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信息应及时反馈至信息化管理系统,方便后期进行统计和重点监测;设备计量检测模块主要用于记录设备的计量检测时间,并根据不同设备的计量要求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计量检测,防止漏检或不检。

报废管理阶段:相关科室负责人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报废申请,由医学工程人员进行技术鉴定,确定设备符合报废条件后,转由设备管理负责人和医院相关负责人审批通过,再在系统中通知相关人员对待报废设备进行暂时封存,并后续进行统一的设备报废处理工作[8]。

4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的优化创新路径

4.1 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的维护响应机制

在实际的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设备的损坏会造成大量患者就医服务的停滞或者阻塞。为了能够提升一线医疗人员的工作质量,需要设备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的维护响应机制,从而实现在医疗设备突发故障的第一时间予以处理。这样的响应机制需要建立在设备故障感应装置和信息化管理台账的配合使用上。设备故障感应装置能够在设发生备故障的第一时间进行预警,信息化管理台账则可进行设备信息的筛选[9],使设备管理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备用设备、替换故障设备,维持正常的医疗工作,同时第一时间进行故障维修,从而最大限度保障医院的平稳运行。

4.2 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的分类分层预防维护

医院的医疗设备较多,统一维护的难度较大。为了提高维护效率、提升维护的精准性,可以进行分类分层预防性维护:收集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维护情况等资料,进行使用风险评分,按照评分高低进行分类分级。对已使用年限较久且风险评分不佳的医疗设备进行重点关注,提升维护等级,缩短维护周期;对于风险评分较好的医疗设备,可以适当降低维护等级,延长维护周期[10]。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进一步强化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质量,设备管理人员需要转变管理思维、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并制定严格的信息化管理流程,在已有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的维护响应机制和分类分层预防维护,从而为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管理系统管理人员医疗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在线评审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